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云传(永不放弃)
内容
编辑推荐

与其他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相比,马云显得有些寒酸。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不懂得电脑和网络,对软件、硬件也是一窍不通;创业时没有足够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像这样一个人,放在十几年前,如果他对你说,他要创业,要做互联网,你认为他会取得成功吗?相信大多数人会持否定的态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马云决定要做互联网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

可事实却是,马云成功了。

是什么原因让“普通人”马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这正是本书将要着力破解的谜团。

内容推荐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从马云出世写起,全面解析马云的成功历程,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马云形象。使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从中得到一些激励、一些感悟和一些灵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目录

卷一 成长篇——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第一章 少年初长,侠气漫天

  英雄莫问出身

  义气,最讲义气

  马云的英语是怎样练成的

  高考三次,马云终圆大学梦

 第二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此间的少年——马云的大学生涯

  转做教书匠,为了一个承诺甘受6年寂寞

卷二 创业篇——永不放弃的梦想

 第三章 初入商海,已显王者风范

  创建“海博翻译”,拉响创业前奏

  身陷骗局,马云单骑走美国

  涉足网路,让梦想照进现实

  艰辛创业,马云的残酷史

 第四章 征战南北:疯狂,但绝不愚蠢

  北上北京,痛并快乐着

  回杭州,遭遇首次创业失败

  再次北上:走或者留,这是一个问题

 第五章 伺机而动,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南归,阿里巴巴快要诞生了

  为公司取个好名字——阿里巴巴的由来

  “闭门造车”,阿里巴巴蓄势而不发

卷三 经营篇——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六章 经营理念: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活80年”到“做102年”

  强化企业使命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大舍大得

  将执行力当作经营成败的关键

  用左手温暖右手——阿里巴巴生存之道

 第七章 融资方略:太多钱会坏事

  看重策略投资者而非投机者

  联手孙正义,6分钟融来2000万美元

  在洗手间里融资8200万美元

  雅巴合作,一个搜索引掣和一笔10亿美元的投资

 第八章 营销之道:卖产品不如卖品牌

  娱乐营销:好玩、好看才好卖

  事件营销:“西湖论剑”显英豪

  名人营销:比尔·盖茨成了“免费代言人”

  媒体营销:“赢在中国”的大赢家

 第九章 战略决策:输赢只在一念间

  战略决策:决定马云命运的几次决策

  应变策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危机公关:危机让我更强大

  直面错误:犯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第十章 领导艺术: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

  中西合璧:精神中化,管理西化

  凝聚团队:最欣赏的是唐僧团队

  文化治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淘汰机制:制度治人,绝不容许破坏团队的“野狗”存在

  快乐工作:“没有笑脸的公司是痛苦的”

 第十一章 竞争规则: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

  逢敌亮剑,光脚不怕穿鞋的

  倒立者赢,蚂蚁是如何战胜大象的

  无招胜有招,商场风清扬

卷四 用人篇——六脉神剑定人才

 第十二章 用理念和激情让贤才“自投罗网”

  小庙容大佛,蔡崇信弃明投“暗”

  数访美国,招来“搜索引擎之王”

  给哈佛学子“洗脑”,抱得HBA归

 第十三章 “六脉神剑”定人才

  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

  团队合作: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

  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敬业:专业执著,精益求精

 第十四章 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把“准猎犬”培训成真正的“猎犬”

  “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卷五 个人篇——一个人的才华与他的容貌往往成反比

 第十五章 “疯子”,“骗子”,“狂人”

  “疯子”:不疯魔,不成活

  “骗子”:不是骗子的骗子

  “狂人”:是自信,非狂妄

 第十六章 铁嘴,名嘴,大嘴

  铁嘴:教学练就铁嘴

  名嘴:马云与《赢在中国》

  大嘴:口无遮拦还是一针见血

 第十七章 爱情,财富,偶像

  爱情:不平淡的幸福

  财富:赚钱不是目的

  偶像:金庸及其小说

附录

 附录一:马云年谱

 附录二:阿里巴巴集团概况

 附录三:文化是企业的DNA——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的演讲

 附录四:给阿里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冬天里的使命!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英雄莫问出身

古今中外许多非常优秀的人物出身环境都称得上恶劣,而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和成长环境中,这些人物才磨炼了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斗志。

