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兰花品鉴宝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人说,兰花[不识是根草,识得是个宝]。慧眼识宝,靠的是眼力,眼力就是品鉴力。懂的品鉴,才能享受兰花之美,也才会选兰、购兰……

本书赏兰名家解说兰花品鉴要诀。

该书收录了一位赏兰名家多年研究和品鉴兰花的心得,全面系统地讲解了赏兰品兰要诀。全书收录兰花珍品新品1080种,供广大兰花爱好者鉴赏。

内容推荐

本书为最新工具书性的兰花书籍,是刘清涌教授的力作。全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兰花的品鉴要点(详见目录)。全书铜版彩印,234面,16开,装印精美。全书收录兰花名品新品1080种,性价比高。适合广大兰花爱好者阅读。

目录

一、兰花品鉴精要

 (一)兰花高贵的品赏价值/2

 (二)兰花品鉴的人性化、人格化/8

1.骨格/8

2.风韵/9

3.纹采/9

4.神气/10

 (三)兰花品鉴的精致化、灵巧化/12

 (四)兰花品鉴的个性化、多样化/17

1.兰花开品/17

2.花期与花开延长期/19

 (五)兰花品鉴中的神秘色彩/20

1.时有时无的兰香/20

2.层出不穷的新赏点/22

3.神出鬼没的变艺(走艺与俏艺)/23

4.儒道佛对兰花品鉴的影响/24

 (六)中西兰花品鉴观比较/26

 (七)各地区各类兰花的品鉴/28

1.春兰的品鉴/28

2.春剑的品鉴/30

3.莲瓣兰、豆瓣兰的品鉴/31

4.蕙兰、送春的品鉴/34

5.建兰的品鉴/36

6.墨兰的品鉴/39

7.寒兰的品鉴/43

 (八)拓宽兰花品鉴的路子/47

二、兰花瓣型花品鉴

 (一)概述/54

 (二)荷瓣花/56

 (三)荷型花/62

 (四)梅瓣花/66

 (五)梅型花/71

 (六)桃瓣花/74

 (七)水仙瓣花/76

 (八)兼瓣花/78

 (九)团瓣花/82

 (十)超瓣花/83

 (十一)竹叶瓣花/84

 (十二)龙爪瓣花/87

 (十三)飞瓣花/88

 (十四)同形瓣花/90

三、兰花色花品鉴

 (一)概述/92

 (二)红色花/92

 (三)白色彩心花/100

 (四)乳白色彩心花/103

 (五)绿色花/104

 (六)赤色花/108

 (七)紫色花/110

 (八)黄色花/112

 (九)黑色花/114

 (十)朱金花/117

 (十一)复色花/118

 (十二)水晶花/122

 (十三)色花色艺/124

四、兰花泰花、素心花品鉴

 (一)概述/130

 (二)素花/130

 (三)素心花/138

五、兰花蝶花品鉴

 (一)概述/142

 (二)外蝶/143

 (三)裙蝶/146

 (四)内蝶(蕊蝶)/147

 (五)三心蝶(三星蝶)/150

 (六)四心蝶(四星蝶)/151

 (七)内外蝶、全蝶、五心蝶/153

 (八)奇瓣蝶、多瓣奇蝶/154

 (九)瓣型蝶/155

 (十)素蝶/156

六、兰花奇花品鉴

 (一)概述/158

 (二)多瓣多舌多鼻奇花/158

 (三)类牡丹、菊花、睡莲、玉兰花形奇花/163

 (四)子母花/169

 (五)树形花/170

 (六)奇瓣花/173

 (七)多朵聚生花/174

 (八)少瓣奇花/175

 (九)素奇花/176

七、兰花叶艺、赫艺品品鉴

 (一)概述/178

 (二)兰花叶尾上的艺(扫尾艺、爪艺、冠艺、鹤艺等)/180

 (三)兰花叶边上的艺(覆轮艺)/183

 (四)兰花叶面上的艺/185

1.中透艺/185

2.中缟艺、中斑艺、中斑缟艺、片缟艺(晃艺)/187

3.斑艺、宝艺、粉斑艺、曙艺、锦艺/196

4.水晶艺、琥珀艺/205

 (五)兰花矮种、行龙叶艺、奇叶艺/208

八、兰花花叶多艺品品鉴

 (一)概述/212

 (二)素花、叶艺多艺品/213

 (三)花艺、叶艺多艺品,219

 (四)花上多艺品/225

 (五)株艺、叶艺(或花艺)多艺品/227

 (六)蝶花、蝶草多艺品(花叶双蝶品)/231

试读章节

