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奇迹--变不可能为可能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奇迹——创新与爱的奇迹的著作。书中向我们展现了三个伟大的人物——尤努斯、甘地、证严,分别在经济、政治、宗教三个不同的领域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他们改变了商业规则、政治规则、宗教规则,改变了世间的传统观念、传统意识、传统思维,他们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甚至神迹。同时,全书闪耀着伟大人物的大爱、大智、大勇的光辉,向人们揭示了社会企业慈善与大众慈善的奥秘,揭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新道路、新策略、新方法,这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向每一个中国人传递充满着温暖与大爱的慈善精神,有着极大的帮助。

内容推荐

一部发现奇迹之旅的心灵教科书、另类励志书。

[主要成分]大爱、大智、大勇,理想情操、创新思维、务实精神。

[主要功用]滋养心灵,振奋精神,打破传统思维,战寻生命真谛。用于精神不振、行动无力、缺乏创新、对未来迷茫、内在动力缺失;更适用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至高价值。

[使用方法]细读之,审问之,慎思之,朝辨之,笃行之。

[预期疗效]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伟大。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凭什么让人记住你?

另类偶像的发现之旅

拥抱变革

你也可以创造奇迹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第一部分 破译尤努斯Ⅰ——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案例解析

 一、他为何能摘取诺贝尔和平奖

 二、慈善与商业联姻

 三、重估理想与道德的力量

 四、人生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部分 破译尤努斯Ⅱ——奇迹创造之谜

 一、变不可能为可能

 二、智慧的教育家

 三、巧妙的制度创新

第三部分 破译甘地——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武器

 一、震撼心灵的奇迹

 二、文明与非暴力

 三、伟大的秘密

 四、一个人的传奇

 五、以戒为师:遵守内心的戒条

第四部分 证严启示录——提起天下的菜篮

 一、小女子大事业

 二、人人都是一个宝藏

 三、从5角钱开始的传奇

 四、慈济组织之谜

 五、我们到底为什么工作?

第五部分 你也可以创造奇迹

 一、书写你的生命剧本

 二、神笔在手

 三、正当其时

试读章节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做慈善、做公益界定为一种很无私、很高尚的行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在整个文化氛围和舆论氛围里都认为,只有像雷锋那样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慈善才值得我们宣扬,值得我们尊敬。

然而,纯粹的慈善行为是无法让善行持续化的。比如,你看到一个可怜的乞丐,向他施舍几块钱,这只是一种应景式、救急式的行为,你不可能天天施舍钱给他们,也不可能用施舍的办法救遍天下的乞丐。而社会企业运用商业手段、企业运作模式,就能实现慈善行为的持续化。社会企业为的就是改变社会、改变人类,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这个问题,使这种情况不再出现和发生。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企业的行为是一种更大的慈善行为。

格莱珉银行的规则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决不免债。在孟加拉经常会发生地震、洪灾,在这种情况下,尤努斯也决不免债。正是“决不免债”这条唤起了穷人的自立心。对于社会企业来说,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用商业的模式去做公益的时候,这个公益事业才会有更大规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尤努斯把自己的行为定格在1974年,仅仅停留在那样一个举动上——把27美元借给了42个穷人,我们会觉得他是什么行为呢?慈善行为!一个有善心、有爱心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但这样的事情可以持续吗?可以真正地改变成千上万穷人和他们的家庭的命运吗?显然不能。

只有采用商业化的方法、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才能真正地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才能使更多的人受益。而把公益事业市场化操作,并不是那么简单和轻巧的,尤努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六百多万人向他申请贷款,需要调动几十亿美元的资金。他的员工也有一万八千多人,并且这些人分散在六万多个村庄里面,如何管理这么大的系统?如何支撑这么大的局面?他的每个员工都要负责向三百多个受贷者上门收款,而且银行运行良好、坏账率1%。这样才把帮助穷人的爱心事业持续下去了,而且鼓舞更多的人投身其中。

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善、大爱心!

