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外亲历(海外文摘25周年纪念)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在法国感受节约型社会,他在欧元硬币铸造厂打工,他为您书写金三角腹地生活纪实,他误入荷兰玻璃屋他搭车游德国……“海外亲历”讲述了形形色色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异域风情的魅力,破解我们对国门之外的迷惘,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捷径。让我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获得有益的经验、教训。另外,这些故事本身还展示着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有着卓越的创造力和顽强的拼搏!

内容推荐

《海外亲历》讲述的是国人在外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这是一群异乡的漂泊者和寻梦家,他们或为前途万里留学,或因工作艰难打拼,又或者,他们踏上旅程去感受那份“在路上”的喜悦与神秘。他们骨子里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元素,在这场“异域遭遇战”中体认到深浓的文化差异与冲突,却也常常感受到人类普适性的温情与关怀。

目录

留学日志

 美国:赞美式教育/002

 百万宝贝/005

 美国教育注重自由表达/009

 终生受益的五美元/011

 看美国师生情/013

 纽约地铁里的中国音乐人/016

 日本大学流行“反省会”/020

 当年艰苦的岁月/021

 难以挥去的记忆/023

 我的美国房东/026

 在法国感受节约型社会/050

 我在法国学法语/032

 在德国的“同居”生活/034

 柏林城铁书香浓/037

 我在欧元硬币铸造厂打工/039

 “抠门”的美国留学生/041

 难忘志愿军老兵的深情目光/043

 如此课堂/046

 记我的两位英国老师/050

 我在美国闯“四关”/053

客居见闻

 不该当的冤大头/060

 温暖在哥伦比亚/063

 令人汗颜的罚单/065

 柬埔寨之僧侣印象/066

 美国人视宠物为情人/069

 金三角腹地生活纪实/076

 中国品牌让我长面子/079

 雨中的乡愁/082

 从爱动物中学会做人处世/085

 王子宾思的部落家园/087

 我的德国私人医生/091

 在加拿大体验“部分婚姻”/094

 芬兰中医玛丽亚/099

 新加坡考驾照“陷阱”多/102

 为沙特富翁当保镖/105

 我在法国当医生/107

 到“地下金库”当搬运工/111

 我的导游伊戈尔/114

 美国老师真心爱学生/119

 真不该丢这张脸/121

 养老移民新西兰/125

 “土老美”约翰/126

旅行奇遇

 在纽约逛“雅市”、“盖垃圾”/130

 误入荷兰玻璃屋/133

 印度洋上走一遭/154

 我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56

 黎巴嫩历险记/159

 苏丹,我的苏丹/142

 搭车游德国/146

 瑞士富翁很“小气”/151

 慕尼黑的乞讨者/155

 体验意大利火车/156

 寻梦《罗马假日》/159

 和莎士比亚有个约会/162

 游欧三记/165

 北欧遇酒鬼/167

 波士顿感怀/170

 遭遇真假警察/174

 逛莫斯科中国大市场/175

 马六甲情萦/179

 在维也纳过把“指挥家”瘾/182

异域采风

 感受澳大利亚环保意识/186

 由地铁站的弹簧门想起/187

 于细微处见文明/189

 法国人具有两面性/191

 美国眼/192

 小丑/194

 感受加拿大人“一根筋”/196

 在瑞典体验和谐社会/198

 东京城铁风景线/204

 美国居委会权力大/208

 漫步德国纽伦堡教育博物馆/210

 我眼中的日本警察/212

 爱上英国“清贫”生活/216

 荠菜/220

 伦敦的“门户开放”日/223

 浓浓问路情/225

 以色列过节“怪事”多/227

 诠释死者尊严的美国葬礼/229

 金色大厅里的小男孩/232

 生不起病的富国/233

 无法逃避的地震/237

 韩国饮食如是说/240

 英国人这样处理垃圾/243

 德国“垃圾词典”/246

交往札记

 业余老农的“黄瓜外交”/250

 参加德国家庭派对/252

 亲历摩洛哥国王婚礼/254

 中国主妇在德国成功维权/258

 与美国交警打交道/261

 我的种族,不容歧视/264

 南美高原上的中国饺子店/267

 与法国人交往的秘诀/269

 十月中国风吹红伊莎岸/271

 修建坦赞铁路逸事/274

 日本人的冷漠与热情/278

 “那山那人那狗”/281

 客居摩门家庭/284

 两盒清凉油“打天下”/287

 感受加纳的中餐馆/290

 中国神医征服墨西哥前总统/292

 中国文化在南非/294

 我给老卡做翻译/297

 当中国习惯遭遇美国刻板/300

试读章节

这些鼓励不禁让我想起了在国内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学校里举行运动会,有一个同学积极报名参加赛跑,可比赛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好,没有取得名次。带着满头的汗水,他沮丧地坐在位子上,可是没有一个人走到他身旁安慰他,老师和同学都很不高兴。从那一次起,他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对于失败,那位同学已经很自责了,可是老师、同学还要给他施加压力。事实上,压力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动力,反而成为一种对他的警告,仿佛在告诉他,不要去尝试,没有把握的话就不要去做。

而我呢,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没有放弃任何机会。今年2月份,我又报名参加了当地十几个城市的高中生独唱比赛。当时,有好多赛区的很多学生参加了比赛。我表演完之后,去别人的比赛区域闲逛,想看看别人的表现。没想到,很多人都不是很会唱歌:跑调的、唱错词的、发音方法不对的,总之什么样的都有。考官呢,倒是很客气,会说:“你这样的年龄,唱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但是你不认为这样唱会更好吗?”随后,考官会给他做一个示范。当然,当表演者看到成绩的时候,心情也不会比想象的更差。