(二)兰花品鉴的人性化、人格化

中国兰花的品鉴,自古就具人性化、人格化的特点,这在其他花卉中是极少见的。传说中,早在春秋战国时,孔子就开始赏兰,并将其人性化、人格化。《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处,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在《猗兰操》中又有“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之说。以后,历代儒者尊者、文人雅士,继承此传统,多有在赏兰时,将兰当成善人、德人、君子、佳人、美人(有才能德行的人)来赏。

清末民国初,佛山南海人区金策在其《岭海兰言》中谈到兰花的植物生理时则说:“兰根吸引土汁,化为生气津液上升,经丁芦以达于叶。兰叶吸收阳光,其生气下降于根……其津液下降于芦,而熬炼胶浆。”“芦内胶浆满足,受日光熬炼,然后溢出为花。其香则又花中溢出之气也。”这是以中医的人的精、气、神的理论来解释兰花生理。精液(精华的养分)足,则气旺、神旺,气清、神清,特别有鉴赏价值。受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说、“山水仁智”说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常渗透着人性化、人格化的特点。中国古代人们对诗文、国画、书法、园林建筑、花卉盆景、金玉饰品、陶瓷制品等等的审美就常带着人性化、人格化的色彩。对兰花的审美更是这样。纵观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学思想,结合对国兰的品赏和评价,主要可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骨格

花叶待骨,形体树骸。古兰书中就有筋骨说,花的筋骨好就堪赏,筋骨萎弱则不堪赏。骨格包括整株兰、整片叶、整箭花、整朵花的质地、布局和长势。主要看质地是否厚实,是否柔韧;布局是否入局,是否有一定的格局;长势是否有势,是否人势。骨格可分正格、奇格、正奇相生格。

正格又可分刚正之格,即整株兰刚劲、挺俊、有势、筋骨好。如墨兰企剑白墨素,整株从叶到花茎都显得顺正俊美。春兰宋梅的花瓣梅瓣、建兰一品梅的梅瓣等也以正为美,有一种正气凛然之势。蕙兰端蕙梅也一样。其次是端正、端丽之格,如墨兰仙殿白墨素,莲瓣兰滇梅,春兰熊猫蝶、大元宝等。还可有严正、严谨之格,如某些蕙兰,总状花序的排列也整齐美观。某些豆瓣兰花朵的构造也很严整。奇格则以奇制胜,如建兰远东牡丹、墨兰玉狮子、莲瓣兰金沙树菊等等,其花也有骨格,花枝、花瓣刚劲有力,蝶瓣、多瓣虽不整齐,不对称,有的像鹰爪一样呈勾张之势而成奇格。奇正相生格,如春兰四喜蝶,瓣比其他花多而奇,但其布局也颇整齐,此又为正,自成一格。某些叶艺兰也有此特点,所谓骨格清奇者此之谓也。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正”以品格正,清正、高洁、典雅为最高级的“正”,所以传统对兰花的审美以素心纯色为正之高级。香味也以纯正清远为高级。这一审美传统和中国儒、佛、道的某些观念相默契,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符合东方人较含蓄、修美、谦和的心态。我们可以容许其他的审美观念存在,只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但继承传统的健康的正格的审美观念更有必要。

2.风韵

骨格之动感和长态乃为风韵,有点如人的身段。风韵之至显至美者乃为风致、韵致。风韵也有各种格调。丰腴硕沃者如春兰的荷瓣花郑同荷、莲瓣兰的粉荷等,春剑的邛州红荷、建兰的大叶荷花素、君荷等其花形叶形也均给人以壮硕感。高雅秀丽者如墨兰皇妃、春剑奥迪牡丹王等。飘逸清放者如寒兰三星蝶、春兰红云牡丹等。柔媚秀雅者如建兰仁化金边兰、春剑怪麒麟、莲瓣兰大丽之花等。风韵主要表现于叶姿、花茎、花姿的体态、形状,也表现于总状花序中各朵花的布局。总之,整株兰花的长势要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才有风致和韵致。

