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枪械(世界经典枪械完全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枪械是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是战场上士兵的护身符。无论是西部牛仔的左轮,还是赫赫有名的沙漠之鹰;无论是日寇手里的三八大盖,还是抗日将士使用的汉阳造;无论是在丛林里闪耀的AK47,还是在雨水里挣扎的M16;无论是毙敌无数的莫辛纳甘,还是杀人于无形的德拉贡诺夫……每一种枪械都在属于自己的历史时刻登场亮相,演绎着自己的传奇和故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带你进入枪械王国。

内容推荐

越来越快的射速、越来越远的射程、越来越大的杀伤力,使得枪械的发展近乎完美。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历史上经典的枪械和目前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枪械。资料丰富,数据精确,并佐以大量的精美图片,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世界经典枪械完全手册。

目录

第一章◎冷兵器时代的终结

 火药的出现

 德安守卫战的意义

 枪炮诞生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

 科尔多瓦的火枪部队

 簧轮枪之谜

 “恶魔”惊现

 中国鸟铳

 美国独立战争的小插曲

 第一把手枪

 后装步枪的问世

第二章◎手枪时代的到来

 林肯之死

 左轮手枪之父

 枪械神话——毛瑟兄弟

 一战“死神”

 自动手枪的意义

 比利时“响尾蛇”

 冲锋枪的问世

 名不副实的无声手枪

 《凡尔赛和约》的特殊条例

第三章◎硝烟弥漫的二战“斗秀场”

 英布战争的教训

 美军“形象大使”

 勃朗宁系列枪械

 “三八大盖”

 驰骋二战的大块头

 “法国女郎之吻”

 “汉阳造”与“中正式”的对决

 苏联红军与“莫甘兄弟”

 “水管工人的杰作”

 希特勒的“冷宫复宠”

第四章◎革新运动

 传奇武器

 一线警枪

 枪械之家——德国HK公司

 “十年内乱”之“果”

 肯尼迪遇刺案

 经典模仿者

 M16/M16A1到M16A2的蜕变

 “四人帮”的宠儿

 中国军魂

 “沙漠之鹰”

 意大利经典92/96系列手枪

 红场阅兵式的惊叹

 塑胶“美人”——格洛克17式

 来自意大利的“幽灵”——M4冲锋枪

 争论颇多的M9

第五章◎枪械王国的新霸主

 中国武器革命先锋

 让世界惊叹——92式5.8毫米手枪

 瓦尔特P99与007的不解之缘

 最理想的狙击武器

 不断超越的新加坡Ultimax 100

 外形古怪的KRISS Super V

 最新个人自卫武器——KAC CQB PDW

试读章节

火药的出现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一种早期的炸药。它是由火花、火焰或点火器材引燃,能在没有外界助燃剂的情况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燃烧的药剂。燃烧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因它是武器发射的能源,故在军事上又称为“发射药”。火药的发明要从火说起,有史以来,火攻在人类战争中就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子兵法》十三章中就有一章专论火攻,《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一生擅用火攻。但有系统、有效率地使用火器,并且赖其维系了整个帝国生存的,首应归于公元7世纪时发明的“希腊之火”。它是罗马帝国的秘密武器,使罗马帝国在与土耳其回教帝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非常有利的位置,也因此罗马帝国可以称霸欧洲长达百年。在当时这已是相当厉害的武器了,因此这种武器在西方国家影响很大,西方的历史学家都把它当做是西方火药的鼻祖。

所谓“希腊之火”,据传是一名希腊建筑师在君士坦丁堡围城战时发明的。它是一种燃烧物质,这种物质呈液态或半液态状,通常以管子喷射,比水轻,在水上会快速扩散,在引燃后可以持续燃烧,很难扑灭,相当于现代的烧夷弹。

“希腊之火”还算不上真正的火药,公认的火药起源地是中国。

火药是用硫黄粉和木炭粉以及硝酸钾混合而成。在西方国家,13世纪前他们并不知道有硝的存在,他们对硝的认识来自阿拉伯人。火药的主要原料大约是在公元8—9世纪时由中国传到了阿拉伯、波斯等地。在12世纪后,阿拉伯等国的文献上才提到硝石。阿拉伯人称它们为“中国雪”,波斯人则称它们为“中国盐”。

