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关于人类学的著作。
本书通过田野概念的恰当分解和聚合,对过去和现在的田野思想进行了深刻而有刺激性的研究和探讨,指出了人类学作为一个概念和一个成长中的学科要努力的方向。全书内容尽管有着直接的、尖锐的批评,但仍不失为是建设性,故此它是真诚关心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必读的一本书。
图书 |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西方人类学新教材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关于人类学的著作。 本书通过田野概念的恰当分解和聚合,对过去和现在的田野思想进行了深刻而有刺激性的研究和探讨,指出了人类学作为一个概念和一个成长中的学科要努力的方向。全书内容尽管有着直接的、尖锐的批评,但仍不失为是建设性,故此它是真诚关心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必读的一本书。 目录 第一章 学科与实践:作为地点、方法和场所的人类学“田野” 一、引言 二、“田野科学”之谱系 三、原型的含义 四、非正统与霸权:“田野”和“田野调查”的选择性传统 五、重新解读“田野”:方法论与地点 第二章 伊丝梅尔之后:田野调查传统及其未来库克利克 第三章 定位过去 一、有关人类学的历史 二、田野的概貌 三、置换人类学 第四章 新闻与文化:瞬间现象与田野传统马尔基 第五章 美国协会的非洲研究阿莫瑞 第六章 北美社会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兴起与衰落克利尔 第七章 人类学和对科学的文化研究:从城堡到木偶人马丁 第八章 你不能乘地铁去田野:地球村的“村落”认识论柏萨洛 第九章 虚拟人类学家维斯顿 第十章 广泛的实践:田野、旅行与人类学训练克里弗德 参考文献 撰搞者介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西方人类学新教材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古塔//弗格森 |
译者 | 骆建建//袁同凯//郭立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377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4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2-0999 |
版权提供者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