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发现者家长读本/小发现者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小发现者丛书》传达全新教育理念:倡导孩子从小做小发现者,长大成为大发现者!鼓励孩子敏于行动,大胆尝试,独立思考,每天发现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本书为其中的《小发现者家长读本》。它是写给家长朋友阅读的一本书,希望有益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应当积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智慧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中,指导孩子将上面五本书读起来用起来,做到读用结合。

内容推荐

“小发现者丛书”是作者及其同事近几年实践和研究的美好成果,把“发现教育”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快乐创意活动。他们主张用创意激发创意,具体地说,就是用美好的教育创意活动,引导孩子有创意地生活、学习和实践,培养孩子们从小做小发现者,长大成为大发现者。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小发现者家长读本》。通过开展书中的创意活动,能丰富童年的生活内容和生命体验,获得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关注成长的疼痛与迷茫

第二章 不用上岗证的重要岗位

第三章 发掘各种有益的教育资源

第四章 教育活动中的发现意识

第五章 培养和形成发现思维

第六章 强化作文训练在成长中的作用

第七章 研究性学习与发现作文

第八章 把孩子带入更广阔的生活

第九章 让孩子做行动者和发现者

第十章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章 不要让孩子丢失了自己

第十二章 引导孩子的阅读取向

第十三章 创造交流的情境

第十四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附录一:人的同质化竞争与特质化发展

附录二:多一点点要求

附录三:美好到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九章 让孩子做行动者和发现者

1.深呼吸:让孩子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成长

“素质教育”近年来得到国家的重视,推广落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一夜之间就由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无非是增加了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课”。专家指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劳动技能、科技实验、自然科学课程固然有利于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即便像语文、政治、历史等传统意义上只需“死记硬背”的学科,同样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读者》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讲到日本历史课的教学与考试,与中国学校的教育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的历史课强调死记硬背,但日本历史课的考试是“日本与中国之间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战,请分析两次大战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预测第三次中日两国大战可能发生的原因、时间和结果”。日本与中国的两次大战,一次是甲午战争,一次是抗日战争,日本中学生预测,第三次中日两国大战将发生在2015年左右,因为那时台湾已经与中国大陆统一,台湾海峡已经成为中国的内海,而日本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要从台湾海峡经过,势必支付高额的海上通行费用,从而引发战争,并表示日本将取得胜利。日本的这种教育是多么可怕,让人惊心动魄。冷静地思考,日本教育者是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我们的教育远远地落后于人家,这才是更为可怕的事实。

引导孩子培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校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教师应当具有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教学能力。

从动手能力的培养来看,学校应当创造“动手环境”、客观评价学生的“动手成绩”。美国的一些学校开辟“木工教室”,为孩子提供动手机会和场地。

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高超的实验技巧是朱棣文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特色。他的科研操作能力来自少年时代的动手体验。

朱棣文说:“我花费了许多时间用于制作一些没有明确用途的器具上。我房间的地毯上,经常散乱地摆放着数以百计的金属‘梁’和小的螺母、螺杆,还有我尚未完成的半成品。母亲很体谅人,她允许我连续好几天进行我的‘工程’,直到完成。稍大一点,我的兴趣扩展到了化学游戏上。我曾和一个朋友用自制的火箭和火药做实验,实验的部分费用来自父母给我在学校吃饭的午餐费。有一年夏天,我的爱好又转移到了检测我邻居家的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所缺少的营养物质上。”“我在高中最后一个学期里做得比较好的一件事是制造了一个物理摆,并用它‘精确’地测量了重力加速度。此前多年的动手经历,使我学会了许多技能,这次都用在了物理摆的制造过程中。颇有戏剧性的是,25年后我又用激光冷却原子的技术研制出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注:该方法即为朱棣文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成果‘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我们提倡给孩子锻炼的天地,重视让孩子在实践和探索中学习、摸索和感悟,就是希望孩子在自我探索中成长。

西方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说得好:“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会记住,我做过的才会真正明白。”

亲子活动提示

把家里的阳台或一个小房间,开辟成孩子的手工室。

2.点点头:每个人都是在探索行动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主持的刊物上开设了一个“芝麻开门”专栏,每期介绍一个杰出人物,突出介绍“行动故事”,解读这个人成功的秘密。编辑这个栏目,我尽可能放开视野,推介世界和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和人文思想家,还有杰出的商人、探险家、摄影家,等等。

