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云向左史玉柱向右
内容
编辑推荐

马云和史玉柱这两个卓绝的商业时代先锋,在财富的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都同样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都将在中国的商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本书通过对马云与史玉柱对比分析,深刻揭示了二人获取财富的秘诀,希望能对那些依然在财富之路上摸爬滚打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与帮助。

内容推荐

马云曾经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史玉柱则是品学兼优的好苗子;马云身上更多的是一念之仁,史玉柱更多的则是商人本能;马云在失败后依然按部就班,专注自己的经商领域,欲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伟大的电子商务帝国;史玉柱在遭受重创之后,奇迹般地依靠保健品迅速完成人生大逆转,继而又向网络游戏领域进军。本书通过对马云与史玉柱对比分析,深刻揭示了二人获取财富的秘诀,希望能对那些依然在财富之路上摸爬滚打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与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创业之路

马云向左:

1.顽皮捣蛋的学校小霸王

2.辞职下海,创立中国黄页

3.连连受挫,马云欲哭无泪

4.阿里巴巴,马云起死回生

5.痴心不改的铁心企业家

史玉柱向右:

1.品学兼优的学校尖子生

2.辞职下海,创立巨人集团

3.企业破产,成为最穷的人

4.负债2亿到盈利500亿

5.调转船头,踏上新的征程

第二章:经营理念

马云向左:

1.将一直专注于电子商务

2.不改变方向的坚守精神

3.积极创新,决不照搬照抄

4.简单实用,拒绝花里胡哨

5.逆向而行,服务中小企业

史玉柱向右:

1.靠电脑起家,经营多元化

2.精于赚钱,不灵立即掉头

3.史玉柱式的行业大跳槽

4.一个商业革命的推崇者

5.随大流,专挣有钱人的钱

第三章:内部管理

马云向左:

1.绝不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2.不能面对面,却能心贴心

3.马云不靠控股控制企业

4.选的都是不一般的学生

5.不从竞争对手中挖人才

史玉柱向右:

1.唯我独尊的精神之领袖

2.只能面对面,不能心贴心

3.在内部实行军事化管理

4.又红又专,用人保持传统

5.果断出手,挖走盛大精英

第四章:竞争谋略

马云向左:

1.等待机会,绝不轻易冒险

2.支付宝是马云的摇钱树

3.强强联手,马云并购雅虎

4.倒立看,世界劲敌不可怕

5.马云发招,剑指GODGLE

史玉柱向右:

1.史玉柱与陈天桥大比斗

2.盛大做对手,丁磊是大哥

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4.以市场为导向,乘虚而入

5.网游竞争就是人才竞争

第五章:营销手段

马云向左:

1.借助名人效应巧妙营销

2.马云的拿手戏,娱乐营销

3.阿里巴巴是如何出名的

4.铁律容不得任何人染指

5.千万不要把灾难当公关

史玉柱向右:

1.广告是史玉柱制胜秘笈

2.渠道为王,严格控制营销

3.看透人心,才能出奇制胜

4.地毯式营销与造势手段

5.脑白金危机公关大策划

第六章:融资手段

马云向左:

1.巧融资,搭上高盛顺风车

2.拿到孙正义八千二百万

3.强强联手,马云得到十亿

4.马云要当杨致远的老板

5.香港上市,马云身价倍增

史玉柱向右:

1.整合资本,还清巨额债务

2.巧运作,史玉柱借壳上市

3.资本新游戏,卖掉脑白金

4.另类投资者,瞄准银行业

5.纽约上市,巨人海外融资

第七章:领导艺术

马云向左:

1.危机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2.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

3.没有笑脸的公司很痛苦

4.创业教父的社会责任感

5.别拿5分钱不当钱

史玉柱向右:

1.紧抓最关键部位的细节

2.英雄魅力,吸引铁杆员工

3.不用空降兵,独裁很危险

4.处处小心,推行危机管理

5.一个失败者的领导心态

第八章:个性魅力

马云向左:

