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邦彦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按照《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编撰要求,选诗5首,词56首。依照词作内容,按春景([瑞龙吟]至[一落索])、夏景([满庭芳]至[诉衷情])、秋景([风流子]至[夜游宫])、冬景([红林檎近]二首)、单题([解语花]至[菩萨蛮])、杂赋([绮寮怨]至[虞美人])、补遗([关河令]至[烛影摇红])为序编排。每首诗词除“题解”外,分别予以“新解”、“新评”。“题解”除介绍有关词牌外,对词的写作时问、地点、时代背景尽量予以交代;对于难以索解的只好阙如。对于误解的词牌如[过秦楼](“水浴清蟾”),径改作[选冠子];对词牌的异名、别称加以详细辨析。在“新评”、“新解”中,我们参阅了数百种有关著作、论述,对原词中的异文择善而从。“新解”主要注释字词,分段释义,辨析疑难,纠正误解。“新评”主要对该词流传情况、历代评论加以梳理,对溢美之评予以点评,对误解之处予以纠正,按照我们的理解,力求公允切实,做到言必有据。

内容推荐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因生前为其词名所掩,死后诗文多散佚,惟年轻时为皇帝所献《汴都赋》为时所重。后由太学诸生升太学正。先后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县知县。哲宗时历任校书郎、考工员外郎等,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顺昌府、隆德府,徽宗朝仕至秘书监、徽猷阁待制。因“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又善于填词,被任命为大晟府提举官。后出知处州(今浙江丽水),罢官后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等处)鸿庆宫。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之一,收录周邦彦诗词若干。

目录

前言/001

宋词的两股潮流(代序)(龙榆生)/001

◎诗

天赐白/001

晚憩杜桥馆/006

偶成/009

春雨/011

漫成/012

◎词

瑞龙吟(章台路)/014

琐窗寒(暗柳啼鸦)/017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021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025

应天长(条风布暖)/028

还京乐(禁烟近)/032

解连环(怨怀无托)/035

满江红(昼日移阴)/039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042

西平乐(稚柳苏晴)/046

浪淘沙慢(晓阴重)/050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054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058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060

望江南(游妓散)/062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064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066

点绛唇(台上披襟)/068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070

满庭芳(风老莺雏)/073

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076

选冠子(水浴清蟾)/080

塞翁吟(暗叶啼风雨)/084

苏幕遮(燎沉香)/087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088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090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092

西园竹(浮云护月)/095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097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101

少年游(并刀如水)/104

庆春宫(云接平冈)/107

阮郎归(冬衣初染远山青)/109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111

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114

又(风雪惊初霁)/116

解语花(风销焰蜡)/118

大酶(对宿烟收)/122

花犯(粉墙低)/126

六丑(正单衣试酒)/130

兰陵王(柳阴直)/136

西河(佳丽地)/141

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145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147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149

尉迟杯(隋堤路)/152

绕佛阁(暗尘四敛)/156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159

点绛唇(辽鹤归来)/161

意难忘(衣染莺黄)/163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165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167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170

关河令(秋阴时作渐向暝)/172

长相思慢(夜色澄明)/175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178

◎附录

周邦彦年谱简编/181

周邦彦著作主要版本/186

《周邦彦集》名言警句/186

试读章节

解连环

题解

《词谱》卷三十四:“此调始白柳永,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周邦彦词有‘纵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张辑词有‘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句,又名[杏梁燕]。”“至宋周美成‘闺情’词云:‘信妙手、能解连环’,遂取三字以名。”(《填词名解》卷三)双调106字,仄韵。

属[商调],旧本题作《怨别》。《草堂诗馀》、《花草粹编》改题作《闺情》。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新解

劈首“怨怀无托”直抒怨情,既是全词最强音,也是全词的基调。不同于一般写相思别离的情词,根本没有可托情怀之人。词人由于“怨怀无托”才生发出种种曲折矛盾的失恋怀人情结。这首词正是以况周颐所谓“作慢词起处,必须笼罩全阕”(《蕙风词话》)为特点的。