3.纹采

主要指其线条美、色彩美和光泽美,如人的肤色体态等。中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线条美,汉字的书法艺术和国画的勾线艺术都有很高的线条美的审美价值。兰叶的线条或立或半立或垂或中垂或卷,长势人格者总是能给人以线条美的美感。一些寒兰窄瓣兰花的瓣形也常能给人以线条美的美感。叶艺、花艺中的线,如金边、银边,墨兰黄道、大勋叶上的线一如镶上去的,很美。某些墨兰、建兰、春兰花瓣里的彩色线、彩色斑,也都很有美感。叶艺、花艺中的线以显以明为贵,线显则纹出。叶、花的色不管是什么色,都以沉实、明亮者较有观赏价值。花的明亮还表现在是否出架(即高出叶面),出架者为佳,平架者次之。如花葶矮于叶面,尚显且明者也还可取。如花藏叶里不易看到者观赏价值较差。花虽以纯色、素色者为佳,但如杂色花色彩的对比好,色彩明亮者也属可取。花瓣的色线、斑点如鲜明、色泽好,也均有观赏价值。舌瓣也一样,舌斑有特色,有时还成为名花。如建兰全花皆白,舌端朱红者为眉娇素,舌心有一鲜红圆点者为朱缨素,均为名花。

4.神气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很重视艺术品和自然物的内在美,即是否有神气。神灵神灵,神者灵也,即是否有内在的灵性、灵气,内在的精神。艺术品和美的自然物之最感人之处并不只在于它外在的形的美,而更在于它内在的意蕴,即在于它是否能激动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想象、联想,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为之感动。宋朝人包恢说:“凡其华彩光焰漏泄且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蕴者,浅也;若其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讲的就是这种内在美。春兰宋梅、建兰大唐宫粉、莲瓣兰天荷等简朴而沉着,极富内在美,因之享名花之誉。王夫之说:“气者,生气也,即天之和气也。”宋轼说:“何谓气?日:是不可名者也,若有鬼神焉而阴相之。”气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是流动于审美对象中的,最能吸引人的东西。叶艺兰达摩、大勋等既飘逸又刚健厚重,给人之感觉就是气很足。由于气足而显得昂扬张拔,很有精神。传统对兰花的审美,很重视其花葶、花朵之是否出架(即高出叶面),这也是重视其神气的表现。照中国古代植物生长的理论,草木之所以蓬勃向上,是由其本身内在的“气”引领而上的,“气”越足,长势就越好看。花葶直抽昂扬而上,乃至出架,就是“气”足的表现,也是有精神的表现。墨兰企叶或软叶白墨素,常是年关腊月,每盆五七茎,雪白而新鲜而俊伟地笔立而上,而后左右交错伸柄结蕾乃至开花,神旺气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彬彬君子的风度,是为名花。春兰翠盖荷、珍蝶等虽不出架,花在叶下,但神态别致,小花数朵,俨若个个小精灵,灵气活现,也为珍品。

上述四点对于兰花来说还都合着一个“清”字,即兰还赏其清,骨清、韵清、纹清、神清。前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就说过,兰有其四清,即神清、气清、色清、韵清。品鉴兰花者也常以之喻志,有“做素心人,赏素心兰”之说。托兰以追求一种幽远素淡、清逸不染的人格境界、生活境界。

骨格、风韵、纹采、神气等四个方面常常不是彼此孤立而存在的,而是互相密切地联系着的,如我们也可用“风骨”、“风采”、“风神”、“神韵”、“神采”、“气韵”、“骨气”等等语言来表达。其中纹采多表现其外在美;风韵、骨格既有外在美,也有内在美;神气多表现其内在美。几方面综合品赏,形神兼顾,即可对兰花进行欣赏和鉴识。

如上所说,中国兰花,历史悠久,特别有中国味,必须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来品赏和评价。中国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是有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的,其主要是儒家的哲学思想基础。孔子的“山水仁智”说就把观照自然万物的过程视为是主体道德审美观念寻求在客体中再现的过程,即把自然山水花卉人格化(注意:这是并不仅仅是把自然、山水、花卉作为一种简单的喻体来比喻,而是人进入自然、山水、花卉之中,在其中寻求表现自己的道德、情操、美感的东西,然后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这倒是有点象征的味道),以达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我们上述所说的骨格、风韵、纹采、神气等鉴赏语言,可用于鉴赏花卉,也可用于评价人本身,如说这个人“骨格清奇”或“颇有风韵”等。当我们说到兰花的骨格、风韵、纹采、神气之时,并不完全是说兰花这个客体,其中也注入了赏花人对上述这些的审美追求,也有其主观的情感和意识,是赏花人在赏花时感受到并说出来的。这种人性化、人格化的审美在中国人对兰花的审美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从这一点上来说,可以说是赏花人“赋予”兰花以美(其实只不过是兰花本身有其固有的客观的能被审美者发现的美的因素,赏花人则有发现这种美的审美能力,赏花人通过审美把兰花的美揭示出来罢了)。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是兰花使赏花人因受激发而产生美感,是兰花培养了赏花人的审美能力。

