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学图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直观、形象的图解形式,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你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在欣赏一幅幅简洁明了的图画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使人渐渐地在学会这些知识中有所领悟,帮助我们摆脱忧愁,享受快乐的人生。

内容推荐

“我们为什么需要心理学?因为心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受伤。

身体有了疾病,就要去医院。心理有了问题,却置之不理,这是不正确的。研究发现,越是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就越重视。

有句话说得好,“心理学不是万能的,不懂心理学是万万不能的!”。许多人或许要问:“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跟随本书一起去探索神秘而多彩的心理学世界吧!

目录

第一章 心灵简史

既古老又年轻的心理学/002

古代人眼中的心理学/004

心理学的前身心理物理学/006

心理学的奠基人冯特/008

行为主义的旗手华生/010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012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014

新行为主义者班杜拉/016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018

现代灵魂的拯救者荣格/020

苛勒对猩猩智慧的研究/022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说/024

社会文化走进精神分析/026

达·芬奇描绘的心理图画/028

经验主义心理学/030

理性主义心理学/032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034

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036

罗森塔尔实验/038

迟延满足实验/040

黑猩猩的“自我概念”/042

遵循心理法则的广告心理学/044

消费心理学/046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心理学/048

透过文艺看心理/050

未来的心理学发展趋向/052

第二章 认识自我

量一量自己的心/054

用眼睛看自己心/056

用你的心做个实验/058

注意的分配/060

你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吗/062

睡眠与梦/064

走进梦的世界/066

梦境告诉我们什么/068

白日梦与幻觉/070

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考察/072

荣格的深层心理思考/074

自我分析/076

人的内心——焦虑/078

人的内心——压抑/080

人的内心——情结/082

了解自我——气质/084

了解自我——性格/086

了解自我——兴趣/088

什么迷住了人的双眼/090

向朋友敞开心扉/092

窥视心灵的语言/094

自我暗示的力量/096

你吃过甜柠檬和酸葡萄吗/098

什么促使你改变态度/100

瑞文推理能力测验/102

罗夏墨迹测试/104

主题统觉测验/106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108

第三章 基础心理学

神经系统/110

脑的构造和功能/112

解析脑的分工/114

大脑与人的内心/116

只用一半的大脑说话/118

心理变化的晴雨表/120

记忆是什么/122

记忆的分类/124

什么是感觉记忆/126

短时记忆/128

长时记忆/130

内隐记忆/132

人为什么会遗忘/134

什么是感觉/136

感觉剥夺实验/138

习惯了的感觉/140

听觉中的掩蔽现象/142

了解感觉——视觉/144

了解感觉——听觉/146

了解感觉——味觉/148

了解感觉——触觉/150

了解感觉——嗅觉/152

什么是知觉/154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156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158

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性/160

知觉的基本特性——恒常性/162

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定势/164

空间知觉——形状知觉/166

空间知觉——大小知觉/168

空间知觉——深度知觉/170

空间知觉——方位知觉/172

时间知觉/174

运动知觉/176

走进知觉——错觉/178

不可思议的知觉色彩效应/180

回声的秘密/182

神奇的后像/184

马赫带现象/186

视觉对比/188

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吗/190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192

能力形成的条件/194

第四章 发展心理学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96

“他为什么不找了”/198

有话就“好好说”/200

宝宝看到了什么/201

小鸡跟谁走/202

为何依赖布母猴/203

他还会往前爬吗/204

正视孩子的反抗/205

中年朋友为何感到活得累/206

44岁,男人们的心理门槛/207

焦虑症,缠绕中年人/208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209

别让“好老头”与你擦肩而过/210

“还是我们买的最好”/211

“妈妈,我要这个”/212

如何克服孩子怕黑、怕“鬼”心理/214

小孩沉迷电子游戏怎么办/216

早恋与“教而有方”/218

父母如何给孩子灌输金钱观/219

你了解孩子的暴力心理吗/220

“我的地盘,听我的”/221

以心理影响纠正偏食/222

隔代抚养易致儿童心理疾病/224

怎样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225

把孩子从限制中解放出来/226

父亲如何走进家庭教育/228

皮格马利翁效应/230

培养孩子特长应以兴趣为先/232

与孩子建立“伙伴关系”/234

与孩子们共同成长/236

怎样做个好家长/238

第五章 社会心理学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学/240

过度理由效应/242

忌妒是影响交往的大障碍/244

固执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246

犯点小错可增加个人的魅力/247

及时修补心灵上的“破窗”/248

学会赞赏他人/250

能辨风向才会使好舵/252

善于捕捉“弦外之音”/254

脸上的表情,天上的云彩/256

用座位画一张“人心地图”/258

从穿戴看内心/260

透过“眼神”辨人心/262

阿希的从众心理研究/263

揭开“随大流”的面纱/264

化解“社会懈怠”心理/266

是什么吸引你/268

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270

解读“旁观者”心理/272

了解“凑热闹”的心理/274

从用钱习惯看性格/276

从工作方式中了解对方/278

从寒暄中了解对方/280

从措词中了解对方/282

从视线中了解对方/283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284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①/286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②/288

