《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是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是一本访谈合集。全书围绕电视戏曲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以及戏曲这门古老艺术的现今发展困境和前景等话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硕士生们广泛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并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稿。《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即是这些内容的一个整体呈现。
图书 | 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广播电视艺术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是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是一本访谈合集。全书围绕电视戏曲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以及戏曲这门古老艺术的现今发展困境和前景等话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硕士生们广泛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并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稿。《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即是这些内容的一个整体呈现。 内容推荐 本书突出的构思是:从戏曲、电视和文化三个角度来考察电视戏曲。 本书学术的分量是:论谈者都是三个领域的名家、专家。 千江有水千江月,纵横论坛纵横谈…… 电视戏曲研究本来就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希望用这种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给所有关注戏曲、电视戏曲、戏曲文化的同人们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 希望以应有的学术胸襟气度和高度避免瞎子摸象的偏狭。 希望开卷有益。 目录 前言 戏剧专家谈电视戏曲 电视戏曲纵横谈——采访周华斌 呼唤涅檠的火凤凰——采访杨燕 戏曲电视是时代的产物——采访孟繁树 戏曲美学精神的载体传承——采访胡芝风 追寻古典艺术的现代诗意——采访施旭升 戏曲在电视传播中的变迁——采访傅谨 戏曲文化的发展空间——采访路应昆 悲观的实用主义者——采访路海波 “下里巴人”引发的收视奇迹——采访丁志刚 戏曲与戏曲电视交相辉映、共同繁荣——采访方丽萍 一切为了观众——采访邬二田 创新——戏曲电视剧的生存之道——采访孙亚舒 期待电视戏剧艺术的创新和突破——采访张文龙 由吕剧的变迁看地方戏曲的振兴——采访李渔、李岱江、林建华 舞台小天地荧屏大舞台——采访周晓岚 戏曲与电视结缘是历史的必然——采访洪民生 当黄梅戏遇到电视剧——采访胡连翠 戏曲人眼里的戏曲电视——采访赵景勃 创新的艺术——采访倪立 来自创作一线的声音——采访钱爱东 发挥剧种优势善于与时俱进——采访梁永璋 电视人、戏曲、观众互动的大舞台——《梨园春》——采访蒿援成 文化学者谈电视戏曲 焕发青春的古老艺术——采访张凤铸 戏曲的古典精神与现代传媒——采访周星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戏曲——采访赵凤翔 让电视戏曲插上传播艺术的翅膀——采访胡智锋 在矛盾中寻求融合点——采访高鑫教授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电视戏曲文化名家纵横谈/广播电视艺术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737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74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