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兵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书犹如一幅充满谐趣与生活气息全景式的军营浮世绘,兵味纯正,可读性强,令人大开眼界,可以另一种视角感知营区,接近士兵。军营总是令人着迷,有许多神秘之处。那些青春年少又威武十足的士兵,在齐整的步伐下有着怎样的生活与心灵世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好奇。《天下兵们》,足够让我们与兵们近距离接触,从文化的角度,从人生成长心理以及一个又一个鲜亮的生活细节中,深度了解营区大院的军中男儿,感觉神秘好奇而又无比真实的营区生活。

内容推荐

在《天下兵们》中,北乔以连队编制的结构方式写了诸如兵头儿、兵油子、大情人、老枪、神枪手、武侠迷、小情报等100个军中小人物,笔调幽默,行文朴素,描述精准。他观察一类兵的性格或才能等特征,如同狙击手精度射击一样,将兵们的神韵和最具光彩的言行捕捉到笔下,几句叙述,几笔白描,就跃然纸上,在妙趣横生中状写兵们,以漫画式的语言给兵们画正像。在点线面融合的笔法中,集聚了兵们的故事、兵们的话语、兵们的情感、兵们的记忆、兵们的味道,展现了兵们最真实的生活情状,几乎覆盖了营门内所有的士兵形象。有过从军经历的人,总能从书中找到自己和战友们的影子。而那些没有当兵历史的读者,更能从书中真实地还原营区深处兵们的形形色色,走进兵们独特的心灵世界。

《天下兵们》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之中来到天下兵们的身边,体味兵们的天下,当一回赏心悦目的军营探访者。

目录

连部

连长:老基层

指导员:军嫂

排长:老排

一班

班长:一班长

副班长:副班长

战士:胖兵

小兵

兵头

小黑子

光头兵

小不点儿

大个儿兵

二班

班长:班长

副班长:骨干

战士:刺头兵

兵痞子

小马虎

兵油子

细胆儿

小黏糊

迷糊蛋儿

三班

班长:老班长

副班长:党员

战士:飞毛腿

小老虎

神枪手

铁疙瘩

杠上飞

一招鲜

好斗分子

排长:代理排长

四班

班长:新班长

副班长:小能人

战士:小笑星

摄影师

大诗人

小球迷

电脑通

故事精

书虫儿

报道员

高材生

五班

班长:新兵班长

副班长:点长

战士:老枪

信虫儿

小歌迷

小老板

大款兵

小哥俩

大情人

家门口兵

六班

班长:值班员

副班长:班长角儿

战士:农村兵

城市兵

小情报

武侠迷

拉歌员

兵器虫儿

七班

排长:学生官

班长:小班长

副班长:女兵

战士:礼貌兵

猛张飞

大嗓门

大老粗

小钢炮

好战分子

八班

班长:教官

副班长:表妹

战士:新兵

老兵

志愿兵

准老兵

纠察兵

小老兵

老黄牛

九班

班长:巡逻兵

副班长:交通兵

战士:射手

绑架手

押运兵

看守兵

押解兵

森林兵

黄金兵

水电兵

守护兵

后勤班

班长:炊事班长

副班长:文书

通信员

给养员

卫生员

炊事员

军械员

理发员

饲养员

驯犬员

司号员

后记

试读章节

胖兵

胖兵并不是太胖,论体形论重量与港星洪金宝还有些差距,当然,他的身体灵活性也比不上洪金宝。因此胖兵就是胖兵,绝不是洪金宝第二。真是洪金宝那造型,征兵体检时,他哪能过关?!

肉多算不上肥,不臃肿失真,圆嘟嘟的脸蛋,想达到满脸横肉尚须努力。这样一来,他蛮可爱的。别人叫他胖子,他听起来当仁不让,还觉得挺舒坦自在,有时不免有那么一点点得意洋洋。如果叫他“小胖”,那感觉更是好了。有人要说他白白胖胖的活像个小地主,他会表情严肃地说:‘错,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刚到新兵连,新兵班长一眼就喜欢上了他,一口一个小胖叫得亲切,他听得满面春风。分铺时,班长考虑到他是胖子,让他睡下头。这可是一种待遇。队列训练时,别人挺着肚皮,班长脸一板,“挺胸收腹,要我说几遍。”轮到他了,班长和气多了,“收一收,要不把腰带扎紧点。”

新兵连的日子,他因了胖得可爱,和别的兵比,过得不错,虽达不到滋滋润润,但也算顺风顺水甜多苦少。要说最不如意的,恐怕得是一天到晚觉得没吃饱似的。常常是两节课没到,肚子就咕咕叫;睡到半夜醒了,干啥?想吃点什么呗!

