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卡内基成功学经典全译插图版)/成功励志金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著作有《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等。这些书和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实践相辅相成,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和心态,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信心,勇敢地面对与搏击现实中的困难,追求自己充实美好的人生。

本书为卡内基的成功励志书——《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在书中,卡内基分析和阐述了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和技巧,帮助读者最大化地挖掘自我潜能。

内容推荐

卡内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专业知识的因素仅占15%,而其“表达思想、领导他人以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则占85%。本书中,卡内基分析和阐述了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和技巧,帮助读者最大化地挖掘自我潜能。

通过本书可以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3大技巧;使人喜欢你的6大方法;说服他人的12种技巧;领导他人的9大原则。

目录

缘起

Ⅰ 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如果你想采蜜,就别踢翻蜂房”

与人相处的秘诀

如何让你左右逢源

Ⅱ 让人喜欢你的六种方法

照着做,你将广受欢迎

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简单方法

牢记他人名字

如何成为一个谈话专家

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使人立刻喜欢你的技巧

Ⅲ 如何赢得他人赞同

你无法在争辩中获胜

如何避免为自己树敌

如果你错了,要勇于承认

以友好的方式开始

让对方一直说“是”

处理抱怨的安全手法

如何赢得合作

一个创造奇迹的公式

每个人都需要什么

人人喜欢的优点

把观点“表演”出来

当你无计可施时,不妨试试这个

Ⅳ 领导的艺术——如何改变他人,又不造成伤害

指出别人错误的方法

如何批评才不会招致怨恨

先谈自己的错误

没有人喜欢被指使

顾全他人颜面

激励的魔力

给他人一个好名声

让错误看上去容易改正

让人乐意按你的想法去做

试读章节

1931年5月7日,纽约有史以来最轰动的一次搜捕行动达到了高潮。经过警方数星期的追捕,“双枪”克劳利,这位烟酒不沾的杀手终于走投无路,在西区大道他情妇的公寓里落网。

150名警探包围了克劳利在公寓顶楼藏身的地方。他们在屋顶上砸了个洞,试图用催泪瓦斯将这位“警察杀手”逼出来,同时还在周围建筑上架起机枪。前后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在这个纽约的高级住宅区,手枪和机枪刺耳的声音响个不停。克劳利蜷缩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后面,不停地向警察开火。上万名市民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在一旁围观。要知道,这样的场面在纽约的街道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克劳利被捕后,警察局长穆罗尼发表声明指出,这个双枪暴徒是纽约历史上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随时随地都会杀人。”

但“双枪”克劳利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我们之所以了解这一点,是因为在警察向公寓开火时,克劳利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写信的时候,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在信纸上留下了斑斑深红色的血迹。克劳利在信中写道:“在我的外衣下面,隐藏着一颗疲惫的心,但这是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就在此前不久,克劳利曾驾车在长岛的一条乡村公路上和女友亲热。突然,一个警察走过来说道:“让我看一下你的驾照。”

克劳利一言不发,掏出枪来就是一阵狂射。当那位警官中弹倒地之后,克劳利跳下车,拔出警察的手枪,又朝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躯体开了一枪。这难道就是那位杀手所说的“在我的外衣下面,隐藏着一颗疲惫的心,但这是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克劳利被判处死刑,用电椅执行。当他被押解到新新监狱的死刑室时,他会说“这就是我杀人的下场”吗?不,他说的是:“这就是我自卫的结果。”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双枪”克劳利根本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这种情绪在罪犯当中属于特例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听听下面这段话:

“我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用于给人们带来快乐,帮助他们过上舒服的日子,而我得到的只有侮辱以及逃亡的生活。”

这是阿尔·卡彭的话,他就是那个全美国最臭名昭著的“社会公敌”,曾在芝加哥横行一时的最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他并没有自责,实际上,他把自己当成了慈善家,一个不被公众接受而且被误解的慈善家。

达奇·舒尔茨曾是纽约最恶名昭彰的歹徒,在他死于帮派仇杀之前,也曾有过类似的表白。他在一次报纸采访中谈到,自己是一位慈善家。而且,他对此还深信不疑。

我曾就这个问题和刘易斯·劳斯有过几次有趣的信件来往。劳斯曾在纽约恶名远扬的新新监狱担任典狱长多年。他指出:“新新监狱里的犯人很少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有着和你我一样的人性,所以他们会辩解,为自己的行为找出合理的解释。他们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撬开一个保险箱,为什么轻易就开枪伤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试图通过各种合理或荒谬的理由,来证明自己反社会的行为是正当的,他们也会因此坚持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应该被关在监狱里。”

如果阿尔·卡彭、“双枪”克劳利、达奇·舒尔茨和关在监狱里的那些亡命之徒都从不责备自己,那么你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普通人又会怎样呢?

