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南方传媒研究系列丛书的第12辑,聚焦“传媒对接”这一主题内容,从而为从业人员、学界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包括专稿、专题研讨、专栏推介、传媒人物、记者讲述、博士传媒眼、传媒经营、记者博客、传媒密码等栏目。
图书 | 南方传媒研究(13)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南方传媒研究系列丛书的第12辑,聚焦“传媒对接”这一主题内容,从而为从业人员、学界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包括专稿、专题研讨、专栏推介、传媒人物、记者讲述、博士传媒眼、传媒经营、记者博客、传媒密码等栏目。 目录 卷首 从信息恐慌到信息恐怖 专题 震灾报道 不仅仅为新闻而去 只向真相低头 ——关于南方周末“汶川九歌” 书写大历史 ——关于“共纾劫难:5·12汶川大地震”连续报道 21的19目前和19曰后 汶川,中国媒体的永久性事件 南都的一次总动员 ——汶川地震前线报道小结 省委机关报重大灾难报道的机制创新 ——以南方日报5·12地震报道为例 只有职责没有荣耀 灾难叙事 5·12:灾难叙事的媒体反思 谁的现场? 惟有真实历经洗练 大地震报道碎片 从心理救援角度看灾难新闻采访与把握尺度 用报道救灾 ——我和一位虚拟名记的对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体验式采访捍卫生命价值与尊严 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灾民的情绪 人性肯定是第一位的 不仅记载现场,更要制度反思 ——巨灾报道中的差异化路径 生活的细节才是最深切的悲伤 大灾难中捕捉独家视角之我见 超级美洲豹上航拍国殇 我看汶川大地震的摄影报道 5·12:连夜赶赴北川 炼狱行记:徒步震中 不是猛人,为何入汶川? 身心俱裂的8天 一些没有实现的想法 我对复述地震现场有心理障碍 志愿者札记 想用笔给人带来生的希望 南都网:南都地震报道的增量 是特例还是制度化的良好开端 震灾报道:谁是不可靠的叙述者? 因为悲情,才更需要理性 ——由汶川地震谈灾难报道的理念与实践 灾害报道的嬗变与突破 ——基于“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分析与思考 大事件推动新闻报道大突破 ——广州纸媒“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综述 记者博客 此刻没有比汶川更令人挂牵的事儿 地震的时候请不要讨论奢侈品 唯有做出此版方能消我心头之痛 一个摄影记者的甘肃灾区日记 学者视窗 危机·转机·胜机 ——中国传媒业在震荡中的平衡与抉择 专稿 党报战略联盟的营运 ——西江日报加盟南方报业案例研究 在承接中寻求蜕变与跨越 ——写在南方、西江两报合作两周年之际 传媒资讯 业界资讯 封二 我在现场 封三 图片赏析:知道的权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方传媒研究(13)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5277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70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