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夜之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刘墉浪漫期抒情散文选集。书中收录了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抒情散文数十篇。这些抒情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可读性,是您工作之余极佳的阅读对象,从中您或许会领悟到许多许多……

内容推荐

这本书有许多文章虽在台湾发表,但或因反讽太多,或因幽默过火。后来并未被刘墉纳入专集,作者也曾拒绝别人收录,如今在接力社推出。刘墉说:人生过半,以前写的好的、坏的、都成了,即或今是而昨非,‘今是’也是踏着‘昨非’而来。就让我们看看他早期的作品有多浪漫,多虚幻,多逗乐吧!把这集子,呈给各位大家,以一起赏析。

目录

序 昨天走过的路

夜之族的呓语

奇想

 为什么要走?

 点子

 阴阳线上

 忘了我!

 万花筒

 壁虎

 哭

 月之梦

异乡人

 年夜饭

 我家后面的竹林

 月饼的滋味

 东瀛四帖

 迟翁梦呓

四情

 笔情

 墨情

 纸情

 砚情

生死之间

 忍着不死

 对死神的嘲笑

 濒死的回忆

 遗言

 小小的扶桑花

烟云供养九十年——白云堂一日记

回到天地之间——敬悼画坛宗师黄君壁教授

一位不死的老文人——敬悼我的四姨父柯剑星先生

试读章节

忍着不死

亚美尼亚大地震,在首府埃里温,一对埋在屋瓦堆下长达八天之久的母女,奇迹般地被救出了。那年仅三岁的幼子,所以能熬过既无食物、又无饮水,而且阴湿寒冷的八天,全是因为躲在母亲的怀抱中,而且——他的母亲刺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血液,汲取养分,以维持不死。

读到这段新闻,我的眼眶潮湿了!一对母女紧抱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那闭着眼、孱弱的,不断吸吮着母亲沁着鲜血手指的孩子,和以她全部的生命、盼望、温暖,护卫幼儿的伟大的母亲。

这使我想起多年前读到的一则报道:

考古学家,在被火山岩浆淹埋的庞贝古城,找到那似乎中空的岩层,击出一个孔,灌进石膏,等凝结之后挖出来,竟呈现一个母亲紧紧俯身在幼儿身上的石膏像。

于是那一千九百年前,降临了灾难的庞贝,也便在我眼前出现,瞬息淹至的滚滚熔岩,吞噬了不及逃跑的人们。一个母亲眼看无路可走,屈身下来,以自己的背、自己的头,与紧紧环着幼子的四肢,抗拒明知无法抗拒的火一般的岩浆。

于是母子都凝固了,凝固在火成岩之间。

那石膏像是什么?是凝固的、伟大的、永恒的母爱,让千百年后的人们,凭吊哀伤……

上帝创造的最伟大的东西,不是万物,不是宇宙,而是爱!我十分不合逻辑,甚至执著地认为,上帝在创造一切之前,先创造了爱,而那爱中最崇高的则是——母爱。

何止人类有母爱啊?!每一种生物,都有着母爱!

有一次读自然历史杂志,看到成千上万的企鹅,面朝着同一个方向立着。我实在不懂,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能如此整齐地朝同一个方向。直到细细观察,才发现每一只大企鹅的前面,都有着一团毛茸茸的小东西。

原来它们是一群伟大的母亲,守着面前的孩子,因为自己的腹部太圆,无法俯身在小企鹅之上,便只好以自己的身体,遮挡刺骨的寒风。

多么伟大的、壮大的母亲之群像啊!

又有一回在书上看到一种绿色的母蜘蛛,守卫着成百只小蜘蛛。书上说,那母亲先织一张大床,在上面产卵,等待着孵化,再悉心地喂养。

然后,那些小小的蜘蛛,就拉起一根根的长丝,荡在风中,纷纷飘走了。

我合上书,想,那蜘蛛妈妈,是不是也有着一种幽幽的感伤呢?