当我们陷入一种极大的观念误区时,最后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要么认为做公益一定是纯粹的,像纯粹的慈善那样;要么就是纯粹的商业,可以“纯粹”到不顾任何信义,只顾个人价值,只顾利润最大化,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以致我们吃的米里有毒,吃的菜上有农药!你必须选择纯粹高尚、纯粹无私,否则就不是做公益,你做任何一件好事都会受到质疑,都会认为你动机不纯,质疑你动机的商业性。在人们的潜在逻辑里,做社会企业家还不如去做一个尔虞我诈的商人,尔虞我诈之后再捐出大笔的钱就可名利双收了。

当慈善和商业渐行渐远之际,我们却从尤努斯身上发现了一个足以令人震动,重新修订规则的理由,看来永远处于南极和北极的两端原来能够融合起来——慈善与商业真正融合,融合成为一个同心圆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真正地被改变!这也是吴土宏为什么会翻译《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的原因。能真正地去改变世界的不是纯粹的慈善,也不是纯粹的商业,他们都无法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真正伟大的社会变革是需要把我们看来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融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圆,这个圆就是社会企业所缔造的。

社会企业家有着冷静的商业头脑,他们用商业的眼光去调用最大的资源,用最少的成本去做成一件事情,同时社会企业家也拥有一颗与慈善家一样博爱、仁慈的心灵。社会企业家恰恰把这丙种看来水火不容的素质完美地结合起来,他既有一个盈利的头脑,又有一颗仁爱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头脑和这样的心灵相结合,才有可能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的变革。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企业家,才能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有更多的社会企业与社会企业家,大力提供必要的文化思想条件、舆论条件和政策条件。

三、重估理想与道德的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尤努斯这个案例进行剖析时,我不想探讨中国可不可以实施小额贷款,在中国小额贷款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产生尤努斯这个人?为什么他能坚持三十多年?这个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奇迹的源头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驱动了他?如何找到这样的原动力?

尤努斯的原动力

原动力,是社会企业家的一个最大的、最深刻的驱动力。如果说推动企业的原动力是追求利润,那么对于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企业而言,推动他的恰恰是理想和道德。你是选择做企业家还是选择做社会企业家?这个选择就像在说你的理想是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跑鞋厂商还是要为全世界的儿童接种牛痘疫苗。你怀有什么样的理想,你就是被什么所驱动。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尤努斯走在路上看到很多很多的穷人,那些穷人默默地死去,而更多的穷人在为一两美分挣扎。看到这些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他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后来他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说当时感到非常的羞愧、非常的生气。P22-24

序言

伟大的时代,必然出现伟大的思想!

奇特的时代,往往会出现奇特的人物!

王小平的《大成奥秘》、《本领恐慌》、《第二次宣言》、《出发》、《奇迹》等150万字作品,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次宣言》同时在美国、西班牙出版。我和小平是忘年之交,我为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朋友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近些年,我一直在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女性,其中包括宋庆龄、邓颖超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女革命家、政治家,此外,还有于丹、邓亚萍等各个领域的女中英杰,其中,也包括王小平。我主要是研究这些巾帼英豪的智慧,不仅仅研究“巾帼不让须眉”,更重要的是研究她们的哲理思辩,此项研究定名为《巾帼启示录》。我与王小平相识后,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她的演讲,一次又一次地读她的著作,同时又观察她以小小年纪创办了大成智慧研究院,真的是使人感动,令人震撼。我与一位领导同志谈到小平时,我说:王小平的出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或可称之为王小平现象。她有超前的思考、超常的思辨、超凡的智慧。

此时,我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接旧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还进一步想到:在信息时代如日东升的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光明。光明,温暖,是人的心灵最重要的“食物”。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只给婴儿丰富的食物而缺乏温暖的怀抱,婴儿只能萎缩而死。阅读这套丛书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心里无比温暖,周身光明普照,令人心潮澎湃,满怀希望。从探寻“大成奥秘”,克服“本领恐慌”,到聆听“第二次宣言”,阔步“出发”,创造“奇迹”,整个系列无一不是给人以光明和希望。天底下没有哪个人不需要光明,因此我祝福有更多的人读到这套书,特别是让那些渴望给心灵充电,以奔赴人生战场打拼和奋斗的人们,能够汲取其中的力量。

我们需要智慧。这个时代的最大的特点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所说:“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徘徊不前。”网络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在获取知识便捷的同时,也将人淹没在信息海洋,迷失在各种信息文字中无法自拔。我们恐惧的不再是信息太少,资讯太少,知识太少,我们恐惧的是不能从知识海洋里找寻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智慧。一灯能灭千年暗,一智能除万世愚。我欣赏这套书中“不重知识重智慧”的正见,更欣赏书中所展现出的今人特别需要的种种智慧。因为我曾一再强调,西方人士讲“知识就是力量”,我讲:“智慧是更大的力量。”

