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邓小平的语言风格
内容
编辑推荐

柔中有刚,绵里藏针。这既是毛泽东对邓小平性格的提炼,也是对邓小平语言的概括。毛泽东还说过,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灵魂。邓小平的语言与他的思想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作者通过研读大量的与邓小平理论、人生历程有关的书籍,总结提炼了邓小平简练、幽默、乡音不改的语言风格。

内容推荐

邓小平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十分突出,一是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这种一是一,二是二,从不讲大话、空话、假话的语言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识。邓小平革命生涯70多年,70年如一日,难能可贵;第二个特点是简洁明了。这并不是讲邓小平在他的所有讲过的话中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讲简洁的比例,远远超过长篇大论。这也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中还有一些诸如灵活运用委婉、比喻、直截了当、否定之否定等一些方式。

本书学习和研究了邓小平语言风格的一些特点,目的是通过邓小平这些已经直接表述出来的东西,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自由幸福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以灵活的方式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智慧,并且能够为听众(读者)喜闻乐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语言的风格对每个读者从事各种工作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目录

一 简洁/1

 长征的感受:跟着走/2

 抗战时做的事:吃苦/2

 解放战争的感受:最舒畅/3

 “文革”前十年:最忙/5

 “文革”:最大的灾难/7

 林彪不亡,天理不容/8

 “军七政三”与“三个要求” /9

 三落三起的经验:忍耐/10

 500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12

 世界问题:“东西”、“南北”四个字/13

 东欧剧变后的十六字方针/14

 军队的肿、散、骄、奢、惰/14

 要讲的都在给党中央的信里讲了/15

 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16

 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16

二 直截了当/18

 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19

 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20

 都不提,我提,刘少奇/21

 我可不是那种两面派的人/21

 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22

 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23

 抓头头,抓方针/25

 中国不需要传教士/26

 大问题是接班人问题/27

 “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28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29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30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31

