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醉墨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孙子兵法》书法艺术

创作《孙子兵法》书法艺术及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成功,是我书法艺术旅途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

那是2005年的8月23日,虽然秋日的骄阳依然热烈,但已感觉到天高气爽的怡人。就是在这金风送爽爽心爽意爽情怀的收获季节里,我的《孙子兵法》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六号、八号展厅开展了。展厅正中摆放着孙武塑像,四壁书法艺术作品错落有致,行草几条屏整整一面墙壁,六尺屏楷书全文127幅满满占据了六号展厅,139米长卷蜿蜒逶迤在展厅的四周,恰似长龙舞动。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主席的沈鹏先生专程到中国美术馆,详细地观看了我的全部作品,频频点头称好。中国书协顾问、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欣然题词:“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中国书协、中国文联、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美术馆、山东省文联、山东省书协的领导和专家邵华泽、覃志刚、侯恩余、陈虹、李力生、何应辉、张旭光、冯青春、杨炳辉等来了;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直属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和老首长们来了;我在书法培训中心学习时的老师们来了;东营市委对我利用书法特长带动区域文化环境和文化市场发展非常支持,时任市委副书记的于树健同志专程前来祝贺;东营市的书法创作群体把展览当作自己的盛事,也来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送来了“政事文事事事互济,兵法书法法法相通”的贺联,饶有风味,给我的展览增光添彩不少。

展览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参观人数之多,是我始料未及的。上至国家领导人、多位将军,下至普通百姓、学龄儿童,每天接待数百人,参观者络绎不绝。众多艺术家对《孙子兵法》书法艺术展从创作水平、创作风格到创作思想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是我没有料到的。这一展览在社会上的反响之大、效果之好,更是我没有料到的。有的老将军看罢书展感叹,戎马一牛,熟读《孙子兵法》,如今才知兵圣的故里在东营!各大媒体、专业书画报刊纷至沓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网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阳光卫视等,将这次展览称为“我国首个兵法与书法‘双法’合璧的艺术展”,赞誉“四体皆有,八法俱通,可谓鸿篇巨制”。这一展览虽然是以我个人名义开展的,但它主题鲜明,承载的是黄河口文化的代言,对于弘扬孙子文化,打造孙子故里特色文化品牌,扩大东营在国内外的影响,推动黄河口地域文化繁荣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让我感到莫大欣慰。

中国美术馆将我的隶书六尺屏“兵者诡道也”收为馆藏。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了九条八尺屏大草。有家拍卖公司当时要花200万元买下《孙子兵法》草书长卷,拍卖后再四六分成,我没答应。虽然我不反对艺术品的市场评估,况且这种品藻活动自唐已有,成为替艺术品制其品格、定其差等的重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只有这样一种代表值方式,我相信艺术品有金钱的价值,但金钱似乎永远替代和等同不了艺术品的价值。就像我在创作记中写的那样:

“《孙子兵法》乃百代论兵之祖,千古武学之圣。两千五百多年浆,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精辟绝伦地诠释了中华古典文化之神秘和奥妙,又以无比强大的生命力跨越时空,为当今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所广泛应用,放射出耀古烁今的光芒。余在孙子故里山东省东营市供职十几年,为弘扬孙子文化,忙于政务的同时,费时十三月,节假口连续作战,一气呵成,以六尺屏大楷计百二又七幅,以行草书巨幅长卷计百三又九米,分别将其全文书录;以篆隶书体又百二再七幅录其名言警句。上述拙作举办个展,待卸任时将两个全文捐献给政府,仪向社会略表吾赤子寸心也。”

这一承诺,2006年初,在东营市政协五届四次全会上提前得以实现。按照世界文化艺术鉴定巾心评定的润格低线计算,我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孙子兵法》书法艺术作品偕书和行草书两个全文,价值1720余万元。

之所以把《孙子兵法》书法艺术视为我艺术的第一个高峰,其一是这一创作将为政与从艺、书法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在了一起;其二足历经创作的艰辛,书法技艺显著提高;其三是以《孙子兵法》为创作题材,引发了我对书法与武道的研究探索。三个方面,多项受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能与书法做伴,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又以书品修养净化人品与官品,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岂不美哉;作为一名书法家,我能把自己的专长与爱好,与政协组织的优势结合起来,与东营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一技之长,为挖掘、培育、繁荣地域文化贞献一份力量,岂不善哉!作为兵圣故里一百八十万黄河口人的代表,我能存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国家艺术殿章,以真草隶篆四种书体全面展示《孙子兵法》,又岂不壮战!

