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
内容
编辑推荐

屡遭坎坷,立下不世之功;宦海沉浮,是非后人评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被称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本书深度剖析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他的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困厄与成功,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内容推荐

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本书深度剖析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他的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困厄与成功,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目录

 做人篇

最要虚心——以低调的姿态融人社会

一、“静”字功夫

 1.养心静体:不浮不躁地面对生活/2

 2.变化气质:书中寻找“静”字功夫的真谛/6

 3.宁静致远:先把自己的心安顿好/9

 4.静思默想:考虑不利因素有益于安身/13

 5.收啬生气:冷静中不失灵活性/16

二、“诚”字功夫

 1.血诚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不能丢/19

 2.笃守诚意:扩大生存空间的办法/22

 3.推诚守正:让自己在别人眼里诚实可信/26

 4.天道忌贰:做人的本色保持不变/29

 5.以诚换诚:与人交往诚心相待/32

 6.诚者不欺:要诚实,不要虚假的诚实/36

三“谦”字功夫

 1.谦谨载福:做人厚道会带来一生的福气/40

 2.和平虚明:好人缘比能力更重要/44

 3.力除傲气:言语中不可夸大显摆自己/47

 4.民胞物与: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他人/50

 5.胸次浩大:不要用瞧不起的目光抵触他人/52

 6.不能过谦:过分的谦虚也不好/56

四、“敬”字功夫

 1.须重礼节:以平等的心尊敬他人/59

 2.一于恭敬:以感恩的心孝敬父母/63

 3.恭敬不懈:以慈悲的心敬爱长辈老人/66

 4.敬人敬己:以景仰的心崇敬贤者人才/69

 5.敬畏之心:以无私的心尊敬朋友同事/73

 6.礼以居敬:以关爱的心尊敬家人/77

 7.敬而远之:不是什么人都值得尊敬/80

五、“谨”字功夫

 1.多言多败:谨防被自己的嘴坏了形象/83

 2.临深履薄:把持住个人的行为不走极端/87

 3.不栽荆棘:谨防与人构怨成冤家/90

 4.须择远大:谨慎结交,益友是无价的力量/93

 5.疑信杂生:谨防被人怀疑猜忌/97

 6.谨小忽大:不提倡对什么事都谨小慎微/100

 

 做事篇

尽其在我——以中庸灵活的方法打拼博弈

六、“志”字功夫

 1.坚卓之志:志向决定格局,态度决定高度/106

 2.独立之志:在做事过程中树立独立意识/109

 3.规模气象:做大做强须在关键时有主见/113

 4.强毅之气:不断鞭策自己做得更好/117

 5.日进无疆:考验自己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120

七、“恒”字功夫

 1.历久不衰: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123

 2.用志不分:放弃杂事.专注一件事/127

 3.无恒内耻:把没有恒心当做一种耻辱/130

 4.困知勉行:恒心带来成功的希望/133

八、“识”字功夫

 1.以识为主:胆识比才能更重要/136

 2.先贵审力:与提携自己的领导搞好关系/140

 3.器识为先:不是谁都能抓住天赐良机/143

 4.识量颇远:判断力影响个人发展空间/145

 5.毋求近功:只追求速度会丧失心智/147

九、“变”字功夫

 1.因时变通: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和方法/151

 2.宽利严礼:在宽与严之间拿捏分寸/154

 3.愚明柔强:在刚与柔之间变化手腕/158

 4.能立能达:把自强与圆融结合起来/162

 5.避长击短:在优劣比较中妥当应对/165

十、“退”字功夫

 1.善退善进:做强后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事业/168

 2.人神同钦:成大事者善于在利益上退让/171

 3.豁达冲融:让对方超越自己也无妨/175

 4.绰有余裕:实力弱小的时候不急于出招/180

 5.善刀而藏:实力强大也得避开对手的锋芒/183

 6.以迂为直:绕到对手看不到的地方拆招/186

 