交霉运是下了连队后。

有道是:“军事素质好不好,单双杠上见分晓。”连长问:“你们班的新兵训得咋样了?”班长高兴地回答:“棒啊,单双杠一到五练习,除了胖子,个个都能上了。”言下之意,胖子上不了,情有可原。

这只限于班长和连长之间,到了他这儿,没这回事儿。在新兵连上单双杠只是拉拉臂撑撑臂,到了连队就要玩真的了,一至五练习,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要灵活性。这下子完了。胖成了罪魁祸首,人家在杠上轻飘飘的,潇洒自如,他赖巴巴的也做不下二练习。他一上杠,杠子直颤悠,自己成了秤砣挂在那儿一动不动,想打浪什么的真难啊,做练习更是难于上青天。常常是兵们七手八脚地托他那肥肥的屁股,班长在下面瞪眼跺脚嚷嚷,他在杠上咬牙哼哼,场面好笑而惨烈。班长训他,兵们笑他,他自己狠命地揪一身的赘肉。

五公里越野,四百米障碍,是两架小钢炮,一轰他就倒。累如牛喘,脸色由红到白再到紫,还是全班全排全连的“副班长”。

晚上,兵们对他嫉羡得要命。人家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碾得床板跟小老鼠似的吱吱呀呀,他可好,一倒就着,一着鼾声就悠忽起来。兵们羡慕完了就烦,烦透了就来气。紧跟着战斗打响了,臭袜子什么的纷纷在他头部四周降落。第二天一早,兵们在慌忙做着出操准备的同时,把不快忘在脑后,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绘声绘色地学他夜里的梦话。

饭桌上多吃,训练场上拖后腿,晚上睡觉打起呼噜像台拖拉机……这些兵们都不计较,并不妨碍他的人缘。在兵们中间,他的人缘最好。他成天乐呵呵的,一脸的阳光灿烂,嘴皮子不是太溜,可出口的话字字句句没棱没角,和他的脸蛋一样圆溜溜的。

他爱吃零食,口袋里常常鼓鼓囊囊的,抽屉里、床头柜里就更多了。训练、集会时,馋起来也顾不上纪律了,偷偷地往嘴里塞点饼干什么的事,他没少干。他这人不小气,一向不独吞,见到谁都是见面分一半。兵们不在乎他那点糖衣炮弹,喜欢的是他的慷慨。和人相处也是这样,气量和肚量一样的大,你要开点小玩笑让他出点小洋相,他也不计较不生气。

有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胖也不满意,冲动之下,发出“一个月誓减十斤肉”的豪言壮语。班长说:“得了吧,人还是胖点好,要我说,你真正要做的就是把肥肉练成肌肉。”这话,他一百个听得进去,行动起来速度挺快动作很大。  真应了那句话:“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消几天,他就自个儿下“稍息”令了。兵们问起他,他说:“你以为我胖得容易啊,不信,你也胖胖试试?”

不过几年兵当下来,他那棉花肉还是大多硬成了铁疙瘩。斤两少了,他说得妙,“别看我素质不过硬,可我训练态度好肯吃苦,这不,为了迎接考核,我一个星期瘦了六斤一两。”有理,就连班长在开班务会时也把他瘦肉的事表扬一番。

你可以说他胖,可万万不能正儿八经地说他没用。事实上,在训练场上,他也有强项。自由搏击不行,擒敌技术、摔跤,他在行。劲大皮滑,你和他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插裆扛摔,一准儿把你扔得远远的;抱膝压伏,他一屁股坐到你腰上,你就更惨了。

到了拔河时,他可就威风八面了,在绳尾掌舵的,非他莫属。兵们说:“胖子,你可得稳住。”他一拍胸脯,“凭我这分量,只要屁股一沉,整个儿一座山。”

拉歌时,也不能少了他。他的嗓门亮堂着呢!

