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无眠便是你的灯/逸尘谷诗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诗集,只说是非。

兰逸尘,本名王丽娜,回族。一个海水质感的女子,深邃沉寂、纯净透明。喜欢安静,喜欢简单,崇尚以自己爱的方式生活。平生五大爱好:写作、阅读、行走、厨艺、伺候花花草草。放在我们面前的这本《逸尘谷诗丛》,就是兰逸尘作品的汇编。从电子媒介转化为纸本,作者希望为自己的作品寻求另一种保存方式,也希望借此觅得更多的知音。

内容推荐

这些来自相知的敏感、相恋的郁悒、相守的愉悦与茫然的文字,它们如一只只放飞在天空中飘摇而空悬的风筝,爱是手中唯一的凭依。这些散布着七彩、繁复、闪光的线索,记录着心跳、悸动和痛楚的细节,弥漫着思辨、衍生和伤怀的书写,我看到:夜晚,怀抱一杯水,在电脑前面,一边轻轻吟咏,一边打字的那个安静女子。文字在她指尖流淌。它们柔软、尖利、低沉、婉转——它们,飞扬而又忧伤。

目录

逸尘谷诗丛序(骆玉明)

序:飞扬着的忧伤(郦楹)

红:流感进行时

 春天,我要祝愿

 裸足

 走吧,走吧

 七夕

 坠地的寓言

 橘红色的火车

 碰撞

 流年

 有所思

 都是枉然

 隐忍

 切割

 流感进行时

 左转右转

 血红雪白

 霸王别姬

 摸鱼儿

橙:写在春天的献诗

 中国商人

 幸福传说

 小丫头

 青狐传

 拥抱

 白日梦

 写在春天的献诗

 最后的篇章

 水做的女儿

 冬天里的春天

 忧郁气质

 悱恻

 相见欢

 暗地的花朵

 亲爱,我们永远在一起

 海上花

 断桥

 暗涌

 三叠八拍

 癫狂

黄:我比你幸福

 纳木错的幻影

 盗花

 读你

 哈尔滨信札

 梦中的香格里拉

 你叫我春天

 远行人

 我比你幸福

 晚年

 醉情五步

 瞬间生活

 可不可以

 人间四月天

 春天的舞步

 合欢,合欢

 两地书

 双鸳鸯

绿:也许活在诗里

 十朵兰

 三月

 花事

 陌上花开

 西湖

 夜游武侯祠

 天涯共此时

 请立在原处

 我看见时间沉下去

 也许活在诗里

 简单生活

 我讨厌你

 唱山歌

 哑巴姑娘

 火花

 影子

 惨绿

青:一个苹果的午后

 海水女子

 无声

 试验品

 浮生手记

 我不是诗人

 未亡人

 命运狂想曲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沉默方式

 螺旋

 血色

 伤痕

 活着

 一个苹果的午后

 妈妈,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暗夜日志

蓝:阿勒锦之忆

 藏在尘世的幸福

 单行道

 青蛇之:流光飞舞

 嘴唇

 殒

 阿勒锦之忆

 故土·远方

 情书

 病中琐记

 蓝色手札

 那人在远方

 平常故事

 遗书

 驴子,驴子

 二十七度

紫:幽思十弦

 之一:一剪梅

 之二:木兰花

 之三:长相思

 之四:苏幕遮

 之五:虞美人

 之六:菩萨蛮

 之七:汉宫春

 之八:念奴娇

 之九:天香

 之十:八声甘州

调色盘

 我的水瓶座的兰(罗亚妮)

 给亲爱的一封信(张馨)

后记:我与诗的是非

试读章节

我的水瓶座的兰

用食指蘸了水在玻璃板上反复写一个字:兰。正楷,行书,狂草,企图写得更好,有同事走过来问:“花儿?”

可不是么?我在心里莞尔,是的,花儿,一个我心里惦念着的,花儿一样的女子——兰逸尘。

此刻,窗外是迷蒙的细雨,偶然有一两丝在风里任性地奔走,累了,便歇在窗台上站立的吊兰上,凝成晶莹的水珠儿,眼光闪烁地看你。

这是属于春天的雨,清透的明亮的雨,压住了一切浮尘和喧嚣的雨。

记得听谁说过,人在无意间写下的字,其实代表了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于是发了短信过去,答说在凤凰呢,问要不要带礼物回来。怀揣着这份暖暖的情意给她回复:不用了,知道你好便足够,春安。