全词写词人的一片哀怨痴情。与多写相互怀念的情词不同。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起得突兀。将久已郁结心中难以抑制、忍无可忍的幽怨喷发而出。抒写导致怨恨的根源。由“情人断绝”而产生“怨怀”,因“信音辽邈”而造成“无托”。都是采取赋的手法直陈其事、直抒胸臆。后两句是对“怨怀无托”的补充抒发。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纵妙手:《花草粹编》作“忆妙手”。《百家词》作“信妙手”。今依《花庵词选》作“纵妙手”。尤怨至极而用讥刺口吻、巧用典故以泄怨愤和怒气。“解连环”用典故:“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六》,本来是写齐秦外交斗争,秦国有意刁难,但齐王后毫不示弱,果断地砸碎玉连环,说明连环毕竟是不可解的。但不可解还是解了,以此暗指女子的绝情,含讥刺的意味。“风散雨收”、“雾轻云薄”,个中“云雨”本来暗喻男女缠绵难解之幽情,出自《高唐赋》。词中“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则反用其意,说女子绝情无义,而自己却痴情难绝,依然睹物思人、旧情难已。词人在其[浪淘沙慢]中云“连环解,旧香顿歇”,意思相同。以“云雨”比喻所爱女子,以云飞雨散比喻分离,古诗词中常见。如“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张又新《赠广陵妓》),“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窦巩《宫人斜》)等,都是表现感情发生变化。周词这三句也正是写“断绝”之故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这两句直到歇拍,写想象中意中人旧居的情景。“燕子楼空”用唐·张情爱妓关盼盼典。白居易有《燕子楼三首并序》,是对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燕子楼》三首的和诗。白居易在序中说:“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日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旧说张尚书为惜父张建封,实误。因张建封早已去世。苏东坡词[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中有“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句,周词直用苏词,暗喻“佳人何在”之意,寓托怀念之情。词中“暗”字、“锁”字精警凝炼;“一床弦索”,意味深长,写人亡物在、人去楼空。“床”,在古代是一种坐具,如今只有“弦索”乐器摆在床上,而且久为尘封,含蓄深蕴。睹物伤怀,睹物思人,相思之情如丝如缕,难以断绝。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作为上阕结三句,承上“燕子楼空”二句,由思念旧时恩爱,一转而为因忆往事反生恨怨。对伊人“妙手能解连环”的背弃变化,不无怨恨之情。伊人无论是弃旧好别恋新欢,还是无可奈何被迫离去,总之是“背盟爽约”,词人自然难免因情生怨、因爱反恨,拟或对“第三者”怨恨至极。看着伊人当时亲手所种红药,由物及人,怨恨人如花一样“移根换叶”,爱情转移,花草更换,个中深意非常人常情所能俸味得到。笔者很同意钱鸿瑛先生以她女性特有之细腻及醇雅的艺术理解力和表现力所断言的:“当然,这种说法并非人人皆能同意。词的妙处就在烟水迷离之致,在可喻又不实指之间。”人去物非,其感慨就更深一层。手种红药:红药即芍药花,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紫红、粉红、白多种颜色,五月开花,花大且艳丽,系观赏花卉。《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古诗词中以之表示男女爱慕之情。所以芍药又名“将离”(行将离别也),具有特殊的含义。“手种”寓亲自栽种,亲自培育的爱情。“移根换叶”不仅同旧时“手种红药”相关合,而且隐含着往日的欢情、今日的凄楚和永远割舍不断的相思与“毁誓背盟”。苏轼词[意难忘]:“相逢情有在,不语意难忘。些个事,断人肠。怎禁得凄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俞平伯先生解释本词三句云“然无论如何换,如何移,我总记得分明,实是当时香泥亲护,玉手相将,共同扶持者也。”(《清真词释》)有的论者认为鉴赏“似稍欠斟酌”,因为伊人不只“妙手能解连环”,而且背信弃义,此说不无道理,俞先生执一而论,不够全面,恰与句意相违。

汀洲渐生杜若——过片六字,言简意赅,蕴含丰富,寓意深沉。词人由彼时想到今时,由燕子楼想到汀洲,由旧日红药想到新生杜若,由自己的境况想到伊人情状,时移境迁,事变人去,一个“渐”字涵盖无遗。杜若:是长在江边的香草,《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wei)兮远者。”虽有采杜若相赠之意,但伊人又在哪里呢?

