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漫画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与介绍中国古代、近现代及当代漫画发展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是本清新可读的通俗读物。漫画史是一个有趣的选题,同时也是新闻学、艺术学、史学的交叉学科。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历史上的中国漫画进行了精心的梳理,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中国的漫画的产生、发展、演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内容推荐

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与介绍中国古代、近现代及当代漫画发展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新可读的通俗读物。

漫画史是一个有趣的选题,同时也是新闻学、艺术学、史学的交叉学科。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历史上的中国漫画进行了精心的梳理,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中国漫画的产生、发展、演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书中有很多章节的写作都非常扎实,考证严密,内容充实,分析鞭辟入里。比如,黄镇反映长征的《西行漫画》、丁聪反映解放后北京新貌的专栏漫画《北京小事记》,这些内容都非常精彩。书中对一些新闻漫画大家,比如沈泊尘、黄文农、张光宇、鲁少飞、华君武,也作了重点论述,对他们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的贡献与地位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此外,对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漫画的介绍与反思,对“大跃进”漫画的归纳和一分为二的评价,也是本书的亮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漫长孕育:未形成独立画种的中国古代漫画(西汉-1898年)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漫画作品

 第二节 关于中国古代漫画的争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漫画的特点及未形成独立画种的原因

第二章 尖尖小荷:初登历史舞台的清末民初漫画(1898年-1919年5月)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漫画的出现

 第二节 清末民初报刊上的漫画

 第三节 第一份专门刊登漫画的期刊《上海泼克》

 第四节 对民国的歌颂与对复辟的鞭笞

 第五节 清末民初漫画家及其作品,

第三章 霜刃初试:“五四”及大革命时期的漫画(1919年5月-1927年4月)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漫画

 第二节 高产画家但杜宇、丁悚

 第三节 抒情漫画大师丰子恺

 第四节 “五卅”前后的漫画

 第五节 “大革命”中的漫画

第四章 渐人佳境:十年内战时期的漫画(1927年4月一1937年6月)

 第一节 新闻漫画大师黄文农

 第二节 领军人物张光宇、鲁少飞

 第三节 第一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

 第四节 苏区漫画

 第五节 反映长征的《西行漫画》

 第六节 漫画中的救亡呼声

 第七节 连环漫画的兴起与繁荣

 第八节 漫画家中的“资产阶级”郭建英、张英超

 第九节 首届全国漫画展览会

 第十节 漫画理论的初步探讨

第五章 匕首投枪:异常活跃的抗战时期漫画(1937年7月-1945年9月)

 第一节 抗战漫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漫画界救亡协会及漫宣队

 第三节 解放区及八路军、新四军的漫画创作

 第四节 活跃在国统区和香港的漫画家

 第五节 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

第三章 霜刃初试:“五四”及大革命时期的漫画(1919年5月-1927年4月)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漫画

 第二节 高产画家但杜宇、丁悚

 第三节 抒情漫画大师丰子恺

 第四节 “五卅”前后的漫画

 第五节 “大革命”中的漫画

第四章 渐入佳境:十年内战时期的漫画(1927年4月-1937年6月)

 第一节 新闻漫画大师黄文农

 第二节 领军人物张光宇、鲁少飞

 第三节 第一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

 第四节 苏区漫画

 第五节 反映长征的《西行漫画》

 第六节 漫画中的救亡呼声

 第七节 连环漫画的兴起与繁荣

 第八节 漫画家中的“资产阶级”郭建英、张英超

 第九节 首届全国漫画展览会

 第十节 漫画理论的初步探讨

第五章 匕首投枪:异常活跃的抗战时期漫画(1937年7月-1945年9月)

 第一节 抗战漫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漫画界救亡协会及漫宣队

 第三节 解放区及八路军、新四军的漫画创作

 第四节 活跃在国统区和香港的漫画家

 第五节 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

第六章 两个战场:解放战争时期的漫画(1945年9月-1949年9月)

 第一节 解放区的漫画创作

 第二节 非解放区的漫画创作

第七章 内外有别: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漫画(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第一节 歌颂性漫画的繁荣

 第二节 抗美援朝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漫画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中的漫画

 第四节 内部讽刺漫画的兴起

 第五节 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漫画

第八章 曲折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1957年1月-1966年5月)

