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变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训练)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Joseph J.Luciani博士,具有30年临床心理治疗和咨询经验,并经常在全球作心理健康方面的演讲和培训。

本书除了介绍了一个作者独创的五步骤心理治疗方法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心理自我测试和心理治疗真实案例。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内容推荐

没有人生来就缺乏安全感,内心满是愤怒、无聊或抑郁。事实是,快乐是我们的自然状态,正如心理学家Joseph J.Luclanl博士在这本热情的、睿智的、有力的指导性书中所说,慢性不愉快只是一种坏习惯——一种能改掉的习惯。

当你按照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做完诸多的自我测试与训练,你会发现自己已焕然一新,无忧无虑,更自发地去把握新的生活方向。

本书介绍的、已被临床治疗证明行之有效的五个步骤,可以帮助你重新找回人的快乐本性:

学会识别令你不快乐的思维和情绪;

学会运用Joseph J.Luclanl博士著名的自我谈话技巧来发展新的、健康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消除生活中的厌倦、绝望、慢性疲劳和情感麻木;

开发你的全部创造力、智力和情感潜力,过上你渴望得到并应该得到的富足、满意的生活。

目录

导论

第1部分 自我训训练会给你带来什么?

 1 自我训练:获得改变的力量

 2 选择快乐,选择恰当的人生目标

第2部分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3 不安全感从何而来?

 4 远离焦虑

 5 生活是无法控制的

 6 什么是条件反射式思维?

 7 不要孤立自己和回避生活

 8 完美主义是痛苦的根源

 9 以诚相待,即使是对自己

 10 相信自己才能改变生活

第3部分 “自我交谈”的五个步骤

 11 步骤一:看清自己的缺点

 12 步骤二:分清事实和假想

 13 步骤三:不要听信杂音

 14 步骤四:遗忘

 15 步骤五:自我激发

第4部分 让“自我训练"的力量与你的生活相伴

 16 现在看你的了

试读章节

芭芭拉,一位52岁的保险推销员,多年来一直挣扎于冷淡的婚姻、缺乏活力的工作以及乏味的生活中。如同大多数人一样,芭芭拉的问题并没有严重到需要心理治疗的地步。毕竟,她一直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她被自贬、自我怀疑所俘虏,对生活缺乏信心。为什么?没有理由——至少没有合理的、明智的理由。不过,这种状况却成了她生活的一个无法摆脱的组成部分。只是由于丈夫的鼓动,芭芭拉才同意与我交谈,只不过仍然是以她那特有的令人生厌且极为冷漠的态度。几个月下来,她运用我之前写的一本《自我训l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书中提到的技巧,通过自我训练,芭芭拉终于有了感悟:

自己是如何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观点,这非常有趣——即使这观点是扭曲的!对我的大部分成年生活而言,我仿佛一直在不停地反对自己,寻找告知自己“我不好”的理由。也许过去几个月我学到的最有用的一课就是我有了选择。多年来,我一直选择的结果就是接受我自己的陈旧观点——但我却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它!现在我可以只选择“不选择”的消极态度吗?事实看起来很简单、明了,但我在大部分成年生活时期对此却无法理解。

我并不完全确信有什么东西会让我完全好转,但它的的确确发生了,我感到兴奋!这世间的事情仿佛一下子明朗起来。我眼前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仿佛我不得不做的事就是改变原有的轨道,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它怎么会如此轻松?这么多年来我怎么就没能发现呢?