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料:想必。思念中人已经渐行渐远,人在天涯海角。词中思念的伊人终于出现,但现在究竟在哪里?无从回答。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词人从怀念到怨愤,笔锋陡转,情绪大转折,欲将当年所写“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宋·晏殊[清平乐])、海誓山盟的情书,视为闲语闲言,要像汉乐府《有所思》描写的那样“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待总烧却”。然而,词人并未那样决绝,他没有烧掉,仍然保留着痴心一片,还抱着一丝希望,情感又一大转折。那就是: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自己欲通音信,但“信音辽邈”,人在何处,不得而知。于是,在绝望怨愤中又燃起一线希望:水驿江南,春暖花开,她能不能寄来一枝报春的梅花传递感情呢?江南梅萼暗用典故:盛弘之《荆州记》载:“吴之陆凯自江南寄梅至长安,赠好友范哗,并寄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民歌《西洲曲》也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其实,上片早就嗟叹“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希望寄我一枝江南梅花,只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真是割不断、舍不掉、丢不了、理不清!痴顽至极。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一方决绝离去,一方痴情难忘,竞至“拚今生”,就是“对花对酒”也“为伊泪落”,痴顽如此,人间少有。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此男子的痴心妄想、痴情难忘、痴迷不悟,比痴心女子更痴、更呆、更可爱。美女对花微笑,文人对花起兴;曹操“对酒当歌”,陶潜“对酒绝尘想”,词人对花、对酒“为伊泪落”,伊人会否悔之晚矣?结句“为伊泪落”,同起句“怨怀无托”前后遥相呼应。对花对酒尚且落泪,那么无花无酒呢?此种手法可谓更进一层,留有不尽之意在词外。“对花对酒”,格律为仄平仄仄,诸版本作“对酒对花”,非是。伊,作为人称代词,古代不分男女,指称“他”、“她”或“那人”。

新评

“怨怀无托”是一篇之主旨。从内容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写相思离别的情词。词中抒发理由“怨怀无托”生发出的情感波动和思想矛盾,层次清晰,意象鲜明,独具特色。

题作[解连环],系词牌名。周邦彦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因被恋人抛弃而愁怨万状。以连环喻相思之情,宛转曲折地描写了人物细腻真切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对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所说“形容闺妇哀情,有无限怀古伤心处,至末尤见词语壮丽,体度艳冶”及近人沿李之说认为“托为闺怨之词”提出疑义,定为怀人之作。笔者同意此说。

从全词来看,起句四字统摄全篇、直抒其情。前三句写怨恨产生的根源,运用赋的笔法直陈其事。二、三句进而对首句四字补充抒发。第二句点明“怨怀”,第三句点明“无托”。与其[浪淘沙慢]“连环解,旧香顿歇”同一机杼。中间分三个层次写“怨怀无托”的原因和别后的情景。层次分明地描写失恋人复杂多变的思绪和情感,其相思之情不绝如缕。

先写因为“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的“怨怀”无所寄托、无从排遣。不解连环而砸碎,仍然怨怀无托。“风散云收”喻离别,“雾轻云薄”喻薄情。次用关盼盼燕子楼典故,虽说人去楼空,但“一床弦索”依然在,睹物思人,相思依旧。三写芍药,与事关合,寓意深沉,根移叶换,象征爱情变故。都表现出割舍不断的相思之情。

陈洵《海绡说词》评论词人心中所感,“全是空际盘旋……设景设情,纯是空中结想,此固词之极幻化者”。写一片痴情,并无实际情节的展开,却十分准确中肯。“设景设情”,也就是将生活素材、原始题材进行加工提炼、构思提纯,来抒发郁积在心中的怨情。

词的上阕中“红药”与下阕之“杜若”、“梅萼,连用典故,象征爱情”,“各占一事,各领一意”,使全词寓意巧妙,引人人胜。

“对花对酒”还是“怨怀无托”之意,具有回应首句、总括全词的作用。

结尾三句是最终的结论。这就是词中“痴情男子”的肺腑之言和忠于爱情的行动。同时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红楼梦》中那“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的名句。

这首词纯粹写景。景由情发,缘情布景。情感真挚强烈,愁肠干转百结,确有一波三折之情致。句中多处用单字领起,如“纵”、“想”、“料”、“望”、“拚”等,使全词感情深化、文势转折、波澜起伏,有利于表达难以表达的曲折情节和复杂情感。所以前人有“沉郁顿挫”的评语。与周邦彦词中的[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同写与情人“断绝”之悲,一写人之决绝,一写人之不留;同写一种“痴绝”之情,一以抒情为主、衬托景物,一以“即景抒情,缘情布景”;一者朴素,一者精丽,各擅胜场,各具千秋。

P35-38

序言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因生前为其词名所掩,死后诗文多散佚,惟年轻时为皇帝所献《汴都赋》为时所重。后由太学诸生升太学正。先后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县知县。哲宗时历任校书郎、考工员外郎等,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顺昌府、隆德府,徽宗朝仕至秘书监、徽猷阁待制。因“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又善于填词,被任命为大晟府提举官。后出知处州(今浙江丽水),罢官后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等处)鸿庆宫。

其词声调谐和,精巧华美。自宋代直至近代,“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词为可爱”(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当时歌女以能唱周词而身价倍增,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誉。