在艺术界有一句名言,说“是优秀的演员培养和提高了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水平”,又说“是有素养的观众培养和提高了演员的表演能力和水平”。与此道理有些相同,我们似乎也可以说“是名兰花培养和提高了赏兰花的人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又可以说“是有审美能力和水平的赏兰花的人发现了兰花的美,并通过园艺师的努力,提高了兰花的审美价值”。

P8-11

序言

善待兰草,享受兰花

一位司机对我说,每当下班归来,对自己栽的兰花,一看就入了迷,好像这个世界就只剩下自己和兰花。

一位长者对我说,站在兰苑里,站在兰花旁,身心特别舒适,特别写意,这是缘分。

一位兰花科研者对我说,看见兰花,受到纷扰的心就显得平静。兰花给人~个自由、轻松的心态,使人懂得什么叫爱,什么叫美,什么叫幸福。兰花给了我最大的学问。

是的,兰花就是有这么大的魅力。寻常一样厅堂室,一有幽兰便不同。玲珑几朵,碧玉数株,别有一番境界在心头。

笔者爱上兰花,源自故乡家祖。忆少之时,庭前数盆,翡翠一角,时浇清澄之水,常赏玉洁之花;厅堂正壁,悬挂一联,其字古朴,其文也日:芝兰清且香,松柏老而健。每当放学归来,近闻芝兰之幽香,仰见芝兰之雅对,满心愉悦,印象殊深。迨至负笈羊城,执教粤北,寓居穗市,犹记余馨。操劳之余,也博采广集,培植观赏,披阅古籍,与友切磋,时探其奥。手而操之,目而赏之,友而论之,心而会之,笔而录之,竟得数册。其中,《兰花瓣型花鉴赏》、《兰花蝶花奇花鉴赏》、《兰花色花鉴赏》、《兰花叶艺品鉴赏》、《兰花花叶多艺品鉴赏》颇受兰友厚爱。本书即在此数种兰花鉴赏图书的基础上,撷古兰书之精义,汇今兰艺之要领,融自己之心得,勉为兰花释形传神,解情探意,且为兰言,且作品鉴。此中,吴应祥、陈心启、何清正、潘光华诸先生与我交流尤多,教益匪浅。全国各地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众多兰友也常给我寄来兰照、信函,也使我从中获益。本书中的多数兰照,就是从各地兰友(特别是陈少敏、李映龙、李琳、李安明、顾开顺、周云芳、卢秀福、凌华、杨述尚、潘颂和、汤林增、钱长生、刘京秋、宋代洪、江元天、张雄、袁慎先、廖家发、曾俊松、姜立人、唐性辉、钟隆旺、刘世渡、刘振龙、陈述新、陈桂林、苏力、王进、吴森源、李炳宏等等兰友)的来照中选出的。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并由此想到有关兰花的俗语中有两个是其他花所没有的,这就是“兰德”、 “兰友”。我们没听说过有什么“牡丹德”、“菊德”、“梅德”、“水仙友”、“杜鹃友”、“荷花友”的,只听说过有“兰德”、“兰友”。爱兰花的人为了共同享受兰花,友谊特浓,德行趋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都是舒心之事。

最后,我还想借此书出版之时,呼吁广大兰友、兰产区的各级领导、各地珍稀植物保护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大自然赐予我国兰花这一珍贵的物种多加爱护,妥加保护。

兰花,此乃王者之香,百草之长,哲者之崇,智者之玩,艺者之赏,常人修身养性之物,国人之宠。让我们都来善待兰草,让我们都能享受兰花。

是为之序。

刘清涌

丁亥隆冬广州洛城裕景之东

兰石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兰花品鉴宝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清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531713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682.3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60
18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