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羽扇纶巾)/细节改变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切偶然的事件和细节,都脱离不了历史发展的大势,都改变不了历史最终必然向前发展的方向。关注历史细节,可使我们增长智慧;放眼历史大势,可使我们站得更高。

宋太祖的深谋远虑,使得“杯酒兵权”成为历史美谈;宋辽澶渊之盟给中国留下了以钱财换安宁的固陋传统。本书选取对宋朝历史发生了重大改变和影响的细节进行描述。

内容推荐

历史很神奇。翻开史书,风云激荡,骇浪惊涛。是什么在主宰着沉浮?当我们看到一个盖世英雄喋血沙场,战局就此扭转,大势就此变幻;当我们看到一个周密的谋划,因为偶然疏漏,功败垂成。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难免会想到,假如……假如那个英雄不死,假如那一次谋划没有疏漏,历史岂不是另一番景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决定历史呢?是那些偶然发生的细节吗?

宋太祖的深谋远虑,石守信等人的忠诚明智,君臣默契终于使得“杯酒释兵权”传为历史美谈,不见刀光剑影,不损一兵一卒,被动的中央集权制大大加强,也为宋朝文化的发达留足了空间。

宋真宗御驾亲征,辽军统帅萧鞑凛中付弩被射杀,这两件始料未及的事件都成为压垮辽军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澶渊之盟由此签订,宋辽得以言和,却给中国留下以钱财换安宁的固陋传统。

目录

一 黄袍加身成就帝业

 宋太祖赵匡胤:从普通士兵到禁军最高统帅

 兵变:天命背后的真实情节

 启示:宋初新气象与王朝基本国策的走向

二 北伐失利导致守内虚外

 扑朔迷离的即位与沉重的心理阴影

 高粱河之战: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败仗

 雍熙北伐:宋朝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三 澶渊之盟致使武备松弛

 大战前夕:宋辽之间的攻防与布局

 御驾亲征:真宗不得已的选择

 澶渊之盟:开辟通向和平之路

 天书与封祀:编织神话的真宗君臣

四 靖康之变是历史的必然

 火中取栗:联金复燕的“海上之盟”

 金人败盟:一朝盟友一朝敌

 战和之间:开封军民对主降派的斗争

 父子内讧:国难当头的不和谐音符

 可歌可泣:太原、真定保卫战

 两人金营:王朝穷途末路的耻辱

 阶下囚:一朝天子一朝臣

五 宋金战争成为表演舞台

 赵构与李纲:宋政权的重建与和战两派的斗争

 宗泽:白首英雄的悲剧

 江南战事:金军渡江南侵赵构狼狈南窜

 西北战场:从争夺关陕到保卫川蜀

 中原战场:岳飞收复襄阳伪齐惨败被废

 英雄悲歌: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

六 宋元战争的转折——襄樊之战

 引子:从郭靖守襄阳说起

 泸南事变:刘整叛宋降蒙

 蒙军战略转移:襄樊被围

 援救襄樊:南宋军事与政治的纠缠

 二张人援:宋军援襄的最后一搏

 结局:襄樊失守吕文焕降元

七 贾似道加速宋朝灭亡

 前奏:有违祖宗之法的抉择

 鄂州和议:欺上瞒下的败仗

 定策“师臣”:贪恋权位的疯狂行为

 曲终人散:权相的最终归宿

八 压山悲歌。南宋灭亡

 大厦将倾:1275年春天的临安城

 拼死一搏:焦山之战

 穷途末路:临安献城的悲壮

 苟延残喘:南宋小朝廷的颠沛流离

 魂断压山:宋朝最后的栖身地

后记

试读章节

二 北伐失利导致守内虚外

扑朔迷离的即位与沉重的心理阴影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年仅50岁的宋太祖赵匡胤毫无先兆地猝死,赵光义在灵柩前登上皇位,成为宋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是为宋太宗。他的即位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原则。

关于赵匡胤之死,正史并没有说明原因。依赖私人著述的记载,人们才得以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十月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派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人宫,太祖屏退左右,与光义饮酒密谈。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曳中,远远地看见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乎是在躲避或谢绝什么。酒席散后,殿外积雪已数寸厚,只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发出“嚓嚓”之声,并对赵光义说:“好好做,好好做!”然后赵光义转身告辞,赵匡胤回殿解衣就寝,左右听见鼾声如雷。将近五更,太祖溘然长逝。