 我们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现在至少不能说是失败的/32

 中国大有希望/33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34

 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35

 特区姓“社”不姓“资” /38

 我自己能够“四六开”就不错了/40

三 乡音不改/42

 “猫论” /42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43

 “老庚”、“老华” /44

四 用数字说话/46

 大西南解放初期的问题:90万,6000万,60万/46

 数字中有政策/48

 活着的人标出来了,死了的就不算数了吗/53

 基本路线要管100年/54

 “三”的情结/54

 批驳四种观点/60

 十三大的两个特点/62

五 比喻通俗易懂/63

 两杆枪/63

 基干游击队的“裸体跳舞” /64

 狼的故事/64

 “扁担战略”和“红宝石” /65

 进军大别山,就像打篮球/66

 “不能患急性病,来一点慢性病’没有关系” /66

 骨头和肉/67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69

 摸老虎屁股/70

 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7各

 收发室/74

 学生与老师/74

 成套设备/75

 就是老虎里头最大的东北虎也要管/76

 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77

 拆庙搬菩萨/78

 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79

 消肿/81

 过关斩将/81

 我哪是带头,我担心当了尾巴/83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84

 拦路虎、绊脚石/85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85

六 巧用双关语/87

 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87

 为什么有近路不走近路/88

 已经是春天了,冷不到哪里去/89

 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91

 不走回头路/92

七 委婉/93

 我的全部情况在给中央的信中讲得很清楚/93

 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6

 总之,解决问题要有一套办法/97

 “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 /97

 圣人不好当呀!你还是当老百姓好/100

八 幽默风趣/101

 免费洗照片/101

 在重庆叫首长(手掌),到北京叫脚掌/102

 “飞机大炮”和“领导报告” /102

 我们从上头来,到下头去/103

 一身零件/103

 不要把太热的天气带到你们那里,使你们吃亏/104

 连钱也不要了/105

 我是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105

 1万零1个人/106

 太平“洋”和“平”是我最大的希望/107

 美国之行的趣闻/108

 父母官/110

 妙对布什/112

 你的舅父有气管炎,你可晓得/112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114

 维族姑娘辫子多/115

 这也属知识产权问题呀,我是四川人,要你们赔偿/116

九 否定的艺术/117

 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

 的方法/117

 对游客来说,总是到哪里说哪里的菜好/119

 李明瑞能打胜仗,我是政委,我和他在一起呀/120

 轻易否定搞三峡工程不好/121

 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122

十 严厉的批评与严格的自我批评/124

 光要阶级路线不要统一战线,不仅错误,而且荒唐/125

 正因你跟我,才更要对你严/125

 你们这是乱来/126

 这还了得,通报全野战军批评/127

 纪律不好,群众为什么要拥护你呢/130

 再完不成征粮任务,我要跟你们算总账/131

 不要千篇一律/134

 解决问题不能拖/134

 。形式主义多/135

 拿我来说,缺点是很多的/136

 对那时办得不对的事,应当向他们赔礼/138

 黄华同志没有说过驻军问题,我错怪了他/138

 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141

 我的一大失误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142

十一 批驳/144

 哪种力量最重要最中心的提法是不对的/144

 打乒乓球打赢了说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了,打输了呢/145

 一定要用锄头才算劳动? /147

 “两个估计”提法是错误的/147

 批判“两个凡是”从“迂回进攻”到“正面出击” /148

 究竟要人家同你们哪个政府打交道/150

 纠正对统一战线的片面认识/151

 哪有什么贫困的社会主义、贫困的共产主义/152

十二 针锋相对/155

 你援助了人家,人家也援助了你/155

 智斗“四人帮” /162

 我总算通过了考试/164

 舌战华莱士/167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73

十三 设身处地/175

 叫我老邓/175

 这不是你们的错/176

 那也要50年/177

 要是我是外商的话,我也会在这里投资的/178

十四 妙对赞扬/179

 没有刘,哪有邓/179

 革命者还能不做事/180

 这是党中央的政策,应该感谢党中央/181

 标语上写得清楚,是因为政策好/181

 名誉太高了是个负担/182

 可以写我是集体的一分子/182

十五 创造性语言/184

 让敌人看不起,让群众瞧得起/185

 对特务分子……应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187

 高峰、中峰与低峰/187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8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88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1

 我是实事求是派/193

 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195

 不当“头头” /196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2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204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6

 发展是硬道理/210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13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214

 第一个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7

 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2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0

 雄心壮志/222

 合格/224

 不搞争论/227

十六 很少引经据典/229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29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29

 学习毛泽东的语言风格/232

 斑竹一枝干滴泪/232

十七 举例说明/234

 上海地下工作的两次危险/234

 渡江作战是如何做好实战准备的/235

 杀了刘青山、张子善,可以挽救一大批干部/236

 刘伯承的缺点/237

 2500年前,赵武灵王都知道要胡服骑射/237

 抗日的策略/238

 5万吨的外国邮轮/239

 《人到中年》值得一看/239

 愚公移山 /240

十八 准确应用概念/242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242

 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242

 多数/243

 三个有利于/24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45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247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24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49

 四项基本原则/25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53

 翻两番/254

 一国两制/256

 (港人)“爱国者”的标准/258

 “严打”就是专政/259

 领导就是服务/260

 适度/261

十九 情真意切/262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

 我的祖国和人民/262

 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263

 深爱着祖国每片土地/264

 总算了了心愿/267

 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268

 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270

 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271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274

 珍视友谊/277

 老同志带个头,开明一点好/286

 馍馍的故事/287

 吃了饭烧点开水洗洗脚,争取早点休息/288

 张锡媛是少有的漂亮/288

 江西劳动时给中央的九封信/289

二十 肢体语言/291

 只握手,不拥抱/291

 要握一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希望在年轻人/292

 不握手会议/293

 邓小平的无烟会议/295

 推车的故事/296

 怜子如何不丈夫/297

 第二次复出的初次露面/297

 在美国总统卡特面前抽烟/299

 戴牛仔帽/300

 国庆35周年的军礼/301

 先后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题词/301

 笑也不一定是默许/302

 游泳/303

附录:邓小平是怎样写稿和改稿的/305

参考书目/315

后记/316

试读章节

不要把太热的天气带到你们那里,使你们吃亏

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订,恢复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就提到了中日两国政府的面前。

