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天祥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抵御外侮、坚贞爱国是南宋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陆游的诗,辛弃疾、张孝祥、张元斡等人的词以及陈亮的散文,对这个主题都有深刻而广泛的表现。文天祥则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这个时代主题的最强音,他的忠烈义举与爱国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仰并激励着后人。所作诗词二百首五言杜诗,共五百七十多首。这时期作者是以状元宰相、亡国忠臣的身份而不是文人身份写诗,诗歌感情激烈、奔放,主题单一、明确,那就是抗元救国,忠贞不屈。

关于文天祥诗歌的解评有两点必须说明一下:第一,文天祥不少诗歌有序言,有的序言还很长,有的不仅有序言,而且还有后注,这些序言或后注与诗往往互相映发,不可分开,我们在解评时也尽量作了详细解析;第二,文天祥有不少诗歌是组诗,有的全选了,有的选了其中的几首,不论是全选还是选了其中几首,解评时,有小标题的从小标题,没有小标题的一律用数字按照自然顺序标出,以便阅读。

内容推荐

文天祥词作不多,可确定的有七首。本集所选的五首词,或歌咏古代女子之贞节以见其不贰于元的民族气节,或歌咏古代忠烈义举以见其威武不屈的英雄人格。无论内容还是词风,都与其诗歌相去不远。文天祥不以词名家,他是南宋末世最有成就的诗人与散文家。文天祥散文举凡奏章政论,铭箴哀诔,序跋游记,应有尽有,众体皆备。语言晓畅,条理清楚,感情充沛是文天祥散文的基本特征。《<指南录>后序》、《文山观大水记》、《萧氏梅亭记》、《衡州上元记》等是其中的名篇。

目录

前言/001

文天祥的爱国思想述评(代序)(王水根)/001

◎诗

题碧落堂/001

题钟圣举积学斋二首/002

 其一/002

 其二/003

山中感兴三首/004

 其一/004

 其二/005

 其三/006

夜坐/007

生日和谢爱山长句/008

赴阙/010

所怀/012

自叹/013

铁错/014

和言字韵/015

愧故人/016

求客/017

杜架阁二首/019

 其一/019

 其二/020

平江府/021

常州/022

渡瓜洲二首/023

 其一/024

 其二/024

脱京口(十五首选十四)/025

 定计难/025

 谋人难/026

 踏路难/026

 得船难/027

 绐北难/028

 定变难/029

 出门难/029

 出巷难/030

 出隘难/031

 候船难/031

 得风难/032

 望城难/033

 上岸难/033

 入城难/034

真州杂赋(七首选六)/035

 其一/035

 其二/035

 其三/036

 其四/036

 其五/037

 其六/037

议纠合两淮复兴(三首选二)/038

 其一/039

 其二/040

题《苏武忠节图》三首/041

 其一/042

 其二/043

 其三/043

出真州(十三首选十二)/044

 其一/044

 其二/045

 其三/046

 其四/046

 其五/047

 其六/048

 其七/048

 其八/049

 其九/051

 其十/051

 其十一/052

 其十二/052

至扬州(二十首选十八)/053

 其一/053

 其二/054

 其三/054

 其四/055

 其五/056

 其六/056

 其七/057

 其八/057

 其九/058

 其十/059

 其十一/059

 其十二/060

 其十三/060

 其十四/061

 其十五/061

 其十六/062

 其十七/062

 其十八/063

贾家庄/064

高沙道中/065

至高沙/076

发高沙(四首选三)/078

 其一/078

 其二/079

 其三/079

稽庄即事/080

泰州/081

即事二首/082

 其一/083

 其二/083

纪闲/084

发通州三首/085

 其一/085

 其二/086

 其三/086

出海二首/087

 其一/088

 其二/088

扬子江/089

过扬子江心/090

人浙东/091

至温州/092

林附祖/093

呈小村/094

二月晦/095

过零丁洋/097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日/099

言志/103

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非不亡,夷齐自不食周粟。人臣自尽其心,岂论书与不书。”张为改容。因成一诗/107

生朝/109

南安军/110

金陵驿二首/111

 其一/111

 其二/112

早秋/113

燕子楼/114

六歌/116

 其一/116

 其二/117

 其三/118

 其四/119

 其五/120

 其六/121

邳州哭母小祥/122

平原/124

已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十七首选五) /127

 其一/127

 其二/128

 其三/129

 其四/129

 其五/130

正月十三日/131

哭母大祥/132

去年十月九日予至燕城,今周星不报,而赋长句/136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138

