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没有摩天轮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集文化圈、媒体圈、时尚圈跨界打造,以北京这个位于北纬39°的城市为故事发生地,讲述都市OL宁默正在进行着的人生,就困在摩天轮的某一圈里。她跟所有北漂小白领们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只是职业听起来很美:时装编辑。爬行在时尚圈外沿,她穿女王的新衣,挤平民的公交,像蚂蚁一样琐碎忙碌地工作,像核桃一样被夹在旧恋情与新生活的缝隙里无法进退。在转动的摩天轮里,有谁能够看到路的尽头是什么样的风景?在地平线与天空之间,谁能恰好坐在幸福的旁边?他们的命运将被旋转到哪个未知的终点?《巴黎没有摩天轮》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职场光鲜与生活困惑,将是作家浅白色在09年为读者呈现的一部全新生活感巨作。

内容推荐

有一种人生,叫做“摩天轮”:你始终站在观光舱里透过玻璃看风景,即使转到最高点,即使无限接近,风景也不属于你。当转完一整圈之后,依然孤孤单单地离开摩天轮。

《巴黎没有摩天轮》讲述都市OL宁默正在进行着的人生,就困在摩天轮的某一圈里。她跟所有北漂小白领们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只是职业听起来很美:时装编辑。爬行在时尚圈外沿,她穿女王的新衣,挤平民的公交,像蚂蚁一样琐碎忙碌地工作,像核桃一样被夹在旧恋情与新生活的缝隙里无法进退。

关于工作,她正处在这个华丽浮躁的圈子的种种规则之中;关于感情,她经历过前男友林非的背叛,正与白彦保持着不远不近的暧昧;关于生活,她的闺蜜顾昕正要远赴巴黎开始新生活;她的合租室友于筝一边吃模特这碗青春饭一边寻找出路。

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看不到终点。

很多人都相信,如果幸福不在路上,就一定在路的尽头。

在转动的摩天轮里,有谁能够看到路的尽头是什么样的风景?在地平线与天空之间,谁能恰好坐在幸福的旁边?他们的命运将被旋转到哪个未知的终点?

目录

30°昨天太近,明天太远

90°直角俯瞰地平线

120°记忆悬浮在静止状态

180°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

210°透明的玻璃窗沾满小尘埃

360°倾斜的天空,我在等谁

后记 总有别处在等你

试读章节

30°昨天太近,明天太远

1

北纬39°以北,一个气温不到10摄氏度的清晨,我站在漆黑的传送带末端,等待着冰冷的铁灰色金属托盘无声地滑落到我面前。

恹恹欲睡的工作人员神色安然而麻木,不与任何人对视,只是机械地挥了挥手,让我拎走托盘里经过安检的包,继续迎接下一个手握护照和登机牌的旅人。每天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一张张面孔都逐渐模糊成了同一个样子,即使千百种身份也都只有同一个目的:通行。

离开这座城市,从此处通行。一挥手一盖章,你便明白由这一刻开始只有身后的地方叫北京。

天还没有透亮,候机大厅里陈列着茫然等候的人群:有人捧着外卖袋吃早餐,有人躺在椅子里补眠,有人膝上搁着电脑对准屏幕打呵欠。

落地玻璃窗的窗格将视线划成一块一块,窗外无边无际的机场跑道犹如拼图般静默在这个清晨。此时此刻整个北半球都未曾彻底醒来,唯有我右手食指上的戒指反射出温柔的光。

我坐在两年又七个月的时光末端,等待登机通道上方那块液晶显示屏亮起。

在身后这座城市里漂浮了九百多个日日夜夜,我转过一个并不完整的圈,再也回不到原点。这一瞬间,记忆像寒潮般从身后淹没过来。回过头,恍惚看见当年的自己——那个拖着大行李箱的小身影站在人来人往的月台,继而背对时间的单行道渐行渐远,直到完全消失不见。

