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大文学家/中华历史名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代作家的创作史已然结束,但其作品的接受史仍将延续。倘若这本小书能引发青年朋友阅读吉典原著的兴味,并能使未来的古典文学阐释者有所裨益,那便是本书笔者最大的满足了。

从创作成就和历史影响看,本书的这十大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最具代表性。

内容推荐

3000年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灿若繁星,仅以10位作为代表,对任何捉笔者都是困难的。本书向读者介绍的这10位作家,便是作者与丛书主编张传开先生和多位师友反复权衡选定的。有选择,必有割舍。汉大赋之于司马相如,五言诗之于曹植,山水诗之于谢灵运,与李杜连称的白居易,与韩愈并肩的柳宗元,传诗近万首的陆放翁,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等等,都是公认的第一流文学家。不过,在既定的篇幅内,从创作成就和历史影响看,本书的这十大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更具代表性。

目录

前言——一代文学必有一代大家

屈原——与日月齐辉的爱国诗魂

 一、眷怀祖国 九死未悔

 二、不有屈原 岂见《离骚》

 三、《九歌》敬祠神灵《天问》呵问苍天

 四、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田园诗哲

 一、出仕屡辞终归田园

 二、千古田园诗之祖

 三、崇尚自然的伟大诗哲

 四、田园诗派与自然之美

李白——傲岸雄放的盛唐诗仙

 一、出则平交王侯遁则俯视巢许

 二、功业雄心化作诗笔豪情

 三、深于乐府神于绝句

 四、雄壮宏大的境界飘逸清真的风格

杜甫——集大成的诗国圣人

 一、从放荡齐赵到湘流孤舟

 二、诗史: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三、诗律: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四、诗境:沉郁顿挫掣鲸碧海

 五、影响:诗祖杜少陵天下几人学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领袖

 一、从志欲干霸王到勇夺三军帅

 二、道济天下之溺的古文运动

 三、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创作

 四、诗为唐之大变的诗歌革新

苏轼——千古风流的士林全才

 一、一生波荡九回肠

 二、苏诗:吞五湖三江

 三、苏词:具神仙之姿

 四、苏文:如行云流水

辛弃疾——异军突起的词坛巨龙

 一、一代英豪千秋遗恨

 二、爱国词·田园词·闲适词

 三、英雄语·妩媚语·学问语

 四、“歌词渐有稼轩风”

关汉卿——古代戏曲的伟大奠基人

 一、“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

 二、公案戏:感天动地的悲剧魅力

 三、风情戏:机智讽刺的喜剧情境

 四、历史剧:古代英雄的深情颂歌

 五、“杂剧一体,实汉卿创之”

蒲松龄——文言小说的艺术巨匠

 一、从《搜神记》到《聊斋志异》

 二、托花妖狐魅尽世态人情

 三、文言短篇小说艺术的极致

 四、“《聊斋》热”

曹雪芹——屹立于艺术巅峰的文学大师

 一、“抑塞磊落之奇才”

 二、《红楼梦》的神话意象

 三、《红楼梦》的三重悲剧

 四、叙事模式的历史转换

后记

试读章节

战国后期,由西周至春秋500年诗心凝聚而成的《诗经》,已在黄河丽岸诵唱了300年。这时,南方的楚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从此,中国文学进入了大家辈出的新的历史阶段。

他处在七国纷争、民生多艰的乱离之世。忠而被谤,两次放逐,眷怀祖国,九死未悔;行吟泽畔,发惯抒情,满腔忧愤,化为辞章。当美政强国的理想最终破灭,他怀着绝望之情自沉于清冷的汨罗江中。这就是中华诗国第一位不朽的大诗人——屈原。惊世绝艳的诗篇,与日月齐辉:高洁完美的人格,令万代敬仰。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叉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离骚》首八句叙述了诗人自己降生、家世和命名的寓意: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按家族谱系上溯,屈原是吉帝高阳氏颛顼的后裔;父亲名叫伯庸。屈原的生日正巧是宣年寅月寅日,照当时流行的说法,“人生于宣”,这是楚民族男性最吉宜的日子。屈原的生日正是吉宜的“人”的生日,因此,其父“肇锡余以嘉名”。“正则”意谓平正而有法则,“灵均”意谓美沃的田原。屈原赋予自己的名字美好的寓意,表明自己有天赋的内在美质,并兆示自己将担当兴国安邦的大任。