 第一节 整风和“反右”中的漫画

 第二节 “大跃进”漫画和漫画影片

 第三节 华君武和内部讽刺漫画

 第四节 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漫画

 第五节 丁聪的专栏漫画“北京小事记”

第九章 万马齐喑:走向歧途的“文革”时期漫画(1966年5月-1976年1O月)

 第一节 漫画家的悲剧命运

 第二节 红卫兵漫画运动

 第三节 畸形的漫画展览

 第四节 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漫画

第十章 浴火重生: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漫画(1976年10月至今)

 第一节 漫画界的清算、反思与再出发

 第二节 新时期的非新闻漫画

 第三节 新时期的新闻漫画

 第四节 获国际比赛大奖的中国漫画

 第五节 网络与中国漫画

 第六节 新时期的漫画研究

 第七节 新时期中国漫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别样天地:港澳台地区的漫画

 第一节 香港、澳门的漫画创作

 第二节 台湾的漫画创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本书把中国漫画史分成这样几个段落:古代时期、清末民初时期、“五四”及大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由于漫画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本书在对中国漫画史进行分期时,基本按照政治时期分期。在本书最后一章,还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漫画发展作了简略的介绍。

据专家考证,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具有漫画特征的美术作品是汉代的石雕《马踏飞燕》、陶塑《击鼓说唱俑))和石刻画《夏桀》。在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中,也已经出现了不少具有漫画特点的作品。这些作品形象夸张、寓意深刻,按照漫画的标准衡量,应该基本可以被称作漫画。明宪宗朱见深的作品《一团和气图》,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孔雀图》,以及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罗两峰的作品《鬼趣图》等,都属于这样的作品。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漫画开始以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仅出现了像马星驰、何剑士、钱病鹤、张聿光、潘达微等中国漫画史上的第一批漫画家,还出现了第一份专门刊登漫画的期刊《上海泼克》。《警钟日报》、《时事画报》等也以刊登过大量漫画而载入中国漫画发展史册。

“五四”及大革命时期,漫画与政治的关系更趋紧密。从这时开始,漫画开始直接成为短兵相接时的批判工具,成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五四”运动中,出现了直接反映运动的漫画传单。“五卅”运动时期,漫画的作用更加明显,《罢工画报》和《中国青年》上都刊登了一些较有影响的漫画。这恰恰实践了鲁迅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提出的讽刺画应针砭社会的痼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丰子恺的抒情漫画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并让人们接受和熟悉了漫画这一画种。

在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画团体“漫画会”活动频繁,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漫画展览活动也在上海等地举办,《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漫画生活》等大量漫画期刊的创办为漫画作品提供了可观的园地,影响深远的漫画大家黄文农、张光宇等人登上了漫画创作的历史舞台,以大量优秀的漫画作品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漫画史上的地位。中国第一批连环漫画也出现在这一时期,漫画史上最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三毛”系列和“王先生”系列,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为读者所熟悉的。苏区的漫画创作也非常活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期间,竟然诞生了漫画集《西行漫画》。漫画的地位日趋重要,富于讽刺性和幽默感的漫画,已经成为报刊上的一个重要品种,从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漫画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漫画异常活跃。“七七”事变后,漫画界救亡协会在上海成立,并出版会刊《救亡漫画》。叶浅予、张乐平、特伟等发起组织了漫画宣传队,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用漫画作刀枪,揭露日本侵略和投降派嘴脸,抨击国民党腐朽统治,表现敌占区与后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一时期的中国漫画作品数量多,作者多,质量高,内容广泛,还产生了漫画理论著作《漫画艺术讲话》(黄茅)、《漫画的描法》(丰子恺)等,使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漫画发展史的一个高峰。在此后半个世纪里叱咤风云的漫画家,如华君武、廖冰兄、丁聪、张乐平、沈同衡等,都于这一时期崭露头角,并奠定了他们在漫画史上的地位。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漫画体现了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无论是解放区的漫画,还是国统区的漫画,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解放区,漫画紧密配合解放战争的进程,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威力。同时,以华君武为代表的解放区漫画家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出现了《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等足以名垂青史的漫画作品。在国统区,漫画配合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无情揭露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没落。米谷、沈同衡、张乐平、丁聪在国统区异常活跃。米谷的《蒋小二过年,过了今年没明年》、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的漫画巡回展《春梦图》、张乐平的“三毛”系列以及丁聪的《现实图》等,都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漫画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成了中国漫画的另一个高潮期。一方面,歌颂性漫画十分繁荣;另一方面,漫画也配合各项运动,如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反”、“三反”、“五反”等,在漫画干预社会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创刊的《漫画》月刊,为漫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园地,对提高漫画的思想和艺术水平以及培养青年漫画作者作出了贡献。一些漫画作家在内部讽刺漫画方面的探索,也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在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中,漫画也犯了不少错误,为漫画添上了一笔不光彩的记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漫画仍然跟政治结合紧密。在反“右派”斗争中,漫画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帮凶。经过反“右派”斗争,除了华君武以外,几乎很少有人敢涉足内部讽刺漫画创作,漫画界充满了浮夸作风,出现了大批歌颂“三面红旗”的漫画作品。

