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阳评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叙述了高阳精采的创作人生,分析的高阳历史小说的深度与广度,对於历史的执着信念,并以广角镜头捕捉位於高阳光环的附近的轶事。尤其寻访录存高阳历年与诗友之间彼此唱和的诗词,汇集成专章介绍,证实高阳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超脱才华,以及在精致文类的卓越修为。让读者在众多珍贵的参考资料中,深刻认识这位历史小说巨擘。

内容推荐

高阳以历史小说的创作,享誉当代文坛,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从考据中探索历史的真相实况,并将求证索据所获的资料运用于小说之中,写下了无数有深度、趣味无穷的名著,无怪乎有人说“有水井的地方,就有高阳”。本书叙述了高阳精彩的创作人生,分析了其历史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对历史的执着信念,并以广角镜头捕捉位于高阳光环附近的轶事。

目录

序一 对一代名家的观察和鉴赏 楚崧秋/1

序二 从文、史、诗、书、酒中看高阳 李瑞腾/1

写在卷首/1

第一章 不信青春唤不回——有村镇处有高阳/1

 第一节 横河桥下水,源远流亦长/1

 第二节 君寿究几何,且看生年肖/11

 第三节 文史两支笔,因何而得名/16

 第四节 韵事唯公能数,怅恨向谁夸/22

第二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为历史续脉延命/46

 第一节 存历史佐证的卓绝苦行/46

 第二节 写历史小说的心路历程/56

 第三节 一贯秉持的创作理念/60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66

 第五节 信守坚持的写作原则/70

第三章 低徊海上成功宴——高阳之所以成为高阳/77

 第一节 促使高阳成名的几位关键人士/77

 第二节 荣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文学理论奖/89

第四章 万里江山酒一杯——大饮者与酒子书妻/111

 第一节 笔下书中酒香四溢/111

 第二节 一口两能,喝酒说酒/116

 第三节 酒子书妻,携子觅妻/121

第五章 写红顶商人的理念——代表作《胡雪岩三部曲))/125

第六章 艰难岁月作长征——历史悬案的侦察与平反/154

 第一节 抽丝剥茧破悬辩诬/154

第七章 元戎元老骑龙去——任史实“辑成人”不果/170

 第一节 写张作霖及杨宇霆之死/170

 第二节 哭王新衡先生/180

第八章 我是拾荒一老生——读书写书,访书藏书/184

 第一节 藏书捐赠台湾图书馆/184

 第二节 斯人已远,著作永存/187

附录一 著作系年/189

附录二 祖谱世系表/202

附录三 参考资料/204

试读章节

一诗两碑的考究

高阳从南京到达北京之后,便赶去看享有盛誉的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他是曲园老人的曾孙,也是高阳的姑父。高阳就南京西花园所看到的诗碑,向年逾古稀的姑父谈起先人留在那里的古墨旧笔,非但是传家之宝,也是传世的文化资产,十分珍贵。但据平伯先生透露,在苏州的寒山寺里,也有一座完全一样、无论是内容字迹都相同的诗碑,保存在那里。平伯先生的家人,最近回苏州的时候,还亲眼看到。这就更令人觉得离奇了,为何一诗会有两碑?一在苏州寒山寺旧址,一在南京西花园的碑亭里,究竟何者是原迹旧石?哪一块又是仿造赝作?个中真伪,当然有辨正的必要,以求水落“石”出,避免史实“石”沉大海。

此一堪称重大的考古事件,由一向娴于此道的高阳来担纲,自然再适当不过了。而他的得力助手,就是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高阳三哥儒杰先生的千金以元女士。在“长者使嘴,晚辈跑腿”、一老一少密切地配合之下,有了意外的收获,连平伯先生也不知道的底细,得以真相大白。

高阳叔侄两人通力合作,先从南京西花园开始探索。透过“煦园”管理处的王孝椿先生打听,并转告“西花园”管理处处长朱德希先生,而得到热心的协助,提供高阳十分详尽而又不失权威的资料。

关于天王府西花园“枫桥夜泊”的诗碑,原碑本来在苏州寒山寺,抗战期间,因苏州沦陷,而被日军劫走,又因日本对此碑极为欣赏,胜利之后,仍留在日本,未能归还。之后日本将拓本送来,予以重刻,一存寒山寺,一存西花园。重刻的二碑,又有一说是日本刻的。

西花园的一块,在“文革”期间,造反派占据此地之前,已埋入地下,粉碎“四人帮”之后,才掘出原碑,所以能够完整无缺置于原地。

一书刻作二碑,原来历经这样一番曲折。在中、日、韩见过这幅碑拓的人不少,可是见过诗碑的人却不多,而能知道诗碑这段离奇故事的人,则更有限了。高阳接获朱处长寄来的资料,应该算是为诗碑“双胞案”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也有更为接近事实的说辞。

然而高阳对于“日本将拓本送来,予以重刻”一节,有不同的观点,他明确地指出:“应该是在日本刻好之后送来的,因为正面的诗文,刻得很深,而我在日本看到的石碑石柱,字迹都是如此;而俞陈两题识,则为浅刻,与中国的碑刻相同。”高阳并呼吁:“关于枫桥夜泊诗碑之谜,仍然未解,就是原碑的下落,到底在日本何处?仍待有识之士指出迷津,让有志者能找到答案。”