……

P72-P73

后记

不知怎的,最近一段时间老是怀旧,时不时地回想起童年、少年、孩提时代,那时代对我来说的确充满了艰辛和酸涩,但同时也充满着天真烂漫和快乐。多少个梦醒时分,我从温馨的回忆中走出,披一身清纯,揣一腔友情,掬一颗童心。于是,记下一首《夜梦童友来》:

梦里桃花冥冥开,

不知客从何处来?

惊颜相呼疑旧梦,

回眸共叙畅悠怀。

青草野地牛羊放,

洪流湍急捉鱼蟹。

寒风肆虐雪战急,

星辰满天把兵排。

清明时节学兰亭,

八月仲秋酒令猜。

丹青不觉老将至,

童颜已变两鬓衰。

曾记当年踌满志,

可叹几多鹤仙归。

欣幸侪辈阅盛世,

余生当再拼一回!

六十余载匆匆过,岁月不改翰墨缘。书法于我而言,是“童而习之,习与性成”,“少习若天性”,有亲如故人、融入血脉的感觉。如果说我事业有成,一个是职业上的,有时问等诸多的限制;一个是书法艺术上的,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学生时代学得的二胡啊、歌唱啊,都因为有了书法爱好而疏远了,我在书法中确实获得了其他爱好无法给予的享受。及至如今,创作余兴、生活闲趣、游历旅途,也爱诌几句诗词,没有刻意收集,已积攒百余首,君若有闻,一笑了之。有人建议我找个擅长此道的学学音韵,我仍坚持艺多不精,此生只爱书法一技耳。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事业的选择上,不能“普降瑞雪”。至于我学画梅兰竹菊,也不过是体会绘画中的墨法,借以丰富书法作品中的浓淡枯润罢了。

西方一位艺术大师说过:一个人如果一旦与艺术为缘,那他就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这极富哲理的名言,足见艺术的神奇魅力。我深刻体会到,书去艺术就是这样令我神往,让我着迷,一旦与它结缘,就很难“自拔”。我醉之、酣之、恋之、苦之、乐之,情不改,志不移。我曾放言,“不与时人争上下,可与古贤攀高低”。虽苦亦乐,唯求字见精进。此苦非名利驱使之苦,全凭一颗挚受之心,不图虚名浮利,想藉此留名的念头我都觉得大可不必,如若有了,不导清闲雅趣不说,试想,古往今来刻志于书者,岂以万计、亿计,往往想留名者愈不能达。郑板桥曾说李培源书法力追颜真卿,推为浙中三百年楷书第一,如今则绝少见到他的字。明末四大公子之一、著名的水绘园主人冒辟疆,据说除了诗文以外,“善作擘窠大字,人皆藏什珍之”。可是,冒氏的大字现在也不易发现了。而名列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当时亦颇有书名,目前世人却只知道他善于画鬼。写到此处,还真有“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虽说今人技术远已超过古人,墨迹传世应不是难事,但有多少能禁得住历史的淘洗?!书法赋予绝大多数人的只是从中寻求快乐,我亦如此吧。至于著书立说,也无非发一己之感想,况且已连续数本,胆气愈大。但我还是觉得鲁迅先生的名言“纸墨更寿于金石”有其十分深刻的道理。著书立说,是文人的一个“情结”,我写此《醉墨》倒不是想永垂不朽、万古流芳,目的在于积极参与书道之社会交流,回报社会对我的恩养,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一点微薄的贡献,当然也总是个令自己欣慰的尝试。艺术贵在个性鲜明,我是自信的却不以此自负,所以,今次有了这本全面记述我的书法历程的自传体感悟。其中主要是我的学书体会:有他人无此学力可以论及、可论及又不愿广为示人的话题,如破法之说;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如书美三味形神情;有过去无人涉及而独到的话题,如书境与文境、心境、环境相谐相通相融的话题:有常识普及性的话题,如行内行外、老少妇孺皆宜的书法赏识;更有相当一部分文字记述了我的学书经历,读者看了也许觉得不过如此,但于我并非易事,还是前面那个意思,不求人人击掌称好,只求放我心怀所系。此二十余万释怀文字、百余幅创选图例,实为我心之所出,情之所至,结撰成册,聊以自慰自娱也。自去年初萌动成书之念,和挚友切磋,得《醉墨》书名,今年五月井冈山之行,偶发灵感,七日拟出万字提纲,酷暑中开始起草,此后几易其稿,遂成现在模样。

就在《醉墨》定稿之际,忽接北京传来大方家对我的书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资深评委张道兴先生,百忙抽暇,不吝赐教,怎不令我感激万分!今全文付印,以强我“身心”,壮我“体质”,励我志气。(附文)