当然,在这之前,先得让他睡好吃饱喝足,最好有顿红烧肉,猪肉炖粉条也成。

北乔发言:因征兵时对体重有一定限制,营区里没有超级胖子,因而胖兵只是相对的。不过,这些年来,胖兵的队伍增员不少。胖兵爱睡点觉但不懒,肉多但不笨,体重但不僵,在训练场上和别的兵一样也是小老虎。当然千万别让他下伙房干炊事员,要不然,他会越来越胖的。P22-25

序言

记得几年前,北乔散文体的《营区词语》参加全军的文学评奖,就以其独特的角度和富于机趣的阐释,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在当年荣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那时我就对北乔的这种独具匠心颇为赞赏。人们常说,军营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有着写不完的人物,说不尽的话题,北乔所做的可以看作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注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获奖后的他没有止步,仍然勤奋如初,孜孜以求,时隔几年之后,又推出了这部聚焦于连队,拿基层官兵说事的《天下兵们》。北乔打来电话嘱我为其写篇序言,感动于他对部队生活的这份挚爱,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北乔在电话中还告诉我,他的打算是搞“营区三部曲”,《营区词语》为第一部,阐释的是军营流行和使用的词汇。《天下兵们》为第二部,描绘和刻画的是连队的各类人物。接下来他还要写第三部,专门讲述军营装备用品等物件儿。营区三部曲从三种不同的角度,解说营区的生活内容,的确是独辟蹊径和别出心裁。这种构想使我大感兴趣。我感到北乔所做的是一件看似并不惊天动地,但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他的这种取向、这种精神,在今天显得尤为难得,我们理应为他鼓掌喝彩。

凡有过军旅生活经历的人,或与军人有过交往的人,都会对军营中的各类人物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特殊的生活和特定的环境,造就了特定的军人性格,塑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军人形象。读者千万不要以为军营铁的纪律约束,直线方块的无情规范,军营人物必然是刻板单调的,是机械单一的,如流水线批量生产出的模式化产品。恰恰相反,他们都是鲜明的“这一个”,是气血丰盈和独特生动的人物,其特殊内涵和美感特征,值得通过文学的形式加以表现,甚至可以写出具有经典价值的作品。军营人物的独特魅力有时像谜一样吸引着作者,使他们愿意为此下很大的工夫。虽然许多文艺作品都在表现军人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军人形象的丰富性和动态性似乎是不可穷尽的。这给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北乔,在创作上施展才干有了用武之地。

我认真阅读了《天下兵们》中的每篇文章,仔细欣赏了作品对每类人物的品评。坦率地讲,我被作者的才思和作品的精到深深地吸引了。北乔以军队基层官兵为观察和解剖对象,描写了连队各种身份、各种角色、各种特点的人物。从结构上看,他写的是一个连队,但又显然不仅仅是一个连队,而是作者对所熟悉的许许多多连队人物性格特征的综合和概括。这些人物看起来都像是我们曾经的战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为我们所稔熟。而当北乔像点名一样,从排头兵起到每个人,逐一为他们画像的时候,我们借助作者的传神之笔,好像回到了战友们的中间,进一步认识了他们。令我为之欣喜和激动的是,他们的身上竞有那么多新鲜的、不为我们所意识的特质,被北乔看得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这些连队的战友们,性格是那样的多彩,举止是那样的生动,言行是那样的可爱,特别是他们以集体的形象呈现在作者的笔下时,是那么血肉丰满,活灵活现,气象万千。作品对人物的描写虽然大多是短章小制,但由于作者的绘声绘色和议论风生,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无穷机趣,因此当我们阅读作品时,忍不住要称赞作者观察人物之细,勾勒人物之妙,油然而生许多品读的意趣。

