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聆听大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重点论述国内外著名大师成功之路和成才之道的著作,包括这些大师的生平事迹、辉煌成就、代表性作品等各个方面。

本书采用纪实散文式的写作手法,介绍大师们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阐发了国内外38位大师们高尚的道德,宽广、卓越的学识和景行行止的人格风范,穿插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读来引人入胜,堪称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也是一部难得的供广大教师和青少年阅读的优秀教育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涉及国内外38位名人,他们遍及科学、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按照各位大师所从事领域的不同类别,全书划分为四大部分:“科技泰斗”“学术大家”“文坛巨匠(上)”“文坛巨匠(下)”。每个栏目之下,逐篇介绍每一位大师。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供读者进一步参阅。

本书在介绍大师们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的同时,突出地阐发大师们高尚的道德,宽广、卓越的学识和景行行止的人格风范,宗旨是使读者从大师们的成长轨迹中得到激励和启迪,把大师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很好地传承下去。

目录

科技泰斗

功勋科学家钱学森

 令人钦敬的科学家

 钱学森的人才观

“老骥”的壮心——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叶笃正和吴孟超

钱三强:徜徉原子空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胸襟

谈家桢:基因的萦梦

苏步青的语文学习观

数学家吴文俊如是说

数学家丘成桐的美学观

诺贝尔的遗嘱

轮椅上的巨人——斯蒂芬·霍金

说不尽的爱因斯坦

科学家的艺术修养

呼唤明天的大师

学术大家

季羡林:天道酬勤

梁漱溟的自学观

钱钟书,一部读不完的大书

启功:诗思清新诗语隽

 启功的诗词

 启功的谦逊

张中行的渊博

张元济校勘《二十四史》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失聪近盲的红学家周汝昌

胡适与周汝昌的师生情

美学大师王朝闻的追求

邓云乡的学问

学者风范——看《东方之子》学者专访

文学巨匠(上)

鲁迅:现代文学的先驱

 丰碑

 鲁迅的另一面

茅盾早期的创作思想

老舍的幽默

巴金:掏出心来

 诚挚的心

 小学生向巴金寻找理想

李劼人的创作

孙犁谈“印象记”

与作家黄秋耘的一段“神交”

臧克家:颂扬鲁迅精神的绝唱

海明威:惊心动魄的海上搏斗

陀思妥耶夫斯基:残酷的天才

文学巨匠(下)

曹雪芹:山村奋笔写“红楼”

 大观园里的一场“经济改革”——《红楼梦》鉴赏之一

 厨房风波——《红楼梦》鉴赏之二

 香菱学诗——《红楼梦》鉴赏之三

 企盼一个本色的、鲜活的曹雪芹形象——电视剧《曹雪芹》浅议

 红楼书缘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何方?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刘勰《神思》篇的启示

赵翼:诗贵创新

刘鹗:描摹声音美的高超艺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令人钦敬的科学家

钱学森,一个响彻祖国大地的名字,一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

真该为他写一首长诗,歌颂他对祖国的忠诚,他的拳拳爱国心;他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无与伦比的贡献;他的聪颖的少年时代,他的凌云壮志,他赴异国留学的抱负,他敢于向权威挑战,站在科学前沿继续攀登的意志,他毅然决然回国的壮举;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振兴祖国航天事业的可贵精神,他创造两弹一星的气魄;他的执着,他的谦逊,他甘为人梯的襟怀;他的专才与博才,他的科学与艺术的高深素质,他对科学‘通才’的热切呼唤……

总之,他的崇高品质,他的无私奉献,他的辉煌成果,他的高尚人品,是楷模,是丰碑,尤其他的爱国心,他的忠诚,由此而铸成的精神,都成为无可替代的财富,成为激励后人的巨大动力!

真该为他写一首长诗,颂扬他选择人生道路的非同寻常、震撼人心的经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是丰硕,是厚重,它给人以永远的启迪!它犹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响亮的主旋律是爱国,是忠诚,是奉献。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品格,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更光彩照人!据新华社报道及相关资料介绍(见本书末所附参考文献),钱学森的履历并不复杂。1911年在上海出生,1934年于上海交大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并公费留学美国,1935年,在美国相继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习航空,研究火箭和导弹研制。在美国20年,成为著名科学家,火箭专家,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说:“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在钱学森心灵深处,爱国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对祖国的思念,一直萦绕心怀。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激动不已,他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当时,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他,千方百计阻挠他回国。周总理得知此事,批示外交部门,据理交涉,美国理屈,只好同意钱学森回国。几经周折,他终于冲破重重阻挠,于1955年10月8日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随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航空航天事业中。他的抱负,他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真该为他写一首长诗,颂扬这位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创造者。他的功勋,他的杰出贡献,应用“大”字书写。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何等艰难,人才何等匮乏,正是他和钱三强等科学家倾洒心血培养了一大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从此,中国国防科技步入新的征途。中国古代有种种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空中斗法……。古人的梦想在钱学森及其同事们手中实现了。他给了中国人民一个又一个惊喜。自1960年开始,十年中,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核武器,第一颗人造卫星相继升空,以后又有更多的“第一个”在他的指挥下冲向长空。这其中渗透着钱学森多少心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两弹一星,开创中国国防科技史新纪元的两弹一星啊!正如钱学森所说:“外国人能造,中国人也能造!”把口号变成现实,把豪情化为行动,为祖国科技发展奠基,这是多么可贵的工程!是应该用浓墨重彩书写的一项工程!正是他——钱学森在浩瀚太空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钱学森的荣誉达到中国科学界的高峰。他是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1991年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奖”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党和政府,全国人民给他的最高荣誉,他完全可以当之无愧!而他自己却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是他的人品,他的情操,他的精神。这源于一位杰出科学家对祖国的忠诚和挚爱,对科技事业的执着,对科技尖端的无限追求。他的爱国心是他永不枯竭的动力的源泉,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品质!在钱学森身上体现的品格是何等的高尚!

