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何越爱越孤独(心理沫沫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站在一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密游戏,让自由与支持重新回到家人之间、爱人之间。通过放弃权力与控制,使自恋变成真爱。

作者希望——不是去记忆其文章所带来的震撼或沉浸其中,而是去体察你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

内容推荐

爱了,就渴望与爱人合二为一。

但是,如果这种渴望的意思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逻辑去做事。那么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了消灭彼此的战争。越爱,却越孤独。

造成这场战争,让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的,是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那堵自恋的墙。

在本书中,作者武志红从一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密游戏,让自由与支持重新回到家人之间、爱人之间。通过放弃权力与控制,使自恋变成真爱。

目录

活在当下

我们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

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

我们都是受虐狂?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

尊重你的选择,走出自恋幻觉

过火的自信=自卑?

低挫折商是怎么被炼成的

溺爱=过度的阻碍

她好乖,但好可怜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他们为什么好吃

非黑即白:三月婴儿的游戏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上)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下)

夫妻吵架:隐秘的权力斗争

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谎言的对立面不是真诚

长江七号:我们共同的梦想

爱的炮灰

吸引力法则:成功的奥秘还是自恋的幻觉?

对我影响最大的6本书

谎言与虚无

师生恋=情感“乱伦”

她们为何爱上奥地利乱伦父?

对奥地利乱伦父的心理分析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人善被人欺!为什么?

警惕替死鬼心理

是什么令他们如此嚣张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缺乏自我:希拉里败选的根源

萨科齐总统:一个不合时宜的幻觉游戏

埃蒙斯:两让金牌得到了什么好处?

陈冠希:请偷走这部相册吧

姚明:最大优点的另一面是致命缺点

“开心果”肥姐:越快乐,越悲伤

范跑跑:宏大的理由只是自欺的泡泡

地震后,我们为什么愤怒和内疚

失控爱心或源自你的痛苦

试读章节

一天晚上,我在小区散步。我住的小区有一个湖,湖的两侧是矮矮的山,湖的对岸也是一座小山丘。

走到湖边的小路上,我看到湖对岸有一轮满月刚刚升起,正好位于湖对岸那座小山丘的山顶。空气中有些雾气,这轮满月有些泛黄,因这幽暗的浅黄色,这轮满月,和这湖、这些小山以及湖边的垂柳都有了一种怀旧的味道。

这一瞬间,我被触动,然后拔腿就跑,我想赶快跑回家,去拿自己的专业相机,拍下这迷人的景色。

但刚刚拔腿要跑的这一刻,我又停下来,站在湖边的垂柳下,看那轮幽暗的满月,还有湖水、小山……

有那么短短的一恍惚间,我彻底忘记了自己,全神贯注于这月、这山、这水乃至湖水上的电线……景色成为一体,我与这景色也似乎融为一体。

这一恍惚非常短,短到似乎没了时间概念。然后,我“醒过来”,再次对自己说,这么美的景色,我一定要记录下来。于是,我再次奔跑。

十多分钟后,我从家里拿了相机,跑回到湖边,但月亮已升得相当高,那种带点怀旧感的幽暗的黄色已换成了明亮的白色,整个景色的味道也已改变,我也失去了把它拍摄下来的冲动。

第二天,我想,差不多的时间,该有差不多的月色吧。于是,到了第二天晚上,我带着相机提前来到湖边,等着这月色的出现。然而,这天晚上的月亮似乎还是那么圆,但那种怀旧感已彻底没有了。

对着这样的月色,我备感失望。但忽然间,我明白,我执著于过去了,我想在今晚复制昨晚的月色以及昨晚的快乐,而这是不可能的。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静下心来,再看当时的月色,发现它尽管没有昨晚月色的特点,但一样有它的迷人之处。

