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突破了以往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孤立考察,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了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关系。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上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欧美电影在这一时期在华的放映情况,从美国侦探长片到喜剧片、爱情片、童星片,阐述了这些片种与中国早期犯罪题材影片、喜剧片、新式爱情片和儿童题材影片的关系。同时,还整理了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刘别谦等美国导演对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史东山、顾肯夫、朱瘦菊等电影人的影响,包括平行蒙太奇、特写镜头的使用,省略的表现手法和含蓄内敛的风格,字幕的简省以及都市情感题材的探索。

目录

序=

绪论 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欧美电影的放映与中国观众民族认同焦虑

 一、欧美电影的放映

 二、认同焦虑: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

 三、国体观念与电影的中国身份

第二章 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一、侦探—爱情—喜剧:三个片种的试制

1.侦探片

2.爱情片

3.喜剧片

 二、 “商务”、“上海影戏”与“明星”:鼎足之势与中西选择

1.“商务”早期影片的风格

2.“上海影戏”的“童星”影片

3.“明星”的“华式”风格

第三章 “明星”个案:民族意识与融冶中西文化

 一、郑正秋——平民立场与民族意识的自觉

 二、包天笑——通俗小说与外国文学的本土化

 三、洪 深——隽永的风格与中西交融的审美趣味

第四章 “欧化”:民族认同的缺失

 一、“问题剧”与知识分子电影

 二、“拿来主义”:备受诟病的“大中华百合”

第五章 古装—神怪—武侠片:传统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古装—神怪片

 二、武侠—神怪片

结语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一串珍珠》解读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喜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9357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