马云,这个被人尊称为“网络拿破仑”的超级名人也不例外,也有着恶劣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也有着堪称传奇的奋斗历程和创业人生。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家中有三个孩子。马云的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母亲在杭州的一家钟表厂上班。看起来,这样的家庭环境似乎是蛮不错的。但事实上,这个家庭却因为历史原因一直生活在一层阴影之中。原来,马云的爷爷在抗战时期曾做过保长,解放后,一直被划为“黑五类”,其子女自然饱受各种歧视,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在政治立场分明的“文化大革命”时代,幼小的马云在心理上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创伤,另一方面,也使他养成了坚韧的个性。

“我从小是一个傻孩子,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如果谁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马云这样评价小时候的自己。的确,马云从小功课就不好,尤其是数学,他还曾经有考过1分的成绩,我们在后文会对此作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笔。

任贤齐在《逍遥游》中唱道:“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有志气哪天也骄傲。”世事难料,但只要有志气,有梦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么,迟早会收获成功。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士,在幼年和少年时代并未表现出多高的智力水平。像李白六七岁就能做诗、莫扎特六岁能演奏钢琴曲这样的神童毕竟只是少数。而大部分最终成为杰出人才的人,他们幼、少时代的智力也都在正常水平,有的甚至智力发展比较迟缓。比如牛顿小时候成绩很差,爱因斯坦被老师认为是弱智,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不仅教师,连家长都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智力比一般人低下。”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可是,这些人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云也是如此。在“2004CCTV年度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中他说过这样一句精彩的话:“一个男人的才华与其容貌往往是成反比的。”这让人们不禁联想到他那不怎么中看的相貌,关于这点,连美国《福布斯》杂志也没忘了加以精彩的描述:“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露齿欢笑、顽童模样、5英尺高、100磅重。”看过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品之一《E·T》的人,如果看到马云的脸庞,肯定会产生异常熟悉的感觉。

也许正是由于出身贫苦、相貌丑陋、智力水平不高的先天条件,使得马云在一种劣势环境中成长,让他有了一种更加强烈的突破欲望,逆风飞扬,最终翱翔九天。

马云最喜欢看的书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胡斐……不管出身好坏,几乎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经历过各种磨难甚至遭受过死亡考验,而他们最终都能克服种种磨难,成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可以肯定地说,这对少年马云的成长轨迹有着巨大的影响。正是这些侠义故事,让他对照自身,最终走出了一条现实的、真实的“英雄路”。

义气,最讲义气

上文说到,少年马云十分酷爱金庸武侠小说,事实上,他不仅从中获得了成长动力,也从中领悟了何谓“义气”。

受到武侠小说主人公仗剑江湖、除暴安良的情节的影响,马云也非常渴望自己能在生活中成为这样一个“侠士”,于是小时候的马云便成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坏孩子”。对此,马云并没有否认,他这样说道:“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由此可见,虽然身形瘦弱,但马云的战斗力却是很高的。

少年马云喜欢打抱不平,经常帮别人打架,坚定不移地践行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领悟到的“侠骨仁心”。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云打架不管输赢,从来不哭,也不会骂人,更不会向父母告状。

狭路相逢,勇者胜。少年马云和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有相似之处,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敢于逢“敌”亮“剑”,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强悍的气势,让很多比他高大威猛的孩子,也对他避忌三分。当然,马云也为此吃过不少苦头。有一次,不知道是出手什么原因,马云和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打架,别人都以为身材矮小的马云会不战而退,可是后来马云却越打越勇,虽然最终也没打赢对方,可却在气势上震住了对方,后来这个年轻人一提起马云,便竖起大拇指称赞,认为少年马云称得上是一条汉子。

小时候的马云,打架的战绩辉煌,可也因此伤痕累累。

一次,他和别的孩子打架,结果闹得警察都到家里来了,很多邻居家的孩子也趴在窗户上看热闹。警察当面大声呵斥马云,“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在当时,这句话是一句流传极广的经典语录,当时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句话。这件事没过去几天,上语文课,当老师碰巧念到了那句话时,一个孩子扭过头带着嘲笑的目光看了马云一眼。马云顿时火冒三丈,“哗”地一声,就在课堂上用课本去砸那个孩子。那孩子也颇为生猛,闪过书本,二话不说,把整个书包猛掷过来。马云躲闪不及,书包里的铁文具盒角刚好撞在额角,顿时血流如注。