放下手机,禁不住感慨,兰,也只有你,如我眼前的这风,这雨。

那样自由率性,却又如此温润可人。

想起和兰的相识,真的要感谢文字和网络。若非有这二者牵线,那么我们要多久才会相遇相识?如果没有这样的机缘,那么终其一生,我可能永不知道,在茫茫尘世里,还有这样一个让我惊叹不已的女子。还好,如她所言,在如潮的人群里,我们截获了彼此。

佛在莲花座上许诺说,有缘的总会如愿,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冥冥之中种下的期许。

这话,我由衷地相信。哦,谢谢天。

我是循着文字的印迹,进入兰的这一方天宇的。在新浪,在逸尘谷,在华商……在兰用心耕耘播种的每一个地方,我弹拨着如遇故人的惊喜深入到那些文字的根部去,看一朵花娇娇柔柔地绽放,看她在风雨的磨砺中傲然挺立,看那些经历是怎样以刀锋的姿势切进她的骨髓,看她用文字酿出最醇厚甘洌的酒,对着世人世事,对着过往遥遥举杯,而我,就在其间沉醉。

你见过这样的女子吗?她用文字做了探寻世界的眼睛。这眼睛,瞳仁黑亮,又自有主张,常于猛然的一回首中,透出孩子般的俏皮纯真和洞穿一切的老练。每次和兰在茶厅对坐,两个小女人絮絮叨叨、叽叽喳喳,说文字,说俗世里的一切时,我的脑海里就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丫头,她的心,就是一汪碧绿幽深的潭水啊。在兰面前,我交付自己生活里的一切烦恼,爱情,婚姻,家人,工作……而她,是最好的倾听者,听罢,常常只是一两句话,便将我心间的浮尘豁然扫出,一片清朗。在她的空间闲转时,曾看到一段关于大女子的说辞,很是喜欢,于是就剽窃下来,用笔工工整整抄给自己,以便时时处处反思检修人生。这段话,现在,已成为我们办公室引以为傲的座右铭了。

这样的女子,你是一定要认识的。即使无缘识得本人,最好也要能认得她的字。我曾笑说:“兰,让我用你的诗,来尝试摸骨算命吧?”虽是戏谑的话语,可是说真的,兰是把字当花、当孩子来养了。所以,随便伸手拉一朵到眼前来,你必定会看出许多意味深长,会嗅到生活的某些气息就藏身于这些长着娇俏眉眼的字句之中,会触摸到这些文字与众不同的风骨,或许,你还会如我一样,在碰到某一句话时突然惊跳起来:呀!这不正是我寻觅了许久的么?

上街闲逛,拉过她的手,挨个数腕间垂挂的手镯手链,环佩叮当中,突然想起兰是水瓶座的。清冷的,热烈的,率性的,细腻的,刚强的,活得最真的水瓶座女子。这样想着,再侧过头去看她,她的眼神,高高飞翔在西大街的繁华之上。P275-276

序言

飞扬着的忧伤

兰要出书了,对我说:姐姐给我写些文字吧。打开兰发来的书稿,首先跃入眼底:再上前一步/这个字眼就轻柔起来/像你纤弱的身骨/被我揽在正月十五/我开口说水声/说那些爱你的理由/你抬手划破丝绸包裹的生活/用黄土将我扎起(《后退》)。这些近似梦呓的诉说,让我在八月的电脑前冷暖交织。的确,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这些散漫在文字里的陈述和独白,深深打动了我。这些来自相知的敏感、相恋的郁悒、相守的愉悦与茫然的文字,它们如一只只放飞在天空中飘摇而空悬的风筝,爱是手中唯一的凭依。这些散布着七彩、繁复、闪光的线索,记录着心跳、悸动和痛楚的细节,弥漫着思辨、衍生和伤怀的书写,我看到:夜晚,怀抱一杯水,在电脑前面,一边轻轻吟咏,一边打字的那个安静女子。文字在她指尖流淌。它们柔软、尖利、低沉、婉转——它们,飞扬而又忧伤。