既然最后认清了自己,我需要问:做到满意的第一步是什么?我需要决定想要什么或需要什么。我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或需要的并非是他想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协商以求同目标吻合,我希望这会使双方均满意。寻找共同目标是一种积极的举措,但只是迈向正确目标的一小步。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我在尝试新的方式。如今冷静地回想过去,我是多么地欠考虑、冲动、焦虑和消极。从现在起我要防止随意的行为、懒惰的方式、欠考虑的认识和草率的回答。以我今天对事物的崭新认识,我可以高声地宣布:这世界上不再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俗话说人类是习惯的动物。如果你跟芭芭拉有相近之处,你可能从来都不会过多地考虑这个说法,尤其是当你试图找出如下的答案时:你的生活前途渺茫,似乎像是永远卡在二档,无法迅速飙飞;或者更糟糕的是,南辕北辙地往相反的方向行进;而其他人看起来非常成功,像是受到神的恩宠;你过得压抑,不停地思考何时或者是否自己的好日子也会到来。也许当时你只有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或者伴随着你的是无休无止的霉运,或者你认为是有前途的工作却在求职时又不断地遭到拒绝。我诊治过的许多人曾把心中不快的原因作过自我分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坏习惯恰恰是问题之所在。他们认为是命运与他们作对,许多人感到被生活欺骗了,希望有人能将自己从弱势和绝望中拯救出来。

我开了25年的私人诊所,了解到人性的许多方面。如果我告诉你许多人前来求诊实际上并非想真的寻求改变,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但这的确是真的,实际上他们只是想减轻一下自己的心理负担。比如,一个力求完美主义者希望能更加完美,内心却又希望不会有吹毛求疵之感和不称意的烦恼。又如,一个自寻烦恼的人往往令人感到惊讶,他想得到的只不过是想一生当中这些惊讶永不发生。再如,一个强迫自己专心工作的人并不期望放慢速度,他所企求的只是希望偶尔能睡上一晚好觉。

你是否说过很多次:“我真的必须改变!”而结果却是依然故我,保持例行习惯呢?如此周而复始使你在矛盾中挣扎。其主要原因在于你已经依附于你的问题——你的不安全感和坏习惯对你的惩罚。这些习惯可能会让你感觉既不舒服也很困难,但你却非常认同它们,以致有人建议你应该试着改变这些习惯时你会与人发生争执。“但是,医生,你不懂,我一辈子都心情紧张。你怎么能指望我放松?”或者,“有些人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但却还有像我这样的人过着悲惨的日子。我接触的每一样东西都令人失望。我还是依然故我”。

豹子无法改变身上的斑点。于豹子而言,无法改变身上的斑点是事实;但于你而言,认为无法改变自己则大错特错。如果你被自己的“斑点”限制,无论这些斑点是什么——慵懒、焦虑、自疑、恐惧、惊慌、压抑、漠然抑或是霉运——你应当相信确有一种能使你改变的力量,一种真正的改变,这是本书能教你做出的选择。

一个被许多人忽略了的事实是:遗憾、不幸、挫折或不安全等并非与生俱来,不管你怎么想,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和奋斗都取决于他对外界的认知和反应。事实上,所有的问题均非先天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下面就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造成失败的所有因素都是可以克服的。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你会知道掌控你不愉快的背后的根源。但更重要的是,你会得知一个生活中的秘密:掌控生活是一个神话!生活完全无法受控。

眼下我只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不快乐,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在生活中挣扎?也许你从未意识到原可以不必挣扎,尤其是你已与自己的问题融为一体。比如,你可能会猛地举起手来承认道,“是的,我很懒,这是我的天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承认了你与自己的懒惰之间没有差异。另外你可能受了错误观念的支配,认为更多的掌控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化妆我怎么能见人。他们将会怎么看我呀?”无论你挣扎、生活受挫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去改变?你能改变,本书可以教会你如何去改变——不是通过试图控制你的问题,恰恰相反,而是通过摆脱它们来生活。

在进一步阐述之前,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自我测验来检测你将来的生活质量。当你学会了把自我训练的力量并入你的生活之后,你可能会想重做该测验来证明你改变了多少。也有可能你不想麻烦——因为你已知道你的生活变得快乐了许多。你将会拥有这种力量。P15-18

序言

我的父亲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他总爱生气,这可能是他52岁即命丧黄泉的原因。他缺乏锻炼、缺乏自律、暴饮暴食、厌恶医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迷上了赌博——这是他走入绝境的又一种方式。在赌博中下大筹码并企盼获胜,似乎为他在一片无望的汪洋中带来希望。