1974年8月15日上午10时,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会见以竹入义胜为团长的日本公明党第四次访华团。

竹入义胜,1926年1月10日生于日本长野县。1964年日本公明党成立后,曾任副书记长、涉外局长。1967年1月当选为众议员。同年2月当选为公明党委员长。他在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著名的《竹入笔记》被载入中日友好关系的史册。

这是邓小平同竹入义胜的第一次见面。

当时周恩来总理生病住院,医生不允许他接待客人,所以委托邓小平负责接待竹入义胜。

竹入义胜说:“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我从各方面都听说过邓副总理的情况,同时在照片上也经常见到你。我们到北京以后,感到天气并不很热,很舒服。”

邓小平说:“按过去的情况,现在应该是最热的时候,你们有福气,也给我们带来了福气。东京是不是比这里凉快一点?”

“那里凉快一些。”竹入说,“如果北京到了三十七八度,那还是请你到东京去。”

“不要把太热的天气带到你们那里,使你们吃亏。”邓小平一句话引得全场哈哈大笑。会见的气氛非常亲切。

连钱也不要了

经党中央、毛主席特批,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全家一行曾巡视江西,再次寻访当年红军的战场遗址。关于这段历史,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曾作了如下记录:“虽然一路辛苦,但邓小平的精神甚好。特别是父亲,年近七十,上山下坡,却步态轻松,毫无倦意。要说,这还要归功于两年多的劳动生活,使他练就了一副好的身体。看见路边的野菜桔梗,父亲回忆说:‘红军长征的时候,也是吃这个。有些麻口,但可以充饥,又可以解渴。’当晚,井冈山地方和军队的负责人招待吃饭。主人十分热情,客人也很高兴。饭后,招待看电影。当时文艺贫乏,除了八个样板戏外什么也没有。看电影也就是看样板戏《红灯记》。看到李玉和出场时,父亲笑道:‘这个浩亮姓钱。’文化大革命了,连钱也不要了,就叫‘浩亮’。”

“文化大革命了,连钱也不要了,就叫‘浩亮’。”听来,只是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其实却包含着邓小平内心多少言语,邓小平自己也曾说一生中最苦的就是“文化大革命”。但当他提及这段经历时,却只开了个玩笑便一笔带过,邓小平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可见一斑。

我是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

邓小平自评是乐天派,可以说他的这种乐观是贯彻于他的革命、建设生涯始终的,而他的乐观又无时无刻不鼓舞着身边的人们。

1976年春,一位省委领导同志在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批邓”打招呼会议后,去看望邓小平。这位领导同志向邓小平说:“这次打招呼会议把‘批邓’运动升了温,张春桥对你进行内部点名批判。”邓小平听了后淡然一笑说:“那就点名好了,我早就说过,我是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

“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一句简单、平实又诙谐的俗语,却准确地道出了邓小平乐观、豁达的胸怀,坚定、沉着的个性以及钢铁般的意志。不管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坎坷政治生涯,邓小平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波折和磨难,但他却能够做到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坚韧不拔。这种顽强的精神也是构成小平同志伟人性格的重要成分。从主观因素上讲,小平同志多次遭遇挫折,最终却能再次站起,他的乐观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则是这种品质的最准确,最生动的诠释。

1万零1个人

小平同志提倡进行生产改革,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企业厂矿时,他更是多次强调一定要积极引进国外生产技术,进行生产改革。

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鞍山钢铁厂。下午,鞍山市委和鞍钢的负责同志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深入阐述了鞍钢进行的改造问题。听完汇报,邓小平果断地说:“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鞍钢如何改造。许多工作从现在就要着手,如培训工人、干部,不然许多外国技术不能掌握。要到美国、日本考察,钢是新日铁或住友的,矿山用美国技术。全国6000万吨钢,你们这里到1985年,引进国外技术,改造成为1500万吨的规模。”这个目标一提出来,全场为之肃然。特别是鞍钢的领导人,全都全神贯注地看着邓小平,等待他说出到底通过什么途径完成这个鼓舞人心的任务。