读这些文字,我惊讶兰的创造力。尽管这样的惊讶不是现在才有的,这样的惊讶固执而专注地存在兰一直的文字中。但它的确感动我。我看到这个称自己为海水的女孩子,在执著的梦和悲剧意识的基座上,双重构筑感知,依附在文字的流动中,将文字弹开并赋予迷幻的光。在她感召下,文本结出玄妙的情节和迤逦的语言花朵——《都是枉然》中《过程》和《结局》之间残酷的厮杀,直至《之外》中时常伤感于家的定义;《病中琐记》中那个害怕自己赤裸着被放逐的无辜孩子,从《呼痛》的悲戚到《说你》的痴迷,以及最后《不说》中“平静着看你喝茶/看你的眼睛,对我说话”中似乎的超升;《黑城》中天使的死亡,以及天使死去时握在手中象征爱情的“裸露着旧账新愁”;《我们一起去死》中借助“开的士的小伙子”的力量去奔赴所爱的“我”,以及“我”那双“大衣不够长/遮不住红肿的”眼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她的文字中比比皆是。感知的前倾、放任使兰的文字不同凡响,充满了浓浓的诗意。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诗人。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在其获奖演讲时说的一段话:“今天的诗人都是怀疑论者,甚至——也许首先——对自己就表示怀疑。他不愿当众说他是诗人,就像是这么说有点害臊。在我们这个吵吵嚷嚷的时代,如果缺点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要承认这是自己的缺点并不难,但要说出自己的优点就难了很多,因为它们隐藏得很深,连自己都很不相信。”

怀抱怀疑,怀抱爱,怀抱梦幻,怀抱深切的悲楚。这些,使兰的文字呈现的特质因忧伤而高贵。“你走之后,我买了十二朵玫瑰/看它们怎样吮着彼此的柔软”;“我必须见证这些/一个人的黑夜和阴雨天”;“野菊花的梗儿/插在额头三寸以外的位置/有些爱,那样纯粹/却,说不出来”;在她的心中,爱高于一切!包括生命。她坚守着这样的信条,为自己鼓劲、慰藉并搀扶着自己极易受伤的心。我其实不敢确定,这是兰自己,抑或是八。年代出生的她们,被现实的残酷、世态的冷漠围攻的她们;无时无刻不在焦灼、辨别与思考的她们。她们没有固定而统一的信仰,所以这么早就开始寻找各自心灵的慰藉。这远非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安逸的生活那样简单。她们的灵魂深处在追寻梦幻和现实之间存在着的永恒。为此她们不会情愿过早堕入世俗,所以不会信奉金钱与权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爱情。

我无法给予这样的情感肯定还是否定的答案。但在这里,我的确看到,看到凭靠对外在世界和个人心灵的敏锐体察和聪颖感悟,细细密密串起来的一串串文字的珠链。它们,营造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奇景,既朦胧又明澈,既真切又虚幻。现实和梦想的永恒落差,刀子一样锋利的语言,沙金一样闪闪发光的思想,使这样的文字显得超凡脱俗而又高贵华丽。它们在风中飞扬发光,它们是在飞翔的。  形式美,意象美,以及略带独自性质的书写使兰的诗歌带着极强的“个人写作”色彩。确实,这样的书写,或多或少使她的文字与当今潮流的网络诗歌常态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她文字的另一个直接原因。记得布罗茨基曾经谈到:“诗歌就是最大限度保持个性。”我也坚信任何书写都会带有某种个性化的倾向。兰灵巧精确地捕捉个性认识中赋予自己的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符号,完美细致地将之融合在自己的文字中间,并使之与现实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嫁接。在这里我们就相继看到《给阮玲玉》中悲悯的兰、《西安记事》中谐趣的兰、《阿勒锦之忆》中忧思的兰。那么她这种经过个性禀赋提炼、闪烁着个性光彩的写作,应该值得更多人赞赏。

兰文字中梦幻气息、感知气息、诗意气息的兼备一直吸引着我。她的文字锋利、奇妙、简洁,而且到位。敏感、飞扬的灵感和驾驭语言的熟练技能,显示出文本结构和创作的潜质。相对于她自身的年龄和经历,兰是出色的,但阅读中我们仍然能感觉到兰目前文字的宽度还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尽管她心思缜密地塑造了人物的“多向度”——而其中最重要的,即那种深刻的疲惫感已然彰显。但她在文字中过于沉湎于自我,这使她的文字显得有些紧缩;她的抒情是“敞开式”的,有时显得缺乏克制。尽管在语言的收放上她把握得比较到位,但情感上的“敞开、前倾”目前尚需要有效的把握和控制。持久的文字,我想不能是那种单纯停留在梦幻和单层情感层面上的简单叙述,它需要涵盖历史,涵盖广阔的现实,涵盖责任和艰辛,更需要涵盖具体的现实人生的历练提纯。

从《阿勒锦之忆》这个文本中,让我看到这个耽于梦幻、沉浸于忧伤个人情感中的女子的另一面。她开始抬眼看外面的世界,开始尝试从强烈的个人情怀中跳出来,给自己热爱的故乡以独特的关怀。尽管这样才是开始,这正是她心力所及的范围有所拓展的表征。这是一个新变化,无疑也是一个新的写作方向。我欣喜,我拭目以待。