令我深为感动的是,在有的作家对部队生活兴趣降低,或越来越与基层官兵情感隔膜的情况下,北乔却把注意力始终放在连队,并且以不变的情怀和极大的热忱来言说那些可爱的基层官兵。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应当给予褒奖的。这种作品的诞生绝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也来不得任何的虚构和编造,靠的是真功夫和苦功夫,需要作者付出爱心和热情投身到基层部队中去,全神贯注地体验连队的生活,了解官兵的话语,观察基层的事物。北乔在基层部队生活过,与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走过来,因此他与基层官兵是被天然的血脉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在离开连队的日子,他依旧时常情注连队心系官兵,因此他对连队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完全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正因为这样的缘由,他对连队生活几乎到了梦绕魂牵、难以割舍的地步。这也许是他创作的原动力,并且促使他把生活上的优势,转化为创作上的优势。因为熟悉基层连队,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笔下的人物都是烂熟于心呼之欲出,才使他描写时多了几分写作上的游刃有余和自由洒脱,无论是连长、排长、班长,以及各色各类的兵,都是跃然纸上。通过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军营的感情,对基层官兵的感情,这些都是他多年来积淀和发酵的,渗透在作品中是沉甸甸的,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作品还有另外一种品格也是我所喜爱的,即无处不在的幽默机智,北乔行文走笔时而诙谐时而辛辣,常常入木三分,让人忍俊不禁。这无疑从另一侧面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具有的智慧和才气。北乔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因此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了自身积累的资源,并且找到了比较恰当的表现形式,使创作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这对一些部队作者来说,我想可以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即作者在作品中显示出的对这支军队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刻理解,对当代军人性格的准确把握,对军营特有文化氛围的生动揭示。他笔下的人物的活动舞台是这个军营,心理行为都受影响于这个军营,但我们又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军队历史和社会生活对当代军人的巨大影响。他对于营区人物的描写,既有着军队生活的独特性,又有着历史和社会的丰富性,因此北乔的作品是同时兼具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的。由于以上的缘故,我衷心地祝贺《天下兵们》的创作和出版,并希望能够得到基层官兵和广大青年读者朋友的欢迎。同时祝愿北乔继续关注军队生活,在继续开掘军旅题材,推出更多佳作上取得更大的收获。

后记

与士兵兄弟一路同行

我当兵第二年开始学摄影,初摆弄相机的那一年里,我总是请战友们做我的模特,好让自己的摄影技术从纸上谈兵转化为实战行为。到后来,我是喜欢为兵们拍照,偏爱把镜头对准我的士兵兄弟。记得我当排长时,当我手持相机出现在营区里,常有兵冲到我跟前,做个表情或摆个姿势,嘴里喊道: “排长,给我来一张!”那神情口气就如同是在向本排长敬礼问好一般。兵们的要求,我从来没拒绝过。非但如此,我还常常主动为他们拍些生活照。那些新闻和艺术照片,不管兵们向不向我要,我都会给他们留一份。除了指令性的拍照任务,我的镜头里总是兵们的身影。当我外出时,我经常会把那些素不相识的兵们执勤时的情景拍下来,然后,上去和他们简单地聊几句,记下他们的通信地址,等照片出来了,我会给他们寄上。这些年下来,我给多少兵拍过多少张照片,真是无法统计。因为兵们的馈赠,我成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的一员,并有多幅作品获得全国性大奖。作品得奖,在当时的确给了我成功的欢悦。而如今,只留下了我为兵们拍照的细节和感觉。是的,时间总是能过滤生活中的诸如浮躁、虚荣等杂质,让生命日渐纯净。

从军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与兵们和营区保持着亲和。与兵们在一起,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兵龄和所谓的干部身份。我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还当成入伍两三年的士兵,还是像兵们那样年轻,那样激情如火。在我带兵的那段时间里,生活中,我和兵们是哥们儿;进入工作,我是兵们的绝对上级。在打牌时,兵们可以对我的牌技或牌风横挑鼻子竖挑眼,肆无忌惮地说三道四。因为,这时我的角色,是他们的兄弟。而当我以排长身份出现时,兵们对我的每一句话都不敢轻视。兵们说,我是可以立马让他们笑或者让他们哭的干部。

我的带兵方法让兵们的生活洋溢着乐趣,让我们这个集体真正做到了“有了红旗就能扛到,有了第一就可挣得”的战斗力。如此泾渭分明的带兵理念,让我爱上了带兵这一行。只可惜,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后来不情愿地离开了带兵的岗位。当然,在遗憾之余,我又十分的满足。因为不再带兵,我可以去更多的营区,认识更多的士兵。还有,如果我还在带兵,那么我绝不可能走上创作之路。创作使我的生命有副本,也让我与兵们多了一种交流的方式。或许,这远比我带兵更能有收获。也只能这么想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扎兵堆,和兵们交朋友。而兵们也以最为自然的表情和言语,十分自然地接受我。因而,无论在一座营区里生活的时间长或短,有时甚至是短暂的停留,我都有许多投缘的士兵朋友。我总是称他们为我的士兵兄弟。他们是兵,但更是我的兄弟。

