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山一样做人像水一样做事(潜伏在潜伏中的职场生存法则)
内容
编辑推荐

信仰如山,智慧似水

我们精神里缺乏什么?我们道路上需要什么?

《潜伏》不仅是一部谍战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科书。用智慧化解困难。为生存信仰而奋斗。情场、职场、生活场,我们每个人都是潜伏者,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都要面对不同的难题和困境。我们在潜伏,无时无刻不像余则成那样,等待着突击。突击的有效手段就是智慧,就是奋斗,就是不断地获取生存之道。

内容推荐

近几年来,从《亮剑》要有敢于亮剑的精神到《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再到《潜伏》为信仰而不惜牺牲,这些收获成功的热播电视剧无一不揭示出一个道理,好的电视作品必须要有独特的精神内核,要能给处于巨大生存压力下的现代人提供一些精神营养。

信仰是《潜伏》的主题。由于有了信仰,在余则成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山一样的风骨。他忠诚、坚定、执著;他不贪财、不图名、不求利。他付出了那么多,最终所想要得到的,其实很简单:生儿育女。柴米油盐。他只是想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再让孩子讲给他们的孩子……

然而信仰是需要通过智力的活动来表现的。在余则成身上,也同样有着“水”的圆融。他善于妥协,懂得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保密局天津站混得如鱼得水。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

看《潜伏》,其实看的就是信仰,看的就是做人的艺术。

《潜伏》一剧,就是余则成的“山水人生”。

余则成的那一句:“你讨好站长没问题啊,我也讨好站长,可是你得考虑大家的感受。”事实上就代表着某种职场上的潜规则:大家都想获得高职位、高薪,这没错,很正常,但前提是你不能是踩着别人爬上去的。否则,你就必然会受到别人的打击报复。

佛家说:“事不可做尽,话不可说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陆桥山就是把事做绝了,把话说尽了,于是。他的缘分也就“尽”了。

在这样一个唯利是图、钩心斗角的集体里,李涯很危险。他面对的敌人,不仅仅只有共产党,还有身边的“战友”。他的忠诚、能力只能让他的同事给他设置更多的羁绊和死亡陷阱。李涯的失败,与其说他是败在敌人手里,不如说是败在内部人手里。

目录

第一章 职场成功法则——余则成的“山水人生”

 一、信仰的力量

 二、变通是处世的基本原则

 三、放低姿态,以弱示人

 四、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五、反躬自省,有过即改

 六、和得于让,不争则善胜

 七、找准自己的位置

 八、该说“不”的时候要说“不”

第二章 职场“潜伏者”——吴敬中的“官道”

 一、吴敬中的悲剧

 二、不设副站长的平衡权术

 三、用人情笼络人心,用利益团结下属

 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五、职场的“彼得定律”

 六、利欲熏心,受制于人

第三章 没有干不好的工作——陈翠平:挖掘潜伏的能量塑造新的自我

 一、大山一样的女人,可敬但不可爱

 二、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好干工作的人

 三、爱情的浪漫与现实

 四、爱情也是山与水的大学问

 五、客厅是女人的另一个办公室

 六、真爱永在,忠诚永在

第四章 有山无水难成事——李涯:我运即国运

 一、让自己有价值

 二、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不要孤军奋战

 四、聪明之人不自招忌妒一

 五、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第五章 职场规则意识——做人不可陆桥山

 一、针尖里活不出大人物

 二、己欲达而达人,己欲乐先乐人

 三、做人要有规则意识

 四、做事留三分余地

 五、成功时不可太得意

第六章 职场“生意经”——谢若林的错位人生

 一、前提错,一切皆错

 二、做人要有底线

 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四、自以为是要不得

 五、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七章 职场第一大忌——志大才疏、贪功冒进的马奎

 一、职场第一大忌

 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四、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五、做大事要先从小地方做起