七月二日大雨歌/140

自叹/143

得女儿消息/144

为或人赋/145

读杜诗/147

正气歌/148

◎词

酹江月(庐山依旧)/154

酹江月(乾坤能大)/156

满江红(试问琵琶)/158

满江红(燕子楼中)/159

沁园春(为子死孝)/161

◎文

论宜分天下为四镇奏/163

西涧书院释菜讲义/168

《集杜诗》自序/172

《指南录》后序/173

文山宅记/178

文山观大水记/180

萧氏梅亭记/183

衡州上元记/186

祭欧阳巽斋先生文/190

告先太师墓文/192

◎附录

文天祥年谱简编/195

文天祥著作主要版本/200

文天祥研究重要著述/200

《文天祥集》名言警句/201

试读章节

去年十月九日予至燕城,今周星不报,而赋长句

题解

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北上至燕京。至第二年十月,还没有论罪判决。这首诗即是作者被押北上至燕京周年纪念之作。十月九日:据作者《纪年录·己卯(1279)》记载:“十月一日,至燕。”题中“十月九日”当为“十月一日”之误,各家选本已有考订。燕城:即燕京。周星:一周年。报:断狱,判决罪人。长句:古时称七言古体诗为长句。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

丈夫开口即见胆,意谓生死在顷刻。

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

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

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

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

新解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君不见:这首诗采用的是乐府体式,“君不见”是乐府歌辞《行路难》常用的开头语。常山太守:指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参见前选《平原》“公家兄弟奋戈起”和“哀哉常山惨钩舌”两句的注释。羯奴:安禄山。这里隐指元人。羯(jie):古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刳(kn):挖空,割去。这两句是说:难道你没听说过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痛骂安禄山,最后在天津桥上被割去舌头一事吗?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睢阳将军:指唐安史之乱时睢阳守将张巡。参见前选《言志》“男儿嚼齿吞刀锯”一句的注释。“三十”句:张巡与其将南霁(ji)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同日被杀。这两句是说:难道你没听说过当年睢阳守将张巡嚼齿吞刀、英勇守城的故事吗?当年三十六位勇士同一天遇难。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去冬:指去年冬至日前一天,即元至元十六年(1279)十一月初九日。长至:这里指冬至节,因为这天夜最长,所以又叫“长至”。朔庭:元人的朝廷,这里指元枢密院。弗为屈:不为所屈。据作者《纪年录·己卯》载,作者至元十六年十月初一日至燕京,十一月初九日枢密院官博罗召见,作者抗辩不屈。这两句的意思是:去年十一月初九日,元枢密院官博罗召见我,我不为之所屈。

丈夫开口即见胆,意谓生死在顷刻——开口即见胆:比喻敢于直言。意谓:打算。这两句是说:大丈夫敢于直言,早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赭(zhe)衣:囚服。冉冉:渐进的样子。书云时节:这里指冬至日。古代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日,必登台观望云气,把所见天象记录下来,以备占卜人事凶吉,叫“书云”。这两句是说:身上的囚衣慢慢地都生出苍苔来了,一转眼冬至又到了。

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死:这里是泪已流尽而继之以血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一个人孤独地坐在狱中,油灯青光恍惚,犹如鬼影;夜里梦中痛哭,泪水流尽,继之以血,伤心透顶。

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只今:如今。渭水囚:比喻被杀害。刘向《新序》:“卫鞅(yang)一日临渭而论(处决)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食粟”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这两句是说:纵使如今被杀,但一年来在元人的狱中,吃的是元人的饭,已经是伯夷等人所引以为羞耻的了。

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鲁连:即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对魏王派来劝赵王尊秦王为帝的将军新垣衍说,假如秦王为帝,“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这两句是说:后悔当初没有跳入东海,杀身成仁;现在空有鲁仲连义不帝秦之志。

新评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就来燕京一周年、抗辩不屈这一经历,缘事而发感慨。诗歌首先叙述唐安史之乱中颜呆卿、张巡等人,虽身陷敌人之手,却能临危不惧,敢于在敌人面前伸张正义的英雄气概,接着写自己虽曾与敌人犯颜抗辩,却没有被杀而不得不苟活,因而后悔当初没能跳东海以成仁。

诗歌一开头连用两个设问,语气豪迈,然后通过频繁的转韵,跳动的意脉,将作者万丈豪情与满腔悲愤倾泻在纸上。文天祥古体诗深得杜甫长篇古体笔力,往往感情奔放,行气如虹,结构终始不懈,而急促沉痛的声调与跳动的意绪,又可见其深得高、岑歌行长篇之特长,凡此种种,于宋诗中并不多见,值得注意。

