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的生命智慧(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子》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华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皆因缺乏生命指引。

本书以现代语言解读《老子》,以与我们生活贴近的主题来阐释老子的哲学思想,帮助人们走出心灵的暗淡,寻求更豁达的天空。

内容推荐

本书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解说《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展开,寻求更豁达大度的空间。

目录

打开生命智慧的大门(代序)

一朵有刺的玫瑰(七十八章)

该下台就欣然下台吧!(九章)

人生最真是平凡(十二章)

出卖自我去换取名利值得吗?(四十瑗章)

人生不靠谎言装点(五章)

最该反省的还是选民(十九章)

摩羯大帝与英霍特普的悲剧(十三章)

过度消费害苦了自己(五十五章)

节俭的重心不在物质而在心灵(五十九章)

重新学习对大自然谦卑(二十三章)

生死大惑要怎么解?(三十三章)

回归顺适自然的真人生(六十五章)

试着想想你从来不想的(四十章)

倾听生命深处的真实心声(四十章)

生命存在的三要素(四十章)

谁制造了恐怖分子?(二十九章)

盟主风范(六十七章)

人生真需要这种高速消费吗?(三章)

回归人生的基本面(三章)

坚强假象背后的脆弱本质(七十六章)

真人要如何界定?(十一章)

无所不接纳的人生态度(二十三章)

表面热闹其实空虚的假人生(二十四章)

平凡才是人生之本(二十八章)

终于该碰一碰哲学了!(一章)

要了解象征,得先认识概念(一章)

老子故意违反思想律(一章)

象征语言是怎样形成的(一章)

忍心嘴上责备心里偷窥?(十八章)

让坏事发展出好结果来(五十八章)

一念自足,生命便尔贞定

别再浅碟子了(六十四章)

老于是阴谋家吗?(四十三章)

老子赞成愚民政策?(六十五章)

政治家要由衷愿做人民公仆(六十六章)

好政府不应该管太多事(六十章)

执政的心胸与智慧(四十九章)

催孩子拼成绩到底是为了什么?(五十七章)

暂时撤退是为了重新出发(四十八章)

生命哲学在说些什么?(十六章)

要能听最深的道理才算数(四十一章)

老子老爱唱反调?(二章)

由静而动,发现众生平等(二章)

怎样透人形上世界?(二章)

功夫要做到底才算数(二章)

辩证诡辞与几何学(二十二章)

有时候空城计反而有效(二十七章)

选战打完,一切花招就该及时放下(三十章)

用超然的心胸处事(四十五章)

老兵不死是因为不怕死(七十一章)

说归说,做到才是真的(八十一章)

《老子》八十一章全文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朵有刺的玫瑰

在我念大学的时候,教我老子的张起钧教授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老子》就像是一朵有刺的玫瑰,虽然看来娇艳,但一不小心就会刺伤手。”

所谓娇艳如玫瑰,乃是指《老子》书中的思维与言语方式,往往正言若反,出人意表,令人惊艳。但细想想却蕴涵至理,又令人不得不佩服。

至于所谓刺,则是指这种超越常识俗见的思路,如果把握得不准确,也很容易误入歧途,变成权谋斗争的奇门利器。不但误用者自己玩火焚身,也害崇尚自然慈俭的老子蒙上始作俑者的不白之冤。

像这句柔弱胜刚强的话就是一个好例子,水平时看来柔弱,但水滴石穿,表示了水性的柔韧;山洪暴发、黄河决堤、海啸巨浪,更展现了水的惊人威势,的确无可抵挡。老子对大自然观察入微,也算是一语道破了。

但问题在这个比喻用到人事上会引发怎样的联想呢?柔要怎样克刚?借示弱松弛对方的戒心,等他露出破绽弱点时施予奇袭一举攻陷吗?还是借楚楚可怜的模样骗取对方的同情,然后自动入我彀中?不管怎样都有尔虞我诈,谲而不正之嫌。而老子怎么会是这种意思呢?

