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中国的奥运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收到过首届现代奥运会的邀请函?

盛传的“奥运三问”,确有其事?

最早亮相奥运赛场的中国人,真是刘长春?

“球王”李惠堂带领的中国足球队缘何败走柏林?

称霸亚洲的中国男篮功亏一篑的背后隐情?

中国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为什么不是张伯苓?

本书将告诉您这些答案。

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们全国人民了解奥运、参与奥运的热情就已经被点燃了。而本书正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而出版的。本书20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再现了17个关于近代中国参与奥运的真实历史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近代中国人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足迹,是一部在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中普及奥运知识的好书。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近代中国参与奥运的真实历史故事的书,全书共选取了17个历史故事,分为17个部分来描述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近代中国人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足迹。这17个部分是17个主题,分别为19世纪,奥运邀请函的故事;奥运三问的谜团;顾拜旦推荐的中国的第一个委员;中国代表团参赛12人变1人的幕后;促成长春奥运行十二封电报;中国以宝贵的两张船票前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目录

01 一张邀请函:千古迷案

  顾拜旦创建奥委会

  雅典再旋奥林匹克风

  顾拜旦曾致函李鸿章?

  顾拜旦不青睐李鸿章?

  中文媒体对早期奥运会的反应

02 奥运三问:事实还是捏造

  中国北方的奥林匹亚

  最早提出申奥口号的不是张伯苓吗?

  奥运三问之谜

  幻灯片里奥运会 陶醉晚清中国人

  南京克隆“奥运会”

03 第一个委员:顾拜旦推荐的人选

  错过了一九一六

  鲁案中当选奥委会委员

  体育健儿有了自己的婆家

  三个网球选手之谜

  呐喊!“我能比呀”

04 12人变1人:中国代表团参赛的幕后

  美联社错发消息的背后

  热血尚流 不做马牛

  流言四起 孰是孰非

  “我不签字,没人可以参赛”

05 十二封电报:促成长春奥运行

  被遗忘的张学铭

  少帅解囊 成就首次奥运行

  一声叹息 戳穿政府谎言

  十二封电报 长春能赴美

  魔鬼行程 考验中国短跑王

06 两张轮船票:中国奥运行

  沪上四日等待 难掩心中喜悦

  单刀赴会“刘云长”

  追星族跟随刘长春

  船上只有中国人

  档案文献戳穿谎言

  唐人街也疯狂

07 两度败北:其实他可以跑得更好

  中国表情 激情亮相

  最后二十米 心痛刘长春

  又是最后二十米 短跑王再度失利

  赴美之行多感慨

  土洋体育起纷争

08 一个训练班:中国军团备战清华园

  重选篮球队 埋下失利种子

  跳高王清华园破纪录

  铁牛铅球破远东纪录

  群英荟萃上海滩

  业余选手暗潮涌动

09 一个代表团:中国军团远征柏林

  远征东南亚 只为凑经费

  柏林迎来中国代表团

  刘长春又失利了

  跳高王饮恨柏林

  在田径赛场 中国选手纷纷落马

10 一个越位球:中国足球柏林遇“黑哨”?

  田径代表团全军覆灭

  没有撑竿的运动员却进了复赛

  足球队遭遇黑哨

  遭遇黑哨 拳击选手意外失利

11 三场失利:亚洲劲旅柏林饮恨

  热身赛击败意大利

  首战负日本

  再战法国 翻盘得胜利

  输秘鲁负巴西 中国队遭淘汰

  美人鱼欲哭无泪

  胡不纳闷 有点伤心

12 一招空手夺枪:中国功夫惊艳柏林

  中国功夫亮相柏林

  中国裁判执法篮球决赛

  足球队震惊英伦

13 第二个委员:为什么不是张伯苓

  “化缘老和尚”错过柏林奥运会

  坚拒日本申奥

  战争阴云难挡奥运热情

  挂名委员孔祥熙

14 一针体育“强心剂”:中国正式提出要申奥

  抗战将胜利 申奥要先行

  体育不能留给CC派

  中国要申奥 北京主会场

  第三个委员成了妒忌的牺牲品

15 二十五次沪宁间:经费成了老大难

  两道难题困扰体协

  筹款问题压倒一切

  “空头支票”虚风劲吹

  拒绝优秀选手的背后

  足球队远征东南亚

  全是废话惹的祸

16 100分的胜利:篮球队伦敦创纪录

  伦敦来了中国队

  球王成教练 依旧被淘汰

  首战失利 篮球队出线蒙阴影

  一个压哨球 中国赢了韩国队

  盲目崇拜丢比分

  125∶25大比分创纪录

17 两个比赛项目:失之交臂的奥运奖牌

  哑巴队员本应拿回奖牌

  华侨选手摔倒在赛场上

  半程马拉松的第二名

  王正廷为何让银行行长下跪

  孔祥熙的奉献

试读章节

奥运三问之谜

学者们关注了张伯苓申办奥运会的问题,却有很多学者忽视了“奥运三问“的问题。有人认为,奥运三问的提出是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之前提出的,却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和内容。有的学者则将奥运三问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但没有说明刊登的具体时间。有人说,这三条口号是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提出的。也有学者提出,奥运三问是在伦敦奥运会举行过程中提出的,时间在1908年10月23日后。也有的学者认为,奥运三问是存在的,但却没有给出奥运三问提出的明确时间。尽管上述学者在奥运三问提出的时间观点不一致,但都承认奥运三问的存在。而与众多学者承认奥运三问存在不同,也有学者在奥运大讲堂上公开指出,由于至今没有看到相关的文献,奥运三问(指《天津青年》上刊登文章)并不存在。