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秦王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径直去开封府找赵光义,赶到晋王府时,王继恩发现因精于医术而得到赵光义赏识的开封府吏程德玄正等候在门口。程德玄声称晚上有人三次叩门,说晋王召见,开门却不见有人,因担心晋王有病,所以特地赶到晋王府守候。王继恩告诉他太祖病故的消息,于是二人一起叩门见赵光义。赵光义听完王继恩的叙述后,显得非常惊讶,犹豫再三,不肯进宫,说要进去与家人商量一下,很久也没有出来。王继恩催促说:“耽搁久了,恐怕要被别人抢到前面去了。”于是赵光义、程德玄跟随王继恩冒着大雪赶往宫中。王继恩让赵光义在值班的房间等候,自己先去通禀。程德玄则力主应该直接进去,于是三人直人寝宫。宋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急忙问他德芳来了没有,王继恩回答她说晋王来了。宋皇后见了赵光义,露出非常惊恐的表情,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官家一词在宋朝是称呼皇帝用的,宋皇后称赵光义为官家,显然是已经知道事将有变,为了保全他们母子性命而作出的无奈的选择。赵光义哭泣着说:“共保富贵,不要担心。”

检诸史籍,从开宝九年正月至十月十九日,都没有太祖生病或医官、宰执大臣人视探疾的记载。相反,在这段时间内太祖频繁地出行视察,还曾到过西京洛阳,可知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因此,太祖的猝死更显得疑窦重重。事件前后的种种迹象都表明,赵光义是谋害宋太祖的幕后真凶。

太宗在斧声烛影中登位,其内心深处深感不安和愧疚,急于摆脱不正当即位带来的心理阴影。作为他的臣民,虽然人们不敢公开表示不满,但毕竟心中存在巨大的疑虑。赵光义要想树立威望,平息朝野内外的非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一番大事业。他知道,不论后周世宗,还是宋太祖,都试图收复幽云地区而没能成功,一旦他在位时期能够完成这一任务,那将是一件盖世功业,足以堵住民众幽幽之口。因此,他开始了北伐前期的准备。

太祖时期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抓住时机、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南方各割据政权;对北方的契丹和北汉则基本采取守势,以获得暂时的安宁,保证征讨南方时有稳固的后方。太宗即位后,南方政权还剩下福建的陈洪进和吴越的钱傲。宋朝建立之初,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就遣使朝贡,表示愿意归附。乾德二年(964),朝廷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任命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太平兴国二年(977),陈洪进从泉州出发,北上开封朝见太宗。太宗热情款待,赏赐了大量财物。只是大半年过去了,太宗始终不放陈洪进回去。陈洪进明白太宗的心意,无奈之下,只得向太宗上表献上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史称“漳泉纳土”或“陈洪进纳土”。

陈洪进纳土后,南方诸政权只剩吴越。宋朝建立后,吴越每年都向宋朝朝贡,太祖平定江南时,钱傲也曾派兵助一臂之力。太平兴国三年(978)二月,钱假入朝,恰逢陈洪进被迫纳土。钱傲担心也像陈洪进一样被扣留在京师,于是向太宗请求免去自己吴越国王的封号和书诏不名的待遇,以示忠诚,但被太宗拒绝。无奈之下,钱傲只得效仿陈洪进,上表献上吴越国的13州l军86县。太宗封钱假为淮海国王,以其子惟溶、惟治分别为淮南军、镇国军节度使。这样,太宗终于结束了南方的割据局面,可以将目标放在北方的北汉了。

北汉的建立者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曼。后周代汉之后,刘曼逃到太原,割据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虽然只是割据一隅,但北汉地势易守难攻,又有强大的辽朝倾力支持,宋太祖几次出兵攻打都无果而终。太宗即位伊始,就曾对弟弟廷美表示,一定要攻下太原,表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在一次与大臣的讨论中,太宗问枢密使曹彬周世宗和太祖久攻太原不下的原因。曹彬回答说,世宗时因为史彦超败于石岭关,导致军心不稳,只好班师回朝。而太祖派兵攻打时,士兵多染疾病,战斗力下降,也只能退兵,并不是因为太原城不可接近的缘故。太宗又问现在可否出兵攻打呢,曹彬显得非常有信心,认为此时国家富强,出兵北伐乃是人心所向,灭北汉如同摧枯拉朽。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宰相薛居正就认为,以前周世宗举兵征讨北汉,太原倚仗契丹的支持,坚壁不战,以致世宗师老兵疲而回。太祖时大破契丹于雁门关以南,把那里的百姓都迁移到河、洛之间。现在,当年太祖大军所到之处已是人烟稀少,于全局无足轻重,希望太宗三思。太宗对此也作了回应,现在的形势和当年的形势不一样,况且当年太祖徙其人而空其地的用意,正是为了日后大举进兵准备。我已经下定了决心,你们不必多说了。于是,太宗派人从各地押运粮草赴太原,准备北伐。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太宗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河阳军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彰信节度使刘遇、桂州观察使曹翰为副将,分四路攻打太原城;同时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以断绝契丹的援军。二月,太宗御驾亲征,前后共发兵达10万人以上。太宗发兵前,辽朝派人来问宋朝为何要大举兴兵,太宗强硬地回答,北汉不奉中央号令,理所应当要征讨他们。如果契丹保持中立、不援助他们的话,宋辽两国之间的和约保持不变。否则,就只好兵戎相见了。北汉是辽朝扶持下的傀儡政权,辽朝当然不会见死不救,于是宋辽问的和平局面被打破。