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289

人际交往从知彼开始/290

为什么拍广告总爱找名人/292

怎样让自己更有人缘/294

第六章 变态心理学

各种精神障碍——身心疾病/296

磨牙症潜意识中的情绪紧张/298

破解孩子的心灵密码/300

林黛玉为何多愁善感/302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304

老年抑郁症/306

小心信息成心理健康杀手/308

吓出来的病/310

为什么会患恐惧症?/312

害羞持久便焦虑/314

求职的大敌——社交恐惧症/316

帮助婴幼儿克服恐惧症/318

小学生的恐惧/320

青少年的恐惧/322

工作任务繁重会引起神经衰弱吗/324

神经衰弱患者的自我治疗方法/326

什么人易信息成瘾/328

什么是冲动型人格障碍/330

你听说过拔毛癖吗/332

赌博为何会成瘾呢/334

“工作狂”如何调节自己/336

过分喜欢运动也是一种瘾吗/338

极度喜欢购物也是一种病/340

洁癖是一种心理疾病/342

网络成瘾的心理危害/344

网络成瘾的社会危害/346

吸烟为何会成瘾/348

什么是癔病/350

癔病患者如何自我调适/352

第七章 精绪心理学

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情感/354

了解自身的情绪/356

为何会喜极而泣/358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360

及时宣泄自身的坏情绪/362

认识自卑的情绪/364

观察表情了解别人的情绪/366

情绪也会伤人/368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370

学会认识他人的情绪/372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共鸣/374

寻找情绪产生的根源/376

测谎仪是怎样测谎的/378

改善自己的情绪/380

情绪智力是一种成功潜能/382

情绪中有害的非理性信念/384

情绪的两种状态——心境和激情/386

应激是把双刃剑/388

有效应对应激/390

什么是性格/392

认识自身的性格/394

性格是遗传的吗/396

亲子关系与性格/398

职责、地位与性格/400

你有“高楼性格”吗/402

从笔迹看人的性格/404

性格如何决定命运/406

从体格上判断人的性格/408

血型真的决定性格吗/410

试读章节

量一量自己的心

心理学研究的观察法要求观察者要有一双细心的眼睛,能捕捉到人心理变化的微妙规律;访谈法要求访谈者能有一颗敏锐的心,能与被访谈者顺畅地沟通,探寻到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问卷法要求研究者有一颗聪慧的心,让回答问卷的人愿意回答各种问题;而测验法则首先要求研究者具备严谨的科学头脑,然后严格地按照科学标准来制订心理量表,解、释心理量表,使用心理量表。

心理测验法是用标准的心理量表来测人的心理,将人的心理特征用数字或图表表示的一种研究方法。心理测验首先必须有一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制订的心理量表。心理量表的制订要求非常严格,像制订儿童智力发展水平量表就需要大量的工作。

首先,提出符合各种不同年龄儿童能回答的问题。接着,让相应年龄的儿童做相应的这些题。之后,对儿童们做题的结果进行一系列很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整理。最后,筛选出一些适合于测量各年龄儿童智力水平的问题,组成一份也可便于其他研究者使用的儿童智力量表。这份智力量表就成为测量儿童智力的可靠工具。心理测验就是使用心理量表来测人的心理特点。

心理测验表面上是在测量人的行为表现,但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可以推论他的心理活动。如,测量是否失眠、耳鸣、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外在表现,可测得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通过心理测验测得的个人成绩,只是他在整个人群中的心理特点的相对水平。

比如,整个人群的平均智商水平是100,一个人的智商是110,说明他的智力水平高于整个人群的平均水平。

而且,心理测验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用量化的方式表示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因此,也就能为因材施教、人才选拔、职业指导、心理诊断和咨询提供客观资料。

用眼睛看自己心

观察法是一种古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但它老而弥新。“老而弥新?奇怪,这简直不符合逻辑。”初听的人难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观察法已经不再是原始的观察法了,它有了新的内容,变得更为科学。