 做官篇

耐烦事功——以方圆隐忍的策略竞争官场

十一、“勤”字功夫

 1.以勤报君:让上级喜欢、下级爱戴的方法/190

 2.勤可补拙:多做事不是乱做事/194

 3.勤思善问:“劳心”是勤政的一个方面/197

 4.克勤小物:从日常事务上积累工作经验/200

十二、“爱”字功夫

 1.爱民第一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04

 2.如待子弟:把下属看作自己的亲人/208

 3.见谅于下:以大度的情怀对待犯错误的下属/212

 4.体恤之念:在生活上处处关怀身边人/216

 5.挺膺负责:出现问题时敢于担当责任/220

 6.留人余地:批评不等于诋毁贬低他人/222

 7.剀切劝导:处理下属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225

十三、“用”字功夫

 1.多选替手:只靠自己,再有能耐都不行/228

 2.不拘一格:打破框框会涌现奇特的人才/231

 3.在人不在器:选拔有用的人才壮大势力/235

 4.不没其长:把人才的优势发挥出来/238

 5.中兴得人:用新型人才激发团队活力/24l

 6.褒之若甘雨:以奖励手段发掘人才潜能/244

 7.以类相求:闲时多为急时储备人才/248

十四、“忍”字功夫

 1.忍辱负重:会忍是领导必具的特质/252

 2.隐忍于中:忍耐中审视因果祸福/256

 3.终日惕厉:功归于上,自己方可安享/260

 4.忍是取势:危难时巧为周旋/263

 5.打脱牙和血吞:在委屈中挺住腰杆/267

 6.小忍待定:忍小事以保大事/271

 7.浑含应之:得饶人处巧饶人/274

十五、“廉”字功夫

 1.守寒素:让自己多保留一些平民色彩/279

 2.不妄取:避免栽跟头的自律方法/282

 3.慎嗜欲:降低欲望,平淡求福/287

 4.以廉服众:公私分清可防止自己搅人浑水/291

 5.不蹈危机:背地里管住自己最了不起/295

试读章节

要做一个有品位、有涵养的人,先得牢牢地抓住“诚”字。“诚”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诚、无妄、纯正等含义。《中庸》的作者子思认为“遵道而行”,要有“择善而固执之”的主观精神——诚。诚也表示人们精神专一的状态,但诚的这种主观精神状态,又被子思夸大为贯通天人的绝对精神。曾国藩以“诚”为本体,认为“诚”就是天道。掌握做人学问,诚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思想。

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交战,作为将帅,他威风凛凛,权势显赫,但他待部下却处处不忘一个“诚”字,并且向手下人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内心之诚乃“血诚”。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

曾国藩的“血诚”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了,曾国藩请假回到老家荷叶塘服丧。一天,他在一家饭店写对联,被一位叫韦永富的太平军看见了,太平军要曾国藩帮忙抄几份告示,并说:“我们太平军尊重读书人,你归顺我们,包你有吃有穿,仗也不要你打,日后我们天王坐了江嶙你一个大官当。”

曾国藩先是紧张,但马上镇定下来寻思对策,这告示是绝对不能抄的,否则曾国藩就是不“诚”的人了。那人见曾国藩犹豫,就说不跟我们走算了,帮我们抄完告示就放行。按理说曾国藩可以答应,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替太平军抄告示,岂不是在为反贼做事?

韦永富把曾国藩带到了一个村庄,将他安置在一间屋子里。一会儿,太平军端来了饭菜,说:“先生,吃饱了,然后抄三份告示。”说罢将写着告示内容的纸展开放到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一看,见是《奉天讨胡檄》,什么“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上帝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什么“慨自满洲肆毒,混乱中国,而中国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

曾国藩看完后,气愤地拍起桌子,骂道:“胡说八道!天诛地灭的贼长毛!”他把告示推向一边,做出打死也不抄的架势。

我们且不论太平军是否顺历史而为,但曾国藩内心之诚却是真实的,这也与他做人的基本原则相符合。他常常告诫自己:“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懵可以祓不祥。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诚),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他在日记中写道:“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以上这些,说一说或许容易,能做到却不容易,但曾国藩做到了。他装病不抄告示,恪守“血诚”。罗大纲听说军中来了一位读书人,连夜跑来看望。希望他归顺太平军。可曾国藩却以敌意的目光看着罗大纲,不为所动。罗大纲是个爱惜人才的将军,他没有计较曾国藩的态度,在他身旁坐下,以尊重的口气说:“老先生路上辛苦了,兄弟们少礼,你受委屈了。看样子,你是个饱学之士,我们太平军中正缺你这样的人,你留下来吧。我向天王举荐,你就做我们的刘伯温、姚广孝吧!”

曾国藩回答道:“刘伯温辅助朱元璋打江山,姚广孝却是朱棣篡夺侄儿位子的帮凶,这两个人怎能并称?”