“文革”时期,丰子恺、华君武等一大批专业漫画家遭到批判和迫害,漫画呈现出万马齐喑的态势。相反,红卫兵漫画运动和畸形的漫画展览却异常繁荣,出现了影响极坏的《群丑图》等漫画作品。

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中国漫画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漫画作品多、作者多、园地多,作品质量优异,题材广泛,这不仅表现在创作上,漫画的学术研究、艺术教育和对外交流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出现也给中国漫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带来新的变化。

回顾中国漫画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特点:

——战斗性。中国漫画自诞生之初,就充满着战斗精神,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核心,顽强战斗,不屈不挠。新中国成立后的内部讽刺漫画,可以看作是对人民内部的封建残余的继续批判。这是战斗性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

——群众性。中国漫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漫画一直都有着群众的广泛参与。其作者队伍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军人,不少原先的业余作者经过磨炼,成长为专业漫画家。而群众对漫画的欣赏与爱好,也为中国漫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民族性。尽管中国漫画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中国漫画还是更多地表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华君武、丁聪等人的漫画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自觉学习和借鉴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而取得的成果。除了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借鉴以外,像墙头漫画、水墨漫画、漫画配诗等,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漫画作者群与受众群的文化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漫画出现了群众性与民族性的断裂倾向,即民族性的漫画作品,其群众性有所削弱,因为从总体上说,漫画受众群的未来——广大青少年对民族化的漫画作品兴趣不大,他们的兴趣点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日本和欧美漫画上。如何将群众性与民族性完美结合起来,成了摆在当代中国漫画家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P10-12

序言

漫画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是18世纪初年建成的一个新画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封建枷锁,人民开始敢于公开评论时事了。画家用画来评说时事,为强化评议效果,用夸张画法,把所评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画中人物画得夸张,就显得出奇有趣,看来滑稽可笑,引起读者瞩目。报纸刊物自然乐于采用这种画作社评,因之广为流行,在读者中显现出这种画不同一般的艺术性,因而得出个特殊的名称叫cartoon,中文译为“漫画”,音译“卡通”,并有了专业漫画家。由此可知漫画具有两个艺术特性,其一,有语言功能,其二,谐趣可笑。

古时中国画家有时也会因有所感而戏笔作画,表现自己的想法,也会画得夸张、有趣,如明朝李士达画的《三驼图》。但中国古时处于封建专制时代,人们不敢公开评议时事,只能画些不涉及国事的画,也还是当作传统绘画形式来画的,自然为数极少,也不知是一特殊画种。别的国家古时同样会有这类的画,但那时也还没有“漫画”这个公认的画种。在中国,直到20世纪初年,封建帝制被推倒时,报刊上才有作为独立画种的漫画,也才开始出现中国的专业漫画家。我国的漫画流行比英国迟两百年,比日本迟一百年。至今我国还有不少人对漫画所知有限。上海的外国租界多,其侨民(尤其是欧美日本侨民)也最多,国民党政府要依靠这些国家,在它们面前,总要打一点“民主”旗号,给漫画留一点发表的地方,但只许在上海的几种杂志上,其他省市平时则很难见到。早年在北京,在报上见过发表一种滑稽的漫画,内容与时事无关。1946年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胜利后,在上海报刊上还能发表漫画,但两年后,国民党面临溃败,又严禁漫画,许多漫画家遭到迫害。

