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微草堂笔记(插图本)/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的风格,虽然朝廷高官再三强调此书“大旨不乖于风教”,听起来道学气十足,但细读之下却不难发现文中缓缓渗透出的依然是执拗甚而可爱的书生气。

本书以记述狐鬼神怪为主,然而在作者淡雅质朴的文字里,“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了,人生的道理自现实生活,甚至神鬼仙怪的妄谈中演绎出来。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亚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頣”。

目录

中国小说谱系简表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原序

滦阳消夏录一

滦阳消夏录二

滦阳消夏录三

滦阳消夏录四

滦阳消夏录五

如是我闻一

如是我闻二

如是我闻三

如是我闻四

槐西杂志一

槐西杂志二

槐西杂志三

姑妄听之一

姑妄听之二

姑妄听之三

滦阳续录一

滦阳续录二

滦阳续录三

滦阳续录四

滦阳续录五

滦阳续录六

试读章节

原文

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末决。儒学门斗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日:“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小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悚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上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日:“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上禹步诵咒,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上日:“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日:“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上日:“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⑤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日:“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⑥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释:

①门斗:清朝官学里的杂役。②制府:清朝时对总督的尊称。⑤悚:害怕,惊惧。④禹步: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⑤晨门:守门官吏。⑥翳:隐逝。

译文

献县县令叫明晟,是应山人。他要为一冤案昭雪,却怕上司不准,便犹豫不决。儒学的公役中有个叫王半仙的和狐狸是朋友,他说这狐狸对小吉凶算得较准。明晟便打发他去问问。狐狸严肃地说:“明公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该考虑这个案子冤不冤,而不该问上司准不准。不记得制府李公讲过的那段话么?”公役回来报告了明晟,明晟受了震动,于是说起制府李卫在未任官时,曾和一个道士过江。碰巧赶上有一个人在和船夫争吵。道士长叹道:“活不多大一会儿了,还在计较那几文钱。”不久,这人就被船帆扫了一下,掉到江里淹死了。李卫觉得这道士不凡。船到江中时起了风,船要被刮翻。道士踩着禹步念咒,风停了,船才得以过江。李卫一再拜谢道士的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掉进江中的人,是命里注定的,我救不了他。你是贵人,遭难而终能平安地渡过河,也是命中注定的,我不能不救,有什么好感谢的?”李卫又拜谢道:“接受大师的这个训导,我将终生听天由命。”道士说:“也不要完全这样。一个人是穷困还是飞黄腾达,应当听从命运的安排。如果不听从命运的安排,那么就会奔波竞争排挤倾轧,各种手段就都用上了。却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便不陷害忠良,也能当宰相;那样做,只不过是增加他的罪孽罢了。至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就不能听从命运。天地所生有才干的人,朝廷所设置的百官,都是用来弥补气数的。手中有权,却无所事事地完全听天由命,那么天地何必生出有才干的人,朝廷又何必设置这一职位呢?守门人说:‘知道不行而强要去做。’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功顺利与否,我就来不及回头去看了。’这都是圣贤建功立业的教诲,你要记住。”李卫恭谨地接受了道士的劝说,并请问道士的姓名。道士说:“我说了怕你受惊。”下了船走了几十步,便一晃不见了。以前在省城,李卫说起过这件事,不知这个狐狸怎么也知道这件事。

P04-06

序言

在北京城南,有座著名的晋阳饭庄,那里曾经是大学士纪昀的家。人们也许会觉得这个名字有几分生疏,但他还有一个令人闻之如雷贯耳的表字——晓岚。据说,这位五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的文坛宗师在这里住了大约30年。如今,饭庄已经从这座古宅中迁出。前来参观的游人伴着繁盛的紫藤花,穿过砖雕门楼,走入曾经的大学士府邸。院中第二进院落,就是主人的阅微草堂。正是在这里,草堂主人写下了他那部谈狐说鬼、堪称神奇的《阅微草堂笔记》。

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是被文林仰止的南山北斗;作为乾嘉时代的文坛领袖,纪晓岚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话题。而如果没有《阅微草堂笔记》,他永远是一个寂寞的学问大家,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这部书里,藏着一个真实的纪晓岚。

这个真实的纪晓岚,却并不似电视剧里演绎的那番春风得意,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文人的无奈与寂寥。于是乎,他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官场险恶的嗤鼻,对于世态炎凉的无奈,全部藏在了一部(《阅微草堂笔记》之中。

《阅微草堂笔记》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的风格,虽然朝廷高官再三强调此书“大旨不乖于风教”,听起来道学气十足,但细读之下却不难发现文中缓缓渗透出的依然是执拗甚而可爱的书生气。与其说纪晓岚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不如说他遵循了心中基本的道德原则,鄙弃了宋明理学家或道学家的迂执虚伪。

全书以记述狐鬼神怪为主,然而在作者淡雅质朴的文字里,“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了,人生的道理自现实生活,甚至神鬼仙怪的妄谈中演绎出来。连鲁迅先生也赞叹“他生在乾隆年间法纪最严的年代,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上不通的礼法、荒谬的习俗,以当时的眼光看去,真称得上很有魄力的一个人。”

无奈古代的文言文之于现在人来说,无疑是一层阅读障碍。许多语汇、典故今天已经十分稀见。纪晓岚用文言“信笔写来”的《阅微草堂笔记》,言辞简浩锋利、说理透彻周密,却已被时光划出了一道深深的鸿沟,将我们与它远远隔开。为了让《阅微草堂笔记》重新绽放出昔日的光彩,向现今的人们展现纪大学士一代文宗的风范,我们在编纂时下了一番功夫:

在篇目的选择上,我们本着作者著书的原旨,选取的篇目摒弃了一些迷信色彩浓重的故事和佶屈聱牙的段落,希望我们提供给读者的是一部真正的《阅微草堂笔记》精华本,让读者做到轻松阅读。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随文附加了注音与注释,力图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我们更为有意了解古代文言文的朋友附加了白话译文的部分,以便读者能顺利欣赏一个个谈狐说鬼的新奇故事。

为了烘托整部书的气氛,我们在书中穿插配以古代版画,这些版画与作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考究的版式设计加之精致的版画,为本书更增添了一份阅读的快感。

纪晓岚曾为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写过一首诗:

“千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

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以东坡。”

如今的阅微草堂,虽已物是人非,却依然花开花落,芳菲依旧。我们仿佛跨越时空,走近了脑垂长辫、手握书卷的纪晓岚,似乎看到了一个年愈古稀的老人在伏案秉烛夜书……《阅微草堂笔记》中娓娓道来的故事,引得多少读者或是一笑,或是一怒,或是赞叹,或是唏嘘。一百年后,两百年后,也许没有人再能体味到纪晓岚著书时的真实感情,然而一定有人有兴趣知道那个时空中曾经发生过、谣传过的往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微草堂笔记(插图本)/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纪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1658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1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3
出版地 辽宁
228
16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