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家的孩子上名校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看上去是“鲤鱼跳龙门”的现实主义翻版,是对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恭维,其实这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不赞成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我们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完美内涵。孩子考上名校,当然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但学业上的成功不失为综合素质的体现,“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不会考试又怎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理念,而是书中众多成功个案共同揭示的家教秘诀。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成功家庭教育的智慧丛书,从孩子学业成功、青春期心理变化、实例教子技巧、名人教子经验四个角度,探索十八岁以下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最佳对策,凝聚了《现代家长》杂志七年耕耘的汗水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血,涉及领域广泛,时代气息浓郁,案例生动翔实,分析深入浅出,是家长朋友不可多得的教子宝典。

目录

第一章 胜者心声:清华、北大可以这样上

 北大女孩的成功秘诀:靠自己

 特殊的学习经历成就了女儿的清华梦

 父爱铺路,三湘才俊登顶北大

 另类家教,让温州男孩刚入清华又升剑桥

 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送我上清华

 农民爸爸也能培养孩子上清华

 北大保送生与他的警察父亲

第二章 状元语录:细节铺就成功路

 亲情助力,深山里走出“状元郎”

 宽松教育,打造“文武全才”女状元

 以退为进培养“状元郎”

 在慈父的精心调教下一飞冲天

 低学历妈妈“保送”儿子读南大

 没上过小学的女儿考上了中科大研究生

 “绿色家教”育出奥赛冠军

第三章 榜样教育:一家飞出多个金凤凰

 小山村里走出博士三兄弟

 现代孟母,将双胞胎儿子送入名校

 后来居上,双胞胎兄弟比翼齐飞

 匪夷所思,家教“昏招”育出哈佛姊妹花

 “放养式”教育,孪生兄弟双双考进清华

 穷爸爸巧施连环计,送两兄弟一起进清华

第四章 剑走偏锋:智慧父母打造另类少年

 “台球王子”丁俊晖:用汗水验证天赋

 “减法教育”成就“问题儿子”

 “坏孩子”成就大事业

 “恐考症”女生凭“险招”征服五所名校

 物质奖励显成效,睿智母亲激励女儿跃龙门

 全职爸爸和“网瘾”儿子的“持久战”

 兴趣广泛,铺就通往成功的路

 艺术特长打开通往重点大学的特别通道

 身教胜言传:聋哑父母用真爱打造央视新锐主持人

第五章 成功在别处:国外高校显身手

 用综合素质征服哈佛

 苦难打磨出的“金子”:从“放牛娃”到留美研究生

 爱好与兴趣造就西点军校“女状元”

 昔日笨小孩今成20万美元奖学金获得者

 三步领先教育法,造就剑桥大学“应用数学新星”

 巧用“快乐法则”,普通女孩被5所美国高校争抢

 妈妈三件法宝打造剑桥博士

第六章 勇哉少年:智慧之花遍天涯

 19岁男孩荣膺微软“全球最有价值专家”

 单亲妈妈打造“全球学生领袖”

 兴趣做主,“问题男孩”夺得国际时装设计大奖

 剑走偏锋,偏科少女成为亚洲插图天后

 “洒脱”妈妈培养出世界一流精算师

 宁波女孩轰动哈佛

 远大前程分步走,母亲因材施教儿子走进哈佛

试读章节

北大女孩的成功秘诀:靠自己

郭甲子无疑是成功的。2003年1月,她参加“中华杯”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这是辽宁省学生在此比赛中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等奖;6月,她以663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元培实验班;而在此之前,她与另一名同学参加SK状元榜大赛获得全国总冠军,每人赢得4万元专项奖学金,为自己上大学解决了学费问题。

一个文弱的18岁女孩,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她的制胜法宝只有三个字:靠自己。她告诉笔者,这是妈妈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

家庭环境的熏陶

1985年1月16日,郭甲子出生在大连市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奶奶、姑姑、爸爸都穿军装,只有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妈妈刘敏在工厂工作。这个军人之家书香味很浓,小甲子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有书:大书柜、小书柜里装满了书,沙发上放着书,茶几下面塞着书,梳妆台上摆着书,每个人的床头都有书……只要有空闲,家里的每个人都在看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小甲子自然而然地也喜欢上了书,刚会说话就让大人读书给她听。读书当然是好事,全家人都争着给她读。