还有一次,马云为了同学而打架,骨头都露出来了。当时没有麻药,只好直接缝针,一共密密麻麻地缝了13针,在这个过程中,年少的马云竟没有发出一声哀号,真可与关公“刮骨疗毒”的英雄事迹相媲美。也正因为这件事情,马云成了伙伴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认为他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勇敢无惧。

像这样的“流血”事件在少年马云的打架生涯中是经常有的。也正是因为爱打架,马云多次受到家长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后来,因为屡教不改,受过多次处分的马云被迫转学,进了杭州八中。这时,所有的老师、邻居甚至自己的父母都对马云前途感到担心,认为他的人生将不再有任何希望。

但马云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马云坚持认为,当时的他只是常打架,但绝不是爱打架。马云说,他不想欺负别人,但因为他个小,别人会欺负他。然而马云很少为自己而打架,大多是为了朋友而打架,因为儿时的马云就已经很看重朋友间的友谊了。由此可以看出,马云的打架在本质上不同于那些“小太保”,他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他有容易激动、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而打架的动机体现了他重情重义、正义凛然的品质。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年马云的好战性格,注定了他的人生绝不会是平庸的,也绝不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他有着一个梦想,一个“侠义”梦想,正如大侠郭靖所说,“侠之大者,在于为国为民”,马云亦如是。

P4-8

序言

他,其貌不扬,却是媒体争相追逐的“明星”人物;个子不高,却是中国互联网界的“小巨人”。

他,三次高考,数学两次几乎收获“鸭蛋”,却没有妨碍他成为中国最精明的商人之一。

他,被称为“骗子”、“疯子”、“狂人”,可国际巨富们却削尖脑袋试图成为他所创建的阿里巴巴的股东。

他,是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人,曾亲自为吴仪、李岚清等领导同志演示互联网,但王志东、丁磊、马化腾、陈天桥等网络英雄早已功成名就,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蛰伏于一隅之地。

他,善于“夸夸其谈”,令众多国内媒体疑虑重重,但《福布斯》却早早将他视作星辰摆上封面,他也是达沃斯论坛的常客。

他,是全球瞩目的阿里巴巴网站的灵魂人物,却将“群策群力”奉为公司的圭臬,杨致远也说:更看重阿里巴巴的团队。

他,曾说,2009年将是阿里巴巴的成功时刻,但2007年11月,他就提前将阿里巴巴送上股市,4700名员工将与他一起分享股市盛宴。

他,试图将阿里巴巴打造为一家102年的老店。

他,在浮夸的中国互联网界堪称一个异数,他似乎是所有网络公司老总的反义词:他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他不懂广告,不许公司做广告,他不仅不会高薪聘人,对进来的人还减工资。

他,陪第一次来中国的杨致远游长城,与孙正义在厕所讨价还价,挟金庸之势与互联网精英西湖论剑,在公司大会上扮维吾尔族姑娘……人们对他的传奇经历一直津津乐道。

他,被称为创业教父,互联网界的拿破仑,草根英雄。

他,在国内各地的演讲,甚至在国外高等学府的演讲,都曾引起人们的强烈追捧。

他,是《赢在中国》中得到掌声最多、最受欢迎的评委。

他,在2001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青年领袖”,2004年被中国中央电视台选为“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之一,2005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亚洲最具权力的2 5名商人”之一。

他就是马云!一个执著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生意人。

在马云的博客的公告上写着这么几句话:

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

不过运气不错,

智商一般,

但是个福将。

马云也曾说过:“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i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的确,与其他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相比,马云显得有些寒酸。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不懂得电脑和网络,对软件、硬件也是一窍不通;创业时没有足够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像这样一个人,放在十几年前,如果他对你说,他要创业,要做互联网,你认为他会取得成功吗?相信大多数人会持否定的态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马云决定要做互联网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

可事实却是,马云成功了。

是什么原因让“普通人”马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这正是本书将要着力破解的谜团。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从马云出世写起,全面解析马云的成功历程,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马云形象。使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从中得到一些激励、一些感悟和一些灵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样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美国《福布斯》杂志

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

——比尔·盖茨

就像比尔·盖茨已经成为人类创造互联网的杰出代表一样,马云必将成为人类利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也必将成为纳斯达克的太阳!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

《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刘东华他,是一个不懂IT的IT精英;他,是一个不懂网络的网络英雄。

——媒体在报道马云时最常用的开场白

Jack Ma(马云的英文名)在互联网中的形象就如同功夫电影中的Jack chen(成龙)

——美国《财富》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云传(永不放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0331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