三月,郭进在北汉西龙门寨首战告捷,俘获很多北汉士兵,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将士的士气。辽朝派耶律沙为都统,敌烈为监军,率兵前来增援,与郭进所部军相遇在石岭关(今山西太原北,忻县南)南。辽军内部号令不一,统帅耶律沙原本想等后军到达之后再与宋军决战,但是监军敌烈主张立刻对宋军发起进攻,耶律沙只得听从。经过激烈战斗,契丹军大败,敌烈等人战死。于是北汉后援断绝。陷入了孤军作战境地。

P18-20

序言

历史很神奇。翻开史书,风云激荡,骇浪惊涛。是什么在主宰着沉浮?当我们看到一个盖世英雄喋血沙场,战局就此扭转,大势就此变幻;当我们看到一个周密的谋划,因为偶然疏漏,功败垂成。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难免会想到,假如……假如那个英雄不死,假如那一次谋划没有疏漏,历史岂不是另一番景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决定历史呢?是那些偶然发生的细节吗?

胡适曾经说过:某人“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起一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他把一些偶然之事的作用夸大到了极致。果真如此,历史就成了一个个不可逆料的谜团,一个个杂乱无章的碎片。然而,历史并不是这样。历史有它自身发展的大势,有时人们把它叫做规律。所谓,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确,历史上并不是每天都在发生大事,而是充满了一个个小事,或称细节。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但是,小事也许可以导致一时的胜负成败,但对历史发展的大势则是无能为力的。

那么,偶然发生的历史细节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大势又是在什么层面上制约着历史事物的走向?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大问题。

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有迹可循的。小而言之,比如,五代后周在世宗柴荣的治理下,蒸然有太平之象,但因为没有解决藩镇的问题,他死后势必会出现一位悍将篡夺政权,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赵匡胤,也不管夺权是不是发生在陈桥驿;又如,明朝朱元璋分封诸子为亲王,势必会造成亲王与皇帝之间的冲突,不管冲突是发生在哪个皇帝与哪个亲王之间,也不管胜利者是皇帝还是哪个亲王。在这个意义上,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偶然的,皇朝的集权统一和消除藩镇割据就是必然的,就是大势;朱棣夺取皇位是偶然的,强势皇帝的出现和亲王势力最终被削弱就是必然的,就是大势。大而言之,比如,明朝末年,李自成与满人都在争夺明朝即将失去的天下,不幸的是,因为李自成失策、吴三桂叛变等一系列偶然原因,满人夺得了天下。满洲贵族疯狂圈占土地,推行农奴制度,实行野蛮的民族压迫,致使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因而激起强烈的反抗。这些反抗迫使清廷不得不改弦更张,采取措施缓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到乾隆年间社会经济再次达到明朝巅峰时期的水平,并有所发展。那么历史最终的进步就是必然的,就是大势。满人的入主,历史的倒退就是暂时的、偶然的。

我们不是宿命论者。我们承认历史发展大势,或说历史是有规律的,是从宏观着眼的。我们说的历史的根本规律是,社会生产力一定会越来越进步,人的解放程度一定会越来越提高。我们也不是历史的偶然决定论者,我们认为一切偶然的事件和细节,都脱离不了历史发展的大势,都改变不了历史最终必然向前发展的方向。关注历史细节,可使我们增长智慧;放眼历史大势,可使我们站得更高。

是为序。

毛佩琦

2008年8月22日于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后记

对我本人而言,普及历史知识乃是责无旁贷的。这些年以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祖国的历史,应该说,笔者是有所牺牲的。坦率地说,作为大学教师,我们都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倒不是针对我个人而言的。这一点,似乎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的。我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时期的日本老师近藤一成先生曾经来信说,他每天都有很多与教学、科研不相干的杂务,尤其是开各种会议,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我当然是深有同感的。当然,国外的大学是教师治校,整个大学的事务几乎都是由教师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决定,校长、系主任等管理人员无非是执行这些教师们决定了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很能体谅国外大学教师的,谁让你们要做学校的主人呢?谁让你们掌握那么大的权力呢?问题在于,我是国内大学的教授,平日很少开会,自然也就既无学校主人的自豪感,也无任何管理学校事务的参与权,却也忙得不可开交。我思索了好长时间,才发现是自加压力的缘故。或许,要是少做些工作,就完全可以过得相对轻松一些。然而,面对那些渴望得到历史知识的人,我又有些不敢懈怠了,只能尽可能地去从事这方面的活动了。

本书之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的毛佩琦先生,是他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我,后来又多次电话、电子邮件督促,使我总是保持一种紧迫感,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其次要感谢湖南出版集团的聂双武同志,他也是多次来电话商谈合作之事,且要编辑稿子,自然是十分辛苦了。最后,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博士生孙健,硕士生王鹏、陈汝娜、赵海梅,没有他们的帮助,是难以完成写作’任务的。

2008-8-14夜11时11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羽扇纶巾)/细节改变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游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54871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4.0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5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