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要成功更要成长(许戈辉对话奥运英雄)/文轩凤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奥运英雄,体坛巨星,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他们的辉煌由何而生?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平凡的努力?是偶然的机遇还是有准备的头脑?读懂他们,也许就能读懂生活。

体育竞技就是浓缩的人生舞台,一场比赛仿佛就是生命从初生、绽放、再到谢幕的预演和寓言。如果用心去感受,这里面有无数的哲理,无数的智慧,无数的教训。这些体育明星的成功,是心理素质的成功,是融入社会的成功,是克服困难的成功,是超越自我的成功。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奥运英雄和体坛巨星的亲口诉说与许戈辉的点评,详细描述了他们面对失败、成败、金钱、荣誉、爱情、亲情的所思所想,如关颖珊所说的“学会跌倒”,王治郅对个人选择与国家矛盾时的作为及反思,邓亚萍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等等,生动而具体,可以使青年读者从中领悟:我们向往成功的辉煌,我们更须面对成长的努力。

目录

一、“乒乓女皇”邓亚萍奋发向上的血液在我体内沸腾

 戈辉手记:咬定青山不放松

 做人,很重要

 交友,先萨翁

 做事,做到底

二、“东方飞人”刘翔我就要放肆一下

 戈辉手记:谁能打败刘翔?

 我就要与众不同,我就要放肆一下

 有教练帮助,我就像坐飞机一样在提高

 我不想做公众人物,看到闪光灯就会晕

三、传奇教练孙海平自信不是“狂妄自大”

 戈辉手记:展翅高飞的徒弟,脚趾实地的师父

 发高烧也要去夺金牌

 自信不是“狂妄自大”

 让徒弟延续昔日梦想

 渴望更多的翔

四、“小巨人”姚明做中国的形象代言人

 戈辉手记:大个子有大智慧

 在NBA坐板凳锻炼了我

 签名受伤我也要继续签名

 曾经为自己长大沾沾自喜

 不怕做中国的形象代言人

五、篮球大腕王治郅埋头做一个匠人

 戈辉手记:没了NBA,还有生活

 五六年没在家过年了

 平安回归后努力企盼奥运

 钻牛角尖引来严重后果

 家庭成了最大的安慰

 更希望去埋头做一个匠人

六、“冰蝴蝶”关颖珊飞上新舞台

 戈辉手记:学会跌倒

 外交使命从胡主席的午宴开始

 决不放弃,因为生活不容易

 只要活着就不应该停止学习

七、“跳水皇后”高敏柔弱的身体,铁打的精神

 戈辉手记:高处不胜寒

 升国旗的比赛,我肯定没演砸

 你不知道人有多少潜能,直到你去挖掘它

 生活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八、“东方神鹿”王军霞永远往前跑

 戈辉手记:折回零点

 肚子拉到腿发软,哭着训练夺冠军

 哥哥去世,内向的她挑起全家重担

 既当演员又做母亲,没有停止脚步

九、“老虎”伍兹挥杆6000次=球王?

