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司空见惯的行为都有其一定的讲究与规矩,一些不起眼的礼仪细节往往关系事业的成败。细节是礼仪的精髓,掌握礼仪必须关注细节。很多成功的机会就存在于那些最不引人注意的礼仪细节中。不懂得礼仪细节,会让你身陷困境,给你带来许多烦恼,并失去成功的机会;掌握并娴熟地应用一些必备的礼仪,就能够左右逢源,应付自如,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平坦。
本书总结了100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细节,对每一个礼仪细节的适用场合、应用要领及相关禁忌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以帮助广大读者掌握这些礼仪细节,提高礼仪修养,游刃有余于各种社交场合,调节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赢得人脉和机遇,取得成功。
细节是礼仪的精髓,学习礼仪必须关注细节,很多成功的机会就隐藏于那些最不引人注意的礼仪细节中。本书总结了100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细节,从日常社交、仪容与服饰、做客与待客、送礼、职场、商务公务、舞会宴会、涉外涉教、节庆典礼等方面,对每一个礼仪细节的适用场合、应用要领及相关禁忌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以帮助广大读者掌握这些礼仪细节,提高礼仪修养,游刃有余于各种社交场合,调节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赢得人脉和机遇,取得成功。
死鱼式的握手令人生厌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摩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一位世界级形象设计大师给一个职业经理人上礼仪课时郑重地强调:“握手是陌生人之间的首次身体接触,就是这稍纵即逝的三五秒钟,意味着经济效益!”这段话在很多商人身上都得到了证实。
握手者伸出的手像死鱼一样软而无力,不带任何积极信息。这是最被人厌烦的“死鱼”式握手,历来被人们诟病,可谓失败握手方式的“代表作”。它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动用拇指。矜持的女性、习惯于被追捧的官员、初次接受面试而心里紧张的大学生、不愿与对方握手的人很容易这样握手。这种握手的方式让人觉得你要么冷漠傲慢、难以接近,要么刻板无趣、软弱可欺。这种握手,特别让一个有品位的人恼火。
握手方式要得体
说到握手的方式,有人可能会觉得小题大做,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真有人不知道如何握手。那么,正确的握手方式是怎样的呢?
握手时,双方距离以能伸展一条手臂为宜,握手时,双方都应身姿挺拔地站定,并使上身稍稍倾向对方。主动握手者伸出手时,应让手掌和拇指呈60度左右角,四指并拢,使四指与拇指全部与对方的手相握。微微用力,上下摇动三四次,即可松开手,让自己的姿态恢复原状。握手过程中可让你的手臂呈L形(90度角)。
以右手与对方相握,这是最常见的单手式握手,又有“平等式握手”之称。左手不参与握手,应该让它垂直于地面,而不要插在衣兜里或者背在身后。有可能的话,将手中的物品放到一边。
掌心向上的握手方式,被称为“友善式握手”或“乞讨式握手”,可以向对方表达恭敬与谦和、谨慎的态度。你可以使用这种握手方式与你特别尊敬的长者相握。但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随便对上司或平辈人使用这种方式,就可能给人留下谄媚或卑微的印象。
掌心向下的握手方式被称为“控制式握手”,这是表明强势地位和心理的动作,具有侵略性,只有领导和权威才能使用。一般不提倡使用。
当你的手好像被钳子夹住一般动弹不得时,是不是觉得很不舒服?注意,这种过分用力的方式显得很不专业,暗示出握手者的挑战或畏惧,有可能使对方感到不舒服或者害怕。
同时伸出双手,握住对方右手,甚至用左手抓住对方右手的手臂,这是双手式握手。通常,关系亲密的人,如好朋友、亲人、恋人之间才可使用这种方式。向对方传递出加倍的尊重、信任与友善。一些领导人在接待平民时喜欢用双手握对方的手,以示热情和平易近人。有人把这种手法叫做“手套式”或“手扣手式”。关系一般的人之间,尤其是异性之间,一般不要用这种礼节,以免引起对方疑心和反感。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残疾人,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
热情真挚,恰到好处
我们常说“过犹不及”,把握住分寸是有效握手的关键。握手的目的是表达友好,手是工具,人是主角。我们应该同步调动自己的表情、体态、乃至语言,积极配合手的动作,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握手。适当的时间和力度,是成功握手的重要因素。
握手的时候,眼睛要平视对方的眼睛,目光柔和热情,最好能表达出一种“此时此刻,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意思。切勿将目光投向他处,更不要空洞无物、冷漠倨傲,否则你的手再美丽,动作再完美也是失败的。与别人握手的同时,不能和其他人打招呼,这样做是对别人的轻蔑。你的态度要诚恳自然,郑重大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敬重。语言要与表情相配合,声音要洪亮,音调要平稳,音量要适当。“你好”、“幸会”、“见到你很高兴”之类的客气话,千万不要吝啬。得体的表情、专注的目光、动听的语言、优雅的体态,这一切与你的手配合出一个令人愉快的个人形象。如果你做到了,那么恭喜你,快去参加一个适合你的晚会,等待开始新的友谊或商务之旅吧!