那是两年之前,十月的某天,我再次回到北京。

出发那天,干燥晴朗的天空中浮着一些意义不明的松散的云,像一张宽大的手掌在我头顶摊开,展示掌心里无法预知的曲线。

我一直相信,离开一个地方的定义是永远不再回来。

这么说来,其实我从不曾真正离开过北京。

火车窗外的电线杆一根一根有节奏地将灰蓝色的天空划破,再随着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倏地从我的视线里掠过、向后移去。十月的阳光像沙子一样透过玻璃贴在皮肤上,依然刺眼却早已经不再灼热。

列车员来换票。我摸出衣兜里那张坚硬的金属片,换回一张印着黑字的粉红色纸。那张纸上印着我的目的地——黑得几乎要溢出油墨的三个字:北京西。

抬头看看行李架上的大箱子,又看看手上的票和窗外的天,我这才恍然大悟,相信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两年前我独自离开北京,今天又孤身一人再回来。

离开是因为一个叫林非的男人,回来是因为另一个叫Frank的假洋鬼子——哦,不对,应该说是ABC。林非是我的前男友,我们认识十年,其中在一起六年,又已经正式分开了四年零两个月;两年前我毕业,离开北京回了南方。而素未谋面的假洋鬼子Frank是我的老板,一周之前的Mail和电话面试决定了我的命运——从明天开始我将坐在他公司某个角落不起眼的格子间里灰头土脸地奋斗,获得的回报是刚刚够养活我自己的微薄薪水。

顾昕来接我的时候还背着个书包,很显然是刚刚下课或者刚刚逃课。顾昕今年都研二了,而我在一家薪水很不错但气氛半死不活的国企闷了快两年,终于抵制不住诱惑又回了北京。又是从头开始。

她一见我就把箱子拽过去拖着:“快点,人多着呢,赶紧出站排队打车。估计排个半小时差不多。”

一听说排队打车,我嚎叫起来:“你你你不是说开车来吗?!”

“我也想啊,这不按尾号限行嘛。谁让你来的不是时候——哎,你大箱子这么重,贩卖人口的啊?”

我又有种想拍她的冲动。这妞两年居然一点都没变,短头发、大书包、一年四季都用宽大的裤子罩住长腿。说话还是颠三倒四拣着急的嚷嚷。

“喂,我说你又逃课了吧?”我冒出一个疑问,此时此刻我们正混杂在金属围栏后排队的人潮里慢慢往前挪动。

她这才贼笑着摸摸头:“不算逃课,不跟你说过老板是我爸学生嘛,我告诉他了今天有事不去。”

见她那样,我忍不住语重心长地跟她谈了句人生:“顾听同学,你说你都研二了,在旧社会咱这个年纪,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怎么还浑身充满一股高中生的气质?”

“靠,当心我把你塞后备箱里!”她一巴掌拍过来直捣我的臀部。

她这熟悉的一爪子拍得我差点没有眼泪哗哗——上一拍还是两年前,毕业聚会。

那是吃散伙饭之前的某一天。我联系好了工作急着收拾行李回家,匆匆忙忙跟宿舍的人一起吃了个饭就不打算参加全级毕业生的集体聚会了。这四年过得就像一场被吓醒的美梦,虽然很美,但只想赶紧清醒过来逃离出去。

当时正站在餐厅二楼的阳台上,顾昕啪地一爪子袭击我的臀部,“你丫不厚道,跑外边躲谁呢?”

“去,我这不是思考人生嘛。”我伸出一只手调戏她。

她把她手里死沉死沉的黑色大单反往我脖子上一挂,挂得我差点没断气。还不解恨地接着给我一掌,“别傻看了赶紧拍吧。咱这儿你以后可是看不着了。”

一想到这,我屁股上还有点疼。

不对,屁股疼是真的。因为又听见顾昕在耳边嚷嚷:“你到底上不上车啊?”