 戈辉手记:真老虎还是纸老虎

 我不是天才,只不过能打几杆好球而已

 很多时候自己才是自己的挑战者

 胜利者是努力创造明天的人

十、“神奇小子”丁俊晖台球就是我的生命

 戈辉手记:生命里不能只有台球

 跟自己的偶像打比赛,很享受

 一天不摸杆,就觉得对不起台球

 每次打比赛,我都想着拿冠军

十一、“门神”高红证明你自己

 戈辉手记:每一次迁徒都是为了更上一层楼

 每个人总有超越自己的那一天

 众人的欣赏,激励着你不断去奉献美的东西

 我可以被打趴无数次,但我会再次站起来

 热爱运动比拿金牌、银牌重要得多

十二、“泳花”乐靖宜箭鱼、鲨鱼、美人鱼

 戈辉手记:可爱的“大块头”女生

 夺金夺得心发软

 被父亲一脚踹进水的世界

 从游泳到潜水,一个目的两种感觉

 乐于挑战,生活就五彩缤纷

十三、体操冠军刘璇阳光总在风雨后

 戈辉手记:人生需要笑容

 坚持再坚持,我终于拼出了金牌

 努力再努力,从辍学的旋涡中毕业

 辛苦再辛苦,裁判北京奥运不是梦

十四、“跳马王”楼云吉祥三宝

 戈辉手记:苦涩的养分

 两夺奥运金牌,跳马称王

 迷惘过后,就是希望

 男人四十,不再盲目

十五、“跳水王子”田亮永远不服输

 戈辉手记:生活不仅是那一池清水

 告别跳台,进军娱乐圈

 击败强敌,小伙成大器

 摘得金牌,归队仍遭拒

 冠军退役,欣慰又心痛

 从零开始,勇闯娱乐圈

十六、“老枪”王义夫老臣老神

 戈辉手记:举重若轻

 胜负往往在此一枪

 荣辱都聚国歌中

 赢得比赛才有尊严

十七、速滑冠军大杨扬永远神采奕奕

 戈辉手记:做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喜欢做的

 就在我蹬地的时候枪响了

 枪一响水肿的脚灵活起来

 母亲与女儿一道参加比赛

 奥运冠军做起了导游

 体育明星更像时尚明星

十八、“金牌教头”许海峰请让我接最后一棒

 戈辉手记:定格的记忆,紧迫的人生

 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自己

 接手陌生项目,尽情亮剑

 冠军是从赤脚医生走来的

十九、速滑健将叶乔波在冰与火间传递梦想

 戈辉手记:冰般坚毅,火样热情

 有时运气挺背的

 火炬,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好好读书才能够融入社会

二十、神枪手张山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戈辉手记:山一样坚韧,水一样轻柔

 勇夺男子项目的金牌

 因为她专门设立了女子项目

 掌声送给男陪练

二十一、“乒乓大帝”瓦尔德内尔老瓦老矣,尚能战否?

 戈辉手记:生活需要磨刀石

 二十岁时,我就可以接受失败

 心理素质强,我常常打赢比赛

 有家人支持你,会很有趣

 我不愿退出

 我喜欢在中国做生意

二十二、网球黄金组合郑洁/晏紫哭着享受快乐

 戈辉手记:拍档

 要赢的时候比快输的时候紧张

 一直哭着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

 交男朋友的事情都是互相商量着来

 与发胖绝缘,薯片、冰淇淋随便吃

 我们具备冲击一流选手的实力

二十三、冰上伉俪申雪/赵宏博把一辈子交给溜冰场

 戈辉手记:真爱不是吃糖,而是一起嚼橄榄

 求婚时,他单腿跪下,她双腿跪地

 摔倒时,他舍身垫底受伤,她带头恢复训练

后记

试读章节

戈辉手记: 咬定青山不放松

她是一个看上一眼就能给你力量的人。

发球前,她总是先狠狠地瞪你一眼,喉咙里咕嘟出几下很怪的声音,有时还会用手掌在桌子上丈量几下——在邓亚萍近10年的国际比赛中,能够坦然接受这种威慑的对手寥寥无几。直到24岁退役,14次世界冠军和4次奥运冠军得主邓亚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4个字:杀气腾腾。

但是当我走进邓亚萍供职的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看到的她却是一头披肩长发,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着黑灰色职业套装。我有些错愕,很仔细地想找到印象中的杀气,但是,没有了,她文质彬彬,温柔平和。

从杀气腾腾的世界乒坛一号女选手到文质彬彬的中国奥组委官员,邓亚萍用了10年半的时间。但在她的内心深处,邓亚萍仍然充满了渴望。她说,她是个有“野心”的人,“希望能通过我与其他人的努力,使中国体育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体育之中去”。