约翰·沃纳梅克堪称现代百货商店的奠基人,他曾坦言:“30年前我就认识到,批评别人是愚蠢的。虽然我并不埋怨上帝没有公平地分配智慧,可我还是有太多的缺陷需要克服。”

沃纳梅克很早就学到了这一课,而我自己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30年才终于明白: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人们是绝不会批评自己的,无论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

批评是无益的,因为这会使一个人产生防御心理,常会使他竭力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因为这会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让他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还会激起他的不满心理。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因为表现良好而受到奖赏的动物,与那些因为表现较差而受到惩罚的动物相比,前者学习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也能更为有效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后来的研究表明,人类也有同样的现象。批评并不能带来持久的改变,通常还会招致怨恨。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利说得好,“正如我们强烈地渴望赞美一样,我们还同样强烈地畏惧指责”。

批评所引起的怨恨会让员工、家人和朋友产生挫折感,而你不满的那些问题却依旧得不到改善。

俄克拉何马州恩尼德市的乔治·约翰逊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工作的员工必须随时佩戴安全帽。据他报告,每当他碰到不戴安全帽的工人,他总是命令他们遵守规定。结果呢,工人们很不情愿地服从了,但经常是他一离开,他们就会将帽子摘下来。

约翰逊决定改变方法。等再看到不戴安全帽的工人,他就先询问是不是帽子戴着不舒服,或者大小不合适。然后,他会和蔼地提醒他们,安全帽是为保护他们免受伤害而设计的,并建议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要一直佩戴。结果,工人们逐渐开始自愿遵守这项规定,也没有了抵触情绪。P3-P6

序言

在20世纪的前35年里,美国出版业总共出版了25万多种图书。其中大部分图书都非常枯燥,许多还是亏本的。“许多!”这是我说的吗?世界上最大一家出版公司的总裁向我坦言,他们公司虽然有75年的出版经验,但每出版8本书,就会有7本书赔钱。

那么,为什么我还有勇气再写一本书呢?我写出来后,你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读呢?

这是两个尖锐的问题,且听我一一道来。

从1912年开始,我一直在纽约为商界人士进行职业培训。最初我只开设为成年入设计的演讲课程,通过实际经验,帮助他们在商业会谈及其他公开场合,思维更为敏捷,能把自己的想法更为清晰、高效、从容地表达出来。

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些成年人并不仅仅需要说话技巧方面的培训,他们还迫切需要人际关系技巧方面的训练,学会在日常商务及社会交往中更好地与人相处。

我也逐渐意识到,连我自己也非常需要这样的培训。回首往事,我不禁为自己在理解能力和交往技巧方面的匮乏感到震惊。我多么希望20年前就能拥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价值会难以估量。

如何与他人相处或许正是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当你身处商界。但即便你是工程师、建筑师或者家庭主妇,情况也一样。几年前,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赞助的一项调查揭示了一个重大发现。这项发现后来被卡内基理工学院所做的进一步研究所证实。这些研究显示,即使像工程师这样的技术型岗位,要想获得高薪,也仅有15%的因素取决于技术知识,另外85%则取决于“人类工程学”技能——即个性和领导能力。

多年来,我每季度都在费城的工程师协会开设课程,同时还为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纽约分会开班。总共有1500多名工程师听过我的课程。他们之所以来听我讲课,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亲身经历,他们终于发现,在工程领域取得高薪的人,通常并不是那些最懂工程的人。一个只具有工程、会计、建筑或其他专业技术能力的人,一般只能获得普通水平的工资。假如一个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激发他人工作热情的能力,他就完全可以获得更高薪水。

约翰·洛克菲勒在他事业鼎盛时期曾经说过:“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是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就像糖和咖啡一样。比起阳光之下的其他东西,我愿意为这种能力付出更多的金钱。”

