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重大课题,一方面,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前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以我国改革开放翔实的资料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所有制改革的进程、解决的主要矛盾、发展趋势和基本经验。

目录

绪言 所有制改革在争论中推进和创新

导论 所有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与“马里亚纳海沟”

 一 永恒话题所有制争论不休话创新

 二 体制改革触“雷区”改革实践务实派

 三 所有制是灰色的生产力之树常青

第一章 公有制的理论与公有制的实践

 第一节 追根溯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一 所有制的起源与本质

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有制理论和实践

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公有制的本质

 第二节 再释经典:伟大的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

二 列宁和斯大林的公有制理论和苏联的实践

三 毛泽东的公有制情结和实践

 第三节 山穷水尽:所有制问题成为发展的“紧箍咒”

一 理想与现实:传统公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二 愿景与梦魇:乌托邦式的“人民公社”

三 他山之石:苏联和东欧国家所有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章 所有制改革的争论与理论创新

 第一节 破冰: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

三 “摸着石头过河”:从“包产到户”到鼓励私营经济“入宪”

 第二节 定调:摆脱姓“社”姓“资”的争论

一 姓“社”姓“资”大争论

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 告别乌托邦:改革冲过所有制的险滩

 第三节 解惑:冲破姓“公”姓“私”的藩篱

一 姓“公”姓“私”纠葛

二 中共十五大:“又一次思想解放”

三 国企“脱胎换骨”与所有制结构主体多元化

 第四节 攻坚:所有制理论不断创新

一 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 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跨越

三 郎顾之争与民企“原罪”

四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三章 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一节 调整: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与经济绩效

一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二 集体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四 各种所有制经济呈现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节 提升:产权结构多元化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 所有制是资源配置手段或财产组织形式

二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

三 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稳定

四 所有制结构改革对我国企业绩效的影响

五 案例:浙江舜宇集团的“分享股份”

 第三节 总结: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 解放思想:所有制理论与时俱进

二 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三 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四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五 保护私有财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四章 现代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节 产权改革:解决中国国有企业诸多问题的关键

一 人跟着利益走,利益跟着制度走

二 “三个和尚没水喝”之谜与国有企业改革

三 产权:中国一切经济问题的深层症结所在

 第二节 现代产权制度:解决国企所有制与产权问题

一 “产权清晰”与“管理科学”:孰重孰轻

二 区分国有资产的“静态流失”和“动态流失”

三 科学界定对国有小企业的“一卖了之”

四 案例:TCL的产权改革之路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 仅有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够的

二 三论国有企业不应有行政级别

三 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 国资预算:国企改革迈向成熟的标志

 第四节 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 “抓大放小”必须超越“规模”视野

二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垄断行业改革

三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 从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

五 世纪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十大趋势

第五章 所有制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一节 从雇工问题到民企“原罪”

一 雇工问题:个人和个人的争论

二 传统公有制的体制缺陷与私有制的制度优势

三 卸下民企“原罪”的重负

 第二节 中国私营企业主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收入

二 允许私营企业主“阳光下的剥削”

三 不能情绪化地反对或赞同私营企业主入党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与服务

一 “大头娃娃”事件与温州鞋业发展

二 建立“四位一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监管体系

三 服务与监管并重:谨防监管走入误区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理论创新与政策落实

一 非公有制经济从“补充论”到“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二 主体和主导:从“数量型”到“功能型”

三 穿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

四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第六章 农村土地制度与集体所有制改革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一 农村土地制度: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

二 人民公社制度的经济分析

三 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节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 贵州湄潭:“人口增减不调整耕地”

二 山东平度:“两田制”

三 北京顺义和江苏苏南:“规模经营”

四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流转

五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多样化

 第三节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向何处去

一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

三 土地产权变革是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

四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路径

 第四节 突破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一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形成及其性质

二 界定产权:建立集体企业产权制度

三 勇于创新:大胆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非驴非马”的股份合作制与集体经济发展

一 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

二 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

三 股份合作制的现实困境和出路

四 案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制相结合的探索

第七章 所有制改革不会导致中国私有化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与私有财产保护

一 保护私有财产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 产权改革不会导致中国私有化

三 警惕权贵资本主义或裙带资本主义

四 理性分析收入差距与贫富矛盾

 第二节 推行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化

一 “四两拨千斤”:神奇的股份制

二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模式

三 案例:“分享经济”与“模拟股份制”

四 案例:湖北襄樊市的“动态股权制”

 第三节 股份制: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一 冲破股份制认识上的误区

二 股份制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部和实现形式

三 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产权制度改革

四 股份制与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五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创中国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八章 所有制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

 第一节 继续推进所有制理论创新

一 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二 “三个有利于”原则和生产力标准是判断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根本标准

三 努力寻找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第二节 确保所有制改革稳操胜券

一 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 坚定不移地坚持所有制关系的调整

三 坚定不移地克服所有制改革“左”的和右的思想认识倾向

 第三节 中国所有制改革向何处去

一 破除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所有制歧视”

二 明确中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三 破解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结语 解放思想是所有制改革的法宝

参考文献

跋 改革之难难于所有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东涛//欧阳日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05070
开本 16开
页数 5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6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1.2
丛书名
印张 3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