屈原的故乡是秭归,或谓湖北秭归“乐平里”。秭归是近靠巫峡、依山傍水的一座吉城。“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人县。径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狗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北径县下人江,谓之乡口也”(《水经注.江水》)。秭归依傍的巫峡,山声水影,壮丽清奇,更是大自然绝妙的音乐和图画的最佳组合。《水经注》里的这段描写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诉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屈原是在家乡度过少年时代后出仕郢都的。荆楚神异诡谲的文化,家乡雄阔旖旎的山水,陶冶了屈原的气质,也必然影响了他清峭瑰丽的艺术风格。

屈原更是时代的产物,是楚国悲剧性的历史命运玉成的一位大诗人。

楚国原是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一个古老强悍的民族,它经历干百年的发展,到战国时代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战国七雄,齐最富,秦最强,楚最大。从整体国力看,楚、秦是最强的国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当时形势的准确概括。楚国曾经是令列国生畏、让楚人自豪的国家,极有希望由它来平定天下,统~中国。然而,屈原所处的楚怀王和顷襄王时代,却是楚国由强转弱、由盛转衰的时代。

屈原是楚国的宗亲王族,青年时代便怀抱振兴楚国,统一华夏的理想出仕郢都。当政前期的楚怀王也是位颇具雄心的君主,他大胆任用力主革新的屈原,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年轻的屈原英姿勃发,“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不到25岁便担任左徒之职,地位仅次国相令尹。他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可谓挥洒自如。在这时期的朝政改革和外交活动中,屈原的政治才干闪射出夺目的光彩。楚国朝政由此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振兴气象。30多年后,屈原在怀沙自沉前所作的《十昔往日》一诗中,追忆这段政治改革生涯,仍激情如潮,无限怀念。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埃。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这表明:屈原曾深得怀王信赖,为改革朝政替怀王草拟宪令;君臣相得,法度严明;国家富强,百姓安宁。屈原曾为此自豪和兴奋。

屈原以“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为内容的朝政改革,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他的联齐抗秦的外交策略也遭到了国内亲秦派的反对;加之一度支持屈原朝政改革、在外交上也主张联齐抗秦、并曾为六国“纵长”率师共击西秦的楚怀王,变得昏庸懦怯,并为群小所包围。屈原从此开始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由疏而放的悲剧命运。

怀王开始信任上官大夫、靳尚等一批佞臣。这批旧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屈原的政治改革主张,推行亲秦的外交政策。从此,楚国出现了一系列令屈原痛心悲愤的事件。P1-4

序言

3000年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灿若繁星,仅以10位作为代表,对任何捉笔者都是困难的。本书向读者介绍的这10位作家,便是与丛书主编张传开先生和多位师友反复权衡选定的。有选择,必有割舍。汉大赋之于司马相如,五言诗之于曹植,山水诗之于谢灵运,与李杜连称的白居易,与韩愈并肩的柳宗元,传诗近万首的陆放翁,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等等,都是公认的第一流文学家。不过,在既定的篇幅内,从创作成就和历史影响看,本书的这十大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更具代表性。

文学活动是创作与欣赏的前后联结,文学史则是创作史与接受史的双重建构。若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算起,屈原辞赋已延续了2000多年的接受阐释史:最近的《红楼梦》,自脂批至今也有200多年的评点鉴赏史。因此,本书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种再阐释。其中既有笔者多年研读这些大家作品时的欣悦和心得,也融人了古人、前辈与时贤的精见和成果。这些或在书中已经注明,或受篇幅限制未能标出,在此必须加以说明,并向前人致意,向时贤致谢。

古代作家的创作史已然结束,但其作品的接受史仍将延续。倘若这本小书能引发青年朋友阅读吉典原著的兴味,并能使未来的古典文学阐释者有所裨益,那便是笔者最大的满足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大文学家/中华历史名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文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32516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5
13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