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京城风韵/中华风物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坛庙”与“园林”这个独特的视角解读北京城。通过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描绘,深入开掘古都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揭示出兼容了雄浑大气与宽容平和特点的北京城市性格。立体全息地再现了具有浓厚人文色彩有北京城。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民族众多、风物文化绚丽多彩的大国。提起中华风物,首先体现在中国人身上那些特有的生活方式,包括体现出的某种文化特点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如饮食、节日、服饰、建筑、艺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同时还反映在中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上,如特有的语言、文字、特质行为形式。正是这林林总总的中华风物把我们造就成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中华风物丛书》汇集了大量珍贵素材,涵盖了物质风物、社会风物、精神风物等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系统地整理、挖掘,使本书极具阅读,收藏和传承价值。本书为“京城风韵”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坛庙部分

 千年古刹——法源寺

 西山名刹——八大处

 牛街礼拜寺

 京西佛教圣地——潭柘寺

 古韵悠悠——东岳庙

 京西道教圣地——白云观

 普度古寺换新颜

 天坛古今

 [京音乐]的发源地——智化寺

第二部分 园林部分

 古典园林的杰作——北海公园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人间仙境——中南海

 昔日东方明珠——圆明园

 樱桃沟——绿色的画廊

 玉渊潭公园(钓鱼台)漫谈

 恭王府花园

 全台书院

试读章节

千年古刹——法源寺

法源寺的历史演变和建筑风格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口的东侧,它是京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名刹之一,自始建至今已长达1359年。肩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领20万大军远征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王国以后,虽然可称得上是取得胜利后凯旋。但世人皆知。不论古今,大凡各类战争不论双方实力对比有多么悬殊,都逃避不了会造成一定数量的伤亡这一颠扑不破的战争规律。为此,当年出于加强统治的特殊需要,以及为纪念与安抚在这次征战阵亡中的将士等诸种因素的通盘考虑,身为大唐王朝的皇帝一唐太宗李世民遂即诏令立寺,“开宗名义”要在唐朝的幽州城,(注:当时的北京归属幽州城管辖)内东南方位,修建一座宏大的庙宇用以祭祀在这次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将士。这样做的政治目的可谓“一箭双雕”,它既可向世人展示唐朝政权空前强盛安邦治国的丰功伟业,同时又能体现其作为统治者实行怀柔策略的高明之处。但是这一良好的初衷,却因为受到当时种种原因的影响最终未能实现。至此,这桩大事也就一直延续到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她出于感念先帝之遗愿,再度颁发诏令,命许多匠人耗时数年终于建成这件拖下来的历史工程,并亲自御笔赐名“悯忠寺”。

时光推移到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一次大规模重修以后,改名叫“崇福寺”。清代初年,信佛成痴的顺治皇帝(福临)颁下圣旨,在此设立戒坛,还不时前来参加这里举行的多项佛事活动。雍正十二年(1734年),深受先祖讲经侍佛影响的雍正皇帝则亲笔御赐匾额“法源寺”,从此开始起用现名及下令改为律宗寺庙。当岁月延续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借千年老寺重新修缮,再展灵光的日子口上,有“一代贤君”之美称的乾隆皇帝在三公九卿的侍驾下光临这处京师著名的佛门圣地。有感而发并特别喜好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御笔一挥,赐墨迹“法海真源”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由此可见“法源寺”在历代帝王心目中的显赫地位。

千年古刹——法源寺坐北朝南,建筑风格为一长方形的六进式寺庙庭院,它们作为一个有机与严谨的古建筑整体,前后一尊尊神态安详、慈眉善目的佛像,静悄悄地矗立在各座大殿中间及两侧的与之相呼应的一座座庙宇显得格外气势巍峨、雄伟壮观。循序渐进的一组组建筑,则采用中国古建筑中的固有定式“中轴线对称”之传统格局,依次建有稳重大气的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悯忠台、净业堂、大悲坛、藏经阁和东西两庑的几百间寮房。

高大的山门在一轮火红的朝霞映照下,透出气势磅礴的万般神韵,游人从老远的地方就能一眼见到“法源寺”三个苍劲挺拔的耀眼大字,镌刻在山门上方的显要位置。大门两侧一对威武的汉白玉石狮子守护着老寺,更为千年古刹增加某种庄严与神秘的色彩。由此拾阶而上,可步入第一进院落,东西两边错落有致的分别建有钟、鼓二楼,拱卫于中间的就是天王殿。殿中安放的是有“弥勒佛化身”之称的布袋和尚雕像,其背后是韦陀坐像,东、西两边则是用青铜铸制的四大天王的站立塑像。仔细观看,就会发现雕刻的艺术手法相当精美,据说这几尊佛像均为当年古代名家的上乘佳作。

第二进院落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就其形象之美和建筑风格的严谨两个大的方面来看,都可称得上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绮丽瑰宝。同时,它还不愧为整座法源寺最具代表性的主体建筑之一。宏伟的高大殿宇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三间,风格为雕梁画栋、重檐、歇山顶。大殿中心的梁上悬挂着上边谈到的,清代乾隆皇帝赐予的“法海直源”巨型紫檀牌匾。

P3-6

序言

我的几位小友,恕我这样称呼他们。“小”是因为他们都是1950年以后出生的,都比我小上二三十岁,现在都风华正茂,个个有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职务,负着一定的责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工作得不错;业余爱好,又都酷爱研究老北京。老北京的“老”,在我心里衡量的标准,至少是有城门城墙的北京。这几位小友,虽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活过。可是不知怎的,他们爱这座大城市中的“老”味儿到了痴迷的程度。业余时间,他们会钻天觅缝地查找旧书本、旧报刊,走访在世的当事人、里手、行家,实地调查;他们肯花钱买自己需要的、喜爱的老玩意儿,多方面地细致了解,认真体味过去,在自己心里营造出“立体”、“真实”的老北京。这样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陶冶了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使生活过得挺充实,挺有品位。

这几位小友,也是老舍迷。他们熟读过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对老舍先生本人的事也知道得挺多。谈起老舍先生来,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更有甚者,被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感染得手也发痒,动笔写了起来。小友们无论写老北京的人物、事件、地理风情的文章小段,还是改编老舍先生的小说和其他文学形式,都能以北京腔,写出特有的幽默。它们延续着一种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品格,为当今社会增添着属于北京应有的文化色彩。

老舍先生在他的抗战话剧《大地龙蛇》序中写道:“一人群单位,有它古往今来的精神的与物质的生活方式;假若我们把这方式叫作文化,则教育、伦理、礼仪,与衣食住行,都在其中,所蕴甚广,而且变化多端。”并说:“文化亡,必系奴隶。”在当今社会中像他们这样的中青年人并不多,可是他们的爱好,他们的写作,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旧的东西经过选择、淘汰,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再现,就会使美好的文化遗产驻留人间。

张本瀛等几位小友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尊重。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这套有关“老北京”文化的丛书,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新的旧的相互交融,让你能看得见、抠得出、闻得着老北京的味儿,从中感觉到北京的美意。虽然文中的个别枝节,可能缺乏更为严格的考证,但这并不影响此套书所要传达出的那种色调和情意。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不是讲究色、香、味吗?这套丛书是不是让您也可以品尝一下老北京的色、香、味?

舒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京城风韵/中华风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本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3648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5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