芝加哥大学和青年会联合学校曾举办过一项调查,以确定成年人究竟想学些什么。此项调查历时两年,耗资达25000美元。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在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镇进行,该镇是作为一个典型美国城镇入选的。镇上的每位成年人都接受了调查,并被要求回答156个问题。比如,你的职业是什么?教育程度如何?怎么打发业余时间?收入水平如何?爱好是什么?有怎样的理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什么样的课程感兴趣?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是成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其次则是关于人际关系的:如何了解别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使他人同意你的想法。

于是,负责这项调查的委员会决定为梅里登镇的成年人举办这方面的培训。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教材,结果却一无所获。最后他们求助于一位成人教育领域的国际权威,向他询问是否有这类人群需要的书籍。“没有,”他回答说,“我很清楚那些成年人需要什么,但这样的书从来没人写过。”

从我的经验看,他说的没错,因为多年来我自己也一直在寻找关于人际关系的实用教材。

既然没有这样的图书,我便尝试着写了一本,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也就是目前这本书,希望你能喜欢。

为准备这本书,我阅读了所有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包括报纸专栏、杂志文章、民事法庭的记录,以及古代哲学家和当代心理学家的著述等。此外,我还聘请了一位受过训练的研究人员,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各图书馆阅读我遗漏的资料。他遍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翻阅了数百份杂志文章,研究了数不清的名人传记,希望能探究出不同时代的伟大人物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从恺撒到爱迪生,我们详细阅读了几乎所有伟人的人生经历。单是西奥多·罗斯福,我记得就看了他的上百本传记。我们决心要不惜时间和金钱,尽量找出历史上与“赢得友谊、影响他人”有关的实用思想。

我本人还亲自访问过许多成功人士,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人士:像发明家马可尼和爱迪生,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詹姆斯·法利,商界领袖欧文·杨,电影明星克拉克·盖博和探险家马丁·约翰逊等,尽力探询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使用的种种技巧。

利用这些资料,我准备了一篇简短的演讲稿,题目就叫“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起初这篇文章很短,但没多久就被扩展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多年来,我每季在纽约卡内基研究院的课程中,都会向学员们发表这篇演讲。

我不但讲,还鼓励他们走出课堂,到商业和社交场合加以实践,然后再把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带回课堂,讲给其他人听。这是一项多么有趣的功课呀!那些渴望提升自我的男女学员们,非常喜欢在这样一个新型实验室里工作,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的一个为成年人设立的人际关系实验室。

本书并不是在通常意义上被写出来的,而是像孩子一样成长起来的。它就是在那个实验室里生长发育,从成千上万成年人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在书中确定的那些原则,并不仅仅是理论或臆测。它们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尽管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我确实看到许多人通过应用这些原则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举个例子:一位拥有314名员工的公司老板参加了我们的课程。多年来,他一直毫无分寸地批评和责骂员工友善、鼓励和赞赏的话语就从来没在他嘴巴里出现过。在研读过本书中讨论的原则后,这位老板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的企业也焕发出一种全新的忠诚、热忱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原来那314个“敌人”,变成了314个朋友。他在课堂演讲中自豪地说: “过去我走过自己的公司,没有一个人同我打招呼。那些员工一看到我走近,便会把视线移开。但现在他们可都是我的朋友了,甚至连门卫都会叫着我的名字同我热情寒暄。”

这位老板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利润、更多的休闲时间,更重要的是,他在事业和家庭中,都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和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不过是半醒着。我们只利用了身心资源中的一小部分。推而广之,人类还远远没有达到个体的极限。他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都被习惯性地浪费掉了。”

千万别忽视那些“被习惯性地浪费掉”的能力!本书唯一的目的,便是帮助你寻找、开发、利用那些处于休眠状态、尚未开发的财富。

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约翰·希本博士说过:“教育,就是让你拥有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

如果你在读完本书的前三章后,没有增加任何“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我认为这本书至少对于你来说就是彻底的失败。因为,正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说,“教育的最大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这正是一本行动之书!

戴尔·卡内基

1936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卡内基成功学经典全译插图版)/成功励志金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戴尔·卡内基
译者 洪星范//庞燕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0210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