我想,误解的主因首在于《老子》文中用了“攻”、“胜”这种斗性强烈的字眼。其次则由于读者不熟悉老子的语言、不了解老子的义理,所以不知道他所谓“柔弱”、“水”,所谓“坚强”是隐喻什么所致。

其实老子对人生最重要的主张就是“不争”,这里只是顺着人们好斗的习气推论下去而巧妙地加以颠覆罢了!瞧!你尽管锻炼得再坚强,都可能反而输给最柔弱不起眼的对手。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而最柔弱不起眼的对手是谁?就是“生命”就是“道”。而相对的,所谓刚强就是指种种后天人为的保护,包括盔甲城堡、组织体制、观念成见等。这些东西对生命名为保护,实则经常变质为束缚压抑。而生命本质自由,是不能长久忍受禁锢,而一定会寻找它自己的出路的。

于是老子提出了他智慧的观察报告:人何苦为了区区安全的顾虑去投靠外在威权以致反而丧失了更珍贵的自由?还不如相信生命自己的真诚与敏感,反而更容易随机应变,履险如夷,甚至触处逢春哩!

——2001年6月13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

该下台就欣然下台吧!

老子教人不争,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消极懦弱。其实老子提醒人别去争的,是指人生中本来就争不到的部分。争不到而偏要争,不是一开始就已输了吗?

那么,人生中哪些部分是本来就争不到,因此也不该去争不必去争的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虚假、虚妄,本来就不存在的部分。

例如求长生不死,就很明显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妄求。所以怕死这种心理是最无谓的,因为对人生完全有害无益。当然,明知无谓还忍不住去怕,这心理也非常值得研究。只是我们今天先不谈。

我们要谈的是生活中更为普遍的谬误心理,例如已经吃饱了还忍不住吃,是什么心理呢?钱已经多到一辈子都用不完(大富豪们的财产都是以百亿计),为什么还要拼命赚?

P1-5

序言

打开生命智慧的大门(代序)

从“糊涂是福”谈起

大约二十五六年前,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徐君夫妇自美返台度假,说起他太太在她担任大学生物系助教的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幅郑板桥的字“糊涂是福”。不认得中国字的老外看到了,常会好奇地问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但不管她怎么解释,就是很难让老外明白,许多人还是一脸狐疑地走了。

徐君夫妇也不免纳闷,“难得糊涂”、“糊涂是福”,我们中国人谁不懂?为什么这些老外这么笨?研究结果才发现老外的头脑原来根本和我们不同。他们受西方传统文化的熏染训练,思想是比较逻辑的,也就是一板一眼的。逻辑的基本规则“思想律”的第一条“同一律”说:A是A(A等于A),所以老外普遍认定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事物的认知依据,人生的价值标准,都是明白确定,不容混淆的。因此,如果糊涂是一个负向的概念,福是一个正向概念,则两者一定是矛盾不兼容的。糊涂就是糊涂,怎么可能是福呢?这就像“男人就是女人”、“死就是生”一样是不可理解的。所以,老外是无法说出我们常说的“吃亏就是占便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牺牲享受,享受牺牲”这类话来的。

一个生命学的传统

而更有趣的是,徐君太太服务(同时也是求学修博士)的大学,有一位东方系的博士生,研究的主题是老子思想,却对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的文句时生疑惑。去问他的指导教授,有时连教授都不甚了了,说不明白。听闻生物系有一位助教是中国女孩,便跑来请教。徐君太太是学生物的,其实连一页老子都没读过,就凭着是中国人认得方块字,望文生义地胡说一气,那位博士生居然恍然大悟。回去跟他的指导教授说,教授也居然弄懂了连连点头称是。徐君太太回家跟先生分享,都觉得好笑。不过结局尽管圆满,徐君太太自己还是蛮心虚的,为了怕哪一天被问倒了穿帮丢人,于是趁着回台度假之便,夫妇俩联袂来拜访我这个学中国哲学的老同学,看是否可以恶补一下老子。