邓亚萍永远渴望成功,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熟悉邓亚萍是在1990年。从那个时候开始,邓亚萍的名字变得如雷贯耳,人们被这个身高只有1.49米、年仅16岁的小姑娘感染了,无一例外地喜欢上永远有高昂斗志的她。

乒乓圈内的人认识她是在1986年的全国锦标赛上,13岁的她接连战胜戴丽丽、童玲、李惠芬、耿丽娟等多名世界冠军,把陈静、乔红等多名年龄比她大的国家队新秀斩落马下,几乎每场比赛都独得两分半,把河南女队送上全国女团冠军的宝座。

后来成为她亲密战友的乔红评论说:“她打球像是没有网子的,爱怎么打就怎么打。”

我记得当年某杂志上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很有意思。记者问她的手怎么肿了,她说是为了练球而长的冻疮,记者再问她为什么要练得这么辛苦,她也只是简单地回答说是为了打“狼”。

那是一个“狼来了”的年代,是朝、韩两支女队历史上最强的时期,而她确实扮演了猎人的角色,成功地击退了对手的一次次冲击,在单打上保持了对韩国选手的全胜纪录。

韩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女将玄静和公开表示,她最怕邓亚萍。

从这点来说,邓亚萍确实征服了对手、征服了乒坛,成为无可争议的“乒乓女皇”。

退役之后,邓亚萍依旧很努力地去战胜困难。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身着红色礼服,走到陈述台前,用英语进行陈述,为北京申奥的成功留下了亮丽的一笔。

1996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此时的邓亚萍,英语基础几乎为零,法语更是一窍不通。我跟很多人一样都想知道,原来连26个字母都不会的邓亚萍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英语的?而邓亚萍的述说让我难以忘怀。

1997年,邓亚萍进入清华大学,上第一节课时,花了半个多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26个字母还是没有写全,大小写更是难以区别。这位在世界乒坛叱咤风云的姑娘流下了泪水。她拿钢笔端端正正地写下整整两页的“拼”字。

她把这两页纸揭下来,订在自己宿舍书桌的对面,让它提醒自己要在学海里拼搏。她给自己订下了苛刻的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书的第一页开始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开始背起,毫不马虎。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预习功课、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十一二点。同学们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这样读个不停,当心嘴唇上会磨出茧子哦!”

由于邓亚萍刻苦勤奋,入学不久,清华大学就将她作为交换生选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主攻英语。在近三年的留学生活中,亚萍从剑桥到诺丁汉。在她离开诺丁汉时,她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之列。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对我说过:“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天才、艰苦努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我们相信邓亚萍的成就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女子体育运动。”

作为中国运动员,邓亚萍非常荣幸地参与了北京的两次申办奥运的活动,代表中国运动员作了两次最后的陈述报告。而她在人代会上关于退役运动员生活、健康保障方面的提案让人动容……

成长,是伴随着许多物、事和人而进行飞跃的。我相信,20世纪90年代的乒坛对于与我年纪不相上下的乒乓球迷来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比如邓亚萍,比如她不断去学习、去思考、去追求的精神。

P2-4

序言

很多人以为我静若处子。但,人不可貌相,其实,我动如脱兔。

我热爱一切有对抗色彩的运动。虽然小时候完全没有“奥林匹克”的概念,不过现在回头看看,竟然欣慰且自豪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这样说来好像过于大言不惭,其实我的真正目的是想感谢启蒙和引导过我的各路恩长。首先要感谢的是父亲大人。我至今都记得小时候,爸爸在家里的水泥地上用粉笔画一道线,然后带着我立定跳远。日复一日,很快我已经从床脚蹦到门口,再蹦,竟出了屋……当然还有石头台子上打乒乓球,天安门广场学自行车,路灯下的折返跑,湖面上的哧溜冰……哪怕最简单的运动,也能带来无穷乐趣。同时它让人变得美好——不仅仅是身形上,更有心灵上。因为在运动中我们学会坚韧,顽强,迎接挑战和面对挫折,当然,还有团队合作。相信我,一个喜爱运动的人,通常是积极向上的。