漫画是因社会的发展与进化而出现的画种,自然与社会发展与进化的步调相适应,所以漫画艺术的发展与盛行,对社会发展与进步都有利。

甘险峰教授的这部《中国漫画史》,是中国的第三部《中国漫画史》。此前的两部同名著作分别出自台湾学者李阐和内地学者毕克官、黄远林之手。李阐的《中国漫画史》于1978年由台北世系出版社出版,该书实际上是一部民国以前的中国古代漫画史。毕克官、黄远林的《中国漫画史》于1986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全面展现了中国漫画发展的历史轨迹,分“古代的漫画”、“清末民初的漫画”、“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20年代的漫画”、“30年代的漫画”、“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解放战争时期的漫画”七个部分,勾画出了中国漫画发展的基本轮廓,对中国漫画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遗憾的是这本书下限到1949年,因此,新中国漫画发展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没在书中得到体现。甘险峰教授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百余年的漫画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精心梳理,写成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大书,清晰地描绘了中国漫画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中国漫画的最新成就,是中国漫画史研究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作为一位老漫画工作者和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看到这部大书的出版,我是非常高兴的。我相信,该书的问世一定有助于中国漫画的发展和壮大,也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为序。

方成

2006年11月5日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我花了两年多时间;而这本书的准备工作,我花了差不多二十年。

我的专业是新闻传播学,漫画研究只能算我的一项副业。不过,长期以来,阅读和欣赏漫画却算得上我的主业。受父亲的影响,在我几乎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漫画“发烧友”。正是对漫画持久而炽烈的爱促使我不避孤陋,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了中国漫画史这一领域的辛苦笔耕。写作的过程是困难重重的,也是乐趣无穷的。当我纠正了前人著作中的一个小小错误的时候,当我弄清楚一份失传已久的漫画期刊的准确创刊日期的时候,当我终于找到一件尘封已久的经典漫画作品的时候,我总会为之欣喜若狂,付出的辛劳也在那一刻获得了回报。

这本书的面世决非我一人之功。我要感谢为我提供过相关资料和其他帮助的美术评论家张渝先生,《西安晚报))资深编辑王亚田先生,深圳漫画家王建明先生,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的徐庆文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徐立新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王长潇博士,国家图书馆的汪桂海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徐冰先生,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政策研究室的黄升任博士,山东电视台的逯传涛先生以及已经仙逝的美术史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黄远林先生。我要特别感谢漫画界前辈、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方成先生,当时米寿之年的老人欣然为我的这本《中国漫画史》作序。如今老人已届九十高龄,仍然关心着我的研究。在这里,衷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最后,我还要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傅光中先生,没有他的鼓励与督促,或许就没有这部书的问世。本书责任编辑向小佳女士与美术编辑王芳女士的付出,也为本书增色良多,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纰漏乃至错误。对此,作者欢迎读者方家不吝赐教,也欢迎大家通过电子邮件(作者电子信箱:xfgan@sina.com)进行漫画史方面的交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为使读者能够更多地欣赏中国漫画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及更好地理解本书的相关内容,本书引用了数百幅漫画作品,在此谨向这些漫画的作者们致谢。尽管出版社方面及本书作者费尽周折,但仍有部分漫画家未能取得联系,请著作权人与山东画报出版社或本书作者联系,出版社将奉寄薄酬。

作者谨识

2008年1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甘险峰教授的这部《中国漫画史》,是中国的第三部《中国漫画史》。此前的两部同名著作分别出自台湾学者李阐和内地学者毕克官、黄远林之手。李阐的《中国漫画史》于1978年由台北世系出版社出版,该书实际上是一部民国以前的中国古代漫画史。毕克官、黄远林的《中国漫画史》于1986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全面展现了中国漫画发展的历史轨迹,分“古代的漫画”、“清末民初的漫画”、“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20年代的漫画”、“30年代的漫画”、“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解放战争时期的漫画”七个部分,勾画出了中国漫画发展的基本轮廓,对中国漫画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遗憾的是这本书下限到1949年,因此,新中国漫画发展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没在书中得到体现。甘险峰教授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百余年的漫画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精心梳理,写成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大书,清晰地描绘了中国漫画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中国漫画的最新成就,是中国漫画史研究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方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漫画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险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6033
开本 16开
页数 4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1.0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09.2
丛书名
印张 3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60
18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