真的,为什么美国哲学教授都弄不懂的道理,中国女孩连一天老子都不用念自然就懂呢?当然也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和老外根本不同。受到中国文化氛围的熏染,我们的思路是比较辩证的.这是一种曲线思维(老外则比较是直线演绎),比较会跳跃、会转弯。(台湾的青少年不也流行“脑筋急转弯”吗?)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研究科学,却适合用来观照生命。所以我们大体可以这样说,西方自希腊以来的文化传统是一个以知识学或科学为主流的传统.而中国自先秦以来的文化传统则是一个以生命学或玄学为主流的传统。

近百年来的疏离

当然,一百多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早已成为普世的主流观念与强势文化。我们为了救亡图存,也早已毅然将线装书丢到茅厕坑里,转向西方去取经,以期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而迎头赶上西方了。

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西化熏陶,传统文化虽然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但在自觉的意识层面上却是愈来愈疏离了。因此,虽然在感情上仍然亲切(例如大家仍然爱读唐诗),在直觉上还自然中理(例如徐君的太太胡说一气还能让人恍然),但要自觉地认同、清楚地说出一番道理来,就难了。而当意识层面愈来愈模糊,潜意识层面也会愈来愈混杂。传统文化的优质部分与劣质部分无从分辨厘清,就会互相牵扯,同沦于阴暗。就像老子哲学中善于转弯的智慧,结果被国人愈用愈变质为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滑头。所以,重新弄懂传统经典,以避免误导;更且发扬光大、别开生面,以和现代生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我们把线装书已扔得够久了,在学习西方科技民主已小有基础之后,也该匀出一点时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历史了吧!  其实,世界文化本来就是不断在交流的。当我们东方人长期到西方取经的时候,西方人也早被东方文化吸引,甚至也因感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缺失而到东方求经了。只因近代的世界局势,毕竟西强东弱,所以西方人也会到东方求经的事实,比较不为我们所熟知罢了。

科技文明愈发达,愈需要生命哲学来平衡

真的,顺着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发展,确已浮现出愈来愈严重的危机,而有将人类带到毁灭边缘之虞。例如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消费的行为,已造成能源耗竭、生态失衡、物种大量绝灭,臭氧层破洞持续扩大、热带雨林快速消失,而沙漠化却相对地快速进行等严重后果。在生活上,人更是忙、盲、茫,钱愈赚愈多,心灵却愈来愈苦闷孤寂,不知所为何来?为什么会这样?无他,都因缺乏生命智慧的导引,所以在该停步的地方不知道适时停步,在该转弯的地方不知道及时转弯,以致被形势外力或物欲惯性牵着鼻子跑而终致迷失了自己罢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现代科技愈发达,牵引人的力量也愈大的时候,人其实是更需要生命智慧的指引来平衡人生的。如前所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正在于此。我们由此可以领悟为什么当东方人到西方求科技民主之经的时候,西方人也到东方求生命智慧之经了。乃因人生本来不能偏枯而必要求平衡之故。

只是西方人的东方求经之旅,通常会先发现以救苦救难为主的佛教,才能进一步领略以体验逍遥为主的道家,和以己立立人为主韵儒家。

何不借老子补修一下生命学分?

但怕的只是:等人家抱一怀虔诚敬重的心来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哑口无言,一窍不通,甚至对生命了解的程度连外人都不如,那才真是可羞可愧哩!

所以,趁现在还不算太晚的时机,先补修一下自家学问的学分,真的是很有必要。尤其是老子之道,更是传统生命哲学的入门,又只有区区五千言——不过可别小看这“区区”五千言啊!一辈子都未必能懂得透彻哩——所以,我的建议是:若对自家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开始发生兴趣或对生命哲学开始好奇,那么,请从读老子的《道德经》开始。

为了想帮读者去了解老子、了解生命哲学、了解生命、了解自我,所以设了这一个专栏,每周一次和读者作一点漫谈。当然事实上有没有帮助不知道,因为生命是每一个人自己的,谁都没有办法替你活(这就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但这毕竟是一个“缘”,您若有缘借这个缘而开始好奇、开始思考、开始体悟,那么,生命固然仍在您手上,我们也已与有荣焉了!

