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承琦,男,1930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离休后,积极参与有关学术理论活动,撰写学术论文,创作了三部电影剧本。其中反映绥远和平起义的《绥远之光》被拍成影片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热播50多次,并收录在革命传统教育影片之中。
本书收录了《童年纪事》、《大别山避难》、《第三临时中学》、《梦想的破灭》、《在北平的日子》、《到解放区去》、《革命的第一堂课》、《从平山向北平进发》等文集,回忆了人生旅途中值得回忆、回味的事情,重温人生的风雨和变数。
图书 | 追回的记忆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许承琦,男,1930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离休后,积极参与有关学术理论活动,撰写学术论文,创作了三部电影剧本。其中反映绥远和平起义的《绥远之光》被拍成影片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热播50多次,并收录在革命传统教育影片之中。 本书收录了《童年纪事》、《大别山避难》、《第三临时中学》、《梦想的破灭》、《在北平的日子》、《到解放区去》、《革命的第一堂课》、《从平山向北平进发》等文集,回忆了人生旅途中值得回忆、回味的事情,重温人生的风雨和变数。 目录 自白 童年纪事 大别山避难 第三临时中学 梦想的破灭 在北平的日子 到解放区去 革命的第一堂课 从平山向北平进发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去接收绥远 战斗的洗礼 群众是最聪明的 到绥远省委工作 内蒙古绥远合并 蹲点处长 一支特殊的“劳改队” 一次偶然的机遇 创办《四清报》 “文革”轶事 唐山学习班 马克思威尔的启示 有惊无险 难忘的一次会议 别了,内蒙古 到国家民政部工作 创办中国社会报 摸着石头过河 宽松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环境 充满活力的年轻编采队伍 后记 长者许承琦 吴贵民 历史不该忘却 潘屹 我研究民政理论的引路人 马学理 20年后回忆的点点滴滴 张秀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追回的记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承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72367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3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