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袁集(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三袁集》分别以孟祥荣校注《袁宗道集笺校》、钱伯城校注《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共选诗文193篇。其中袁宗道诗31篇,文12篇;袁宏道诗80篇,文15篇;袁中道诗41篇,文14篇。需要指出的是袁宏道《山居斗鸡记》,钱伯城笺校本未收,此次据《袁中郎十集》补出。其他字句异同均按上述笺校本为准。

本选本三袁诗文分配数量,一是按照其作品数量多少和诗歌反映公安派特色的情况。再是根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其三注重收入反映这些诗人生平以及其诗歌主张、诗歌风格变化的作品。袁宗道是公安派的开风气人物,作品数量少,且高质量的作品不多,因此相对收录的少些。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中坚,诗文风格变化也很明显,此次编选也以袁宏道作品为主要骨干。袁中道与其兄长互相应和,诗文作品也有矫正前期公安派溜滑的趋向,选录就稍多一些。

内容推荐

明万历年间,以诗文著名,且影响并矫正一代文学风气的作家是公安三袁。他们是: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袁宏道(1568—1610),初字孺修,改字中郎,号石公、六休。袁中道(1570—1624),字小修。

三袁诗文题材内容相对集中在个人生活方面,多表现他们生活纵恣放浪的适意,赏玩名山大川的乐趣,谈说修养心性的学问,以及他们对官场世态的厌恶等。所以三袁诗文艺术主要是求新、求变、求真,也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求新就是要突破一切成法,自为法度。“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求变就是要随时代更替升降改变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模拟前人的陈词滥调。宏道说:“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言语之迹,而貌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之夏葛也。”诗文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求真就是要在诗文中表现自己的真情感真心灵,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忧国忧民,都必须是来自真实情感。宏道曾经批评那些假忧国的人,“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因为在那些人的诗文里没有真实感情,因此他们强调向民歌学习,“间巷有真诗”,就是说那些民歌能够抒发真情。