现在回想起父亲,我的心仍隐隐作痛。他的生活和早逝让人惋惜。如果当时我能告诉他我现在所知道的知识就好了。如果我能帮他认识到还有其他选择就好了。和很多人一样,父亲认为自己是命运的牺牲品。他那颓废的、挫折的一生只不过是让消极变为了习惯。要是当时我能告诉他自我训I练的力量就好了。

我的私人诊所开业已有25年之久,我逐渐认识到父亲痛苦的生命并非只是他个人所独有。许多经常去心理诊所的人,抱怨地唠叨一些自己内心困惑的问题,比如:感觉受到打击,担忧未来;或常常感觉不快乐、无望、自疑。有些人到心理诊所是因为他们无他处可去;他们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开始搞砸。我怀疑大多数人没能在心理诊所里解决问题。他们只是与问题一起生活,从来意识不到还另有选择。

你有未解决的问题吗?如果任其发展,让消沉的抱怨蔓延,它们就会带来更严重的情感问题。为何你无动于衷任由抑郁发展或任由焦虑使你陷入恐慌?为何你认识不到生活中的磨砺是你远离自然的、自发的生活和真正快乐的缘由。自我训I练能引导你找回生命的意义,找回轻松的生活而非试图绝望地掌控生活。

学着更自然、自发地生活也许看起来复杂,尤其是你在受折磨之时。其实这一点并不复杂。不快乐、受折磨并非你的本性,而只是你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后天养成并且能够改变的,所有的习惯无一例外。无论一个习惯多么具有破坏性,但如果你学着停止助长它,它就不能伤害你。你如何助长习惯?你每次焦虑、烦躁、恐惧或怀疑,你都是在为自己不安全感的习惯扔一点面包屑一一喂养它。本书会向你介绍一种“自我谈话”的有力工具,它会令伤害你的习惯饿死,让你选择对你有益的生活。

做好准备,把你的生活从反射性的、习惯的思维禁锢中解脱出来。一旦你这样做了,你就会理解我对复杂的、传统的治疗方法的态度。如果我的话显得夜郎自大,这很正常。因为自我训I练不是沉思、哲学冥想,而是慢慢灌输“能做到”的火种,这能让你拥有你想要的和应该享受的生活。

在我的前一本著作《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中,自我训练的特定目标是减轻焦虑和沮丧症状。自从我初次介绍了自我训I练之后的若干年,我发现我的方法适用于更广泛的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焦虑和抑郁。你会发现本书能在更严重的情感问题发展之前,赋予你减轻生活中情感摩擦的力量,并将你与追求真正快乐的先天能力连接起来。在你消除了不安全感、消除了同生活挣扎很久之后,自我训练能继续为你提供力量与活力。

自我训练的力量基于一个事实,即你能学会击败阻碍你生活的任何事物。无论它是恐慌、抑郁、社会焦虑、懒惰、无效、缺乏成功或不快乐,你都必须击败它们。你能做到这点!通过练习本书所列的5个基本步骤,你会找到解决所有自身问题的答案,而这些答案一点也不复杂。你会改变控制性思维的习惯,从而能发自内心、更本能地理解什么才能使自己快乐。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能赋予人力量的书将会教你、鼓励你、教导你改掉不安全感的习惯,这些习惯阻止了你意识到追求真正快乐的、自发的内在潜力。

——约翰·格雷博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

没有比接受责任更令人富有力量了。担负责任不是承担错误,而是重新调整和把握你的生命历程。本书从人的性格弱点和行为人手,帮助你重获情感的安宁。

——劳拉·史莱辛尔博士,《正确地关心和照顾丈夫》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变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训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卢西安尼
译者 迟梦筠//孙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44305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5.6
丛书名
印张 13.125
印次 2
出版地 重庆
242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