1.巨大的魅力来自于平凡

2.散财人聚,让员工先致富

3.新儒商的独特魅力

4.网络教父的新狂人日记

史玉柱向右:

1.从赌徒到理性的投资者

2.能屈能伸,巨人起死回生

3.英雄本色,坦然面对失败

4.巨人史玉柱的坚韧品质

马云大事记

史玉柱大事记

试读章节

1995年,当他投身互联网并到处宣讲互联网时,别人说他是骗子:1999年,当各种互联网概念漫天飞,而他仍坚持B2B模式时,别人说他是疯子;现在,当他表示,中国真正强大的互联网公司,在网民突破两亿之后才会诞生时,别人说他是“谦谦君子”。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马云只在乎自己怎么做。就像他所说的,“喜欢金庸小说《侠客行》里的石破天,他非常简单,他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人。”在外界看来,不简单的马云带领着阿里巴巴也是这样一条路走到黑,“简单”地成为强大的互联网公司的。

很多时候,马云不说话,很多人都觉得很寂寞。因为没有可以用来攻击的靶子。在互联网界经常有人说,几乎没有一个人像马云这样,说得正确,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说得不对,就会受到“群殴”。这会让人觉得困扰。但马云自己说,他对自己企业的界定一直都很简单。曾经有一个问题是,阿里巴巴在过去的3年问员工人数迅速膨胀,目前已经到了接近1万人,“当站在杭州体育馆的舞台上,面对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难道不心慌?”——马云说,当大家都拥有同一个价值观和使命感时,一万人和一个人没什么区别。这是马云注定要再度被拿来做不同方式的解读。

1999年,正是全世界互联网的第一个春天。但是,当时大部分人心中的网站,就是新浪、雅虎那样的门户网站。但马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要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服务,而广大的中小企业主由于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不高,所以不能用门户那种模式。马云采用了一种非常特殊却欠美观的“网上集贸市场”的形式。马云坚持地认为,只要网站能实现发布供求信息和行业分类就行,“不要做得花里胡哨的”。这个方案一提出来,在团队内部产生很大分歧,大部分人觉得还是应该仿照雅虎等门户网站的模式,认为那些绚丽多彩的门户网站才是主流。才能吸引眼球。但马云还是坚持,“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的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他的意见,要换其他的实现方式。马云用无比坚定的信念改变了拥有反对意见的人们。

于是,阿里巴巴的网站就从:BBS的雏形中诞生了。由于是参考BBS的设计模式,阿里巴巴的网站只是给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网上阅读和发布供求信息的平台。所以,网站上线以后,看起来如同一个网上的“杂货市场”。与那些经过豪华装饰的门户网站对比,人们都觉得阿里巴巴网站简直“丑陋至极”。

但是,创业之初,马云就是带着他的同伴以每个月500块钱的工资,每天16到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搭建着阿里巴巴。他们抓住商人最关心的焦点:买与卖,让商人把求购及要销售的商品信息免费“贴”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

模式就是这么简单,和我们今天看到的BBS几乎没什么区别。在当时没有人注意到这种“丑陋”的模式,也想象不到它能成什么大气候。然而,这就是中国最初的电子商务雏形。

在马云眼里,阿里巴巴就像一张大字报,谁有什么商品都可以挂在阿里上面卖。就像长城上面的一块一块石头,城墙是需要所有的商人一起建设的。所以这样的想法很新颖,也就是最初阿里巴巴信息发布系统的雏形,所有的信息都是商人自己发布的,而阿里巴巴提供的是进行分类整合,真假信息核实。也许这就是阿里巴巴与别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最大区别,在这之前,所有网站的信息发布都是不加审核的,所以这就注定了阿里巴巴的信息编辑比别的网站都累。信息工作的任务是非常枯燥而庞大的,每天必须对信息进行审核。然后进行100多个种类的分类,包括英文和中文的。当时这些工作是由四个女孩子负责的,分别为马云的夫人张瑛、现阿里巴巴市场部副总裁Lucy以及其他两个女孩子。当时她们把这种工作称作“挑毛线”,每当做到头晕脑涨的时候,大家就会歇一歇,中场休息开始打牌。

