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权请求权制度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运用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分析了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效力和返还请求权与其所涉相关请求权的关系,为研究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确立了分析的框架。本书还结合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全面分析论证了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的物权请求权,为把握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请求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并为我国物权请求权未来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积极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初步构想。

内容推荐

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和救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对物权法理论的极大丰富。但是,在我国物权请求权却成为物权理论极具争议的问题,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曾发生诸多争论。尽管最终的立法文本在物权保护中确定了物权请求权的基本内容,但其本身的理论问题却没有因立法而得到真正解决。因此,本书试图破解这一难题,对物权请求权制度进行全面研究。

本书除“导论”和“代结语”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虽有其特殊性,但作为请求权应具有一般请求权的基本特质。本章通过对请求权理论追根溯源,在梳理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将请求权置于民事权利体系的框架之中进行分析,进而对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进行定位,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章研究认为,请求权是私人之间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是民事主体向他人请求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从权利分类的角度来说,请求权不是基础权利,它是从动态视点对权利所作的观察,是基础权利实现的手段,是服务于基本权利的技术性权利。每一种基础权利均有其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在逻辑上处于相同层面。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以及其他基础权利所对应的请求权共同构成了民法的请求权体系。因此,物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存在不仅是制度构造上价值判断的结果,而且其本身定位也符合民事权利的逻辑构造。

第二章:“物权请求权与物权的民法保护机制”。在分析物权请求权含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和论证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机制的合理性。物权保护固然有多种方式,但物权请求权对物权的保护是其他保护方式不可替代的。这不仅因为物权请求权作为实现物权人对物权客体圆满支配的请求权,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物权保护功能,更在于物权受到妨害时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还在于物权请求权区别于侵权行为后果,以及其之于诉讼时效适用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且从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的角度,为物权配置请求权更有利于民法的体系和谐。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自身的保护制度,不仅具有制度价值的必要性,而且具有充分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当然,作为物权保护制度的物权保护请求权可能与其他请求权之间存在竞合关系,对此得依请求权竞合规则妥善处理。

第三章:“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所有权是居于财产权核心地位的最完全的物权,其具有包括“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所有权妨害排除请求权”、“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在内的各项物权请求权。

首先,基于所有权对物的直接支配性,离开对物的占有无法正常地理解所有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就是以回复所有权人对物的占有为直接效力,但不仅仅是以返还所有物为其终结,还须以所有人一占有人关系规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其利益衡平。

其次,在他人妨害所有权实现时,所有权人得请求相对人排除妨害,以回复所有权之圆满状态。但实际情况往往有其特殊性,在妨害排除的前提下,也须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虽然所有权妨害排除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两者所针对的对所有权侵害的方式及其产生的法律效力不同,但是由于所有权妨害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都是针对所有权的侵害,因此,两者之间又有关联而可得并存。

第三,所有权人的所有权虽尚未遭受现实之妨害,但现实所有的情况均表明妨害有发生之可能而致所有权失其完满状态时,所有权人得请求防止之,其效果不仅表现在防止妨害之发生或去除妨害之虞的危险原因,而且相对人除例外情况得承担请求权的行使费用;相对人得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履行义务,是妨害防止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妨害排除请求权的重大区别。

第四章:“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本章在他物权作为财产多极利用机制的理念之下,在对国外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主要立法例研究基础上,结合不同他物权的特点分别研究其所应具有的物权请求权。本章研究认为,不仅在他物权人与所有人之间所形成的合法他物权关系中,他物权人具有其优位性,而且因妨害他物权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他物权人当然应该享有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然而,他物权作为定限物权,与所有权相比具有不完备性,因此,除基于用益物权和基于动产质权的物权请求权具有物权请求权的各项请求权外,权利质权根本不具有物权请求权,抵押权和留置权均不具有返还请求权。各项具体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具有各自的特征。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物权保护的意义/l

二、本书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对象/3

第二节 本书选题的研究现状:文献检索与综述/8

一、选题研究的基本概况/8

二、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5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20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20

二、本书的研究路径和基本框架/24

第一章 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26

第一节 请求权概念的“发现”/28

一、罗马法上的诉(Actio)/29

二、萨维尼对罗马法Actio的探讨/36

三、温德沙伊德“发现”的请求权概念/40

第二节 请求权概念的发展与继受/48

一、德国学者对请求权概念的继续探讨/48

二、请求权概念的继受/59

三、我国学者对请求权的理解/61

第三节 请求权概念的理论分析和物权请求权的定位/66

一、为请求权概念申辩/66

二、请求权概念的合理性论证/92

三、物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定位/104

本章小结/115

第二章 物权请求权与物权的民法保护机制/117

第一节 物权请求权的意义/118

一、物权请求权抑或物上请求权/118

二、物权请求权的概念/122

三、物权请求权的性质/128

四、物权请求权的类型/135

第二节 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145

一、物权保护模式的理论分歧及其简要评析/145

二、以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制度的理由/154

三、物权请求权的行使/177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的适用/185

一、诉讼时效制度之适用基础/186

二、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之适用基础/191

三、我国物权立法态度评析/198

第四节 物权请求权之间及其与他项请求权之间的竞合/200

一、请求权竞合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0l

二、物权请求权之间是否存在竞合问题/209

三、物权请求权与他项请求权之间得否竞合/213

本章小结/214

第三章 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216

第一节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218

一、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构成要件/220

二、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效力/229

三、返还请求权与其所涉相关请求权关系的进一步分析/242

四、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限制/260

第二节 所有权排除妨害请求权/264

一、所有权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构成要件/266

二、所有权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效力/275

三、所有权妨害排除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之关系/282

第三节 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285

一、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的构成要件/288

二、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的效力/290

本章小结/292

第四章 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295

第一节 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之立法例/296

一、《德国民法典》的“准用”模式/296

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准用”模式/299

三、《日本民法典》的立法模式/30l

第二节 基于用益物权的物权请求权/305

一、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请求权/307

二、基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请求权/3n

三、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请求权/313

四、基于地役权的物权请求权/315

第三节 基于担保物权的物权请求权/324

一、基于抵押权的物权请求权/325

二、基于质权的物权请求权/34l

三、基于留置权的物权请求权/356

本章小结/36l

第五章 物权请求权立法展望(代结语)/363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中物权请求权的立法检讨/364

一、目前的立法状况/364

二、评析与检讨/365

第二节 我国物权请求权未来立法设想/368

第三节 余论/370

主要参考文献/372

后记/39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权请求权制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辜明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90235
开本 32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1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3.24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