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瓶梅讲演录(附光盘)/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金瓶梅》是一部历来有争议的小说,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它的“写淫”和正确评价它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本书在多角度地分析小说中的性描写的利害得失的同时,引导读者去认识中国社会病态的真实面貌,去品味传统小说的艺术奥妙。与此同时,本书还对小说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成书、版本、作者,都作了细致而富有前沿性的介绍与分析。

本书内容包括走进《金瓶梅》、《金瓶梅》的问世与版本、笑笑生究竟是谁、一部反腐败的经典、“房中之事,人皆好之,人皆恶之”、人欲与天理冲突中的悲喜剧等。

内容推荐

《金瓶梅》是一部历来有争议的小说,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它的“写淫”和正确评价它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本书在多角度地分析小说中的性描写的利害得失的同时,引导读者去认识中国社会病态的真实面貌,去品味传统小说的艺术奥妙。作者指出, 《金瓶梅》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腐败了的晚明社会,让人思考着在人欲与天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中,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它又让人看到这样一部“奇书”,在叙事、写人、结构、语言以及整个创作思维方面有着全面的、重大的突破,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块醒目的里程碑。它还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层面上展示了晚明时期的一幅幅丰富多彩的风俗画,让人看到了饮食、服饰、游艺、戏曲、宗教等的真风尚,犹如翻阅了一部晚明社会的百科全书。与此同时,本书还对小说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成书、版本、作者,都作了细致而富有前沿性的介绍与分析。

作者讲课的原则是两个“实”:根据事实来说话,立足现实来观照。因此,全书讲得平允、深入、前沿,而又明白,以见其大家风范。

目录

第一讲 走进《金瓶梅》

 一、将桌底下的读物放到大学讲台上

 二、《金瓶梅》写了些什么

 三、点评四类必读书与参考书

 附:我的有关《金瓶梅》的论著

第二讲 《金瓶梅》的问世与版本

 一、《金瓶梅》凭空惊现

 二、作者开笔于万历二十年?

 三、原本、抄本与初刻本

 四、词话本的重新发现与异同

 五、崇祯本问题种种

 六、张评本的原刻与翻刻

 七、洁本并非是“古本”

 八、种种续书与改编

第三讲 笑笑生究竟是谁

 一、《金瓶梅》作者研究的意义与困惑

 二、眼花缭乱的种种说法

 三、“笑学”不是“笑”学

第四讲 一部反腐败的经典——以西门庆为中心来看作者对晚明社会的批判

 一、对封建统治集团的全面否定

 二、对于半新半旧不法商人的严峻批判

 三、对于颓败世风的辛辣讽刺

第五讲 “房中之事,人皆好之,人皆恶之”——笑笑生的性观念与《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一、《金瓶梅》被视为“淫书”的缘由

 二、“人皆好之”:笑笑生对性的直露与赞美的缘由

 三、“人皆恶之”:笑笑生对性的厌恶与恐惧

 四、正视《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五、性描写与读者的接受

第六讲 人欲与天理冲突中的悲喜剧——以金、瓶,梅与月、楼为中心

 一、潘金莲:有所觉醒后的悲剧

 二、瓶儿与春梅:还未觉醒中的悲剧

 三、吴月娘等两类:不是悲剧的悲剧

 四、孟玉楼:走出悲剧的必然与偶然

第七讲 《金瓶梅》中的芸芸众生

 一、不平与抗争:孙雪娥、宋惠莲、秋菊

 二、在欲海中沉浮:王六儿、林太太、李桂姐、韩爱姐

 三、西门庆的接班人:陈经济、玳安、张二官

 四、丑恶而可怜的帮闲:应伯爵与常时节

第八讲 《金瓶梅》与晚明百科文化

 一、写食:食色并重、相得益彰

 二、服饰:身份的标志、性格的象征

 三、宗教与迷信:世俗的眼光、艺术的创新

 四、戏曲与游艺:精细的描写、珍贵的资料

第九讲 中国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一、创作思维从“借史演义”到“寄意时俗”

 二、创作态度从主观介入到客观描写

 三、塑造人物:从写特征性格到写个性化的性格

 四、语言变化:从半文半白到“妙在家常口头语”

 五、情节结构:从结辫子、打链条到搓草绳

 六、艺术追求:从歌颂真善美到暴露假恶丑

第十讲 《金瓶梅》研究小史

 一、明清人心目中的《金瓶梅》

 二、20世纪的《金瓶梅》研究

结束语

附录

 一、《金瓶梅》是姓“金”——黄霖先生访谈录(黄霖李桂奎)

