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差半车麦秸(姚雪垠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州市(原邓县)人。少年时代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和不到一学期的初中,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到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43年初到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回郑州,后调武汉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定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

本书为其小说作品集,收录长、中、短篇小说共5篇,包括:《差半车麦秸》、《红灯笼故事》、《伴侣》、《新芽》和《长夜》。

内容推荐

《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是抗战文艺的力作。

《差半车麦秸》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姚雪垠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他的另外四部长、中、短篇小说,包括:《红灯笼故事》、《伴侣》、《新芽》和《长夜》。

目录

姚雪垠小传

短篇小说

 差半车麦秸

 红灯笼故事

 伴侣

中篇小说

 新芽

长篇小说

 长夜

姚雪垠主要著作书目

试读章节

差半车麦秸

“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

在我们的游击队里,近来最喜欢把别人叫“差半车麦秸”。有时我们问队长要烟吸,如果队长把烟卷藏在腰包里不肯拿出来,我们就来,你随手把鼻涕抹在袖子上,或擤下来抹在鞋底上,别人就会向你取笑的叫道:“差半车麦秸!”我们全队的人没有一个不长虱子。平常不论虱子在身上怎样的爬呀,咬呀,我们只隔着衣服用手搓一搓,搔一搔,至多伸手到衣服里边捏死一个两个。到我们真正休息的时候,也是说到我们能够安心睡觉的时候,我们决不放弃歼灭“敌人”的机会。我们的两大敌人是:“鬼子和虱子。”在歼灭战开始的时候,我们照例围绕着一堆烈火,把内衣脱下来在火头上烤着,抖着。我们的敌人像炒焦的芝麻似的一个个的肚子膨胀起来,落到火里。火里哔哔剥剥的响着爆裂声,腾起来一股难闻的气息。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为胜利而快活得乱蹦乱跳,互相打着,推着,还互相叫着:“差半车麦秸,格崩,格崩,用牙咬呀!”总之,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词儿来取笑别人的机会非常多,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被我们称作“差半车麦秸”。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儿广泛的引用着,并不顾到它是否恰当。当我们叫出这词儿的时候,并不含一点恶意,只不过觉得这样一叫就怪开心罢了。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一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的枯燥无味。

虽然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的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从他人伍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做了我们最有趣的好同伴,一直到他昏昏迷迷地躺在担架上离开我们的时候。他走了以后,我们不断地谈着他,想念着他。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的不肯让别人拿去。当“差半车麦秸”还没有挂彩的时候,一天到晚他总在噙着他的小烟袋,也不管烟袋锅里有烟没烟。有时候他一个人离开屋子,慢屯屯的走到村边,蹲在一棵小树下面,皱着眉头,眼睛茫然地望着面前的原野,噙着他的小烟袋,隔很长的时候把两片嘴唇心不在焉的吧嗒一咂,就有两缕灰色的轻烟从鼻孔里呼了出来。同志们有谁走到他的跟前问他:“嗨,差半车麦秸呀,你是不是在想你的黄脸老婆哩?”于是“差半车麦秸”的脸皮微微的红了起来。“怎么不是呢?”他说,“没有听队长说俺的屋里人跟小孩子到哪儿啦?”在“差半车麦秸”看来,我们的队长是一个万能的人物,无论什么事情都知道,不肯把女人和小孩子的下落告诉他,不过是怕他偷跑罢了。有时候“差半车麦秸”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他用一种抱怨的口气望着田里说:

“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他大大的吸了一口烟,然后再把下边的话和着烟雾吐出来,“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的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会长这么深的草!”

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排泄物,向前边挪了几步,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土圪趑,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土圪堪捻碎,细细的看一看,拿近鼻尖闻一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品滋味,然后他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

“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差半车麦秸”在游击队里始终连一句歌子也没有学会。有一次他只跟着唱了一句,惹得一个同志把眼泪都笑出来,以后他就永远不再开口了。当我们大家唱歌的时候,他噙着他的小烟袋,微笑着,两只网满血丝的眼睛滴溜溜的跟随着我们的嘴巴乱动。无论在高兴或苦闷的时候,在平常的行军或放心休息的时候,他最爱用悲凉的声调,反复地唱着两句简单的戏词,这戏词是他从做小孩子时候就学会了的:

有寡人出京来多不幸,  不是呵下雨便刮风……

他的小烟袋正像他本人一样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我看见了他的小烟袋,就不由得想起来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个寒冷的黄昏,忽然全队的弟兄们兴奋得发狂一般地呐喊着跳到天井里,把一个新捕到的汉奸同队长密密地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战抖得几乎站立不住。他的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腰里插一根小烟袋,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手里拿着一面从汉奸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他的表情严肃得像一尊铁人。同志们疯狂地叫着:

“他妈的打扮得多像庄稼人!”

“枪毙他!枪毙汉奸呀!”

不知谁猛的照汉奸屁股上踢了一脚,汉奸打了个前栽,像患瘫痪症似的顺势跪倒在队长面前。这意外的结果使同志们很觉失望,开始平静下来。有人低声的讥讽说:

“原来是一泡鸭子屎!”

队长还是像一尊铁人似的立着不动,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冷峻可怕的眼光在汉奸身上掘发着一切秘密。

“老爷,俺是好人呐!”汉奸战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哑巴,人人都知道的。”

“是小名字吗?”队长问,左颊上的几根黑毛动了几动。

“是小名字,老爷。小名字是爷起的,爷不是念书人。爷说起个坏名字压压灾星吧。……”

“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来说!”

“没有,老爷。”“哑巴”茫然地站立起来,打了个噎气,“爷说庄稼人一辈子不进学屋门儿,不登客房台儿,用不着大名儿。”

“有绰号没有?”

“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

“嗯?”队长的黑毛又动了几动,“差什么?”

“‘差半车麦秸’,老爷。”

“谁差你半车麦秸?”

“人们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他一口咬死说我不够数儿……”

“嗡!”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队长不笑。队长一步追一步的问他的家乡居住和当汉奸的原因。

“俺是王庄人,”“哑巴”说,“是大王庄不是小王庄。北军来啦,看见屋里人就糟蹋,看见外厢人就打呀,砍呀,枪毙呀。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庄里人跑空啦,咱也跑吧。跑出去,唉,一天喝一碗凉水也是安生的!’俺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小狗子娘已经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肚子两片塌一片。小狗子要吃奶,小狗子娘的奶稗啦。小狗子吸不出奶来,就吱咩咩的哭着……”

被绑着的农人把头垂下去,有两行眼泪从他的鼻凹滚落到嘴角。我们的队长用低声命令说:

“说简单一点吧。你说你为什么拿着小太阳旗?”

“老爷,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咱们死啦没要紧,可是能眼巴巴的看着小孩子饿死吗?’是的,老爷,小孩子没做过一件亏心事,凭啥饿死呢?小狗子娘说,‘你回去吧,’她说我,‘你回去到庄子边把咱地里的红薯挖几根拿来度度命,全当是为着救救小孩子!’大清早我回去了一趟,可是离庄子还有二里远,有几个戴铜盆帽子的北军就开枪向我打起来,我又跑回来啦。回来听着小狗子在他妈怀里吱咩咩,吱咩咩……”他开始哽咽起来,不能够再说下去了。  “不要哭!”队长低声又命令说,“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

……

P3-6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不过,由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自身的一些优势以及本书编选过程的一些特色,我以为,这次我们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还是有以下优长:

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相信这套“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不会使读者失望。

是为序。

陈建功

2008.1.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差半车麦秸(姚雪垠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14388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