我们需要人本。这是个越来越关注个体的成功与幸福的时代。一切以人为本。帮助个人发展生命素质,提升生命品质,开发生命潜能,获得生命圆满,是本中之本。如若能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人生使用手册”,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将是人生一大幸事。这套书的突出特点,正是以“最大的关注个体的成功与幸福”为主旨,通篇可以感受到深切的人文关怀,甚至其中的《第二次宣言》被中国未来学家称为饱含人本发展观与人本未来观的独具特色的“人本未来学”。我想,大概是由于书中所揭示的一系列智慧,如同系统而科学的“人生使用手册”,才使得这套丛书能够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生为人,理应了解成功与幸福的基本规律、不易原理,这是“大本大源”的学问。

今天的时代,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年青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普遍处于焦灼、忧虑状态,人们普遍存在着本领恐慌。这套丛书中《本领恐慌》的主题就是:最大的恐慌是本领恐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起而自救!如何自救,即如何进行真正的学习革命,优化本领投资,迅速提升本领,是时代的焦点。书中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深入的探讨,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今天的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一个大主题,中国不再满足于依靠最低端的体力劳动和出卖资源来获取财富,而在“世界是平的”全球化进程中应当认识到:这个世界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事实上,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与其感叹与赞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不如探讨这种急剧的变化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所带来的冲击、困惑和挑战,这才是更有意义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人才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国家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成为人人所关注的主题。这套丛书对于创新、创意、创见、创举、创业很有启示,特别是其中的《第二次宣言》被公认是一本创新奇书,最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创意的熊熊大火。作者自身的成长道路就是一条创新、创意、创见、创举,创业之路。

今天的时代,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伴随中国经济的奇迹,中华文化越来越赢得人们的关注,“国学”热扑面而来。如何开掘国学的精粹,采撷中华文明以促今日世界之文明呢?我在清华北大讲《国学、智慧、谋略》时,一再强调,仅在故纸堆里打转是不够的,更需要创造性地继承转化。学习国学,看来好似在复古,然而任何一次复古,都是为了革新。我看到这套丛书的内在之根就是中华文化,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地继承和转化的成果。比如,《大成奥秘》明确提出的“大成学”超越美国成功学,正因其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长达五千年的成功学说的精髓而成。《第二次宣言》更是挖掘了中华文化的魂宝,致力于把中华文化的志向变成今日世界人类的志向。作为.应当掌握中华智慧的21世纪的中国人,应当认真阅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大成之书”、“大气之书”!这套丛书确实有一股令人激赏的大气魄,大气概,是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集大成,得智慧”的典范,既立足激扬中华文化的神韵,又放眼全世界的文明与智慧。许多读者认为:书中信息量大,内涵深邃,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内容涉及中外科技史、中外历史、人类学、生命科学、美学、文学、未来学、政治学、经济学、现代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富于哲理的深刻分析,宏观与微观的巧妙结合,新锐的观点和绝妙的奇想,开阔视野,扩大胸襟,震撼心灵,激发想象,对思维有极大的冲击和启迪。这样的大成之书,适合常置案头,反复揣摩。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找到一本好书是很不容易的。无论热爱读书者或者鲜少读书者,都莫错过这样一套信息量大、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精品!

这套作品曾经在书界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中的《本领恐慌》、《第二次宣言》曾在短时间内发行几十万册,风行一时。这对于今天的书市而言,实属罕见。并且,所吸引的人群范围之广,更是十分罕有的。此次中国青年出版社是有远见卓识的,他们将这五本书作为系列丛书出版,以期给世人带来更多助益,是很值得赞许的。

这套丛书的作者王小平,与她相交的朋友们普遍认为她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姑娘,与其说她是一个作家,不如说她是一个有锐气的思想者。人如其书,用一个字来形容她,那就是一个“灵”字,灵气逼人,灵光显现,灵感进发,灵思迷人,灵性张扬。这种灵气不是传统的路子可以培养的。越是峭壁上的花儿越有它的风骨。她的独特见地与特立独行,与她独特的成长经历,传奇的心路历程,剑走偏锋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灵性”气质,才能够拥有如虹气势和奇妙智慧。

当我再次翻阅小平这些著作时,我感到十分欣喜,又想到:“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愿以耄耋之年的老人的真诚,向全世界华人推介。

我向世人发出诚挚的祝愿——

愿天下人共读之,并从中受益。

作者为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著名演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后记

这本书终于写完了,可我的思绪却依然不能停止。我想了很多。在世人都在奋力追逐财富的滚滚洪流中,一本小书,凭什么能够让人.们记住呢?