握手的时间、力度要适当。一般来说,握三四下,3到5秒,稍稍用力即可。对初次见面者,或对异性,尤其要“适度”。男性与女性握手时,轻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握手的时候用力别太重,别握住对方的手晃个不停。更不要像迎接你一个很久不见的“死党”似的,猛地拉过对方的整个胳膊,将人家拽到自己身边。
对方还来不及抬起手臂,或者离很远,你的手就伸出来,对方会疑心你不喜欢、不信任他,或认为你内心焦虑,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职场或商务场所,这种看似热情、提前伸手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影响双方之间的信任。
握手过于匆忙也不合适。只轻触对方的手指,即使你表现得非常热情,也难免让人感觉你缺乏自信和诚意。还容易使对方有受冷落和被轻视的感觉,从而使对方刻意与你保持距离,不利于彼此深入沟通。
P10-13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我们这个被儒家文化浸染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靠短暂的印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同时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世界,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得体周到的礼仪将会促进人们的交流与合作。西班牙的松苏内吉说过:“礼仪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翻开人类的历史,礼仪贯穿于文明传播与传承的整个过程。
细节是礼仪的精髓,学习礼仪必须关注细节。世界形象设计师英格丽对礼仪细节有这样的看法;“很多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就存在于那些最不引人注意的小节中,如吃饭、穿衣、走路、站立等等。这些看起来如此平凡,无关大局的细节都是筑成你形象大堤的每一粒泥土。”事实上正是如此,不注重礼仪细节的人就被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吞噬掉了他们的形象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它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礼仪细节的作用。在生活中,不少男人都有这样的疏忽:注意刮胡子,不注意修剪鼻毛。有的领导远看挺威严的,但是走近一看鼻毛在外“飘扬”,使风度大打折扣,人家会觉得这位领导不清洁、不整齐,他的权威也会减弱。还有的人穿衣不注意搭配,穿得西装革履,但腰间却系了个红腰带,原来是他的“本命年”,想讨吉利,结果弄得不伦不类,让人笑话。试想,和这样的人交往,别人会怎么想?遇到较真儿的,则可能认为他对人不尊重,不知不觉就把人得罪了。
礼仪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司空见惯的行为都有其一定的讲究与规矩,一些不起眼的礼仪细节往往关系事业的成败。不懂得礼仪细节,会让你身陷困境,失去人脉,并失去成功的机会;掌握并娴熟地应用一些必备的礼仪,就能够左右逢源,应付自如,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平坦。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提高礼仪修养,把握礼仪精髓,游刃于各种场合,我们参考多年来众多名家的经典礼仪教程,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精心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所选的100个礼仪细节涉及了社会交际的方方面面,对各种礼仪的适用场合、应用要领及相关禁忌作出了精要的说明;此外还有详实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真实的案例,我们谨以它献给向读者。
编著者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