火药是中国的发明,这是无可否认的。在西方关于火药公认的最早的记载是由英国修士罗杰·培根在公元1242年左右写的《论艺术与自然的奇伟力量》。

关于火药究竟足怎样传到西方国家的,历史上曾有多种说法。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是蒙古西征将火药带到两方。蒙古两征共有二次:第一次蒙古西征发生在公元1219年,攻打的是俄罗斯钦察部及印度河流域北部,1225年返回蒙古;第二次西征是在公元1235年,大军下莫斯科,败东欧联军,前锋直逼维也纳近郊,窝阔台病逝后,军队于公元1242年班师回朝:第三次西征是在公元1252年,当时进攻的是近东一带,10年内灭木剌及黑农大食,下巴格达,入叙利亚。第一次西征时间过早,与欧洲也没有直接接触;最后一次则时间过晚,不合理;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第二次西征就是火药传入欧洲的时期。虽然在此期间可以肯定蒙古接触过火药,但蒙古族是个游牧民族,因为战争,当时的人们已经流离失所,根本没有更多精力制作和储备火药,再加上他们不具备长途补给能力,因此,蒙古西征时火药传入欧洲的说法依旧不可信。于是有人提出是胡商将火药带到了西方国家。这一说法相对较为可信,阿拉伯人在经商的同时难免与火药有接触,于是将火药带回阿拉伯,然后传到两方。

早期的火药威力有限,因为硝的比例不够高,培根的第一份火药配方中,硝的比例只占41.2%。中国早期火药配方中,硝的比例也只占60%左右,都远低于现代配方的75%的含硝量。硝的比例越低,产生气体的量就越低,爆炸威力自然也较低。

除了军事用途外,火药在民间的应用进展缓慢,一直要到17世纪时才用来采矿或开隧道。公元1627年在匈牙利的雪姆尼兹,火药被用来采矿,公元1679年,法国用火药来开掘马勒帕斯隧道。19世纪卜半叶在爆炸物质的研究上是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更有效的爆炸物一出现。火药作为枪炮推进剂和弹头装药的角色被无烟火药和黄色炸药(TNT)取代后,它才逐渐步入历史殿堂巾冷清的一角。但我们依旧不能否认火药的出现是伟大的,因为它,我们才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德安守卫战的意义

火炮和火箭听起来是现代才会用到的武器,但这里提到的火炮和火箭其实并不是现在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本文提到的火炮和火箭始于公元10世纪的唐朝。这些武器一直到宋朝还被普遍用于战争。由于喷火筒的使用,我国很早就已经进入使用火箭的时代,但这些武器的杀伤力比起后世的枪械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到13世纪末叶,才出现发射铅弹的雏形枪。

尽管有了新的武器,但中华民族没有冈此而舍弃原来的武器,中国有好长一段时间沿袭着长矛及喷火筒合用的传统,也因为这样,火器的发展受到制约。唐朝后期虽然已经开始将火器纳入军队装备,但此时国力已不冉强盛,此时再发展火器为时已晚,因此火器再次发展是在宋朝。

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提出了一种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火药武器最初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才逐步过渡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出现,如“霹雳炮”“震天雷”。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了金兵的围攻。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

……

P2-5

序言

从人类发明火药的那一刻起,冷兵器就注定要被一种新式的武器所代替,那就是枪。即使是早期最简陋的火枪,也使得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各种宝刀利剑黯然失色。从此,枪械就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战争可以毁灭辉煌,也可以创造辉煌。枪械,这一为战争而生的杀戮工具,更是在战争的磨砺下变得越来越锋利、高效和冷酷。

火药的发源地——中国,也是原始枪械的发源地。中国宋代著名的“突火枪”是早期火器的代表作。而随着蒙古人不断向西扩张,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被带到了西方。

借助于中国的火药,火枪很快就在西方发展起来。经过不断的改良而威力大增的火枪不仅使武士的盔甲形同虚设,同时也加快了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如果说一战之前枪械的制造属于作坊式的话,那么从一战开始,枪械的制作就是工厂式的。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枪械的发展。后来的历次大小战争更是为这种发展推波助澜。时至今日,越来越快的射速、越来越远的射程、越来越大的杀伤力,使得枪械的发展近乎完美。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枪械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一些经典枪械更是成为了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符号和象征。

左轮手枪和骏马、牛群、草原、小镇、酒馆、醉汉、金发女郎、决斗、侠义等字眼联系起来,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遥远的美国西部和那些潇洒的牛仔。

看到“三八大盖”,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侵华日军的种种罪恶行径和丑恶嘴脸。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莫辛纳甘不仅是当时苏联红军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热爱和平的人们的骄傲。

越南丛林里AK—47和M16的对决更是人们永远说不厌的话题,而人们更在意的不是对战争的津津乐道,而是对丛林深处人性迷失的思考,还有对发生在那个曾经叫“西贡”的城市的往事的追忆。

95式步枪那前卫的造型、优美的线条,以及优良的性能,是国人的自豪,更是中国发展壮大的军事实力的见证。

伊拉克街头晃动的M4是一个国家侵犯另一个主权国家的罪证,也为全世界敲响了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警钟。

历史的车轮还在向前转动,枪械的发展也不会停步不前。了解枪械的过去和现在,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未来。翻开书,与我们一起进入枪械王国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枪械(世界经典枪械完全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5263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922.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