那么,究竟《竞技体育》这篇文章是否存在呢?刊登的名称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当时天津青年会出版的刊物名称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叫《天津青年会报》,20世纪初改称《星期报》,1911年前后改称《天津青年报》,20世纪20年代末期改为《天津青年》。因此,如果有《竞技体育》这篇文章,其刊登的杂志应该是《星期报》,而非学者们提出的《天津青年》。

在中华基督教天津青年会的资料室中,笔者发现了1908年前后的《星期报》,在1908年5月23日,在伦敦奥运会举办前夕,《星期报》(英文名字为Tiensin Young Men)刊登了一篇名为《竞技体育》的文章,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出:“再过几个星期,伦敦举行一次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次运动会。世界上没有一个运动会能与奥林匹克运动匹敌。”之后,该文简要回顾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的情况,并提及了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1896年复兴,并且提出:“尽管中国没有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到底要等多久才能产生一位真正有技术水准的选手在国际奥运会上得到奖牌呢?那可能是难以评价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有信心,相信那并不是一件难事。国家有责任发展体育,不只是派选手到雅典参加奥运,而且要积极争取二年一度的奥运会在中国举行。”

虽然在这篇文章中,没有将三句口号明确提出,但文章的内容涵盖了奥运三问的核心内容,即派遣选手到奥运会参赛并且能够获得奖牌,以及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发表,更加激发了近代中国人的奥运情结。此时,距离张伯苓先生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口号,仅仅过去了7个月的时间。天津人再次走在了近代中国传播奥林匹克运动的前列。

幻灯片里奥运会 陶醉晚清中国人

尽管在晚清时期,出国留洋的、考察商务的、驻外办理外交的人很多,也有人曾经专门到奥运赛场上参观。但大多数中国人尚不了解奥运会的情况,也没有机会到举办国目睹奥运健儿的英姿。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在中国最早播放奥运会幻灯片的时间在1908年,地点在天津南开学校。

在学者们的笔下,这次播放幻灯片的盛况美轮美奂:1908年10月23日,在南开学校操场举行的“第六届天津学校联合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学生们通过发明不久的幻灯片,惊喜地看到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在那一张张的幻灯片上,既记录有开幕式上各国选手高举本国国旗列队入场的情景,也记录有不同国籍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场面,还记录有一些人们从未见过的运动比赛项目 。

有人说,1908年放映的幻灯片反映的是伦敦奥运会的场景,同时也包括一些该届奥运会的各种比赛趣闻。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在当年中文报纸的报道中,提及本次放映幻灯片,是这样描述的:“由饶伯森先生用返光镜演射万国运动大会电影,由费君章云皋译讲,该会四年一次聚于希腊都城雅典,二年一次轮聚各国京都,本年大会系聚于伦敦。” 在这段描述中,并没有提及这次放映幻灯片的所反映的是否为伦敦奥运会。

从时间上看,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在7月13日正式开幕的,直到10月31日才结束。而据美国人饶伯森说,这些幻灯片是从外洋运来的,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这些幻灯片至少要在海上飘荡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从10月23日开始倒计时,最晚9月23日,这些幻灯片已经启运。而实际上,饶伯森放映幻灯片的消息在天津青年会内部报道中,已经提前一个星期出现,也就是说,在10月16日以前,这些幻灯片就已经登陆天津。那么,显然幻灯片从大洋彼岸启运的时间还要早。应该在8月底左右运出,加上幻灯片的制作时间和拍摄时间等等,有关7月13日开始的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制作完成。

那么究竟这次放映的幻灯片反映的内容是哪届奥运会的场景呢?首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目前尚没有这届奥运会被拍摄制作成幻灯片的报道。而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则是与巴黎博览会共同举行,虽然有关报纸对博览会的盛况进行了报道,但这届奥运会混乱无章,连法国人顾拜旦对此也深表不满。第三届奥运会是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虽然也与当年的博览会共同举行,但当时美国的科技已经较为发达。如果从情理上分析,天津人当年目睹圣路易斯奥运会的可能性最大。

而一则英文报道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段英文报道明确指出,在举行运动会颁奖典礼的当天,第一个项目就是由饶伯森播放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 。所以,虽然从时间上看,播放伦敦奥运会的可能性小,但根据这则英文报道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当时确实在放映有关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似乎这个问题可以盖棺定论了。但刊登在《大公报》上的新闻说:“法界中国青年会饶君新由外洋运来返光镜,定于今晚七点钟,演照万国运动大会各种情形。“ 这则新闻与刊登在《星期报》上的消息可以互为佐证,1908年确实放映过反映奥运会内容的幻灯片,但这条消息却没有说明放映的是哪届奥运会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新由外洋运来返光镜”这句话点明了饶伯森播放幻灯片应该是随着幻灯播放机共同运来的,那么,饶伯森是从哪个国家输入的幻灯机呢?《星期报》上还刊登着另外一篇消息,指出,饶伯森是从美国运来的幻灯机。看来,当年播放幻灯片的内容还有进一步考证的必要。

根据这三条中英的报道透露出的信息,举办颁奖典礼的时间并非在1908年10月23日,而是在10月22日。因此可以这么说,在1908年10月22日,于南开学校举办的运动会颁奖典礼上,天津人最早目睹了幻灯片中伦敦奥运会的风采。

幻灯片确实从伦敦邮寄而来,并首先在天津南开学校播放。在播放幻灯片的同时,饶伯森也提出了中国应该派遣代表团出席奥运会。至此,中国近代史上的奥运三问正式形成。

就在放映幻灯片的同时,有人说,当时还有三条标语出现在体育场上,这三条标语是: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笔者还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载,但奥运三问确实已经提出是毫无疑义的。P24-3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中国的奥运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65078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11.219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