试读章节

一、信仰的力量

《潜伏》的编剧、导演姜伟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说,在这部电视剧中,娱乐只是张皮,信仰、意志、情感才是馅儿。它想讨论的,是一些恒在的命题。比如,在左蓝牺牲后,面对着巨大的悲痛,余则成通过朗读毛泽东的文章来获取精神上的力量,坚定自己作为地下工作者的信念……又比如,在戏快结束的时候,两个主人公谈到孩子,翠平说,我还想做一个老母鸡,抱窝、下蛋呢;余则成说,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听,我们要讲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再讲给他们的孩子……

这是很朴素的信念。它不存在任何功利性,仅是对自身所从事事业的认可和自豪,但正是这种朴素,这种认可和自豪,才打动人心,才不可动摇。

谈信仰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现在很多人都有信仰焦虑。很多人看过《潜伏》之后,都被余则成、李涯的信仰所打动,反过来思考自己为何没有信仰。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因为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生存压力巨大的现状下,我们需要获得一些精神上的营养,支撑着自己走下去,并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有价值。

信仰的存在,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能促使人做出多少事业来,看过《潜伏》这部电视剧你就知道了。坚持正义和尊严,追求理想和希望,这不仅是余则成的力量来源,更是对所有处在困境中的人的启迪:无论处境怎么变换、怎么恶劣,拥有理想和信念就会让你自内心变得强大,走出命运的泥沼。

很难想象,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认可,没有对自我的认同,身处在那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余则成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让我们看看余则成信仰的转变过程。

余则成是军统特务出身的,上海青浦特训班的。据历史资料记载,这个班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其中有许多满怀抗日热情的青年学生,虚构的余则成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学生和后来的其他军统特务不一样,个个都怀着救国理想,有知识,有热情,意志坚定,不怕牺牲,涌现出很多抗日英烈。所以剧中戴笠视察天津站时,看到余则成时说“青浦班个个是勇士”,指的就是这个。

余则成、李涯都是这个班出身的,因此他们的信仰也特别坚定,只是信仰的目标稍有不同。相比起李涯来,余则成性格上更被动一些,小资一些,对党派看得更淡一些,他参加的目的是为了抗日,反共不是他的理想。李涯则不一样,李涯性格主动,使命感、责任感很强,因此他信仰三民主义之后,为达到这个理想,甘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因此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共产党,只要危害党国、危害三民主义的就成了他的敌人,信仰促使他成为死硬的反共特务,直到最后“殉国”。

由于两人性格上的这一点小小不同,从而导致两人最终走上不同的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余则成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消失了。剧中在抗日的庆祝歌中,余则成喝得烂醉,是很符合这批特务当时的思想状况的。当时的他,由于理想和目标已经达到,所以只想过一些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他对左蓝说:“我没有什么信仰,如果说有的话,我现在信仰良心,赶走日本人以后,我信仰生活,信仰你。”刚刚30岁的他,此时迫切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方向,树立一个目标,需要在以后的日子中有一个信仰来作为精神支柱。他原以为和左蓝的爱情可以成为这个目标,但左蓝在这点上和他并不志同道合,而且突然“消失了”。在他能接触的范围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随着戴笠反共救国,要么和左蓝在一起为新的信仰奋斗。国民党和军统上层的迅速腐败,让前者没有了意义,余则成被动地接受了后者。

在两个都不满意的结果中无奈地接受相对好一些的那个结果,这是余则成性格上的被动之处,但这也证明他懂得妥协,能够包容、容忍,这是余则成在天津站那个肮脏污秽的环境和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可以如鱼得水的性格原因所在。而李涯,性格比较强势,不肯妥协,只接受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不接受龌龊阴暗的“潜规则”,这也正是他在天津站处处碰壁的性格原因所在。

余则成性格被动,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虽然最初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不坚定,但吕宗方的牺牲、左蓝的再次出现和牺牲、秋掌柜为保护他的咬舌自尽,以及翠平的感情支持,一点一点地促使他最终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决心入党,加入到这些他佩服敬重和爱着的人中去。