我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很容易执著于过去产生的快乐,于是我们便不能活在当下。

一比较,便失去了单纯的快乐

我们多有一种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快乐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过去的快乐成了一种阻碍。每多有一种快乐,我们就多少会产生一种渴望,希望能在未来继续复制这种快乐。快乐越多,这种渴望也就越多。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就会被一层又一层的渴望所缠绕,从而失去了对当下事物的关注。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逐渐对美食失去了兴趣,御厨们送来什么样的珍馐,他都觉得索然无味。这时,他想起一次在逃亡路上,喝过一碗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粥,那味道好极了,简直可以说是天下第一粥,他渴望再喝上一次。

这碗粥是当时收留刘邦的一个老妪所做,刘邦命属下找来这个老妪,用同样的方法给他做了一碗同样的粥。但是,拿到这碗粥,刘邦只喝了一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他问老妪为什么会这样。

老妪说,这两碗粥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她用小麦的颗粒做的粥,只是境遇不同,以前大王你在逃亡路上,命都难保,并且饥肠辘辘,于是吃什么都会觉得好吃。现在,你吃遍了天下珍馐,再喝这碗粥自然就不再觉得好。

这个故事表明,比较心会令我们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有比较心,那么一旦遭遇极好的事物并产生过极大的快乐,我们就会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所以关键不是刘邦吃尽天下珍馐,而是因为他有比较心,总拿过去的事物和眼前的事物做比较,渴望能在眼前的事物上复制过去的快乐,这就阻碍了他与当下的事物建立好的联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者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审美疲劳。我的理解是,这是因为自我实现者能全神贯注于当下,他们不会执著于过去的体验,不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做比较,于是每一时刻的体验都是全然的、新鲜的,审美疲劳也就无从产生。

譬如,我有时会夸口说,我就是一个没有审美疲劳的人,我可以一年看365次海上日出而不会觉得厌倦。

不过,我前面提到的故事表明,这只是一种夸口而已,我一样会拿过去的月色与当下的月色相比,于是一样会有审美疲劳。

这也是夫妻关系中审美疲劳产生的原因。好莱坞影片《美国丽人》中,丈夫问妻子,以前那个可以在阳台上对着飞机敞开胸脯的女孩哪里去了?显然,他在留恋过去的快乐,他脑子里有太多妻子过去的形象,但当他执著于这些时,他就不可能看到妻子当前的美,也就不能单纯地享受当前的时光。

过去的感觉不可复制

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我开玩笑说,最好不要和太好的男人或太好的女人谈恋爱,因为他们是毒药,一旦遭遇最好就要有结果,否则这毒无解,或许只有比他们更好的人才能解。

甚至,更好的人也不能解,因为我们会拿他们与过去的恋人相比较,而一旦我们这样做,我们就是活在过去,就是在他们的身上看过去的恋人的影子,从而看不到他们的真实存在。

这个道理,我是特意说给她听。她刚失恋不久,过去的那个恋人带给她很多快乐,她说他能每时每刻让她开心。现在,她接受了已经分手的事实,准备找新的恋人。她渴望新的恋人一样能让她每时每刻都开心。

显然,她想在新的恋爱中复制过去的快乐。不仅如此,和她深聊下去,我还发现,她还希望新的恋人最好和旧的恋人一样,也是不高、稍有点胖、计划性极强、爱锻炼身体、幽默……

因为心中藏着这样的期望,她就看不到当下了。最近,她也与一些男子相识并尝试交往,但她很容易就会失望,她认定他们给不了她想要的快乐。

快乐有很多种,好男人也有很多种。然而,她渴望的快乐只有一种,她渴望的好男人也只有一种,她执著于这两个唯一上,也就无从看到其他的好了。

这样的话,只有过去的那个男人才能救她。

甚至,过去的男人也救不了她了。因为,即便这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时所制造的快乐,也是在过去的情形中所产生的,这种情形不可复制,这种快乐也一样不可复制。

这一点,她也承认。她说,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她的一些感觉正逐渐失去。

这是必然的,因为过去的感觉不可复制。

这也是多数爱情故事的共同遭遇。某些感觉太好了,于是我们想一再重复它们,结果这些感觉成了阻碍,令我们看不到当下的美好。

P1-5

序言

经营博客已一年多,逐渐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篇文章中问我该怎么办的朋友,在其他文章中也会这样做,而那些感谢我帮他们获得了解脱的朋友们,却很少这样做。