P136-137

序言

抵御外侮、坚贞爱国是南宋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陆游的诗,辛弃疾、张孝祥、张元斡等人的词以及陈亮的散文,对这个主题都有深刻而广泛的表现。文天祥则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这个时代主题的最强音,他的忠烈义举与爱国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仰并激励着后人。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成进士,对策集英殿,理宗把他的卷子取在第一名,为状元。南宋亡后,坚贞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恪守尽忠尽孝,以诚信为立人之本是他至死不渝的行为准则。对文天祥早期思想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父母,一是他的老师欧阳守道。文天祥父亲文仪,字士表,号革斋。文天祥《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说:“不肖孤闻之诸父,先君子幼颖慧,器质端重,进止如有尺寸。”文天祥的母亲曾氏,文天祥的弟弟文璧在《齐魏两国夫人行实》中说她“生有挚性,事舅姑尽孝,相夫子以俭勤,自奉极菲薄”,文天祥则回忆说“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邳州哭母小祥》)。文天祥二十岁在家乡白鹭洲书院肆业于欧阳守道之门。《宋史·欧阳守道传》说:“少孤贫,自力于学。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厚、传统的家庭与师道渲染奠定了文天祥后来的思想基础,也是他诗、词、文爱国坚贞主题的渊源。

宋恭帝德祜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文天祥往皋亭山会见元军统帅伯颜,被拘留。这是他第一次被捕。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元军追及,第二次被捕。与此相联系,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可以划分为德祜前后两个阶段。德祜以前诗歌,流传至今的,约有二百四十多首,大多为题咏酬应之作,与当时一般文人诗并没有什么两样。一些登临写景篇什,能借眼前景写心中情,流露出自己对时局的忧患,是其中的佳构。德祜以后,社会形势有如翻江倒海,文天祥亲身体验了国破家亡之痛,其诗歌无论在题材还是在风格上都与前期迥异。细论之,这一阶段又以五坡岭第二次被捕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者抱定复兴社稷信念,诗歌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期,复兴大业落空,作者孜孜以求唯在“正首丘”、“从容取义”等民族、人格精神,诗歌风格则更加凄厉、悲壮。文天祥自德祜后所作的诗,加上在大都狱中所集二百首五言杜诗,共五百七十多首。总的说来,这时期作者是以状元宰相、亡国忠臣的身份而不是文人身份写诗,诗歌感情激烈、奔放,主题单一、明确,那就是抗元救国,忠贞不屈。

关于文天祥诗歌的解评有两点必须说明一下:第一,文天祥不少诗歌有序言,有的序言还很长,有的不仅有序言,而且还有后注,这些序言或后注与诗往往互相映发,不可分开,我们在解评时也尽量作了详细解析;第二,文天祥有不少诗歌是组诗,有的全选了,有的选了其中的几首,不论是全选还是选了其中几首,解评时,有小标题的从小标题,没有小标题的一律用数字按照自然顺序标出,以便阅读。

文天祥词作不多,可确定的有七首。本集所选的五首词,或歌咏古代女子之贞节以见其不贰于元的民族气节,或歌咏古代忠烈义举以见其威武不屈的英雄人格。无论内容还是词风,都与其诗歌相去不远。文天祥不以词名家,他是南宋末世最有成就的诗人与散文家。文天祥散文举凡奏章政论,铭箴哀诔,序跋游记,应有尽有,众体皆备。语言晓畅,条理清楚,感情充沛是文天祥散文的基本特征。《<指南录>后序》、《文山观大水记》、《萧氏梅亭记》、《衡州上元记》等是其中的名篇。

此次我们解评的文天祥作品,主要以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文山先生全集》为阅读底本,同时参照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以及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宋文》等书。在解评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黄兰波先生选注的《文天祥诗选》,邓碧清先生译注的《文天祥诗文选译》等著作,获益良多,在此谨致以由衷的感谢。这次解评文天祥作品,限于篇幅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我们选择了文天祥诗132首,词5首,文10篇。末附“文天祥年谱简编”、“文天祥著作主要版本”、“文天祥研究重要著述”以及“《文天祥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等助读资料四种。限于水平,其中注释、解析方面存在的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方家与读者朋友的指正。

吴言生 朱大银

2008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天祥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天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700077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4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7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