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威胁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

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取得了成功。而国际组织也没有因为对中国政治制度存有偏见而否认她的这些成就。由其核心领导人制定的改革方针政策旨在循序渐进地构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这些大政方针以经验为基础,而没有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这些发展标准没有以西方国家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参考,而是另外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的老邻居俄罗斯在解体初期学习了号称“黄金男孩”的美国。而作为老师,美国对新的俄罗斯政权教授了市场经济的课程,也帮助她们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开放的市场经济。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解体10年后,俄罗斯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在没有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地照搬所谓通用的模式,只能让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

而隔壁的中国则相信:实践胜于理论。她选择了和俄罗斯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先循序渐进地发展一部分市场经济,谨慎地从中找到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和欠考虑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一方法十分恰当,改革开放29年后,即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其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6.99万亿美元,远高于日本(4.29万亿美元)。目前只比美国(13.84万亿美元)低。改革开放的前几年,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密切关注着中国如此特别的经济增长模式。他们发现这对西方国家企业拓展市场大有裨益,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在对中国经济和商贸发展有利的前提下,中国逐渐打开了国门,而美国人则为此取名“0pen door policy”。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加深,也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长:中国用剩余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大型国有企业,投入到再发展和海外投资上。目前涉及的产业包括能源和自然资源,将来还会逐步向各类工业、信息家电、自动化及纺织等产业推进。这一战略决策大大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型西方国家集团也发觉:中国每年都会从欧洲和美国手中抢到更多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订单。

令其不快的是,中国已经涉足很多西方世界固有的势力范围,这已经影响到后者的市场运营全局。在忍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国币基金组织近10余年的市场强制政策和控制之后,中国发展了独特的不规则的经济模式,但却成就了卓越的经济业绩。诚然,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中国经历了很多困难,同时也顶住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完全靠自己的奋斗、正确的决策及务实的态度屹立于东方。“到中国发展”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强,而且也成了挑战称霸两个世纪的西方国家权威的代名词。

这种威胁也表现在:一些西方人认为对未来的前景展望可以命名为“北京共识”,而过去的前景展望则叫做“华盛顿共识”,因为美国对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威胁来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不同于日本在几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日本的腾飞并没有对西方的统治地位构成全局性的危险,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东京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政治和外交欲望,她的政治色彩和西方国家是相同的;其次,美国认为日本的自然资源不是很丰富,属于以防御为主的国家,应对这个群岛国给予保护和扶持。当然,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接受其经济制度,随后又出台了一些对日本的经济限制的政策。例如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高调抛售了美金储备,导致美国不得不对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日本政府则是采取了一贯服从的态度。在1985年9月,东京不得不接受美元兑换日元和德国马克的货币贬值。这是个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而在中国,情况则不同,西方势力强制中国政府接受对本国不利政策这一手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例如人民币升值)。由于中国军事力量较强,不必屈服于美国的高压政策;同时,中国的经济也能够影响世界经济(中国在2007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世界总增长份额的35%,而美国只有5%,和欧盟差不多);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在北朝鲜、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国际争端);她也能够应付不法闹事分子的恐怖活动,同时延缓外来的经济、政治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更好的战略发展方向。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强到能够影响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就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事实上,不管是一些冲突,还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呈直线上升,这些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麻烦”不能完全被西方国家掌控。美国和欧洲国家为约束中国而颁布的一些新的规则也不能被中国所接受。同时,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力度也在逐渐加强,不会轻易附和西方决策国的意见,甚至还会做出相反的政治表态。从19世纪初期开始,如何完善世界发展的体制一般由一些西方权威轮流指导,一些欧洲的思想家(如戈比诺和休斯顿·张伯伦)还对此进行论证研究。当然,在欧洲还有很多反对这些理论的声音,而且殖民化也带来了很多正面冲突:平民的抵触情绪、宗教的冲突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这些冲突主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原始文化的差异。尽管西方国家有非殖民主义和否定种族主义的思想存在,但是和保持西方权利优势性的意识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这也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或政治的差异。因此,很多西方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发展”和“文明”相互矛盾的尴尬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特殊的景象:年轻的美国战士、满满的可口可乐、愚蠢的电视游戏、自信能给伊拉克带来“文明”的“抵达者”……

P1-4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

 一、中国一直是历史主角

 二、中国仍然是世界地缘中心

 三、“红色的儒家思想”

 四、跟美国对抗的都是强者

 五、受挫的民族主义重新抬头?

 六、国体如天体,谁重就围绕谁转

 七、凭什么把全世界所有问题归咎于中国?

 八、19世纪西方就开始流行“黄祸论”

 九、“中国是祸”?“中国是福”?

第二章 中国的国家战略

 一、谁把手伸进了西方世界固有的势力范围?

 一、邻国太多,脾气都不好

 三、领土争端由来已久

 四、亲近东盟

 五、日本在亚洲被边缘化

 六、发展新的安全伙伴关系

 七、输油管——中国经济的动脉血管

 八、优先选择谈判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九、与美国的冲突真的不可避免吗?