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

我想,关键在于他们的着眼点不同。

第一种朋友可以说是喜欢到外面去寻找答案,着眼点在自己之外。我充当着貌似心理医生一样的权威人物,所以他们认为我知道答案是什么。

第二种朋友则是喜欢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且着眼点在自己身上。所以,哪怕我的文章再好上许多倍,他们也不会轻易去求我指点。

不仅如此,所谓的办法也常常是一种外在的倚仗。着眼点在外部的人,会更难容忍模糊状态,喜欢一切都是清晰可见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清清楚楚,顺着这样一条确定的路就可以抵达终点。他们并不会惧怕麻烦,只是希望有一条明确的路而已。

着眼点在内部的人,会比较能容忍模糊状态,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内部的感受,会更关注自己内在的心理变化,而内部的感受常常是模糊的,甚至很难抓住的,但他们会比较有耐心和自己对话,去聆听自己内部的声音。

重大的变化总是和自己内心的变化有关的。因此,着眼于自己内心的人,自然很容易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变化,而这种觉察会引起更好的变化,更好的变化一发生,他们自然就解脱了。

但是,急于去外部寻找答案的人,他们对自己内在的变化比较忽略,当他们匆匆忙忙地去做很多事情时,即便内心发生了变化自己也难以觉察到,所以他们内在的变化便会比较缓慢,甚至即便做出无数艰巨的努力,好的变化仍未发生,因为他们和自己内心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这两种风格导致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我很早就发现,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很空洞,要么幼稚要么僵化,而有少数人并未经历什么事情,但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有时看似单纯,但看人的眼光很是厉害。

前不久,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她总是看错人,而她的一些朋友看人的眼光却很是毒辣。我并不了解她说的那些朋友的人格特点,但对于她,我感觉,她与自己内心之间有一堵很厚的墙,沟通起来很不容易。

所以,我想对第一种朋友提一个建议:不要急着去问我该怎么办,也不必急着去问别人该怎么办,而应学会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一开始先是去认识自己的想法,再慢慢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最后是捕捉自己的感受,一旦你开始能清晰地捕捉到自己的感受时,你就可以比较迅捷地走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了。

譬如,当某篇文章触动你时,不必去太感叹我文中揭示的道理多么漂亮,甚至还对文章作者产生憧憬之心,而应立即去关照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感觉。

此外,我也希望读者朋友一开始读我的文章并有感觉时,不要急着问我该怎么做,而无妨把你喜欢的我的文章以及我推荐的书先读一读,然后再去问该怎么办。

不过,那时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问题已不必问了,你已在内心中找到了答案。

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渴望,去了一家医院的心理科,那位“心理医生”跟她谈了一小会儿后,随即给她开了一份精神类药物。

我回信说,你不必吃这份药物。

我不是反精神类药物的,但这种“心理医生”的方式,不是救人,而是来杀人的。

后来,从很多朋友那里听到了类似的故事。

对此,我想对大家说,能“救人”的心理医生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还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这也是克里希那穆提的说法,他明确地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然而,不少医生或专家摆出了一种“我就是光”的姿态来。

这样的自恋的“光”,就是别人的阴影,它或许可以短时间内让你感觉远离了黑暗,但一离开这个医生、专家或大师,回到你自己的世界后,你很容易会感觉又回到了黑暗里。

别人的光就是你的阴影。

这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名言——“他人即地狱”的含义。

如果情绪很激烈很沉重,需要用霹雳手段立即使自己从毁灭性的情绪中暂时走出来,这种源自别人的“光”是OK的,但如果本来自己尚算健康,只是追求个人成长,这种“光”就不必去沾。

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很爱读书,喜欢摘抄一些名句。我提醒她说,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美妙的句子,而是当被某句话或某个道理给震撼时,应立即去关照自己的感受,去觉察自己内心的东西。

这是同一个道理。我也建议我的读者朋友们去做这样的事情:不是去记忆我的文章所带来的震撼或沉浸其中,而是去体察你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

武志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何越爱越孤独(心理沫沫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志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49605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