这个栏目之所以用“芝麻开门”作为名称,是因为我觉得阿里巴巴的故事是关于人生成功的一个原型故事。阿里巴巴是个普通的穷苦小伙子,他无意中得到了四十大盗开启山洞门的咒语,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获得了巨大财富。我认为这个故事包涵了人生成功的关键要素。一是阿里巴巴掌握了打开山洞门的神奇咒语,二是他敢于尝试,敏于行动。这二者使他获得了惊喜的收获。

许多成功人士的秘诀,就是敢于尝试、敏于行动。请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小发现者成长地图》一书,加深体会,促进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功人士在成长的过程中那种敢于尝试、敏于行动的精神,他们在行动和奋斗过程中,涉及各种充满新奇生动的领域,都是瑰丽的奇观。让这些人生和精神的奇观引导成长者的心灵,引导成长者追求的步伐,开启成长者的心灵视野,他们将会走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之路。

亲子活动提示

和孩子一起阅读名人传记,了解杰出人物少年时代的行动故事,开展讨论,思考那些行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3.眨眨眼:警惕教育中的功利主义

有的家长在引导孩子开阔眼界、丰富感受方面做过许多努力,可是效果并不好。一个六年级同学向我讲述,他跟父母在暑假里去旅游,他本来是高高兴兴出发的,回来却尽是痛苦记忆。他说:“那真是一趟旅游作业,痛苦死了。我下次再也不和他们去旅什么游了。”

原来,爸爸给他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要他“边走边写”,提高作文水平。旅途上够累的,身边有两双眼睛的监督,他不得不强打精神写日记,效果并不好。

这趟旅游,让他感到没什么意思,再也不想和父母一同出游了。这就是过于功利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感觉。

我女儿上五年级时参加一次夏令营。我们没有给她布置什么学习任务,回来后她多次在作文里写到夏令营里的事情,写得有细节,有感情,有欢乐。从作文里看得出,她在夏令营里玩得很开心,结识了好些朋友,体验很丰富,感觉很美好。

为什么带着目的去旅游,反而达不到应有的目标?为什么让孩子轻轻松松去玩,却写出更为丰富多彩的作文来?

“正打”不能“正着”,“歪打”倒能“正着”,是为什么?这很值得家长思考。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在孩子身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亲子活动提示

带孩子去看美术展览,去看博物馆,去看电影,去参观植物园,丰富生活体验。

4.拍拍手:让孩子成为行动者和发现者

一个人有所发现,是行动的结果、探索的结果、思考的结果、体验的结果、感悟的结果。提倡写“发现作文”,就是提倡敏于行动,大胆实践;就是提倡热爱生活,感悟人生;就是提倡勤于思考,激活思维。

获得发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举一些伟大发现者的实例。

司马迁式——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追根溯源;

法布尔式——坚持观察,抓住细节,感悟规律;

爱迪生式——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反复实验;

爱因斯坦式——展开想象,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袁隆平式——抓住一个问题,变问题为课题,不断地深入开掘……

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好奇激发探索行动,行动促成新鲜的发现。让孩子成为行动者和发现者,是符合他们的内心需要和心理规律的。

我在刊物上设立“创新少年”、“大拇指行动”栏目,报道孩子们的行动故事,通过“快乐尝试”等栏目指导孩子开展有益有趣的活动。我体会到,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和发现者,都会获得令人惊喜的发现。

在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虽然没有条件开展科技活动,但我认为一定能够挖掘出有趣的发现故事。一个孩子告诉我,他们班上的一个同学对门锁很感兴趣。我找到那个五年级男生,他说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爸爸妈妈下田里做事了,家门铁锁的锁孔被几个顽皮的小孩塞上了火柴梗,他打不开门。父母回家后,只好把锁砸开。他想,要是锁孔的那一端也是通的就好了,用钥匙往里一捅,就把锁孔里的火柴梗捅出去,也就能打开锁了。他拿着那把砸坏的锁,找了好几个修理锁的师傅,还是没有改造出那样一把锁来。说到这里,他非常不好意思。这个农村小朋友的设想和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我写了一篇小报道,把这个农村孩子的探索故事报道出来,让广大小读者帮助他解决问题。

我到一所城区小学,与一群喜欢玩四驱车的男生聊天,看他们如何玩自己的宝贝车。这些孩子说起F1赛事,说起各种车型,如数家珍。我看到一个小胖子的车跑得最快,问他的车是不是比别人的价钱高。他悄悄地告诉我,那辆车是经过他改进的,车头上打了孔是为了散热,车尾加了一块材料是为了转弯时更稳妥。