读了一天又一天,读了一年又一年,小甲子不但不厌不烦,反而兴趣更浓。一天晚上,加班到9点多才回家的刘敏刚端起饭碗,小甲子就抱着一摞书要妈妈给她读。刘敏实在不想读,就说:“今天不读了,明天再读。”“不行,今天就读,现在就读。”小甲子边说边夺妈妈的筷子。刘敏只好放下饭碗接过书,一本一本地给她读,直到她满意地闭上眼睛睡去。

女儿睡了,刘敏却睡不着,她在考虑如何“摆脱”小甲子的“纠缠”。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教她认字。她识字后就可以自己看书,就不会再缠大人了。

说做就做。刘敏找来一些纸板做成识字卡,每天晚上睡前10分钟,教小甲子认10个字。听说识字就可以自己看书了,小甲子学得非常用功。一年后,她的识字量达到了3000多个,真的可以自己看书了。小甲子高兴极了,天天手不离书,在家里看,在外面也看。那时候,4岁的小甲子给一帮大人读书念报成了部队大院里的一道风景。

教会孩子“靠自己”

女儿能自己看书了,但常常遇到不认识的字,刘敏便又开始教她汉语拼音。聪明好学的小甲子很快掌握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可她嫌查字典麻烦,遇到生字还是去问妈妈,刘敏不再告诉她,而是让她自己解决。小甲子只好去查字典。渐渐地,小甲子便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是刘敏对女儿进行“靠自己”教育的开端。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小甲子爱看书是好事,但由于她终日沉湎于书海,其他活动太少,缺乏锻炼,体质下降,小小年纪竞出现了驼背的迹象。刘敏非常着急,天天傍晚强拉着小甲子出去玩。可小甲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里只惦记着书,玩不上10分钟就拽着妈妈要回家。

这时,刘敏发现院里建了一个旱冰场,许多孩子在滑旱冰,就和丈夫商量让小甲子去学滑旱冰。“不行,甲子太小,还是女孩,你看那里哪有女孩?”丈夫连连摇头。“试试吧,也许她喜欢。”刘敏坚持己见。

小甲子果然喜欢,穿上旱冰鞋就不肯脱下来。滑旱冰可不光是好玩,初学时没有不摔跤的,何况小甲子才4岁多。摔倒了,小甲子趴在地上哭,爸爸要去扶,刘敏一把拉住:“让她自己起来。”然后对小甲子说:“靠自己是英雄,靠别人是孬种,你是靠自己起来,还是靠别人拉你起来?”小甲子当然不想当孬种,自己爬了起来。以后无数次跌倒,小甲子无数次自己爬起来,哪怕膝盖破皮出血,她也不让别人扶。

在摔打中,小甲子成了旱冰场上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刘敏和全家人统一认识,强化了对小甲子的“靠自己”教育。吃饭靠自己,没人给剔鱼刺、挑骨头;手绢袜子脏了自己洗,没人代劳;上下学自己走,没人接送;自己完成作业,没人陪着;该带什么学习用具自己头天晚上装进书包,没人提醒。没有惯常人家的唠叨、叮嘱、帮忙,小甲子把什么都做得有条不紊。

上学不久,学校举行滑旱冰比赛,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太小,学校规定二年级以上的同学才有资格参赛。小甲子非常想参加比赛,就央求妈妈去找校长说情。这可是教育女儿的绝好机会。刘敏说:“你自己去找。”“我不敢,校长不答应怎么办?”“那你就别参加比赛了。”“不,我要参加比赛!”“要参加比赛,就自己去找校长。我不是早就告诉你要靠自己吗?你在逐渐长大,以后遇到的事会更多,妈妈不可能永远在你身边,所以,你必须学会靠自己。”见妈妈态度坚决,参赛心切的小甲子只得自己去找校长。

第二天小甲子起了个大早,第一个来到学校,战战兢兢地敲开了校长室的门。“小同学,你是哪个班的,你有什么事?”校长的微笑给了小甲子鼓励,小甲子大大方方地说:“我是一年级三班的,我叫郭甲子,我要求参加旱冰比赛。”“你会滑旱冰?你还这么小,参赛的同学都比你大,你不怕摔倒?你不怕落在最后?”“我不小,我都6岁了,我4岁就会滑旱冰,我不会摔倒,我会滑在最前面。”校长笑了:“那好,我答应你。”“谢谢校长!”小甲子给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跑回教室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班主任老师。