对于这个庞大的网上集贸市场,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企业在阿里巴巴可以有多种身份,可以既是买家又是卖家。并非供应商就永远是供应商。如果商品供不应求时,一个供应商可以选择到同行手里调货。又成为了客户。这种类似BBS的模式的确是丑陋了些,但却非常实用,很快引起一些商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他们的网站,阿里巴巴的会员数量也在直线上升!与此同时,网站上信息也以每天1000条的速度在增加,活动范围覆盖到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那个时候,面对人们的质疑和嘲讽,马云不以为然:“我们在打地基,至于要盖什么样的楼,图纸没有公布过,但有些人已经在评论我们的房子怎么不好看。有些公司的房子的确很好看,但地基不稳,一有大风就倒了。”

实际上,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马云都用了“网上集贸市场”这样听起来很土的名字。为什么要这么形容?因为相对于雅虎、亚马逊或者eBay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言,马云实在不知该如何对商人们用一个准确的商业术语来描述他的阿里巴巴模式。在马云的经营理念中,与其表面上做文章,不如踏踏实实干实事。少搞形式主义,多做实事。这是立世的百胜法则。最没有理由自豪的马云往往最自豪,而不像其他经营者那样把什么都说得神乎其神,实际上是想求得别人的喝彩,结果只会遭到有识者的轻视,只会让有修养的人捧腹大笑。在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里,人们的普遍心态是急功近利,缺乏把一件事精雕细刻的耐心,缺乏十年磨一剑的意识,缺乏为自己设立一个标准,并朝着这个标准不懈地努力的精神,这也就是缺乏务实精神。而马云正是一个现代商人中的一个异类,他以少见的务实精神支撑着这个未来的电子商务帝国,而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网上集贸市场必将在未来创造无数的商业奇迹。

P54-56

序言

在当今的商海之中,马云与史玉柱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气吞山河的敛财速度让人目瞪口呆,更以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无数崇拜者的心。马云仅仅比史玉柱大两岁,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有着南方人的精明和胆魄,他们都曾屡屡受挫,饱受失败的煎熬,同样又在失败后东山再起……

但是,在马云和史玉柱两人身上,比相似更多的则是不同:马云曾经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史玉柱则是品学兼优的好苗子;马云身上更多的是一念之仁,史玉柱更多的则是商人本能;马云在失败后依然按部就班,专注自己的经商领域,欲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伟大的电子商务帝国,史玉柱在遭受重创之后,奇迹般地依靠保健品迅速完成人生大逆转,继而又向网络游戏领域进军。

除此之外,马云和史玉柱在经营理念、内部管理、竞争谋略、营销手段、融资手段等多个层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在经营风格上,马云专注于电子商务,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不变梦想,在自己的商业征程上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而史玉柱则更多的是灵活多变,从电脑行业到保健品再到网络游戏,永不停息地寻找着新的财富地带。在内部管理上,马云绝对不搞个人英雄主义,他在员工面前永远是一个诚惶诚恐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土皇帝;而史玉柱则总是过多地依靠自身的影响力,使得员工把他当作了企业的精神领袖和灵魂人物。在营销手段上,马云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一个“巧”字。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势而为是马云营销的最大特点;而史玉柱则是通过最直接的形式,利用广告轰炸打造产品的知名度,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尽管马云和史玉柱这两个卓绝的商业时代先锋,在财富的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都同样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都将在中国的商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本书通过对马云和史玉柱进行对比分析,深刻揭示了二人获取财富的秘诀,希望能对那些依然在财富之路上摸爬滚打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与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云向左史玉柱向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永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01218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11: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