综观周邦彦一生,从二十四岁离乡,到六十六岁客死异乡,期间除三度在汴都外,长期宦游南北,历尽羁旅况味。其词中无一颂圣贡谀之作。历代对于周邦彦其人、其词颇多贬斥和误解。关于他和李师师、宋徽宗的所谓“风流韵事”,由于年龄悬殊,难以成立;至于被冠以“变法派”的帽子,成为王安石的新党人物,以及“御用文人”等,实在不值一驳。至于其词的内容,时势使然,并且也有“这浮世,甚驱驰利禄,奔竞尘土”([黄鹂绕碧树])等怨而怒之作。

词人生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钱塘。《宋史·文苑传》说他“博涉百家之书”,其词叙述其家世“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南浦])。其出身仕宦,从小读书,“性好音律”、“顾曲名堂,不能自已”,足见其一生同音乐、词曲结下不解之缘。他“虽景象至微,而意态自足”。献《汴都赋》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居五年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加之长期仕途失意,又受道教思想影响,向往求仙。其词[满庭芳](“年年,如社燕”)就说明其思想的变化,使其词风也变得“沉郁”。就是在溧水令期间,其亭日“姑射”,其堂日“萧闲”,以“风流自命”,以“淡泊自甘”。“于熙宁、元祷两党均无依附,即使绍圣初年,新党得势,蔡京用事,周邦彦亦未因是而求进。

周邦彦著作颇丰,惜多散佚。虽说今存文12篇、诗40多首,然其诗文均为词名所掩。《清真词》(或日《片玉词》)总计收词206首。本书按照《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编撰要求,选诗5首,词56首。依照词作内容,按春景([瑞龙吟]至[一落索])、夏景([满庭芳]至[诉衷情])、秋景([风流子]至[夜游宫])、冬景([红林檎近]二首)、单题([解语花]至[菩萨蛮])、杂赋([绮寮怨]至[虞美人])、补遗([关河令]至[烛影摇红])为序编排。每首诗词除“题解”外,分别予以“新解”、“新评”。“题解”除介绍有关词牌外,对词的写作时问、地点、时代背景尽量予以交代;对于难以索解的只好阙如。对于误解的词牌如[过秦楼](“水浴清蟾”),径改作[选冠子];对词牌的异名、别称加以详细辨析。在“新评”、“新解”中,我们参阅了数百种有关著作、论述,对原词中的异文择善而从。“新解”主要注释字词,分段释义,辨析疑难,纠正误解。“新评”主要对该词流传情况、历代评论加以梳理,对溢美之评予以点评,对误解之处予以纠正,按照我们的理解,力求公允切实,做到言必有据。也有少数存疑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词家知道,文人词自唐宋五代迄北宋后期周邦彦时,填词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不同于前人之处是周词鲜明的个性和普遍的艺术性的统一。周词除“无一颂圣贡谀”之作外,没有和韵、步韵的应酬之作。其词多咏爱情的痛苦和身世飘零、官场失意,是宋代社会极为普遍的现象,“故其人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具有超越前人的艺术成就。

“笔力劲绝,是美成独步处”(陈世妮《云韶集·补词》)。其章法或逆挽,或倒叙,或顺叙,或插叙,跌宕转折,承接锁合,具有顿挫之致,钩勒之妙。在继承传统意象、渲染气氛的同时,加强情节描写,纳人叙事成分,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刻画入木三分。“语意精新”,新意自出。善于融化前人名句,化腐朽为神奇;以赋笔填词,多用对偶,精心构词,炼字炼意,充满诗情画意;“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有“词至美成,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之誉,在南北婉约词风转变中,博采众长,自成一宗,流风可仰,开后代词派,对词的发展衍变,处在极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和大晟府的文人们搜求整理古调,“依月用律,月进一曲,不断创制新声”,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自创[瑞龙吟]、[瑞鹤仙]、[浪淘沙慢]、[忆旧游]、[隔浦莲近拍]、[氐州第一]、[红林檎近]、[六丑]、[绕佛阁]、[寒翁吟]、[庆宫春]、[西园竹]、[夜飞鹊]、[关河令]、[大酷]、[花犯]、[西河]、[绮寮怨]、[尉迟杯]等。后代作词多以为正体,依以填词,成为后人规范。周邦彦也因“审音协律,注重工雅,好用典故”而成为格律词派的创立者和“宫廷词人”的代表。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周邦彦词足以代表北宋一代之词。

为了方便读者,本书除前言外,以龙榆生《宋词的两股潮流》一文为“代序”,并附以“周邦彦年谱简编”、“周邦彦著作主要版本”及“《周邦彦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以方便读者使用。

孙安邦 孙翰钺

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邦彦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邦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700046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