第三章 中国的经济战略

 一、人口大国

 二、人力既是资源也是负担

 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四、有力武器:对外贸易和自由贸易区

 五、“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

 六、国外直接投资:向全球输出经济

 七、对外经济援助:全球地缘渗透

第四章 中国的能源安全

 一、能源短缺,急煞中国

 二、能源三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

 三、全球能源战略

第五章 社会政治面临的挑战

 一、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

 二、社会转型中的混乱

 三、“人权不等于仁政”

 四、宗教自由

第六章 中国的军事挑战

 一、军队的领导权

 二、军事理论的转变

 三、穷兵黩武的不是中国

 四、中国军事冒险主义:现实主义假说

第七章 中国的主权质疑

 一、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特性

 二、新疆的历史

 三、新疆的民族融和

 四、特例:生产建设兵团是“搞生产的军队”

 五、宗教问题和外部势力

 六、西藏的身份特征

 七、台湾问题

结论

参考书目

法文著作

中文著作

英文著作

序言

魏柳南(Lionel Vairon)的新书《中国的威胁?》的中文版即将出版,我很愿意向中国读者介绍一下这位法国的“另类”中国问题专家。

在法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都被称为“汉学家”。法国的汉学研究有一定的传统,主要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为主。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法国的汉学家们也开始研究现代中国的问题,但法国的汉学在研究中国当代问题时,总免不了带上一些法国的色彩。也就是说,法国汉学家喜欢按照他们各自的政治偏好、意识形态信仰或某种文化上的自我中心论去解释中国,因此在展开有关中国问题的辩论上,法国的汉学家们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法国的汉学家中也有些人非常“革命”,另一些则近似“反革命”。近些年来,法国的汉学主流派受到美国的影响不小,说到中国必谈论到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如何、人权状况如何,等等。所以,许多中国人都认为,法国的汉学家对中法关系的走向起了不太好的作用。

魏柳南还不属于法国的汉学主流派,他企图以某种客观地、超然的态度研究、分析中国,而且在研究中不辞辛苦地去看大量中文的资料。当然,他的这种态度是与他个人的奇特经历分不开的。魏柳南大学时就学习中文和俄文,读研究生时又对政治学和东南亚研究发生了浓厚兴趣,最后博士论文也研究的是越南问题。但是,他最后在找工作时,阴差阳错地却找到了一位研究阿拉伯世界的工作。后来,他在法国驻东南亚和中东几个国家的大使馆工作过15年。回到法国后,他先当了五年的国防部阿拉伯世界部门的战略顾问,最火就开了咨询公司,替欧盟,阿拉伯和中国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做一些中东问题的咨询。他丰富的文化背景使他能充分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使他的分析不带那么多固定的文化偏见。

魏柳南在研究了多年阿拉伯世界后,又回过头来研究中国与亚洲,并在一些高等教学机构里教授当代越南与中国的地缘政治。与法国汉学界的争吵相比,他更喜欢走近群众,到各种场合去向法国听众介绍中国,讲解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随着他的讲座越办越多,他在法国听众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法国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读者、听众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有关中国的著作也层出不穷。但是,法国汉学界的那种按照自己意识去解读中国的传统却经久不衰。魏柳南的这本书一反法国汉学界的传统,给法国论述中国的图书带去了一股清风。魏柳南的分析有几个鲜明的特点:1.他明显要区别于法国汉学界那种“欧洲中心论”的立场,想尽量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的问题;2.他所引用的资料有大量的中文著作,他自己也对中国人做了大量的访谈;3.他完全不同意那些西方舆论界对中国制度的指责,不同意西方流行的对人权及民族自决权的看法;4.他在地缘政治的分析中也尽量想向法国读者介绍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是什么。

客观地说,像魏柳南这样评论中国的书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出得并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希望像魏柳南一样客观评价中国的法国汉学家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国读者也能从他的分析中了解到法国及西方人为何是那样理解及解读中国的。

丁一凡

2009年3月

内容推荐

《中国的威胁》提出了一系列与过去法国汉学家或中国问题专家所未曾关注或提出的看法和观点。“抵制奥运”、“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只要愿意,西方似乎总能找到反华借口对中国施压;“军事威胁”、“经济威胁”、“文化威胁”……一切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什么在中国这里被蓄意夸大?

作者为法国外交部对华政策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在国际外交领域享誉卓著。本书以国际视野的外交理念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挑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也客观地指出了中国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内容涵盖经济战略、能源战略、国防军事、政治改革、民族与宗教、恐怖主义、人权进步等诸多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政策制定均有一定参考作用。

编辑推荐

一部震撼欧美政坛的力作!以法国外交官的名义对“中国威胁论”说NO!

《中国的威胁》跳出西方成见,新论迭出,针对中西方一系列争议提出独到洞见与对策。作品坦然面对中国的崛起,客观理性分析中国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过去西方汉学家或中国问题专家所未曾关注或提出的看法和观点,令西方社会耳目一新,标志着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历史观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书以“颠覆西方传统中国观”为核心宣传推广点,帮助国人清醒认识自我,客观认识西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威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魏柳南
译者 王宝泉//叶寅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87972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1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