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到我们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你看完这本书,领悟其中含义之后,你的人生可能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你可能不会拥有一幢海边的豪宅,但你会享受到赤脚踩在沙子中的奇妙感觉;你也许无法实现你全部的梦想,但是,由于你的帮助,却能使无数的人梦想成真。这本书会让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请接受我们真挚的邀请,一起来体会Me to We人生哲理的力量。

内容推荐

想像一下,每天早上醒来都坚定地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正在改变世界。

对于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来说,克雷格和马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蓝图、一条丰富充实的人生道路,只要我们有勇气踏出第一步,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累积的成就可以改变世界。自己会变得更快乐和健康,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Me to We的人生哲理,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才是生命的无价之宝?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作怎样的抉择?我们将怎样的遗产留给后人?等等。Me to We将快乐、成功以及人生意义等虚无缥缈的词语赋予了实质的意义。

目录

中文版序:致中国读者

读者推荐:《我到我们》

前言:生活得更快乐

第1章 克雷格的故事:我只是个孩子! 

第2章 马克的故事:“我会留下怎样的财富?”

第3章 家和幸福的新概念

第4章 寻找答案

第5章 Me to We哲理的形成

第6章 “我”的益处

第7章 “我们”的好处

第8章 感激

第9章 同情

第10章 幸福的新定义

第11章 创建社区工程

第12章 启程Me to We的旅途

第13章 加入行动的行列

附 录:

 美好世界由我们每一个人来创造

 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

 “我的故事”作者介绍

特别感谢

本书作者介绍

试读章节

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从背后击中了我。我向前跌倒在地。等我用手拉衬衫的领口时,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就是感到太热了。燃烧的衣服从我的身上掉下。我看着自己的左臂,上面火苗直蹿,覆盖着一层棕黑色黏黏的东西。我想用手把这东西抹去,但一阵剧痛让我忍不住大声尖叫起来。紧接着,我的手也开始着火了。

我很清楚必须要赶上哥哥们,但是我太累了,口渴得要死。好像五脏六腑都着火了。“哎呀,妈妈呀!”我不停地喊叫,“Nong qua!Nong qua”(热死了!热死了!越南语)

社会对待这些事件的消极态度?

就在那个时候,旁边的记者抢拍下了我的照片。

我记不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了。记者们将他们水壶里的水倒在我的皮肤上;一块块粉红色、黑色的皮肤脱落下来。记者用军用雨毯盖在我身上,然后帮我搭上了一辆货车,开车送我到西贡的医院。货车在逃难人群的身旁急速地转来弯去,每次颠簸,我都疼痛得尖声大叫。凝固汽油弹烧掉了我的马尾辫,把我的后颈、背部和左臂烧得血肉模糊,肌肉裸露,血水淋淋。炸弹炸死了我的两个堂弟妹,真希望把我也炸死算了。

过了很久以后,我才获悉这张由美联社摄影记者尼克·厄特拍摄的照片,刊登在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上,而且为他赢得了普利策奖(国际最高荣誉的新闻奖)。照片让尼克出了名,也让我出了名,尽管我真心实意地希望不要这样。

在以后的14个月里,我逗留在西贡的一家美国医院里,忍受了许多次手术和痛不欲生的治疗。费用是由一个私人基金会支付的。站立、行走、吃饭、穿衣,我都得重新学起来。最后,康复之后,我被送回自己的村子,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

然而,我的生活永远不再是昔日的生活了。

我新长出的嫩皮肤无法忍受炎炎赤日,受过伤的肺部受不了飞扬的灰尘。我的头经常会疼痛得像要裂开来,浑身上下会突然疼痛难忍。由于战事激烈,我们一家人被迫搬进城里,住在一幢酷热的、不通风的房子里。我们没有钱,连我需要止痛的冰块也买不起。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记得十几岁时感觉到自己丑陋无比!我常常望着镜子里自己浑身上下的伤疤,问道:“为什么是我?”为了能遮丑,我留长发,穿长袖衣服,将左臂放在腰部,这样别人就看不出我的左臂比右臂短了。