当我放下相机拿起笔创作时,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让兵们进入我的作品。十年来的创作,我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有关营区的,写的都是兵——那些普普通通的士兵。说实话,这不是我有意而为之的,纯粹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基层、在机关,我撰写的公文材料、采写的新闻,涉及到军人时,用的都是“官兵”抑或“战士”、“士兵”之类的称呼。进入创作领域,我觉得这些称呼因为过于正规化,强调的是指代作用,少了许多意味。在我创作平生第一篇散文中,我就唤我的士兵兄弟为“兵们”。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无比温暖的词语,一个亲切感极强的称呼。因为在我心中,“丘们”是“士兵兄弟们”的隐语,透射出与“哥们儿”一样的情感。

有人对我说,我是第一个使用“兵们”这个词语的。对此,我不能接受。因为,这样的“第一”对我并没有任何意思。我倒愿意别人说我最喜欢用“兵们”这个词。的确,我对“兵们”这个词喜欢之极。每当“兵们”从笔下冲锋而至,我就仿佛回到了我的士兵兄弟中间。我和兵们一起肆无忌惮地抽烟,一支烟大伙儿轮着抽;偷偷地喝酒,倒把茶缸撞得哐当作响,还扯着嗓子嗷嗷乱叫;说连长指导员的坏话,骂排长班长的不是;对某一个女孩谈论不休,开着所有年轻的男孩都开的玩笑。当我苦闷、彷徨时,我就会让兵们包围我、浸染我。兵们如阳光般驱逐走我心中的阴霾,还我快乐。

与兵们相处,真实与想象的界线已消失殆尽,我分不清什么是现实生活,什么是纸上生活。我迷失在“兵们”这一词语里。我需要这种迷失。

生活在兵们中间,营区构成了我的生活空间,因而,我便无需特意地体验生活。兵们的呼号和营区的形容,滋养着我的生命。兵们和营区,是一本我读不完的书。我在营区中行走,在兵们中间呼吸,就是一种阅读。许多时候,我还会静静地坐在营区的某个角落,以一种读书的姿势和心境,将目光缠绕在营区和兵们上。这样的阅读,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时光。与之相比,我阅读纸质的书本的时间和数量少之又少。

每天的写作,我都是在营区中进行的。我可以轻易从字里行间走出,但无法将肉身和灵魂与兵们以及营区分开。我知道,我的生活是清醒的,写作是清醒的,却偏偏将生活与写作缠绕在一起,总是理不清,从而制造了一种让我无奈却醉心的模糊。是啊,人生需要清晰,但有时模糊却更富有神奇和美感。或者说,模糊,是为了更为清晰。

进入写作,我彻底地迷失了。我想的是文字,从内心泛出的却是兵们。我以写作者的姿势摆弄文字,最终,兵们从我的心底、从纸上走到了我的眼前。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孔,却看得见他们的笑容,听得见他们的话语笑声。我加入到他们谈笑风生的行列,坠入他们的可爱和无处不在的激情之中。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检索写作的过程,然而,我捕捉不到一丝与写作有关的细节,倒是与兵们的聊天说笑如潮水般淹没了记忆。

白天,我在营区里与兵们生活;夜晚,我在纸上与兵们生活。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我需要这样的生活。

这是我创作生活中最奇妙的一段时光,也是我从军之路上最奇特的一次行走。我写下此书中的绝大多数篇章时,是一个冬天,一个自然界和生活环境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寒冷季节。我坚信,那一段时光,改变了我的人生,或者让我参悟了许多东西,对生活有了更为深切的体验。

现在想来,正是依靠了与兵们的心灵生活,我才坦然地迎来了明媚的阳光。更为准确地说,有兵们在我周围,那时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的严寒与冰冷。我笔下的兵们,出人意料地成为我心灵的火炉。我真的是要感谢兵们——我的士兵兄弟。

我要感谢我在哈尔滨时我的室友王洪庆,《天下兵们》的写作得益于他的包容,我无序的键盘声侵害了他的睡眠;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菅晓波,书稿的先期校对是她完成的;我要感谢本书的出版人,她们对此书有着与我一样的热爱之情,因为她们,《天下兵们》才能如此顺利地与天下的兵们见面。感恩,让我心如阳光。

我爱我的士兵兄弟,那些认识的、即将认识的和总也不会认识的。我仍将与兵们一路同行,至少我的灵魂依然如此。

2007年3月22日

于京北安福苑阳光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兵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武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62108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