在“鼓励式社会”里,这种夸奖会给人们很多的勇气和信心,但偶尔也会让你觉得自己很脆弱。美国有一个最流行的电视节目《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在那里考官可不会给你好脸色,然而来参加面试的“音乐家”大部分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虽然他们有的人根本不能算会唱歌,但他们却要去试。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也许因为他们太自信了,所以根本受不了考官挑剔的态度而大受刺激。

这种夸奖,有时也让我不知所措。在生活中,大家都在互相夸奖,以至于连自己都不知道对方是在讲实话还是在客气。我就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2005年的圣诞节过后,我申请了学校的声乐奖学金,除了填写一些表格和说明自己需要奖学金的理由外,我还需要三位音乐老师的推荐信。由于她们写的推荐信内容都是对我保密的,所以尽管三位老师平时都夸我,可是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并不知道她们是真的认为我好,还是鼓励我。现在,结果还没有出来,我希望可以尽快得到一份好的通知。

还有一次,家长会上,所有的老师都在夸奖同学们。回到家妈妈就问我:“你在学校到底表现怎么样?”“老师不都告诉你了吗?”“可是你们老师说的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况且他们有的可能是在夸大其词呀!”哈哈,连妈妈都了解美国的教育方式了!

关于赞美式教育,我了解得不多,但我看过的美国历史书告诉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进入了一个树立信心的时代,目的是摆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美国,人人都认为自尊心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当我跟美国老师讲述中国的考试成绩排名榜时,他们会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那些排在后面的学生如何承受那样的伤害?更不明白中国的学校为什么要拿学生的自尊心开玩笑。

在我们的高中里,有一个“personal communication(个人交流)”班级。听说在那个班里,老师会教你怎样增强自信心。在我们学校里,老师就不再用象征不及格的红笔打分,而是用彩笔。在我的“creative writing(创造性写作)”班里,每个星期五,班里就会有人自愿读某人的文章。如果是在国内,老师一定会让同学们写下对此文章的感想,尤其是建议。可是美国的老师并不这样做,老师总是让我们写下我们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的文章,目的是让大家感到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来美国生活的中国人,不管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还是没有学会美国的赞美文化。一位来美国多年的华人来我家做客,看到我写的《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这本书后,第一句话就是“不错”,接着,她说:“其实,我女儿也能写出来这样一本书,只是没有写。”她的话让我觉得很遗憾。

我认为,正是美国这种赞美式的教育方法,给人勇气和信心。在中国,如果我们也能多给彼此一些赞美和鼓励,我想,我们就会多一些勇气和信心吧。P003-004

序言

这套《海外文摘》丛书,汇集了“海外亲历”和“人生百味”两个栏目近年来所发表的精彩文章。几百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着很强的可读性。虽不能自封是隽永箴言,但确实寓意深刻,具有醒世之功能。

在纪念《海外文摘》杂志创刊25周年的时候献给读者的这份厚礼,也是向祖国改革开放50周年所取得伟大成就的祝福。

记得20年前,在国门初开的时日,海外文摘杂志社举办了一次“海外亲历”的征文活动,消息一经发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著名作家冰心、萧乾、外交家章文晋(时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殊(中国第一任驻联邦德国大使)、著名新闻记者田流(曾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杨翊(时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等名家欣然出任征文评委。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以美文拔得此次征文的头筹。编辑部精选了100篇优秀征文出版了《百人海外亲历记》一书,冰心老人亲笔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名人荟萃,美文共尝,一时成为文坛佳话。

从此,《海外文摘》杂志设立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栏目——“海外亲历”。要求刊载的文章必须是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海外亲历”这个栏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文章越来越精彩。它的作者由初期以外交界、新闻界因公出国的人士为主,逐渐扩展到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人士。人们可以自由出国,去探亲、去旅游、去经商、去求学。今天中国人的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他们的行踪中,我们可以了解非洲土著居民的原始生活,感受维也纳金色大厅那动人心弦的旋律,见识华尔街金库的黄金宝藏,欣赏北欧那秀丽的风光……总之,“海外亲历”讲述了形形色色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异域风情的魅力,破解我们对国门之外的迷惘,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捷径。让我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获得有益的经验、教训。

另外,这些故事本身还展示着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有着卓越的创造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和发展,传播中华文明,吸收异域精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昌盛,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因。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这种优秀的民族品格,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人生,这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最难解的课题。人生没有固定的程式,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用生命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人生百味》一书,通过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再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真人真事,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和各异的心路历程:富裕的、贫穷的、幸福的、苦难的、欢乐的、悲哀的……人生是如此的百味杂陈,繁纷多变。但不管处境如何,人们还是在孜孜不倦地寻觅着、忙碌着。

大家都在寻找爱,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爱人生才有温暖。让世界充满爱,为社会创造和谐,这是编辑此书的初衷。

阅读这套丛书,你会感受到爱的力量,爱会给人以希望,有爱才有幸福和欢乐。生活并不都是坦途和温床,我们要勇敢去面对,乐观对待一切挫折和苦难。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的好:“人生是一串用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爱需要乐观,社会需要笑容。

介挺

2008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外亲历(海外文摘25周年纪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外文摘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3019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6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