目录

前言/001

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及其主体意识(代序)(陶应昌)/001

◎袁宗道

携馆中兄弟游东郊即事得东字/001

真定道中/002

鼓吹/003

憩有斐亭/004

游百丈泉/005

过黄河/006

寒食有感/008

咏怀效白/010

食鱼笋/012

寄无念/013

新春索居/014

荷花池/015

斋中独坐/015

偶成/016

北发/017

新野道中/018

保安驿道中/019

过旧城有感,是时两弟已行五六日矣,三弟留题荒亭/020

宿古驿/021

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022

晨起/023

夏日小斋杂兴/024

题唐元徵乃兄渔唱晚晴册(四首选一)/025

送刘都谏谪辽阳/026

月夜登楼偶成(其二)/028

新正三日雪窗早起/029

春日闲居/031

同惟长舅读唐诗有感/032

读李洞诗/033

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034

初春和陆放翁韵/035

葛医序/036

锦石滩/038

岳阳纪行/039

大别山/040

龙湖/041

游西山(一)/042

上方山(三)/043

小西天(一)/044

陶编修石篑/045

答王衷白太史/047

三圣庵记游/048

极乐寺纪游/049

◎袁宏道

古荆篇/051

夏日同龚散木能者、崔晦之、邹伯学、李子髯携妓泛舟和尚桥/057

江上(二首)/058

 其一/058

 其二/059

嘲王以明先生/060

万二酉老师有垂老之疾,感而赋此。万,里中老儒,余家父子兄弟祖孙皆从之游,其人可知。时丁亥九月也/061

送邹金吾游白下,时寓武昌/062

雀劳利歌/063

花朝即事/064

江涨/065

即事/066

道傍柳/067

社中/068

赠李子髯/069

江上送别/070

江行/071

紫骝马/072

感事/074

归来/075

狂歌/076

别洪子,兼寄吴临川/077

郊外水亭小集/078

怀龙湖/079

答李子髯(二首)/080

 其一/080

 其二/081

出郭/083

浩歌/084

寄散木/085

高唐道中/086

舟中/087

登焦山逢道人/088

曹以新/089

横塘渡/090

闲居杂题/091

憩法相/092

别王百谷/093

嘉兴道中/094

听朱先生说《水浒》/095

猛虎行/096

妾薄命/098

棹歌行/099

经下邳/101

柳枝词/101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四首选一)/102

宿朱仙镇(四首选一)/104

白门逢焦师坐主/105

竹枝词(十二首选一)/105

大堤女/106

月下偶成/107

舟行黄金口同散木、王回饮/108

和翠芳主人鲁印山韵/109

清明/110

竹香/111

闻省城急报/112

月下坐小阁/113

过田我在鹤墅/114

风林纤月落(四首选一)/115

甲辰初度(四首选一)/116

乙巳元日/117

又和龙君超韵/118

七夕偶成(二首选一)/119

登遨游冢有感作,示凡公、响泉道人/120

春分忽大雪,同小修赋/121

新晴/122

寄黄平倩庶子(二首选一)/123

雁字(十首选一)/124

余山居六年矣,丙午秋复北上,临发偶成/125

丽阳驿题壁/126

宜城饮王舍人家留别/128

邺城道/129

夏日城西园亭闻蝉,得阴字(三首选一)/130

沧州逢瞿太虚运使,问及近事,偶题/130

雪中投宿栖隐寺,寺瞿大冶五十里,在乱山中(三首选一)/131

江上见数舟为公卒所窘(二首选一)/132

元日登王章甫水明楼/133

登晴川阁望武昌/134

王郡丞邀饮阳和楼/135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135

隆中/136

上方/137

与丘长孺书/139

雨后游六桥记/139

灵岩/140

虎丘记/143

晚游六桥待月记/145

五泄/146

莲花洞/147

叙陈正甫会心集/148

满井游记/149

拙效传/151

徐文长传/153

由水溪至水心崖记/156

游苏门山百泉记/159

山居斗鸡记/160

◎袁中道

晚过黑牛渡(二首选一)/163

村居喜社友李素心至/164

朝耕(二首选一)/165

夜泊/166

登虎丘戏为歌行变体示长孺/1 67

下第咏怀/170

风雨舟中示李谪星、崔晦之,时方下第(三首选一)/171

南阳道中/172

哭若霞/173

舟中偶成怀同学诸公,各成一诗/174

短歌/176

咏怀/177

徐州夜泊有怀/178

即事/179

读子瞻集书呈中郎/180

中郎生日同大兄/181

再游/184

述别为吾友丘长孺/184

人都迎伯修榇得诗十首效白/186

听泉/187

七夕同彭长卿、中郎/188

月夜同中郎至柳浪/189

裕州道中/190

邺城道中(十首选一)/191

署中闻蝉/192

晓/193

檀州书院有龙爪槐,枝叶婆娑,荫覆数亩,诗以记之/194

送方子公附中郎舟南归/195

澧阳晚泊/196

将至襄中/197

黄鹤楼/198

醉歌/199

澧州逢毛氏大姊以避盗至/200

德山闲步/201

病中漫兴/201

有感/203

途中怀先兄中郎/203

枝江道中/204

将赴新安任,出都门/205

由芜湖入新安道中/206

曹医序/207

程晋侯诗序/208

清荫台记/21O

游高梁桥记/211

西山十记(其四)/212

东游记(其十四)/213

卷雪楼记/215

书方平弟藏慎轩居士卷末/216

书黄筌花鸟册/217

《游居柿录》之一/218

《游居柿录》之二/219

楮亭记/221

书游山豪爽语/222

一瓢道人传/223

◎附录

公安三袁年表/225

三袁著作主要版本/231

三袁研究主要著述/231

《三袁集》名言警句/232

试读章节

寒食有感

题解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在北京作。这是一首悲伤的诗。诗人在寒食节时,思念逝去的亲人,百感交集,痛哭流涕,写下了这首愁苦之歌。

荒村鬼火烧枯树,照见一片伤心处。

古屋直西黑树林,暗风凄雨愁杀人。

堂上姑,堂下妇;短命儿,薄命母。

新魂旧魂一处所,老鸱呼风夜啼虎。

白日自寒天自黑,有子为官亦何益。

泉台缓急不得力,儿生三十亦良艰。

尔孙相见能传言,慎勿为儿伤心肝。

新解

荒村鬼火烧枯树,照见一片伤心处——这两句是说:荒芜的村落磷火闪烁,仿佛烧着焦枯的老树,照见那一片叫人痛心的地方。荒村:没有人烟的荒凉之地。鬼火:磷火的俗称。

古屋直西黑树林,暗风凄雨愁杀人——这两句是说:在老屋直向西的黑树林里,是暗风吹动,淋漓凄雨令人痛苦欲绝的地方。愁杀人:令人愁苦欲绝。

堂上姑,堂下妇;短命儿,薄命母——这四句是说:黑树林里葬着老母、妻子,埋着儿子呀。堂上姑:宗道之母亲龚安人,河南左布政使,龚大器女,生女一及宗道兄弟三人。于万历元年卒。时宗道十四岁,宏道六岁,中道四岁(参见黄辉《袁公圹志》)。堂下妇:指宗道妻曹氏。据袁中道《珂雪斋文集》卷十《曾登二侄圹记》谓:“伯修年十七(万历四年)得男……字日曾,年三十,复得一男日登……二儿生数年而母曹卒……至都门数月,大儿卒。”短命儿:即指宗道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薄命母,兼指宗道母亲,龚安人和曹氏。