“全国准备引进几百、上千个项目,你们算是个大项目。但是有一点,凡是引进的必须是革命,不是改良。所谓革命,就是不要修修补补,要把真正先进的技术引进来。”

“美国矿山技术,年产1亿吨矿石,要用多少人?”邓小平好像想起什么来这样问道。

“不到1万人。”有人回答。

“我再加1个,1万零1个人,怎么样?”大家听了这幽默的话语,都露出会意的微笑。邓小平的幽默还可以理解为,他对“不到1万人”这个回答不够满意。邓小平接着说:“引进先进技术,一定要按照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经营方法,先进定额,总之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要减人,减机构。”他停了一会儿,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矿山6万人,如照美国的技术,只需l万人,多5万,怎么办?同样,钢铁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后,只需10万人,多七八万人,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也正是困扰鞍钢领导人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将鞍钢22万职工减下来?减下的人往哪里安排?

“有一些可以转到别的行业……技术越发展,越会感到劳动力不够,服务行业多得很,你们要多想办法开辟新的领域。鞍钢的修理行业也可以为其他冶金基地服务,为全国服务。还可以养猪、养牛,建立饲料公司、种子公司、肥料公司,搞综合利用。”

太平“洋”和“平”是我最大的希望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时,会见了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新自由俱乐部、社会民主联盟和共产党等六个在野党领导人,并与他们进行了风趣幽默而亲热地交谈。

邓小平对新自由俱乐部的代表河野洋平说:“你还记得我们在北京见面时说的话吗?为了中日友好,需要太平洋的稳定,所以,我牢牢地记住了你的名字(洋平)。请永远不要改你的名字。”

见河野洋平有些诧异,邓小平解释道: “太平‘洋’和‘平’是我最大的希望。”

这话使河野洋平恍然大悟。原来,河野1977年秋访华时,邓小平曾风趣地把“洋平”二字分解和引申过,赋予很好的含义。此时此刻,河野见邓小平还能记得一年前他同自己会见的事,大为感动,对这位中国领导人掌握人心的本领钦佩不已。他事后对记者说:“还是高级领导人善于掌握人心。”

交谈中,邓小平又借题发挥地讲起了中国历史上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他说:“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的目的是: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话音一落,满室哄堂大笑,气氛十分活跃。接着,他又愉快地补充道:“寻找长生不老药,也就是为寻找日本丰富的经验而来噢!”

邓小平幽默的话语使宾主之间越谈越亲热。

美国之行的趣闻

1979年1月,在邓小平应邀访美期间,邓小平的传奇式经历、他的政治家风度和令人喜爱的性格也深深吸引了美国人民。邓小平每到一处,都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愉快和欢乐。每个人都想见一见他,同他握握手,向他欢呼、问好,要求他签字留念。这种场面使记者们和陪同的美国官员深受感动。

(一)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邓小平年轻时,到法国勤工俭学,后来到莫斯科,60年代到参与中苏论战,1975年后毛泽东又让他专管外事。因此,他有机会在外交场合露面,他的外交辞令中从没有出现过“无可奉告”这样的字眼,让后人领略的同样是他高人的智慧和勇气。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邓小平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应邀访问美国。

在华盛顿,邓小平同卡特总统共进行了三次会谈,连同一起出席白宫的欢迎仪式和美国国宴,彼此面晤的时间并不算长,然而,邓小平的机智、幽默、豪爽、魄力、风度、自信和友善,却给卡特留下了深刻印象。

卡特在日记中记下了当时他与邓小平的第一次会谈。他写道:

这次会谈是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会谈前,照例是几句寒暄。

卡特:“1949年4月,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潜艇军官曾经在青岛呆过。”卡特是在向邓小平炫耀帝国主义不光彩的历史。

邓小平:“我们的部队当时已经包围了那个城市。”邓小平的潜台词是,包括美军在内的守军已是瓮中之鳖,你卡特别炫耀了。

布热津斯基插话说:“那你们早就见过面哕?”