一直以来,我时常留意念诵倾心的文字。偶尔,念诵之佘,口齿生香的情形让我欣喜。我发现,我的喜欢,其实是对鲜明呈现内心尊严与斑斓文字的渴望。记得在《圣经》里曾读到这样一句话:“你将以眉尖的汗水换取温饱。”兰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同样的一腔渴望:“娘,请不要用一个吻撑起黄昏。”一个固执怀抱梦想的人必然同时怀抱忧伤,我想悖谬在这里,感动同样在这里。

后记

我与诗的是非

我应该算是骨灰级的网民了,千禧之年接触网络,一转眼,已近十年光阴。从2001年开始写“组装拆”的所谓“诗歌”到2008年被朋友追着喊“欠诗累累”。基本上可以这么概括,我的网路生涯,就是——我与诗的是非。

八年了,红肥绿瘦的都算上,也有几百首吧。至于到底是“几”,依我这懒散的性格,以前不会算计,以后更不会算计。这本诗集,收录了2003年至2008年我的部分诗歌,因为是非太多,都压在一本诗集里怕是太厚重了,只好留作日后。至于初学时前两年的习作,基本都被我压箱底去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网络搜索,也许能捡到一些“遗留是非”。

人与诗如是的当年,我二十三岁。那时候,写诗等同于写作业,我是说“守时”,一年的时间,平均下来,差不多是“每日一诗”。如今,再过上两三年,我就三十二岁了,基本上是“作诗如年”。话说当今什么最重要?互动。我与诗的是非,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本诗集,只说是非。所以,只有干干净净的诗歌,省略了年月日,各位可自行想象。20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相依为命》,是我唯一对自己诗歌诠释“是非”的文字,本想收录,时光已长,字数也多,索性作罢。这里交代一下,有心的,总是会看到的。

在我听不见的时候,特别渴望听见。后来借助人工耳蜗真的重新听见了,又觉得听不见是一种幸福。我应该是中国最特别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据说其他人都是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都戴着,听到了之后就不习惯无声。我呢,依然是喜欢无声,并且开始享受无声。

就好比,一个人的时候如鱼得水,放到人群里就会发傻。

于是想起小时候,老师问:是一个人的时候快乐,还是和大伙在一起的时候快乐?

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一个人。

有些东西,也许早已注定。凡所爱,必定欢喜,无论年华如何逝水,依旧如此。

人生中可怕的并不是人性,而是习惯。

这“可怕”可以这样解读:一个喜欢独自看电影的人,走进影厅时发现另一个独自看电影的人,偌大个影厅,只有他们俩。于是,相视一笑,并不言语,也无交集,宛若影子。

我与诗,大抵如此。

月光经典兄有一句话说得经典:“诗歌是情感,散文是生活,小说是判官。”

情感若不能自言自语,若不是带着专属我的烙印,怕是少了些许味道吧。

写诗对我来说,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至于变成文本后,他人是如何的感受、反馈,对我来说,只是静默着知晓,贵而不重。

“能赢得一丝共鸣,远胜于无数赞美”,我的诗观,八年如是。

想想这八年,几乎没参加什么诗歌聚会,没主动给任何刊物投过诗稿,没加入任何诗歌团体,到现在,几乎只是在逸尘谷这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了。

所以,我一直都说,我不是诗人,我是用心灵歌唱的人。

那些愿意听的人,大抵是有着一样心灵的人吧。

因此,我没有在这本诗集里写任何诗歌以外的文字,也不需要任何“专业性”的文字,而是用了三个“非专业人士”。只是人生路途的纪念,何不取之欢喜?郦楹姐的文字写了近五年了,拖延到今日,依然是令我喜欢的,足够拿来作序。

亚妮和譬儿都是“老婆”加粉丝,其实就是“闺蜜”的更近一步说法。三个懂我的女子的文字,都写得真诚美好,有着淡淡的香气。

真实真诚地活着,真实真诚地书写。这完全可以概括我与诗的是非了。

我的生活,也就这么简单。

最后,还是要真诚地发表一下感谢词:

感谢骆玉明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写序,一样的真诚美好。

感谢宋文涛编辑为这本诗集付出的辛苦。

感谢郦楹姐姐、亚妮和馨儿两位“老婆”真诚温暖的文字。

感谢徐彦平先生对逸尘谷网站和逸尘谷诗丛的大力支持。

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没有他们的孕育和养育,也没有今天我与诗的是非。

感谢所有爱我的人们。

感谢所有喜欢我诗歌的人们。

感谢2003—2008年,我逝去的青春岁月。

2009年3月22日于长安逸尘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无眠便是你的灯/逸尘谷诗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兰逸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66050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6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