 二、主要著作

 三、主要论文

试读章节

一、《金瓶梅》凭空惊现

那么,《金瓶梅》的问世情况如何呢?你们已经学过“中国文学史”课,不知

听说过在明代万历以前有过一种叫“金瓶梅”的书在社会上流传过没有?我想你们一定说没有听说过。不但没有听说过先前有过一本名字叫“金瓶梅”的书,就是“金瓶梅”这样一个词,恐怕也没有听说过。不要说你们没有听说过,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些著名文人,他们也没有听说过。这就与《三国》、《水浒》、《西游》很不相同。关于《三国》的故事,早在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中就十分丰富。它一直在民间流传。到宋代,在“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苏轼《志林》卷一《怀古》中就写到,小孩子贪玩,在家中坐不住,大人就给他点钱,让他去听说书,当听“三国”故事时,“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说三国”的艺术效果很好,可惜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到现在能看到的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就只有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在元代,还有许多“三国”戏。《三国志通俗演义》就在几代人的不断加工下,最后有一位叫罗贯中的人将它写成一个基本定型的作品。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经过了一个“世代累积”的过程后,最后还是由一位作家所写定的作品。《水浒传》、《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也大致相同,它们的原始故事很早就存在了,后来长期在民间流传,不断有人加以修改或丰富,后来终于由一位作家将它写定。这类作品,有人就将它们称为“集体创作”,或者说是“世代累积型作品”。这类提法是否妥当,是否抹杀了最后写定者的功劳,自可讨论,但这类提法的意思还是清楚的,可以说明这类作品的形成是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的。

那么,《金瓶梅》是否也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呢?显然不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找不到一丝一毫材料可以证明,在万历以前有什么“金瓶梅”的故事曾经流传过,它从什么地方“积累”起来。我们知道的是,《金瓶梅》这部小说是在万历年间凭空惊现的。

我们来看《金瓶梅》第一次被人提到时的情况。那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十月间,公安派的领袖人物袁宏道(1568~1610)给大名鼎鼎的董其昌写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

大家知道,袁宏道是活跃于万历年间文坛的著名文人,交际十分广泛,可是从这里的第一句话来看,他根本不知道这部小说的来历,对其很有新鲜感。而且,从信里可以看到,董其昌也是刚刚从别处抄来,借给袁宏道时自己还没有抄完。他曾经对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也说过:“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这说得很清楚,这部小说是“近有”的。袁中道因为也没有听说过,就暗暗地记着,直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到二十六年(1598)间,在他哥哥那里才看到了抄到的一部分。袁宏道后来将这半部书也借给他的朋友谢肇涮看。谢肇涮又从山东诸城人丘志充那里借到了半部书,看了以后,写了篇跋语,说:“此书向无镂版,钞写流传。”这说明了《金瓶梅》在此之前从未刊刻过,而且也从来没有听说有说唱之类的演出过。谢肇涮说这些话的时间,大概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前后,因为这一年袁宏道曾写信给他,要他还书,说:“《金瓶梅》料已成诵,何久不见还也?”稍后,见识很广的沈德符,看到袁宏道对《金瓶梅》一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在《觞政》一书中将它与《水浒传》并称,作为酒徒的“外典”,但他还“恨未得见”,直到万历三十七年(1609),才从袁中道那里抄得全书回家。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给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看了,冯梦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请注意这个“惊喜”的“惊”字。这个“惊”字,一方面说明这部小说好,另一方面也是表明了他刚刚才读到,这才会“惊喜”。也正因为此书刚冒出,人们还少见,所以他怂恿书坊出大价钱买来刊印出版。当时的马之骏(字仲良)正好在苏州当官,也劝沈德符答应书坊老板的请求去出版。这时,沈德符回答说:

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辞置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万历野获编》)

这段话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像《金瓶梅》这样的书,一旦成书面世,一定会有人马上刊印,刊印后马上会广泛流传,特别是在晚明那样一个社会,在情色作品十分畅销的情况下,绝不可能会让这样的书长期压在箱底下的,绝不可能有什么一个“世代累积”的过程。当时,马之骏听了这话,也“大以为然”。我想同学们听了这样的话,也一定会相信沈德符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事实也正是这样:沈德符说了这话不久,《金瓶梅》就在苏州刊行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这部在苏州第一次刊行的《金瓶梅》,当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刊行的时间是在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

上面我不厌其烦地介绍了董其昌、袁宏道、袁中道、谢肇淛、沈德符、冯梦龙、马之骏等这批当时活跃于文坛的名人对于刚面世的《金瓶梅》的态度,无非想用事实来说明:《金瓶梅》是一部突然惊现于世的作品,而不是什么“世代累积”成的小说!

说清这一点,十分重要,它至少关系到这样四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金瓶梅》是什么时候写的?第二个,《金瓶梅》的“原本”是什么样的?是说唱艺术的底本,还是一部小说?是“词话本”系统的样子,还是如同后来的“崇祯本”的样子?第四个,关系到小说的作者问题,也就是说,小说的作者是个人,还是集体?这个集体,当然包括所谓“世代”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众多作者。这三个问题,也即有关写作时间、原本与作者三个基本问题,长期纠缠不清,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基点,就是要辨清这部小说的来历和现世时的情况。

关于这部小说究竟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创作”,我想放在下面讲作者问题时再说,现在先讲与版本有关的《金瓶梅》的写作年代及原本与抄本的问题。P15-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瓶梅讲演录(附光盘)/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77572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