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所感动,惭愧的是自己能力所限,在这本小书里呈现的不及他们精神的十分之一。

他们让我感动,他们让我思索。我很想把这份感动和思索传递给那些愿意去“擦亮星星”的人。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五种角色——发起人、设计师、观察家、探索者和解说员。

首先是“发起人”。我的头脑中经常产生许多奇妙的创意。我最擅长的工作是做发起者。我希望现在和将来,能够发起一些值得被人记住,对社会、对世界有帮助、有意义的事件。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

其次是“设计师”。那位大名鼎鼎的“小平”同志,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有幸与他同名,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设计师。在我的信条里,设计优于质量。在你还没有开始正式施工前,你的设计图纸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其次是“观察家”。我非常喜欢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巨作《旁观者》。我想看尽天下万事万物,以旁观者的心态关注历史的沉沉浮浮,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段故事。观察世界,观察祖国,观察大人物,观察小人物,观察自然,观察心灵,观察每一个奇迹。

另外要成为“探索者”。探索者与学习者不同。学习耆更多的有传承的意味,而探索者则更要靠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手脚、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接触、去发现。正如《大学》中所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切从格物开始,一切从做一个探索者开始。

最后就是“解说员”。做完发起人,设计师,观察家,探索者之后,就把设计的、观察的、探索的心得感受、发现体悟甚至足真理和大家分享。我不是要告诉大家真理,而是真理就存在那里。当有的人暂时没有勇气接近真理,或者暂时没有揭开真理的面纱时,我愿意做中间的桥梁,做一个称职的解说员。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定位。《奇迹》中的他们,给了我力量。我万分企盼上苍能够让我尽情地发挥我的天赋才能,让我做一个对人类产生积极、重大影响的思想和事件的发起人、设计师、快乐的观察家、探索者,以及一个辛勤的解说员,那么——我愿足矣!

《奇迹》中的他们的精神感召,让我不只是书写他们的故事,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设计一个项目——“全民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指的是书籍在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传递阅览的过程。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介入加速了图书漂流活动的发展,图书漂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半个世纪过去,有规模、有系统、有组织的图书漂流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中国2004年才开始在一些城市兴起,但都是零散和小规模的。也就是“三无一低一不”:无组织、无系统、无规模、回漂率低、不持续,这是目前图书漂流的特点。我想,如果能够设计一个全新方案,发起一项大工程,让图书漂流变成“全民参与、全民建设、全民受益”的完全开放、持续进行的公益工程,该有多好!

我深爱读书,也深深受益于读书。然而,“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让人小能不忧心忡忡: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在这种状况下,怎样唤起全民的阅读热情,怎样发动全民热爱读书,成为迫在眉睫,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大事。高希均先生说:“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与好书绝缘的那一刻;人生的起点,不是涎生,而是与好书结缘的那一刻。”

很多渴望上进的弱势群体,农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渴望读书,却渎不到书,买不起书,读不到好书,买不起好书。赤贫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如何去帮助这些渴望上进的弱者也能读到好书,改变命运。

伴随GDP指数大幅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扩太,中国人的诚信危机也日益突出。中国不仅需要GDP指数,更需要幸福指数。人与人越来越隔膜、冷漠,人与人越来越缺乏信任、交流。假如能够使中国人远离冷漠,提升道德,使社会变得更加温暖,使中国更有希望,这将是何等的功德无量!

这一切,正是“全民图书漂流工程”的意义所在。阅读改变命运,漂流温暖世界,让更多的人开始接近书香,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交友共学的温馨,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人民素质改造工程。

为了做好这件事,我思索了很多,设想了完整的方案,并且专门为此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WWW.51tp.cn(吾爱图漂)。在这里,我把策划方案和网络平台全部贡献出来,希望能够为这个工程找到有志者有心人实践之,期待能够得到社会公益人士、爱心人士、有远见的社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共同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最终使“图书漂流,分享智慧,改变世界”成为现实。

《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今天,全世界一切热爱社会,关心变革的人们,联合起来吧!

我希望这些文字像一个个使者,为我赢得许多胸怀梦想、头脑睿智的朋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希望拥有许多充满激情、献身精神的朋友一起“鼓瑟吹笙”,让我们用行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创造奇迹,改变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奇迹--变不可能为可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0871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3.545.3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