所以,就让我们在此结缘吧!

后记

当本书编排告竣,我亲校最后校样的时候,为了慎重,除了自己浏览一过,还请老妻长文就着原稿逐字对勘了一遍。在对勘过程中,”她当然不免随时有感想发表。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真是写得清楚明白,老妪都解。”

我这样说绝无自矜之意,而是想点出一般人对《老子》的一个刻板印象,就是总以为它很玄、很难懂。其实《老子》既然是专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而生命存在又本来是每一个人的自家事,理当无比亲切,又怎么会玄奥难懂呢?都因《老子》书是两千好几百年前的文字,不免于现代人有隔,再加上人心被俗世经验污染蒙蔽,认不得自己,所以才会有此错觉的罢了!

所以,只要我们使用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去一方面说解《老子》原文,一方面也顺便剥落人心上常有的成见,《老子》的意思应该就像日常生活般明白晓畅才对的。

这就是我写本书的用心、态度所在。不止是因为它原在报纸副刊上逐周连载,不能写得很学术;更是因为我根本就不想用学术文字的框框,把本已不免的文字障隔又加上一重遮蔽。我只想写给普通人看,想印证一下我心底的想望,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得懂(老子》。我真乐意看到你给我欣然同意地猛点头。

当然,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本书选来说解的原文,比较少去碰那些正好在学术上被认为比较隆重的形而上学语句,像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等等,真会让人读了头大。其实这些章句正因为在学术上重要,所以就生命体验的角度看反而是比较疏离人生的言语假象。这些假象并非不重要,而是得先有真切的人生体验才能准确解读,而不致流为胡说瞎猜的文字游戏。所以本书仅仅详说了不可回避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他就多偏就日常的生活经验作指点,寄望读者先回归自己,待心下有点明白了,再自行去试读那些形而上学语句,也许就不那么难了。

另外,本书写作时虽没有整体性的计划,而只是顺着一周一周的催稿随缘写下来,但思路其实也就自然形成了它自己的脉络。所以本书还是适合从头看下来的,这样读者的思路可能也比较容易自然打通。而且还可以顺便回顾一下本书各篇连载期间(2001年6月到坎年7月),我们经历的社会生活的一鳞半爪哩!如美国纽约“9-11”事件,如璩美风光盘事件等,都曾被我取作材料,印证《老子》的道理,这也算是一种古今相映吧!

最后,本书在正文之后,附录了《老子》八十一章全文(大体依王弼注本),用意一在于各篇所引以说解的《老子》原文,常只是原章中的一或数句,读者若想到要对照全章,可以就近翻查。二在于我私心很盼望读者能在看过本书之后,引发出去读老子原书的欲望,就近附录在此,不是可以打铁趁热吗?三在于附录了《老子》全文,使得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或某种机缘下,可以被方便采用为班级上课用书。若作为教本,其方便处我个人认为是:第一,本书的五十余篇正文其实可视为对《老子》原典的导读,或学生自修的补充。第二,《老子》原文不附各家注解,解除了可能的诠释束缚,反而方便教授者的自由发挥。第三,所附录的《老子》原文,刻意字大行疏,多留空地,以方便学生听课或阅读时自行注记。原来对《老子》义理的最重要批注,不是历代各名家的注解,而是每一位读者自己的心得、领悟、感想啊!所以我向来认为好的《老子》版本,就是天地宽阔,行次疏朗,不但看起来舒服,恐怕也才暗合道家空、虚、明、白之义。

当然,生命之学既然终要靠每个人自行体悟,所有别人说的话都仅供参考,所以,本书所说也不例外,这一篇后记也就更该到此适可而止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的生命智慧(国学经典系列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昭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6857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6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