“是的。”邓小平笑道。邓小平这是虚答,卡特和布热津斯基也就知趣不再深究。

1小时20分钟的会谈结束后,邓小平由万斯陪同用完午餐,走出休息室,一群记者蜂拥而来,纷纷向邓小平询问他同卡特谈话的内容,邓小平说道:“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这使得记者们无功而返。

(二)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卡特总统在华盛顿举行国宴。在为欢迎邓小平和夫人的盛大国宴上,与卡特夫妇、邓小平夫妇同桌的,除了美国政界人士外,还有女演员雪莉·麦克莱恩和哈佛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

宴会上,邓小平始终谈笑风生。当雪莉·麦克莱恩对他个人的经历表示兴趣时,邓小平风趣地告诉她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邓小平在与费正清的谈话中,邓小平问道:“贵庚?”

“72岁。”

“我今年74岁。”

“但你仍满头乌发,而我早已秃头了。”

“这证明你脑筋用得太多了。”两人机智的对答,幽默风趣,其乐融融。

父母官

阔别故土74载的邓小平,首次接见广安故乡人是1978年2月2日在成都。

那年1月31日,广安县委接省委电话,有中央首长来川视察,托买点土特产送至成都。县委们猜测,可能是邓小平来了,个个欢欣,都想去成都,又怕“擅离职守”挨批评。最后决定买点广安的土产白市柚、锦橙和奎阁酒,派县委办公室主任邓裕治、干事黎仁海和驾驶员张家义送去。

当他们抵达成都金牛宾馆,见客房里摆着《四川日报》,头版新闻赫然人目:“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结束对友好邻邦缅甸的访问,今天下午抵达四川省府成都”。惊喜之下,三人倦意顿消,想方设法与邓小平的秘书取得了联系。

邓小平得知家乡来人了,第二天下午就与夫人卓琳共同接待了三人。

“广安去年情况怎样?前几年有点差啊!去年翻了点身,我在报上已经看到了。”邓小平说。

邓裕治向邓小平汇报,广安1977年粮食总产6亿多斤,人均口粮从1976年的288斤增加到377斤。邓小平说。“我离乡时广安是60多万人口,‘现在是100万出头,只有6亿多斤,人均500多斤,每人才分300多斤,而且还是原粮,合成米,才多少斤呀?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才二百六七十斤米,口粮很低哟。”邓小平的数字观念很强,对农村的情况很了解,他是拿口粮377斤按70%的比例折算为米,准确数量为264斤。这既是赞扬,又含有批评。

接着,邓小平又详细询问了广安的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土地、种子、农业政策等都问到了,并对如何改进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

当晚,邓、黎、张三人整理记录,拍发快电给县委。三人心似潮涌,一夜难眠。

1986年2月,小平同志回四川成都,和家乡人民一起过年,在成都西郊金牛宾馆,又一次接见了广安来的同志。

这一次是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副县长王洪峻带着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来看望邓小平和王震。小平一见到他们?就十分高兴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我的‘父母官’了!”这一句话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小平同志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卓琳又专门热情地接待了罗国兴、王洪峻等,询问了家乡近几年的建设情况。当从老家来的亲人谈到小平同志的旧居时,卓琳向他们讲了小平的意见。她说,小平同志讲过,共产党人活着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钱要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P104-111

后记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其意义是明确的,决定语言的是思维。语言一般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常见的有交谈、报告、指示等,书面语言多是发表的作品及会议报告、会议纪要、作战方案、书信等,邓小平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十分突出,一是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这种一是一,二是二,从不讲大话、空话、假话的语言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识。邓小平革命生涯70多年,70年如一日,难能可贵;第二个特点是简洁明了。这并不是讲邓小平在他的所有讲过的话中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讲简洁的比例,远远超过长篇大论。这也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中还有一些诸如灵活运用委婉、比喻、直截了当、否定之否定等一些方式。

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语言风格的一些特点,目的是通过邓小平这些已经直接表述出来的东西,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自由幸福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以灵活的方式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智慧,并且能够为听众(读者)喜闻乐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语言的风格对每个读者从事各种工作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邓小平深邃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本书的一些粗浅研究只能揭示“冰山之一角”,书中参阅引用了部分有关邓小平研究的文献、回忆录、传记、年谱和党史、军史等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编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书中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电子信箱:niexm21@yahoo.com.cn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邓小平的语言风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晓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24792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62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