剧情在结尾处安排了廖三民为保护余则成而牺牲,以及电台为让他返回解放区深情的明码呼叫,让余则成对新理想的信仰再不可动摇。即使翠平真的牺牲了,他也已成为一个坚强的战士,完成了自己信仰的成长。何况最后离开关头,见到翠平无事,希望让他毫无疑问地坚持下去。

信仰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信仰面前,天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人,只要有信仰,有所追求,什么艰难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右这么一个小故事:

法王路易十六被赶下王位、关在牢中,年轻的王子则被赶国王下台的那帮人带走。他们想,若能在道德上把他摧垮,那他永远也无法实现生活赋予他的伟大使命。

他们把王子带到遥远的山区,让男孩接触各种卑鄙邪恶的事物。提供让他沦为饕餮之徒的各种美味,让他成天听粗鄙之言,处处是不讲信誉、卑鄙无耻。一天24小时让他处于这种环境之中,接连6个月都如此,但是男孩没有一时一刻屈从于压力。他们最后问他,为何他能不沦落其中?这些事物能提供欢娱,能满足欲望,它们就在那儿,唾手可得。

那男孩答道:“我无法这么做,因为我生来就是做国王的。”

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去做什么事情,你就能做成什么事情。这话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P3-6

序言

潜伏在《潜伏》中的职场生存法则

2009年年初,中国电视荧屏出现了两部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

《我的团长我的团》挟《士兵突击》之余威,加上拍摄期间的一些意外事件,宣传声势浩大,尚未开播便吊足了观众胃口。及至播出之时,几家电视台更是你争我抢,但是,观众的热情却仅仅持续了几天。即使像笔者这样的“康迷”(比较喜欢康洪雷导演的观众)在坚持看了几集之后,也转换了频道。

相反,同期播出的另一部没有什么宣传造势的电视剧却被口口相传,低开高走,逐渐占据了荧屏的主导位置,让无数观众津津乐道,引发各路媒体好评如潮,成为真正从市场中厮杀出来的经典,这就是《潜伏》。

在最初的时候,笔者也曾在转换频道时不经意地看过几眼《潜伏》的镜头,但是都没有当回事儿。但是,没过多久就知道这部戏的厉害了:

朋友们见面,动不动就左蓝、余则成、李涯什么的,满口的《潜伏》台词,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40岁左右老板级的人物,不会轻易地迷上一部长长的电视剧的;

各路媒体已经把《潜伏》夸成了一朵花。2009年4月11日的《潜伏》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的发言人高度肯定该剧是“广电总局的骄傲”,学者理论圈里自然也是众口赞誉;

笔者又知道了姜伟是编剧和导演:此人在影视圈子里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不少好作品,只不过总是以编剧的身份出现,观众可能对他不太了解;

再看网上,已经出现了“潜艇”这个新名词,意思是《潜伏》的忠实拥趸,而且把剧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办公室政治、职场规则、爱情……

“顺应潮流”,笔者赶紧买了套碟片,用了三个晚上,看完了这部30集电视连续剧。

看完这部戏,确实让人生出诸多的感慨,不由自主地就变成了“潜艇”。

就编剧及导演的水平来看,这部戏是一部很不错的戏,当然也有些逻辑上的矛盾和小的穿帮镜头,不过瑕不掩瑜,整体上是站得住脚的。尤其是在看了原著和知道了更多的拍摄过程后,龙一的原著仅有两万字,姜伟居然编出了30集!而且拍摄过程也只用了63天!