新魂旧魂一处所,老鸱呼风夜啼虎——这两句是说:新魂旧魂葬在一个地方,夜晚就会听见鸱枭的怪叫,老虎的啼叫声音。老鸱:鹰鹞的一种。

白日自寒天自黑,有子为官亦何益——这两句是说:白天自然寒冷,夜晚黑暗如常,不管人世凄凉,生有儿子做官了,(母死)又有什么益处。

泉台缓急不得力,儿生三十亦良艰——这两句是说:你们在泉台有什么紧急事情也没有人帮助,我这三十几年过得也很艰难。泉台: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缓急:指在紧要关头需要帮助的时刻。

尔孙相见能传言,慎勿为儿伤心肝——这两句是说:你孙子见面后会告诉您这些事情,请您千万不要为我担心伤神。心肝:指最亲爱的人,也指最伤痛的感觉。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诗:“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新评

这是一首抢天哭地、痛心悲伤的诗。诗中充满诗人情感。“人情有所不免,圣人弗禁”。何况面对亡母、丧妻、殇儿如此人生悲剧呢?诗中体谅亡母而露出的关爱之情,欲报母恩而无门的悔恨之情,现在读来,只觉得满纸都是泪,句句是哭声。先看诗人挂念的亲人的葬所,景物是“荒村鬼火”、“伤心处”,地点是“古屋直西”、“暗风凄雨”之地,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多么可怕令人不堪回首的地方呀。再看诗人怀念的亲人。以儿媳、婆婆口吻互言的“姑、妇”;以母子口吻言说的“短命儿,薄命母”,抢天呼地,言语似乎错乱,而切腹之痛,惨惨汩汩,不忍卒读。再看诗人自己痛心疾首的悔恨。母死无以报恩,因此“有子为官何益”,“泉台缓急不得力”,继而又体谅母亲,告诉她不要为在世的儿子“伤心肝”。结尾这一句让天下所有人子顿起孝心。

P8-10

序言

明万历年间,以诗文著名,且影响并矫正一代文学风气的作家是公安三袁。他们是: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袁宏道(1568—1610),初字孺修,改字中郎,号石公、六休。袁中道(1570—1624),字小修。

有明一代文学,在袁氏兄弟之前,是万口一词、万喙一音的僵化局面。开始是以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陈陈相因,互相模仿而缺乏生气;之后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他们高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大旗,反对“台阁体”的诗文风气,给文坛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由于过分强调模仿秦汉、盛唐,出现了递相抄袭、失去创造活力的诗文风尚,严重阻碍了文学的正常健康发展。宗道以学李攀龙、王世贞人手,但觉得李、王诗文板重僵化,没有生气,认为“诗文之道不尽于是”,于是摆脱拘束,自辟蹊径。宏道继续乃兄的道路,中道同声相和,揭竿而起,一举形成全新的诗文新气象,四库馆臣说:“其诗文变板重为清巧,变粉饰为本色,天下耳目于是一新,又复靡然而从之。”

三袁诗文题材内容相对集中在个人生活方面,多表现他们生活纵恣放浪的适意,赏玩名山大川的乐趣,谈说修养心性的学问,以及他们对官场世态的厌恶等。所以三袁诗文艺术主要是求新、求变、求真,也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求新就是要突破一切成法,自为法度。“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答李元善》)。求变就是要随时代更替升降改变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模拟前人的陈词滥调。宏道说:“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言语之迹,而貌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之夏葛也。”诗文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求真就是要在诗文中表现自己的真情感真心灵,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忧国忧民,都必须是来自真实情感。宏道曾经批评那些假忧国的人,“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因为在那些人的诗文里没有真实感情,因此他们强调向民歌学习,“间巷有真诗”,就是说那些民歌能够抒发真情。

《三袁集》分别以孟祥荣校注《袁宗道集笺校》、钱伯城校注《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共选诗文193篇。其中袁宗道诗31篇,文12篇;袁宏道诗80篇,文15篇;袁中道诗41篇,文14篇。需要指出的是袁宏道《山居斗鸡记》,钱伯城笺校本未收,此次据《袁中郎十集》补出。其他字句异同均按上述笺校本为准。

本选本三袁诗文分配数量,一是按照其作品数量多少和诗歌反映公安派特色的情况。再是根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其三注重收入反映这些诗人生平以及其诗歌主张、诗歌风格变化的作品。袁宗道是公安派的开风气人物,作品数量少,且高质量的作品不多,因此相对收录的少些。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中坚,诗文风格变化也很明显,此次编选也以袁宏道作品为主要骨干。袁中道与其兄长互相应和,诗文作品也有矫正前期公安派溜滑的趋向,选录就稍多一些。

《三袁集》诗文“题解”、“新解”、“新评”部分既吸收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比如作品编年,多采用笺校本,一些特殊注释,诸如年号、职官、地名等也参照上述笺校本的说法,或者根据笺校本增益,在此特意致谢。“新解”、“新评”部分则更多注重创新性和知识性。

此次选本所选诗文很大一部分是其他选集所没有的作品,尤其是袁宗道、袁中道作品,“题解”、“新解”、“新评”或时有疏漏,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吴言生 郑继猛

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袁集(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88917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