目录

陈锡山艺术简历

薛夫彬题跋

自序

第一章//书法风格

 一、按时下书风分

 二、按书体分

 三、按格调分

第二章//书路艰辛

 一、缺失性情感的驱动

 二、人生坐标的选择

 三、喜获丰收

第三章//书艺三高

 一、《孙子兵法》书法艺术

 二、书法集萃

 三、草书艺术

第四章//成功之源

 一、文化传承

 二、天赋悟性

 三、热爱迷恋

 四、事业精神

 五、不懈拼搏

 六、师友相助

第五章//书法有法

 一、法度

 二、气韵

第六章//佳作贵佳

 一、深厚的传统功力

 二、鲜明的艺术个性

 三、强烈的时代气息

 四、独到的艺术语言

第七章//书美三味

 一、形美

 二、神美

 三、情美

第八章//书境依境

 一、书境与文境相谐

 二、书境与心境相通

 三、书境与环境相融

第九章//赏书三识

 一、观

 二、品

 三、琢磨

第十章//笔墨诗言

夜梦童友来//(后记)

陈锡山常用印章

编辑感言

序言

锡山同志的行迹总能让我诧异:2006年我曾惊诧于他利用春节长假写出一百三十余米的《孙子兵法》草书长卷。其后又在短期内完成百余幅各体书作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次他拿出了二十多万字关于书法的文集,着实又让我吃了一惊。因为他还在任上,并未离职。我惊诧他怎么会有那样多的时间和心力完成这些文字的统筹、思考和写作。要知道,其中的很多段落应是读书后的思考,而书是要花时间读的。有些是实践、体验的总结,这应是平时用心的积累,也是颇费心力的。或许是我的愚钝与懒散,让我对这些想得过于复杂和郑重了吧!在一、二年时间里利用闲暇完成这样一部如此专业的著作无论如何是匪夷所思的。

由此我想到锡山同志的一贯作风:目标明确,做事严谨,计划周密,雷厉风行。他是个有心人,多年的从政为官养成了良好的作风和习惯:认准一件事即全力以赴,执着追求。从他当政晚期推动东营市书法事业的业绩所做出的一件件实事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品质。但同时我们从文集中又可以窥见,在完成政绩的同时,他也圆了自己儿时对书法偏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本集子里,既有他对自己童年学书的追忆,也有他对父母深情的缅怀;既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有他对友人师长评点的诚心咀化;既有他对书论、书史的理论探讨,也有他挥毫泼墨的心路历程。因此,我们高兴地看到锡山进入了书法的一个境界,他不只是在笔墨上尽情挥洒,而且能静下心来对历代书论、对书法史下了许多功夫,做了许多功课,并且记下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心得。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对传统与创新所作的分析和思考,他对书史和书论所有的悟化与见解。且不论他的观点如何,仅就读书思考而论,他与时下许多整日泼墨、尢时住笔、只认山门不明就里的所渭“书家”而言,是真止追到J,书法的本源,是更具文化意蕴的。有鉴于此,我当为锡山的成绩鼓掌!他的努力、执着令人感佩,同时也汁我想到,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总是要干点事情的。想想自己这些年虽然与书坛渐行渐远,但对于书法却一刻也未离开,仿佛更贴近了它。我独自品味着,徜徉在笔墨凝结的情韵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静的博大,一种超拔的深邃,一种无尽的美妙,我知道了什么是寂寞之道。这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享受,在这繁杂魔幻的世界里,人情冷暖千奇百怪本不足为奇,能够有此享受也应算是我的福分了。本来打算以此终老,但看到小我两岁的锡山的精神和作为,义拨动了我的尘心。总该做点什么吧,我似乎渐渐明晰了一直模糊着的前面的路。但享受寂寞之道我仍要独自担当,不会放弃的。

我祝贺锡山文集的出版,同时也祝福他更上层楼!

薛夫彬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介绍了书法的风格,再历数书法名作,既讲述了作者在书法中对自己童年学书的追忆,又有他对父母深情的缅怀;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有他对友人师长评点的诚心咀化;有他对书论、书史的理论探讨,也有他挥毫泼墨的心路历程。作者不只是在笔墨上尽情挥洒,而且对历代书论、对书法史下了许多功夫,并且记下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心得。

编辑推荐

在这本集子里,既有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书的追忆,也有他对父母深情的缅怀;既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有他对友人师长评点的诚心咀化;既有他对书论、书史的理论探讨,也有他挥毫泼墨的心路历程。于是,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传统与创新所作的分析和思考,对书史和书论所有的悟化与见解,是真正追到了书法的本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醉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锡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7954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0.6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1-53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