然而,更多的感慨无疑是来自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命运。

余则成、翠平、左蓝、吴敬中、李涯、陆桥山、马奎等一干人物,都没有概念化的脸谱,好人不像“好人”,坏人不像“坏人”,而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甚至就像是你我身边的人,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许多小配角,也都很出彩,比如说那个地主王占金,“沦落”到天津卖大饼,贸然在街上叫了声“陈大丫头”,从而给自己惹了无尽的麻烦。到了最后,当特务又找到他居住的地方,用枪顶住他的头时,这个没落地主被逼得拼死反抗,用一把柴刀砍倒一个,并把另一个追出3里地……刚开始很讨厌这个家伙,因为他的出现,使翠平、余则成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而老余看着那两个孩子,又下不了手,放他一条生路,等于从始至终给自己埋下一个隐患。可看到王占金最后跟特务拼命的时候,又觉得他也是一个在特定的动荡时期的可怜人物,并不那么可恨,甚至还值得同情。

军统的天津站,是余则成潜伏的地点。站长吴敬中、情报处处长陆桥山、行动队队长马奎以及继任李涯,是余则成的上级和同事,后几位还是由他提拔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又都是他的敌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天津站这个“职场”充满了明争暗斗,虽然胜利者肯定是余则成,但其他反面人物也并不一定就可憎可恶,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当马奎被余则成设计除掉,当李涯委屈地诉说自己为了工作,两年都睡在办公室时,我们甚至会觉得他们也挺不“容易”的,非常“敬业”,也是在为了他们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工作……

再如翠平,阴差阳错地被派来给余则成当“太太”。这个“蠢得挂相的女人”(吴敬中语)显然不适合这个特殊的环境和工作,大山里的女游击队队长枪法好,会武功,能骑马,但在这里,她没有用武之地,刚开始不但帮不上老余的忙,还处处添乱,制造险情,弄得老余苦不堪言。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她自己有多苦啊!为了信仰,她“痛苦”地适应,完全地脱胎换骨……

当然,主角是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

孙红雷表演得很不错,可以说这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大的突破。有评论家说:相比较他以前的角色和演出,孙红雷用最“文弱”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最“硬气”的男人。

在1000个人眼中,会有1000个不同的余则成。在笔者的眼中,这是一个坚强而有智慧的男人,内方外圆,骨子里是山,外表是水,或者说是:像山一样做人,像水一样做事。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山水就有一种特殊而又深厚的情怀,山是方正的代表,水是圆润的象征。做人应该像山一样堂堂正正,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山的原则。处世要像水一样适应环境,灵活多变,包容万物。水与山,一柔一刚,是如此的对立,又是如此的统一。山水总相依,有山有水才有无边风景。万事万物都一样,刚柔并济,阴阳协调,才能和谐。

具体到余则成身上,“山”是他的信仰,是原则,是骨子里的坚强;“水”则是他的机智、灵活,是在复杂险恶环境中的潜伏生存之道。

“秘密战是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个人意志经常会起到重要作用,更多的时间里,你的领导是你的个人信念,身边没有人可以商量,应对危急局面要靠自己,必要的时候,也要做一些坏事,可以经营一副反共的面孔。记住,特殊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改变,但是信仰是不能改变的。”——剧中李克农语。

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原则,他不可能坚持下去,就像另一位地下工作者秋掌柜被捕后对敌人所说的那样:“谁也不可能打败我的信仰!”如果没有像山一样坚定的信仰,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地下工作者的,在生死与艰苦条件的考验面前,终究会成为革命的叛徒;但是,如果只有信仰和意志,而没有像水一样圆润的灵活手段,就会像翠平一样,随时都可能暴露,也就谈不上完成复杂艰难的潜伏任务了。

尽管这是一部反映特定环境下生存和斗争的潜伏谍战片,但剧中却充满人生的智慧和处世的哲理。没有程式化的说教,道理尽在其中,观众在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这些从网友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来。本书就是笔者及同人们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从“山”“水”的角度出发,分析剧中众多人物的性格、成败得失以及命运起伏,写出来与诸位“潜艇”分享。

其实,我们人人都会有一些山水情怀,正如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山水之中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是谓追源逐本,因为大自然是我们智慧的源泉。我们又要像余则成那样,“做人要厚道,办事要活套”,只有做到内方外圆,圆中有方,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愿这部戏能给我们的人生、职场、生活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山一样做人像水一样做事(潜伏在潜伏中的职场生存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沧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7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