有地质学界爱好考古的学者,根据高阳“刻于日本,送来中国”之说,提出了一个科学的验证方法,就是要谈碑石,应从石材着手,先看碑石是海岛岩层,还是大陆岩层,自然就有了答案。正如只有端州才产端砚,因为唯有端州才有那种石材,道理是一样的。

“枫桥夜泊”的诗碑不但是碑有疑问,诗也有争议,诸如“暮鼓晨钟”这句人尽皆知、描写寺院僧侣作息的常例;可是句中“夜半钟声到客船”,就令人不解何以在半夜竟会有钟声,但如果求证于姑苏的寒山寺,答案就是肯定的。古人作过考证,南宋诗人陆游所撰《老学庵笔记》卷十载有:

张继《枫桥夜泊》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欧阳公嘲之云:句则佳矣,其如夜半不是打钟时。后人又谓:惟苏州有半夜钟,皆非也,按于邺褒中即事诗云: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皇甫冉秋夜宿会稽岩维宅诗云:秋深临水月,夜来隔山钟。此岂亦苏州诗耶?恐唐时僧寺自有夜来钟也;京都街鼓令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况僧寺夜来钟乎?

按照欧阳修所作的考证,与列举的实例来看,古刹名寺夜半鸣钟,非独苏州一地,其他地区的僧院禅寺,也是有之。所以暮鼓晨钟的晨,可能有前有后,不尽相同,正确的时间,孰是孰非则值得讨论。欧阳修这番举证,自然解释了一般人对唐诗的疑惑。

第二节 君寿究几何,且看生年肖

普通庶民生年错误,是属于个人背景资料的误差,影响不大,若是同样的错失发生在名人传略、要人行谊,以及关系着历史文学学者的传记当中,会造成历史年代的错置,或脱节或重叠,导致相关事件混乱,难以分辨先后,无从定其顺位。自《春秋》以来,“编年史”的体例便是“以事系年,按时记事”,年代成为历史的主干,在史学领域里,年代的考据订正,一直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而从事历史文学的作家,更是如此。

出生年代,何者为是

高阳在30多年迎曦送昏的写作生涯中,以生花妙笔,赋予古代历史人物新的生命,让历代的圣哲先贤跃然纸上,活现在眼前。更难得的是,高阳一面向读者细述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对重要的关键点,加以适切的解说诠释,让读者了然于心。一旦接触到他的作品,就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高阳小说对广大读者而言,有一种无可言喻的魅力,有人许之为:“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落处有高阳”,这是指高阳历史小说的普及;而在海外也有人说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高阳的著作”,足见高阳读者群分布层面的广阔。

像高阳这样一位,对文学或者史学、传统或者现代,有着诸多影响的重要人物,应该要有基本的了解。尤其高阳是一位历史资料的整理人、历史事件的述说者,所以他的生年就不是纯属个人的小事了。P9-12

序言

二三十年来,一直好学勤写的友生江澄格同学,邀我为他的新作《高阳评传》写一篇序言,于公于私,自难推却。再则由于高阳(许晏骈)兄与我,是从1964年9月起,在当年尚富声名的《中华日报》同事八年,彼此长时相处,朝夕相见,因而我对高阳任事之勤奋、治学之认真、长时努力不懈的工作精神,与孜孜不息的探索毅力,既看在眼里,更长留心中,自为尔后成为莫逆之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其间,我很欣赏高阳在新闻方面的卓识与见地,曾经请他担任过报社的总主笔,此外更钦佩他在“存史述史”方面的投入专注。在新闻界,他有“快笔”之称,一篇颇具见解的社论、一则说理明快的短评,每每无需长考,倚马可待。在文学界他享有“梳笔”的盛誉,有些杂乱无章的断简残篇,一经他着手排比调整,便见井然有序、层次分明。举例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请他协助,就清代名臣翁同龢与张荫桓往来不书年月、内容简略、语意含蓄的信函,加以鉴别爬梳,高阳不负所托,如期完成任务,从而证实了他在史学方面的修为,也有过人之处。

有人说,高阳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却摸索在故纸堆里的古人”,虽然他喝的是威士忌,坐的是宾士车,却满脑子都是古代骚人雅士,如周邦彦、李商隐之流,以至于脍炙人口的红顶商人。事实也确是如此,高阳来台后从事写作长达50年之久,所写文章篇数最多的应是社论短评,字数最多则为历史小说,编辑成专书,汇编入专集中的著作,多达73部,其间53部是自汉唐至民初之间的历史小说。

高阳作品因喜以小说述史,也常常以小说解诗说诗,他摘用原诗句为书的如《金缕鞋》、《凤尾香罗》等书,因而形成了高阳历史小说深具诗情、且富诗意的雅趣,塑造了他以小说叙述历史、用历史铺陈小说的独创风格,作者在本书中,当更翔实的评介,这乃是自他种文类,对一代名家作另一角度的观察和鉴赏,借以让广大的读者,对高阳本人及其写作,有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入的探讨、更亲切的鉴赏、更全面的了解。

序简书赅,欲知高阳的功力究竟,还是请看“评传”吧!

二○○六年十二月三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阳评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澄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67528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