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娱乐至死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民拥有八卦的权利!娱乐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被娱乐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内容推荐

这本采访从完稿到最后的出版,并不是一个很迅速的过程。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狂欢年代,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烟雾散去,等待更心平气和的那一刻。这时候我们开始回首,这些曾经处于喧嚣中的当事人,他们说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当时的状态、情绪、态度、悲喜、愤怒、疑惑,甚至绝望。而那些轩然大波,早已是隔日黄花。

目录

上篇

王朔凶猛

狷狂黄健翔

赵忠祥饶颖“绯闻”事件

慈善大侠李连杰

非主流白岩松

少年韩寒

洪峰“乞讨”

芙蓉姐姐为什么这样红

大嘴宋祖德

矛盾重重的张钰

刀郎:那稀里糊涂的一场雪

下篇

展江:“娱乐化”具有双重效果

王度:媒体就是现实

艾未未:乐极生悲的“后娱乐时代”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下好了。这下我们全都知道了,余秋雨的学问不过尔尔;李敖是一个自大狂:徐静蕾和王朔的钱不怎么分家;而冯小刚一个美工当年就是点头哈腰靠王朔给爬上名流位置的:张艺谋是一个装修大师;陈凯歌拍电影如果只拍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就挺好的;而“八零后”其实没什么作品;金庸是把旧的故事翻来倒去地写;叶京拍的电视剧才是当代“红楼梦”,而王扶林的《红楼梦》严重不靠谱;凤凰台的曾子墨范儿像足了林徽因;王朔本人从《金刚经》和《时间简史》中获得强大精神武器;王朔骂了郭敬明是“贼”,他道了歉;他过去骂了张艺谋是“臭大粪”,他道了歉,他还骂了杨澜的老公是“骗子”,他也道了歉……

阿城便替他圆场儿,“他是大院出生的人,大院出生的人有单纯、正直的一面,但他容易控制不住,容易话赶话搂不住火。”

“老夫聊发少年狂”,沉寂了多年的王朔,终于跳将出来,昭告天下,以正视听。二○○七年文艺界就这样在众生喧哗中迎来了春天。

他送一个记者出门,说,“我灭了丫们”。送另一个记者出门,却说,“我其实是个好人”。你认为这是他的恶毒,这恰恰是他的顽心;你认为这是他的矛盾,这恰恰是他的统一。

有人暗自惊叹:这老王要憋多少年,才能憋出这么多话来啊?!有人盛赞:“一个人要想保持本色并不容易,而王朔做到了!”深谋远虑些的就说,王朔成功地“诱拐”了舆论。有人疑惑他是不是耐不住寂寞的天才,还有人大胆揣测,王朔在为出新书炒作,顺带炒红了“他女朋友”的网站“鲜花村”。“在过去那个伪君子时代,流氓稀缺,王朔演流氓;如今,流氓多了,君子稀缺,王朔演君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对后者王朔是嗤之以鼻的:我犯得着吗?而付给他三百六十五万人民币的出版商也开腔证实了:我给他的是稿费而不是版税,他的收入和销量其实并不挂钩。

叶京刚和王朔聊了一个通宵。他笑得力气都没了。在他的印象中,王朔从来没有伤害过人。“他们说是王朔疯了,我觉得王朔没疯,这世道疯了。”

“小的时候,王朔是多么怕事的孩子。别人嗓门大了,他恨不得都尿裤子了。人家瞪他一眼,他吓得不敢说话。”

“十年前我才开始干电视这一行。开始变得虚伪,想成名,成腕儿,和当年王朔的心态特别像。”

“他现在是悟了,找到自己了。他想多帮助别人。过去他是多鸡贼的一个人,比冯小刚鸡贼_我说的那是过去。”

P5-6

后记

我们往往有一个共识,大众所关注的往往是过眼云烟。

也许这算是一个不幸,我恰恰是记录过眼云烟的人。

作为一名记者我工作了四年。这是继《这个世界好些了吗》之后的第二本采访录。

我所记录的人,对我而言,也只是记录。也许我们应该带着偏见和观点去做采访,但是我没有。我只负责沟通,交流,聆听,记录,整理。

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说不出特别明朗的意见。如果有一个新闻系学生看到这本书,他可能赞同我的某些方法,和不赞同某些方法。也许,我也只是提供一种采访写作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尽量地减少立场、观点,尽量中肯、平实。

或许,此时我更像我的过去,一名理工科学生——在实验室里,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一个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只是一种枯燥的过程,而我接受这样的训练很多年。我们的实验结果只能在过程里产生,而几乎不能够预设。这意味着,所有的采访里,绝少我本人的声音。那一个自我,一个人的情绪、好恶、褒贬,是必须深深隐匿起来的。

我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随意而又认真地,多角度地聆听一个人,把采访还原到一种“零度采访”的地步。不加以修改、评判。甚至我不知道什么是技巧,以及我们所熟悉的一个主持人独有的风格、智慧、优美的笑容。

我们必须是面容模糊的。

这本采访从完稿到最后的出版,并不是一个很迅速的过程。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狂欢年代,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烟雾散去,等待更心平气和的那一刻。这时候我们开始回首,这些曾经处于喧嚣中的当事人,他们说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当时的状态、情绪、态度、悲喜、愤怒、疑惑,甚至绝望。而那些轩然大波,早已是隔日黄花。

我曾经试图思考着这个媒体的娱乐年代。可是,太快了,我是说,我来不及。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那么多的事情,朝生暮死。你无法预期。人类最大的悲欢,无非是生和死,而媒体时代加速了这个生死的速度,让大众获得了更多的快感。而大众,大众又是什么?他们在哪里?我甚至都来不及去辨析。我未必是一个好的思考者,做为一名诚实的记录员,我只是把记录尽量最大化,提供某些长篇累牍的素材、对话,以及很多的字。

最后我要感谢《南方人物周刊》所提供的平台。感谢徐列主编,杨子、万静波等老师的默默支持,给予我发出声音的权利。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声音,它是众说纷纭的一个和声,它也许和这个媒体时代有着某种若即若离的隐喻关系。

我要感谢我的同事们,美编王年华、摄影姜晓明,以及众多的工作伙伴:易立竞、严晓霖、曾繁旭、陈海、杨潇。这是我的愉快。和你们一起工作。

吴虹飞

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娱乐至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虹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28319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8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