很不幸,看来我真的又中了她一掌。P3-6

后记

去年十一月的某一天,我乘坐清晨的航班回家。那个时刻整座城市都还没有苏醒,我在机场快轨车厢里,隔着玻璃拍了几张被日出染上大片红色的天空;今年四月初又再回家,同样是清晨的航班,同样拍了几张照。可后来对比两次拍下的照片,却惊奇地发现在同样的时间、差不多的温度状况下,天空和日光的颜色竟然不一样。

可见生命中每一段旅程都是不可能复制的,哪怕以同样的方式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总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在旅途中等着你。

我总是在离开和抵达某个地方的时候心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感情,就好像坐在电影院里看某部没有字幕的外文片,对白一知半解,剧情连猜带蒙,连笑都笑错了情节,哭都会哭错地方。唯一清楚知道的是自己正在感动。

这种感动来得莫名其妙,却无法质疑它的真实性。

所谓人生就是努力体会和了解各种无法解释的感觉的过程。当你老去的那一天,对人生已经历和未经历的一切不再存有疑问,就算是圆满;当你依然年轻,对未来仍抱有期待和坚持,就算是幸福。

比如,我坚信离开一个地方的真正含义是永远不再回来,抵达一个地方的真正含义是永远不再期待。

这就是我写完这本书的心情,更是我面对过去和未来的心情:

只要还有期待,就不算完全抵达;只要还会回来,就不算是真正离开。人生很短暂,并没有那么多个“永远”可以从生命中排除出去;就算真的永远离开某一处,世界那么大,总还有别处在等着你。只要你相信,“别处,,是真实存在的。

20岁以前,我一直以为“别处”就是到不了的地方。

20岁之后,我逐渐明白“别处”其实是你终将实现的愿望。

在20岁那年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在托斯卡纳艳阳下》。生活遭遇打击的女主角从美国移居意大利,听当地人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横卧着阿尔卑斯山脉最陡峭的一部分——西莫林山脉,人们在还没有火车之前就建造了穿越山脉的轨道,连接维也纳和威尼斯。因为他们知道,总有火车诞生的一天。

时隔四年,我把这个故事收进了这本属于自己的书里。这本书里记录的是时光,是进化,是记忆,也是沉淀。因此,要感谢所有与我有过共同回忆的朋友们,更要感谢策划本书的出版编辑耿帅,因为你们,我的人生才会变得丰盛,才能将这些与所有人分享。

我一直相信,并希望此时此刻正在阅读的你也会相信:如果记忆或期待是层层山脉,那么只要修好穿越山脉的轨道,总有幸福到来的一天。

现在,你、我和所有人一样:外表光鲜内心困惑、压力太多安全感太少、活得越来越长却爱得越来越短、更相信银行卡上的数字却更怀疑生存的本质……也许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别处”,只是那个“别处”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人生的版图上。

很多次我在傍晚的公交车上,身后是拥挤的人群,面前是模糊的车窗,耳机里总是反复响着一首老歌:《Vienna》。Billy Joe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唱:“Slow down you crazy child,you are so ambitious for a juvenile……When willyou realize,Vienna waits for you.”

——维也纳在等你。

维也纳和巴黎一样,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信仰。就像挖凿山脉铺设轨道的意大利人,也像每天旋转在摩天轮里的我们。如果不是心怀期待,我们为什么会一圈又一圈地旋转在触不到的风景周围?只是维也纳太远,我们并不敢确保有生之年能够徒步到达。

毕竟“有生之年”是最诚恳也最不靠谱的一个词:再好的时光都会过去,再长的梦境也会回归现实。现实世界也许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但至少还有“别处”可以期待;而“别处”也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我们至少已经抵达过自己的梦想。

正如生命中充满太多相对的部分,每一段旅程,有到达也有离开才算完整。

这本书里的故事并不特别,因为我知道到处都能够下载到关于生活和爱情的文字。但我知道,下载不到的是,在爱情和时光里进化的过程。

等你看过,你就会明白:

一个无法被复制的,只属于自己的答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没有摩天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浅白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0723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