抑或,“生”,这生命给予的本身,就是母亲的回报?只要看到从自己身上,繁衍出下一代,便已获得满足?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等待幼女出生时,在纽约西奈山医院见过的画面。

那里不像祖国,将初生的幼儿,立刻推进婴儿房,而是刚剪完脐带,就交到产妇的手上,叫母亲贴胸搂着好几个钟头。

当那些产妇在狂呼猛喊、尖叫挣扎,终于把孩子生下之后,原以为会精疲力竭地被送出来。岂知,当她们搂着婴儿,被推过我眼前时,那面孔虽然少了血色,却泛着一种特殊的光辉。

那真是光辉!一种温馨而崇高的光辉,从她们依然留着泪痕的脸上,实实在在放射出来。那是以自己的半条命换来的小生命啊!看她们紧紧地搂着幼儿,虽不是女人,我却能探知她们内心的感动。

孩子,是母亲命的延续,也就是母亲的命!让我说出一个深藏已久,却不愿说,甚至不愿去回想的故事吧:

一位从越南归来的美国战地记者,在剪接室遇到我,将我一把拉了过去,并神神秘秘地掏出一卷影片,放给我看。

那是一群人奔逃的画面,远处突然传来机枪扫射的声音,小小的人影,就一一倒下了。

“你叫我看这个?表示你冒着生命危险,拍到杀人的画面?”我问。

他没有说话,把片子摇回去,又放了一遍,并指着其中的一个人影:

“你看!大家都是同时倒下去的,只有这一个,倒得特别慢,而且不是向前扑倒,而是慢慢地蹲下去……”

我不懂,看他。他居然抽搐了起来:

“……我走近看,发现那是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她在中枪要死之前,居然还怕摔伤了幼子,而慢慢地蹲下去。她是忍着不死啊!”

“忍着不死!”

每次想到这四个字,和那个慢慢倒下的小小人影,也都止不住流泪……

对死神的嘲笑

跟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在一块儿,常能听见他们彼此打听。

“喂!某人还在不在?好久没看到了!”

“那个谁谁谁,早该死了!还拖着呢!”

死,明明是个避讳的字,但是对于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刺激,遇到朋友驾鹤西去,一群仍在的老人们,齐赴灵堂,谈笑风生,丝毫不见伤恸,倒真像是饯行,托死者先去另一边打点,等等大伙就跟来的意思。

甚至听一群老人,瞻仰遗容之后走出来,笑说:“擦胭脂抹粉,比活着还漂亮呢!”

“她那寿衣,是跟我一块儿去做的!不错吧!挺体面!”

也不知,老人心里是否真不感伤?到了这个年岁,在山上的朋友,要比城市里多得多,对死亡已经看淡?还是觉得自己得了上寿,已经活够本,而处之泰然?抑或活着年老多病,本已没了意思,反不如驾归道山?

而那些子嗣们,则在老人故去之后,挂红贴金地称为喜丧。那喜之意,是感念上天,已经赐予老人上寿?还是暗庆总算甩下了这个包袱?毕竟是死去,难道因为老人长寿,生者就能不伤心吗?

倒是有一位“孝男”说出道理:

“想想!老人家死,已经九十多,而我也快七十了!七十的人,自己都不知哪天,而把死看淡了。再说老妈妈能走在老儿子之前,得个死后哀荣,正该为她高兴才是;如果我先死,让九十老母送葬,才可悲呢!”

又听过一位老先生,笑呵呵地说:

“死?对年轻人是回事!当年三十多岁见朋友早死,又害怕,又伤心,后来死了祖父母、死了老爹老妈,又送了一大堆老朋友,心早麻痹了!所以上天是有美意的,让我们由死亲人、死朋友,到自己死,一步一步学着认识死!看得淡!”

记得读过一个西方的真实故事:

一群老先生集资买了一瓶珍贵的老酒,约定由活到最后的人独自享用。

老人纷纷去了!终于传到最后一人的手上,但是当他打开包装,才发现那美酒已被换为清水,其中夹了一张字条:

“对不起!我偷喝了!但你要同情我,因为我能早早地就自认活不过你!话再说回来,现在只剩你一个,喝也没意思,不如别喝,改天过来再一块儿喝吧!”