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或录音机、录像机等科学仪器,按照已经设计好的目标和步骤,来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外在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搜集到研究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例如,观察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不是稳定、情绪好不好、爱不爱表现自己;观察婴儿是如何咿呀学语,如何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心理学发展了,心理学的观察法也发展了,吸收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在观察之前,研究者要做详细的观察计划,知道观察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记录;在观察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连续、详尽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被观察的人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观察,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研究者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观察,根据心理学理论解释观察结果。

除了用眼睛、耳朵等人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手进行记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录音机、录像机、摄像仪、照相机等仪器设备进行记录。这样就扩大了观察的范围,真实地保持了观察的资料,使心理学的观察结果更精确、更科学。

例如,为了了解野生东北虎的习性,生态学家们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东北虎的资料,设计好了如何观察野生东北虎的详尽方案。于是,他们就到东北原始森林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录音录像设备,来观察记录东北虎的生活。之后,他们对记录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解释。

用你的心做个实验

心理学研究者采用实验法来专门研究人的某一心理现象时,就会先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种心理现象的各种设想,然后人为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出现,从而单独地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例如,研究者想了解遗忘的特点,于是他就设想:记忆之后,不去复习的时间越长遗忘的越多。根据这个设想,研究者就选择了A、B、C三组的学习成绩中等的初一学生,让他们背记相同的一段课文。然后让三组学生分别在他们背记后的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之后,再回忆背过的课文,看A、B、C三组学生回忆的多少有什么差距,这种差距就可显示记忆与复习的时间间隔和遗忘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就可以知道学习后,过多长时间再复习效果会更好。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故意改变了一些学习条件,像只背记一段课文,分别隔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再复习,使自己希望看到的“遗忘”出现,也就可以研究“遗忘”这种心理现象,知道了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也可以证实自己先前的设想了。实际上,一个严格的心理学实验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这需要专门的训练。

心理学的大多数实验,都是用专门设计的实验工具在实验室进行的,要求非常多,也非常严格,这样的实验被称为实验室实验。上述实验就是如此。但是为了使实验更符合我们实际生活的情况,实验也可以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进行,这样的实验就被人称为自然实验。例如,可以在条件差不多相同的工厂,试行民主、专制等不同的管理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作用;也可以在条件相似的不同学校或班级中,采用老师讲课和学生自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看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都是研究者经常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P54-58

序言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候的心理学很接近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人的内心进行了研究。

柏拉图把人分为灵魂(心灵)和身体(肉体)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会产生内心活动就是因为人的心脏在活动。他认为,耳朵、眼睛等器官获得的信息、知识被引导到了心脏,从而形成了人的内心活动。但是到了后来,由于基督教的影响,人的内心及行为都被认为是由神所支配的,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在一个时期内销声匿迹了。直到17世纪近代科学发展起来之后,心理学才从基督教的思维方式中脱离出来,并确立了科学的方法论。

19世纪中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算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心理学。

简单地说,心理学是探索人的行为及内心活动的科学。人的内心状态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的,因此,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以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作为线索,这些“行为”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状态等。

人的行为会随着每时每刻内心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有了高兴的事情就会笑逐颜开,如果感到悲伤就会哭泣流泪,如果感到愤怒就会气得浑身哆嗦。另外,人在工作场所工作的时候,与在家里作为丈夫、妻子或者作为父亲、母亲的时候,行为举止都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说,人的行为因自身所处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因人的内心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所说的心理学也可以说是通过人的行为来考察这种复杂的内心状态的。

心理学的作用在于弄清楚人的行为,帮助理解人的心理现象。人们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比如研究亲子关系对情绪发展的作用,就能培养和发展婴儿健康的情绪等。

长期以来,心理学的发展与工学、医学、社会学、经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时代,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心理学来说,如果没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要想解释清楚人的内心活动和行为的关系就很难。

比如,在教育学中有一句话,叫做“理念来自教育学,方法来自心理学”,正如这句话所说的,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建筑学、工学的原理,还必须满足被称为“适意”的心理上、行为上的舒适性。另外,在最近一个时期健康心理学颇受人瞩目,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健康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还必须把心理层面以及社会层面的问题综合起来考虑。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在当代心理学中,与其他学科合作解决问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压力、沉重的学习负担等,使不少人陷入紧张、压抑、迷茫的情绪中,面对这种现实,人们开始从自我的心理世界中找回轻松、快乐和幸福。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就会去翻阅心理学的书籍,但是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使人眼花缭乱,难跨过心理学的门槛。而本书以直观、形象的图解形式,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你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在欣赏一幅幅简洁明了的图画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使人渐渐地在学会这些知识中有所领悟,帮助我们摆脱忧愁,享受快乐的人生。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学图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851104
开本 16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8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6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9
17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