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田石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抢救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浙江省文化厅、财政厅决定编纂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浙江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十四个项目,逐个编纂成书,一项一册,然后结为丛书,形成系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青田石雕》分册。青田石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

内容推荐

青田石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石雕艺人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手法,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令塑造的人物、动物、植物,形体自然天成,巧夺天工,具有精、细、美、奇、真等特点,魅力无穷,深得海内外人士喜爱。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国之瑰宝

【壹】青田石与青田石雕

【贰】青田石雕的历史与发展

【叁】青田石雕的地位与价值

千载绝艺

【壹】工具

【壹】工序

【叁】口诀

【肆】表现手法

【伍】技艺特色

【陆】鉴赏

石雕艺杰

【壹】名家掠影

【贰】艺传四方

传承保护

【壹】行业现状

【贰】传承保护

文献著述

后记

试读章节

青田石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合称为“浙江三雕”,在中国民间工艺宝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有关石雕的渊源和发展,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传说女娲补天以后,遗下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最先入炉,最后出炉,所以它的色彩更加艳丽,充满灵性。补天遗石,下凡人间降落在青田,变成五彩斑斓的青田石,后来被一个砍柴人发现带回了家,精雕细琢成工艺品流传于世。传说总归是传说,青田石的形成还是拜自然造化之神工,是亿万年前的地壳与火山运动造就了这一方有灵性的多彩宝石。

说起来,人类跟石头还真是有缘。远古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石头或许就是先民最好的朋友。他们用石头战胜凶险,用石头装饰生活。他们爱石情深,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对自然物的崇拜。因为石头就代表着“人能胜天”那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情愫。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尝试使用磨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花岗岩、大理石作为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各样的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历史上,爱石成癖者不乏其人,北宋苏东坡、米芾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他们在石头的形状、质地、纹理、色彩中,发现的不仅是具体形象,更是美的本身。发展到后世,“美石”的名称又被加冕在青田冻石身上,它们成了历代文人的随身珍玩、案头清供或庭院陈设。这种爱石文化,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玉石雕刻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品种之一。距今约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把磨光的美石钻上孔,做成项链戴在颈上,衬托人体自身的美。这标志着装饰艺术的起源。在距今约—万年至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各种优质石料制成的形式多样的装饰品,如环、璧、璜、珠、坠,等等。浙江历史悠久,大约在七千年前,就有原始部落。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在当时的原始艺术品当中,不仅有陶器、骨雕、玉雕、象牙雕,还有石雕,造型简朴的石雕制品在当时是作为佩饰品来用的。人们从崧泽文化遗址中陆续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玉器与陶器。而青田石璜的发现不能不令人深思,最大的可能就是同时期的青田已有人居住,而显露于山表的青田石,由于色彩斑斓、质地脆软,因而被人们就地取材,加以利用,并流传到外地。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出土的殷商时期的石羽人,系青田石雕刻,见证了青田石雕悠久的历史。浙江博物馆收藏有六朝时期的小石猪多只,其中四只石猪材质为青田所产的黄石。在浙江省新昌县十九号南朝齐墓中也出土了齐永明元年(483年)的青田石雕小猪两只。这些石雕作品,线条精练,造型简约,据推测,可能与两汉及六朝时期流行用玉猪、石猪作殉葬品有关。

自北宋中叶,南方经济开始超越北方,加之南宋定都临安,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青田石雕的生产加工也开始兴盛,图书岩在“制为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方面派上用场。到元初,赵孟兆页始用青田灯光冻石治印,经明代文彭力倡,石印开始进入文人的篆刻世界,从此青田石的优质印材地位得以确立。清代,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石屡被选为皇家贡品,其中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庆祝清乾隆帝八旬万寿节大臣敬献的寿礼一青田石印章“宝典福书”、“元音寿牒”两套共一百二十枚,至今仍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2.发展演变:从实用到欣赏

综观人类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凡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都有一个南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的演变过程。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无不如此,石雕也不例外。

再从与石雕近缘的篆刻艺术来看,我田著名篆刻家叶一苇先生在其《从历代印论看篆刻艺术的发展》一文中提到:“篆刻艺术是继承古代印章而发展的。从印史看,自三代到宋代,印章是为了实用,可称实用艺术时期;宋代以后,印章逐步发展为鉴赏,成为欣赏艺术。其中,唐宋时代是过渡阶段。文人刻印,宋元肇其端。到了明代文彭,篆刻艺术兴起,开创了流派,一直流传至今。”

从实用性转变为供陈观赏,青田石雕审美价值更为突出,要求也就更高了。

青田石雕在明代以前处于实用品阶段,明代开始步入具有一定艺术观赏价值的实用品阶段。其问因为文人刻印始盛,青田石作为上等印材,得到众多士人的认可,成为士人寄托闲情逸致与个人抱负的绝佳载体,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清代。

宋代时,青田石被“制为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毕竟与明代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这样的文人篆刻艺术品不同。六朝时期的石猪之类殉葬物,无论造型、功用,还是雕刻技艺,也当与清成丰年间石雕壁饰《五福临门》有别。诚如吴昌硕“乘长风破万里浪”印文所言,青田石雕步入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实用品阶段,很大程度上正是搭上篆刻艺术发展这艘顺风船。P17-20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青田石雕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并不断发展,主要靠口头传承。青田石雕口诀说得好:“手巧在心,刀灵在功,大处着眼,剔透玲珑。”“大大小小,转转瞧瞧,万般手艺,巧中有巧。”“严冬冷饭,不计艰难,冬去春来,葡萄出山”。这就是文化,否则一块粗糙的青田石,到了石雕艺人的手中,怎会成为一件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这固然需要高妙的技巧,但归根结底,这些技巧来自人的聪明才智,是一种文化使然。

乘着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春风,《青田石雕》有幸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在此,我们对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文字工作者和摄影者,对王其全老师的认真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对向本书出版提出宝贵意见的石雕文化界诸位专家、大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他们,才使本书得以及时顺利地出版。

作者

2008年1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田石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墨//洪炜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67792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323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