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希望通过充分发掘文献资料,系统吸收50年来的考研发掘和研究成果,将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对这些问题作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做到言必有据,论必严谨,既有故事情节又不夸张演绎,将一个较为真实的汉长安城展现给广大读者。
全书主要从长安城的诞生及其演变、不规则的城池、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图书 | 汉长安城(精)/古都西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希望通过充分发掘文献资料,系统吸收50年来的考研发掘和研究成果,将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对这些问题作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做到言必有据,论必严谨,既有故事情节又不夸张演绎,将一个较为真实的汉长安城展现给广大读者。 全书主要从长安城的诞生及其演变、不规则的城池、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长安城的诞生及其演变 一、刘邦定都关中 二、先建宫殿,后筑城池 三、武帝崇饰长安城 四、王莽对汉长安城的改制 五、汉长安城的破坏 第二章 不规则的城池 第一节 汉长安城的结构 一、斗城之来由 二、都城十二门 三、八街九陌 第二节 汉长安城的布局 一、中轴线与建筑轴线 二、城郭合一的布局特征 三、面朝后市的布局原则 四、城郊布局特点 第三章 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 第一节 长安三大宫 一、建筑华丽的未央宫 二、平面曲折的长乐宫 三、规模宏大的建章宫 第二节 其他宫殿 一、桂宫 二、北宫 三、明光宫 第四章 闾里和邸第 一、闾里数量和闾里面积 二、北阙甲第,当道直启 三、京师衙署和郡国官邸 第五章 长安市场与手工作坊 第一节 长安九市 一、九市的含义 二、东西市的建筑形制和规模 三、市场的繁荣和商人的巨富 第二节 手工作坊 一、不断发展的铸币业 二、繁盛一时的制陶业 三、技术先进的纺织业 第六章 太学及礼制建筑 第一节 太学:全国的最高学府 第二节 别具特色的礼制建筑 一、明堂和辟雍 二、宗庙建筑 三、社稷和南北郊 第七章 京师治安管理和市政建设 第一节 治安防卫系统 一、武库和南北军的设置 二、京畿长官的主要职责 三、长安监狱 第二节 都城管理制度 一、市里制度 二、门禁制度 三、交通制度 第三节 都市供给设施 一、太仓的设立和漕渠的开凿 二、给水与排水 第八章 规模宏大的苑囿园林 第一节 上林苑 一、上林苑的范围 二、上林苑的管理和景观特点 三、众多的宫观 四、昆明池的开凿 第二节 甘泉苑 一、甘泉苑的范围及主要建筑 二、西汉夏宫——甘泉宫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长安城(精)/古都西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社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239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8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12 |
宽 | 147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