后来,我在不同运动项目上的精神导师逐渐变得大牌起来。譬如说,我曾经对高尔夫非常有成见,后来为了做节目不得不突击学了点知识,结果这些知识派上了用场,更不可思议的是,节目的嘉宾彻底改变了我对高尔夫的态度。这个嘉宾就是“老虎”伍兹。从此我开始学打球,而且从不惧怕任何对手的挑战——因为只消轻轻报出“入门师傅”的名号,基本上就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此番套路,可称“披虎皮做大旗”。呵呵。

因了对运动的热爱,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我有机会和那些体育巨星对话。从此,我的精神装备变得格外强大:打乒乓球我会想蔡振华王涛的经验,羽毛球有李永波林丹的指点,网球有郑洁晏紫,台球有小丁亨德利,射击有王义夫许海峰,冰雪有杨扬叶乔波……说到这里,本人的形象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大忽悠——没错了,从战术上讲,我没有一点儿师傅们的影子;但是从战略上看,我却全心全意地体会着和传递着他们的精神。

这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这精神,告诉我们去击败对手,更要超越自己。在这精神的光芒里,你会看到邓亚萍楼云以最不合格的先天条件战胜全球最强大的对手;你会看到乐靖宜钱红在腰都直不起来、腿都不能走路的情况下创造世界纪录;你会看到王军霞高敏退役后卸下最耀眼的桂冠让人生从零开始;你也会看到张山关颖珊作为“挂满勋章的祖母级选手”再度和新人一道奋战……

我知道,每每炫耀起我“师傅们”的名字,我会充满孩子式的虚荣与得意;然而我也知道,每每说起他们的故事,我会饱含严肃的钦佩和敬意。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金牌和荣誉,也绝不仅仅限于体育。他们送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热爱和执著。

所以我们说:要成功,更要成长。

假设某时,你碰上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向你兜售她的“师傅们”,那么,请包容她的虚荣,忽略她的技术,但,请一定好好地听听她“师傅们”的故事。

后记

书的题目可能是为了更醒目吧,叫对话奥运英雄。其实,我采访的这些体育明星里,有一些并不是奥运冠军,他们从事的体育项目也不是奥运项目,比如‘‘老虎”伍兹的高尔夫,比如“神奇小子”丁俊晖的斯诺克。但是,所有的英雄渴望都是一样的:热爱、执著、专业、敬业、拼搏、坚忍……同样,为了梦想,他们失败、跌倒、伤痛、屈辱、苦闷、哭泣……

体育竞技就是浓缩的人生舞台,一场比赛仿佛就是生命从初生、绽放、再到谢幕的预演和寓言。如果用心去感受,这里面有无数的哲理,无数的智慧,无数的教训。这些体育明星的成功,是心理素质的成功,是融入社会的成功,是克服困难的成功,是超越自我的成功。

其实无论是体育场上的竞技,还是生活中的竞争,都需要英雄素质与英雄心理。而通过与书中人物的对话,我更愿意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因为他能够获得成功,更因为他懂得如何面对失败。

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嘉宾,是你们的人生经历和总结,保证了此书在文字和结构远不尽人意的情况下仍然泛出智慧的光芒;感谢我的《名人面对面》和《携手2008》节目组的同仁,你们的努力付出成就了这两个备受观众肯定的栏目,也为本书提供了最主体的素材;感谢张林、饶威祥、李辉和本书所有的编辑统筹人员,你们的理解和包容给了我更大自由度,你们辨认我不论写在酒店便签还是餐巾纸上潦草字迹的本领简直让我惊为天人(读“天书”嘛);最后特别感谢德尔惠的丁明亮总裁与何苦副总,当你们告诉我会在此书出版后购书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时,我从心底里感动而惶恐。从此,我天天盼着这本书的诞生。

许戈辉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要成功更要成长(许戈辉对话奥运英雄)/文轩凤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戈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887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4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