我到一所农村学校的茶园参观,孩子们告诉我,春天采茶时,他们发现采回的新茶在教室里堆一个晚上就烧坏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他们提出了问题:新鲜茶叶为什么会产生热量?这种热量可以利用吗?他们好奇地开始做实验,居然把鸡蛋放在新鲜茶叶里孵出了小鸡。这个过程经历了多次失败,但终于成功了,他们争着与用这种奇特办法孵出的小鸡合影,高兴极了。

这些来自生活中的行动故事、探索故事和创造故事,展示了儿童探索和创造的巨大潜能。仅从作文的角度来看,这些孩子在探索中的创意、灵感、细节、感受,是如此新鲜生动。

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罕见的海啸灾难,一个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却使泰国普吉岛海滩上200多人逃过这场劫难。这位名叫缇丽的英国女孩,当时和母亲在海边玩耍,她看到海潮突然改变了方向,海面上泛起大量泡沫,马上联想到地理课学过的知识,意识到这是海啸发生的前兆。她立即把这一隋况告诉母亲,她的母亲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海滩上的游客和附近的居民。在海啸爆发之前,人们已经安全转移。这片海滩成为普吉岛上唯一没有人员伤亡的地点。

让孩子在行动中学习,让孩子拥有发现的意识,学会发现,学会运用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创造出让大人为之惊喜的奇迹。

亲子活动提示

开展一次家庭安全检查,检查电线是否老化,液化气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火灾隐患,让孩子参与活动并作记录。

P75-81

序言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小发现者

邓湘子

1

近几年来,我对中小学教育的状况和少年儿童的成长进行了一些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发现教育”观念。

1993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生导刊》的编辑工作,对于“人是如何成长的” “童年的成长需要哪些精神元素”之类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写作《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和《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两本书,我的教育观察和教育思考获得全新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

我在采访袁隆平先生的过程中领悟到,杰出人物都是伟大的发现者。他们的成就,是建立在他们的伟大发现之上的。他们的著作和成果,都是表达出了他们的心灵发现和科学发现。我从而联想到,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发现中成长起来的,对生活的发现,对大自然的发现,对心灵的发现,总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塑造着每一个人。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发现,对外在世界的发现,是多么神奇和重要。然而,一些教育者眼里看到和心中看重的往往只是结果,常常忽略生命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宝贵的发现和体验。

从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我对中小学生的心灵成长与学习行为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认识。我提出“用发现的眼光写作文”“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希望中小学生唤醒发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形成发现思维,成为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的人,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优秀的人。

2

我努力把“发现教育”观念,体现在自己主持的《小学生导刊》上,还在一些学校开展作文和阅读方面的教学实验。刊物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被评为“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和“湖南省第三届十佳社科期刊”。

在思考、实践和交流的基础上,我逐渐构建和丰富自己的教育观念。“发现作文”、“发现阅读”和“发现家教”的观念,构成了我所倡导的“发现教育”的基本内容。

2004年,我写作《发现作文·风靡版》,主编《小学生发现作文快乐总动员》系列丛书,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05年,我策划编辑《心灵的声音——让作文成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一书,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

2007年初,我创办个人网站——发现教育网(www.faxei.com)。

“小发现者丛书”是我和我的同事近几年实践和研究的美好成果,把“发现教育”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快乐创意活动。我们主张用创意激发创意,具体地说,就是用美好的教育创意活动,引导孩子有创意地生活、学习和实践,培养孩子们从小做小发现者,长大成为大发现者。

希望这套书能够进入到孩子的成长生活中去,他们通过开展书中的创意活动,丰富童年的生活内容和生命体验,获得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3

“小发现者从书”共6册——

《小发现者作文地图》,用全新的创意活动,拓宽孩子的生活空间和心灵视野,指导孩子的实践行动,丰富心灵体验,获得惊喜发现。

《小发现者阅读地图》,提供丰富的阅读线索,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儿童文学经典和儿童科普经典,把用心阅读与创意活动结合起来。

《小发现者电影地图》,提供欣赏经典儿童电影的线索,把世界各国的优秀儿童电影作为美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孩子的心灵生活。

《小发现者成长地图》,描绘出100位杰出人物的成长图景,让孩子看到生命不断地走向优秀和卓越的动人景象,看到生命成长与人生成功的多样性,找到自己的人生榜样,激发开创美好未来的幻想、梦想与理想。