那是我感到丢脸的秘密。我17岁那年,有一次,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到来,我听见有几个女孩在谈论一个手上有伤疤的男孩。“他长得真帅,”一个女孩说。“哎哟,算了吧!”其他几个女孩齐声道,“你看见他手上的伤疤了吗?难看死了!”她们的谈论让我痛不欲生。

唯一支持我活下来就是我想当医生的梦想。医生们的努力帮助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也想帮助人。我读书非常用功,结果被医学院录取了。我欣喜若狂——但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一些外国记者发现了我。那已是战后10年,他们想要采访我。

刚开始时,我受宠若惊——我?出名了?但是,接下来的麻烦是,各种媒体接踵而来的采访,让我惶惑。

在媒体采访的空隙之间,我去图书馆,找很多我能读到的关于宗教的书籍,希望能在书中找到一些答案,找到我生命的意义。

我得到一个去古巴学习的机会。在那儿我遇见了他——我的丈夫。因为他,我们一起到了加拿大定居。

我来到加拿大,离开了越南,离开了战争,也离开了我的那个“照片里的女孩”的生活。我想要使自己生活静谧无忧。结果并非像我想像的一样,不过没有关系。在加拿大,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作为战争的受害者,我大声地告诉人们战争是多么可恶、多么丑陋,容忍和原谅是多么美好,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愤怒和苦难。

而且,我发现大家在倾听。我相信,那是因为我说的是肺腑之言。在他们的眼睛里,我是个无辜的小女孩,吃尽了苦头,应该怒火中烧,应该早赴黄泉了。

虽然我没有当成医生,但是我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来治愈伤口。

P20-21

序言

灵感往往不期而至。

对于我们而言,灵感来自世界各地那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来自印第安山地的村庄,来自非洲辽阔大地上的传统小草屋。在那里,在那些世界最贫困的人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纯真的快乐。他们的笑容展示了一个真理:满足感来自一颗感恩的心,来自同情与团结。不是华美的豪宅和靓车,不是。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你伸出手去帮助他人,你就能够获得金钱难以买到的真正快乐,使生活充实无比。

这种精神我们称之为Me to we。

这种人生哲理滋养了世界上所有积极正面的东西:将每一个行动累积起来,便能滴水穿石,使我们找到善良,重新定义快乐和成功;它将团结的火焰点亮,力量强大得足以改变你以及你周围的人们的生活。

Me to we的人生哲理把我们带到了中国。通过“解放儿童”组织,我们在中国的甘肃、河北、辽宁、广东等地援建希望小学,为超过5000名的当地儿童提供全日制免费教育。“解放儿童”组织的合作伙伴“今日领袖”机构把北美的孩子带到了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习俗和历史,在学校及孤儿院做志愿者,其中蕴含的意义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今日领袖”机构在北京举办国际青少年领导才能培训夏令营,中外青少年会聚一堂,讨论世界大事,计划如何从自身做起,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从2002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解放儿童”组织和“今日领袖”机构活跃的土地之一。

每一次来到中国,我们都对中国人民接受Me to we理念之迅速感到惊喜。新学校开学典礼上孩子们的载歌载舞、在普通村民家中享用家常美食,我们的感觉都好像回到了家中。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从普通的村民到政府官员,我们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让我们尤其难以忘怀的是中国青少年,他们热情认真、刻苦好学、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他们有着远大而美丽的梦想,期待着也行动着,努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你也许会怀疑,从加拿大来的两兄弟写得出人生哲理的宏论吗?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这种人生哲理的发明者,真正的发明者是你们,是所有帮助我们走过这些人生体验之路的人们。

我们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鼓舞那些渴望改变世界,但是并不清楚从哪里做起的人们。这本书里的许多小故事告诉我们,平凡的人们如何参与到这个越来越壮大的队伍中来,从而使每天都过得充实,让内心充满感恩。从“我”到“我们”,他们发掘了生命的最大意义,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还有其他人的。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克雷格·柯伯格

马克·柯伯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到我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克雷格·柯伯格//(加)马克·柯伯格
译者 顾大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5897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32.62-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7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