罗大纲哈哈大笑,他说:“先生,你也太认真了。刘伯温、姚广孝都是有学问、有计谋的好军师,如何不能并称?至于是侄儿做皇帝,还是叔叔做皇帝,那是他们朱家自己的事,别人何必去管!方孝孺不值得效法。我看成祖也是个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建都北京便是极有远见的决策。老先生若是对此有兴趣,以后我们可以在一起商榷。”

曾国藩没料到太平军中也有人才,谈起历史人物是颇有见地。罗大纲临走时希望曾国藩抄几份告示,因为第二天要用。曾国藩说自己病了,头昏脑胀,无法胜任。罗大纲上前摸了摸曾国藩的额头,果然滚烫,便不再为难他,叮嘱手下人去找医生来给先生看病。

谁知与罗大纲一起来的一个湘乡籍士兵认出了老先生不是别人,而是名声响亮的曾国藩,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罗大纲。罗大纲惊讶不已,他冲到曾国藩面前吼道:“你原来是个大清妖头,险些被你骗了!你不在北京做咸丰的狗官,为何跑到这里来了?”

面对杀气腾腾的罗大纲,曾国藩知道自己只要向反贼乞求饶命,不仅性命可保,还会捞个官当当,但那就不是曾国藩了,宁做方孝孺,不做姚广孝,大不了一死罢了。儒家讲中庸,但并不提倡明哲保身,“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儒家一直把“诚”视作中庸德性观的轴心,它是联结天人,使之合一的规范,它是人无条件地依此规范而行的存在。是人的道德思索与行为规范的凭借;“诚”是贯通天地人的普适规范,它能够将三者有效连接,从而使人的生存处在一种相互和谐的格局之中;“诚”既允诺了在具体的、不完满的伦理实践中,达到全体的、完满的道德理想的可能性,从而开启了中庸作为实践伦理的大门。

P19-21

序言

历史上多少人物,在人们的谈笑、品评中或忠或奸,或善或恶,或真或伪。章太炎说曾国藩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为什么人们喜欢把简单的对立的价值标准,强加在曾国藩身上?

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因巨大的分歧和强烈的冲突而构成一种奇特的“曾国藩现象”——让他充当意识形态代言人,结果他原有形象和真实的人生历程,因夸大功过、凸显是非而模糊不清。他思想的声音、处世的智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被遮蔽,被忽略,被淡化。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重新走近曾国藩的人生,读他的书信、日记发现:我们身上稀缺的,正是曾国藩身上拥有的;我们灵魂中需要的,正是曾国藩可以提供的,例如做人的诚信谦敬,做事的恒心毅力,做官的勤政爱民,等等。于是感到把曾国藩还归到生活处世这一层面来解读、细品,更加可信,也更加有益于我们的生活。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了解了曾国藩的处世智慧,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就明白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完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整合交融,成为实用的处世方法。人自身心理的矛盾,以及内心与现实生活的冲突,都被曾国藩利用文化的力量予以解决,他自身也就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化传承者,且与单纯著书立说、宣传先哲思想的文人区别开来。他“经世致用”,在学习、工作中,在官场、战场上,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世方法,并获得了成功。

历史上有智慧的人很多,但要么离我们的时代遥远,传奇色彩重,要么其生活经历不丰富,留下的事迹少,而曾国藩离现在不算远,他个人写了大量的书信、日记和文章,还有朋友、同事的书信、日记对他的记载,所以他的事迹非常丰富,并且有一定的真实性,加上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反作用,使得他不像诸葛亮一样被送上神坛。他作为人而不是神的存在,也就与我们的精神距离很近,其做人、做事、做官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就让我们感到可以参照、学习、借鉴。

曾国藩不仅善于把握处世之道,而且擅长将其提炼、概括为内涵丰富的一个或两个字。如:“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情’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等等,浓缩之精湛,涉及面之广,是前无古人的。

曾国藩每总结一个字,都会认真地下功夫,不断提示和鞭策自己。例如一遇到烦心事,立即拿“静”字功夫,让自己的心态平稳下来,积极地应对生活;如人际交往时,就用“诚”字功夫,以诚待人,获得好的人缘;如受到委屈的时候,就用“忍”字功夫,好汉打脱牙和血吞;遇到利益纷争的时候,就用“退”字功夫,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遇到做大事的时候,就用“用”字功夫。利用人才,增强力量……曾国藩能够在为人处世、做官、打仗上游刃有余,他成功后没有从事业的巅峰上跌下来,何尝不是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和独到的理解,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些功夫。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因困而知,因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分明梁氏对曾国藩的“功夫”非常欣赏和肯定。

本书集中展现曾国藩生前阐述最多的、在他身上体现最突出的处世“功夫”。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在做人、做事、做官方面的理念、经验和方法,间接地获得一些智慧,也可以通过对这些“功夫”的把握,触摸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3935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