《小发现者在行动》,这是我在“发现作文”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教育小说,具有浓郁的当代儿童的生活气息。本书曾在《小学生导刊》杂志连载,受到小读者广泛欢迎,有些教师把它带进课堂,带进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小发现者家长读本》,是写给家长朋友阅读的一本书,希望有益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应当积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智慧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中,指导孩子将上面五本书读起来用起来,做到读用结合。

4

阅读这套丛书时,我建议家长在孩子的卧室里挂上一幅世界地图,一幅中国地图。

家长有必要做引导和示范的工作,指导孩子把课内外阅读了解到的各类杰出人物的名字,及时地写到这个人所在国(省)的版图上去。

尝试根据人物的身份进行适当的分类,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写那些名字。如科学家的名字,用红色笔写;文学家的名字,用蓝色笔写;艺术家的名字,用绿色笔写;体育明星的名字,用黑色笔;电影明星的名字,用橙色笔来写……

结合地图开展这一活动,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精神营养来自广阔的世界,来自各个领域里卓越人物的启迪。这将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一个美好的学习过程。这样坚持记录下来,将孩子的学习和认知,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让孩子的地理空间意识变得清晰,心灵视野变得日益开阔。

坚持一段时间,家长逐渐就会发现,普通的一幅地图,慢慢地会变得色彩绚丽,形象地展示出孩子的精神世界在逐步拓展,变得丰富多彩。这样的地图,已经成为孩子认知世界的心灵版图。

这样两幅色彩绚丽的地图,会成为卧室的亮点,成为孩子成长的美好记录。它让孩子的成长与开阔的世界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与孩子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孩子在观看地图时会浮想联翩。那应该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体验。

5

“发现教育”观念在实验推广过程中,得到我的同事和朋友的鼓励或参与,得到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

袁隆平院士在百忙中曾经两次题词勉励,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一位参与推广的朋友,热情地写下一篇题为《寻找那个奇妙的境界》的短文,正好作为本文的结语——

平凡的生活里,还藏着一个奇妙的、美好的境界

需要透过闪亮亮的童心,才能发现它

每一个孩子,用他们的好奇心  用他们无所畏惧的勇气

用他们的爱和创造力

在寻找它

我们所做的

就是,让沉重作业下的孩子,被标准化的孩子,

让那些孤独的孩子,渴望爱的孩子……

重新找回那颗晶莹的、好奇的童心

让那一颗颗小脑袋瓜子里丰富的想像力

美妙地展现

让那些被习惯生活所习惯的孩子

再次学会质疑和思考

希望借着他们轻盈的、童心的翅膀

带上我们,带上这个世界

一起飞翔

飞向美好

飞向创造

飞向未来……

后记

《小发现者家长读本》一书,表达了我关于“发现家教”的一些思考,目的是想唤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发现意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到成长的多样性,看到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努力提高交流沟通的质量,智慧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孩子提供感受生活的多种途径,给孩子更多快乐、美好、智慧的影响。

美好智慧的家庭教育,将成为孩子生命中宝贵的礼物,成为他们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怀着这样的愿望,我在这本书里表达了一些比较感性和粗浅的想法,提出了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家长朋友的共同思考和探索。我想,只有家长真正重视在学习中改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才会有质的提高。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小成为小发现者,长大成为大发现者。

借此书的出版,希望能开辟一条交流的渠道。一是请家长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写成文章,每篇千字左右,参与“家教创意活动征稿”。二是请家长推荐自己孩子的优秀作品,参与“发现作文展示活动”。请将文章通过电子邮箱faxei7707@yahoo.com.cn发送给我们。发现教育网将对以上征稿择优进行展示,有机会的话,或许可结集出版。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敬请家长积极行动起来。

邓湘子

书评(媒体评论)

倡导发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勉邓湘子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

发现作文,不神秘也不难,它告诉同学们,要抓住“好奇—探索—发现—创造“这条向成功延伸的链条。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韦苇(教授翻译家)

邓湘子倡导的“发现教育”和所实践的“发现作文”,把孩子们带进新鲜生动、充满创意的教育活动之中,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提供了美味的精神大餐,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育资源。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雄辉(博士研究员)

邓湘子的“发现教育”理念和“发现作文”实践,能送给孩子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把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

——湖南师范大学 汤素兰(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邓湘子老师指导孩子如何张开心灵的眼睛,用发现的心态来写作文,给孩子们的写作带来了“神奇功效”。

——湖南一师二附小 邹小红(高级教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发现者家长读本/小发现者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湘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19213
开本 24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186
173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