死,竟是可以如此豁达,且带有一份自嘲、几丝幽默的!

P115-124

序言

昨天走过的路

二○○一年春,有几个研究生来找我,希望以我作为他们论文的主题。

听他们讲,我先吓了一跳,推说:“我怎么值得研究呢?”接着看他们整理出来的论文大纲,我又吓了一跳,心想:天哪!他们怎么好像比我更了解我?甚至有些在我记忆中早已淡忘,也没有录入我集子的早期作品,都被他们找出来,而且推算了我创作的年月。

说实话,我没能多提供给他们什么材料,只能见证资料的真伪,和对他们的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次的研究,与其说是他们获益,不如说他们使我更了解了自己,也帮助我找回许多散失的旧作。

由于那些作品经过“编年”, 我一篇篇读来,仿佛重温往事,读自己的日记。更因为按时序来读,使我能清楚地见出自己写作风格的改变。

据他们分析,我四十岁生女儿之前的作品属于“浪漫期”,用词比较华美,构思比较抽象,许多小说带有虚幻诡异的色彩。至于四十岁之后,大概受女儿的影响,更落实了生活,也更能触及平凡生活中的喜乐。虚构的东西减少了,文字平实简约了,段落与段落之间则有了更大的张力。

他们也分析我的作品可以分为“报告文学”、“学术论文”、“短篇小说”、“励志处世文 、“幽默小品”、“抒情散文”和集合了以上六类的“墉体散文”(这是他们造的词)。

其中“报告文学"与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有关,后来发展为带有“反讽性质"的杂文;“学术论文”多半属于美术专业; “励志处世文”以《萤窗小语》和《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三书发展出来;“短篇小说”是由《点一盏心灯》开始;“幽默小品”集中我三十四岁左右在《皇冠》杂志发表的一系列《小生大盖》专栏;“抒情散文"属于纯文学,则是我自学生时代一直写到今天, 被我列入“私房书”的那种“写自己私密心情的作品”。大概因为我爱赏花莳草, 所以其中 “田园文学”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看他们分析, 最有意思的是结论——

他们认为如果我没有浪漫期的六种文体,就不会发展出今天独特的“墉体散文”。

“墉体散文”多半是以第三人称,从客观角度写情叙事的。据研究生分析,我在这类散文当中,发挥了写“报告文学”和“小说”的本事,让事情活生生地呈现。而且一次呈现许多相关的故事,再交给读者自己去思索。

他们也分析,我今天作品里有一定程度的“反讽和幽默”,那技巧当得力于早年的“小生大盖》。他们又进一步说,由于我曾花了三年时间,将三十多位学者的论文,改写为《中国文明的精神》电影脚本,使我知道怎样把“死。的说成。活”的,把理论写得感性。

对于这些研究生的分析+我没什么意见只觉得蛮有意思,没想到拙作还有值得作学术分析的地方。不过也真谢谢这几位同学,使我能轻轻松松地将自己各个时期的作品分类。

也就那么巧,同年二月十日,接力出版社的李元君社长来美,远道由新泽西州,穿过曼哈顿,到长岛的寒舍造访。言谈间,她表示接力出版社出版了我多年的新作,遗憾的是没能拿到我早期的作品,也就难使读者由接力出版社的书中睹我的全貌。

灵光一闪、我当场就拿出由研究生们整理的资料,交给李社长过目。她居然如获至宝,表示可以编成“刘墉浪漫期作品选集”。

这套书收录了我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问的五种风格。编入了一些我不曾在台湾发表的作品,补上了我在祖国大陆出版作品的一个空白。这五本书有许多文章虽在台湾发表,但或因反讽太多 或因幽默过火,后来并末被我纳入专集也曾拒绝别人收录,而今居然在接力社推墨,连拙荆都有些惊讶。

有么好惊诱的呢。”我对她说,“人生过半 以前写的好的、坏的,都成了,即或今是而昨;‘今是’也是跨着昨非而来。就让我躬读者看看我早螭朗作品有多浪漫、多虚幻、多逗乐。

于是,把这集子 呈给各位读者,以博方家一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夜之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刘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26918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