P2-5

后记

确定写《聆听大师》,实际上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对诸多学术问题及科技知识,我所知甚少,有些力不从心。之所以勉为其难写下去,是因为,我对学者、科学家一直怀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敬心情,他们的学识、人品,他们成长的轨迹会给我们以激励和启迪,这笔精神财富是应该传承的。

我还有另外的用意:

一是写给教师。我一直主张,教师追求的目标,应当是成为教育家,应当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人格风范型人才。大师们人品高尚,潜心治学,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淡泊名利,贡献卓著……这些品格与操守都是教师应该虚心学习的。教师要研究、探索、把握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不仅要具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授人以智慧的本领,还需深谙教学艺术,以自己的人格与知识的魅力熏陶、感染、启迪青少年,让学生产生钦佩感、亲切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把握知识,学会做人。这就对教师提出极高的要求。向大师们学习,则可提升教师素质,引导教师跨入崭新境界。教师应有大视野、大胸襟,像大师们那样,呕心沥血,辛勤耕耘。

二是写给青少年。数学家丘成桐说:“年轻人要有偶像,但不能只是歌星、影星,要有科学家!”这话太对了。当今,大多数青少年胸怀远大志向,勤奋进取,刻苦学习,他们成为时代主流;但也有少数学生沉迷网吧,或崇拜影星、歌星,如痴如狂,荒废学业,家长焦急,社会关注。如果广大青少年都能激发出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把科学家当成学习楷模,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国家的富强不就指日可待了吗!

但是,要写出大师们的神韵、可贵的品格连同他们的发明创造精神,对我来说,是异常困难的。尤其在当前,生命科学、航天技术、信息通讯、军事尖端……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家们各展风采,驰骋才华,向高科技领域攀援,诸多发明创造,推进了科学进步。对于笔者来说,单是把握足够的信息就非易事,更难说涉及实质性问题了。再者,大师们是写不尽的。百年来,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就五百余人,中国近现代大师如蔡元培、钱学森、梁思成、周培源、李四光、陈垣、俞平伯……数不胜数,以我狭窄的视野,能了解多少?这项工程本应由一大批热心人(尤其是专家)来做,效果会更好些。前几年,我写过季羡林、钱钟书、启功等大师,算是一个尝试,这次确定选题、构思、写作就顺利些。

既然是“聆听大师”,主要应写大师们的言(言论、著述)行(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和攀登高峰的艰辛历程),他们探究学术及科技高峰的精神(真可谓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矢志不渝)。这就必然要引述一些材料,材料又必须翔实、准确、可信,因而,多数篇章我都标出参考书目,引用大师的语言努力做到一字不错,所引书目、人物、言语都注明出处。大师的生平年表,多引述现成资料,这是需要向原编辑者致谢的。引述中如有错讹,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此外,我在写法上力求有所变化,往往加进一点个人感受或经历,以求活泼些。有的篇目(如写钱学森、丘成桐、袁隆平等篇)尝试用诗的语言来写。文章多开门见山,直抒其事。篇幅尽量短些,以不浪费读者时间。

大师写的自传,给我很大教益;为大师写的传记或文章,也给我很多启迪,《聆听大师》所引资料多出于此,这是应予说明的。

至于大师的界定,对科学家、学者来说并不困难,他们的科技成果和丰厚的著述就是明证。他们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高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至于什么样的文学家可以称为大师,认定就有些困难。我以为,应该有史诗般的作品和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方能称得上文学大师。目前,偶尔见到《清华大师文选》一书,里面赫然印着黄秋耘及其作品;最近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二十世纪文学大师风采展”,入选文学家更多,我也就有些释然了。  这里要特别感谢《德州日报·长河晨刊》。我与德州日报是有文字之缘的。地改市之前,《德州日报》总编赵厚传曾经给我开专栏“与学生家长谈学习”,后结集为《致中小学生家长》一书。我刚卸任德州一中校长不久,《长河晨刊》主编李长征即辟“傅老师上课”专栏,发二十余篇,文章多收入《心迹》一书。这次长征建议我开“聆听大师”专栏,历时大半年,每周一篇,配照片刊发,这“待遇”够高了,我是心存感激的。一个很大的收获是,“逼”我看了很多书,有时为写一篇文章要看书半月以上。因为赶每期稿子,需快速读书,快速撰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这当然是理想境界,可难以企及,但总要更新思路,锤炼文笔,力求写出点新意。不过由于年龄等原因,精神总处于读写紧张状态,难以承受,只好暂时喊“停”。以后静下心来,认真构思,沉稳写作,也许会好一点。

这里应特别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韩绍祥同志,前几年在我十分犹豫时,是他一再鼓励我,使我终于编著出这本书稿。

我还要感谢跃华学校清华、立辉和德州一中沙汉青等同事,几年来他们将我一系列文稿录入电脑,使我修改起来很省事,对我刊发文章、出书帮助甚大。

最后,借此机会,谨对所有关心我的文稿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傅国杰

2008年10月2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聆听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国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212826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