能破格参赛,老师既为小甲子高兴又为小甲子担心,小甲子却只有高兴,没有担心。比赛时,她双手背在身后,身轻如燕,速滑如飞,把比她高的男同学一个一个地甩在了后面。最终,她获得了全校第二名,迎来了一片掌声和赞扬声。

刘敏在祝贺女儿取得佳绩的同时,也不忘引导女儿:“你为什么取得了成功?”“靠自己呗!”“是啊,你靠自己学会了滑旱冰,靠自己争取到了参加比赛的资格,又靠自己取得了好成绩,靠自己是个法宝吧?”“是,靠自己真是个法宝!”

这时的小甲子,对“靠自己”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因为她不仅自己切身体验到了这个法宝的威力,也看到了这个法宝在全家人身上闪光:爷爷靠自己当上了师长,奶奶靠自己当上了处长,爸爸从部队转业后靠自己实现了梦想——考进公安局当上了警察,妈妈靠自己成为港资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靠自己”在小甲子的心田里扎下了根。

学习、生活“靠自己”

“靠自己”的根一旦扎下,就会越扎越深。小甲子没用父母操心,一路领跑念完小学升入初中。大连海事大学附中是一所优秀学校,有优秀的老师,也有优秀的学生,进入这所中学后,小甲子觉得学习不再像小学那么轻松了。尽管她比小学时努力了许多,但成绩一直处在年级30名上下。这样的成绩要想进重点高中可没有把握。刘敏想给小甲子请个家教,小甲子不答应,说要靠自己。刘敏要她少看点课外书,她做不到,书早已成了她一天也离不开的好朋友。刘敏要她停下学了三年的钢琴,她不肯,她没忘记当初的承诺:学就一定要学成。她跟妈妈表态:“你放心,我一定靠自己考上重点高中,还要考过钢琴8级。”女儿有这样的决心,刘敏还能说什么?只有听其言,观其行了。

小甲子说到做到,在学校更加认真更加有效地学习,对回家后的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散步10分钟,然后完成家庭作业,接着弹钢琴一小时,预习新课一小时,睡觉前再看一阵课外书。

刘敏的工作单位在开发区,离家远,工作忙;丈夫是警察,上下班没个准点儿,也没精力管女儿。有时连学校的家长会他们都不能去开,小甲子就自己给自己开。就这样,小甲子真的完全靠自己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育明高中。全家人非常高兴,老师更高兴。要知道,仅仅4个月,小甲子的成绩就从年级30名一跃到了年级第7名!

由于初升高的考试成绩好,进高中后,郭甲子被分在了实验班。大连育明高中聚集了全市的优秀学子,优秀生比比皆是。在激烈的角逐中,郭甲子没能进入奥赛班,成绩排名下滑,到了平行班。这对一个16岁的女孩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但谁也没看出郭甲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只看到她比以前学习更用功了。刘敏知道女儿物理学得比较吃力,就请了一个有名的物理老师准备给女儿补一补。但郭甲子还是那句话:“不用,我要靠自己。”“这是我通过朋友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的好老师,我都跟人家说好了,你就听几课吧。”“谢谢妈妈,真的不用,请你相信我,我自己一定能学好。”

果然,一年后,郭甲子不但物理成绩赶了上来,还在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中获得辽宁省二等奖,其他学科也全面进入年级前列。学校让她回实验班,她不回,仍留在平行班,她坚信在平行班也一样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P2-5

序言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其中,家庭教育贯彻始终,并渗透了孩子成长的各个细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夙愿,但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却是一个难题。许多家长苦苦寻觅,许多专家孜孜以求,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理由很简单,世上没有标准的孩子。

聋哑女孩刘婷婷被父亲的赏识教育培养成留美博士,郎朗被父亲的死亡威胁逼成钢琴王子,丁俊晖则在父母的支持下弃学练球,终成大器……这些孩子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却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没有一定之规,因材施教才是根本大法。鉴于此,2002年初,有20年办刊经验的妇女生活杂志社创办了下半月刊《现代家长》,与专家学者、资深教师,以及广大家长朋友一起,共同探索现代家庭教育的奥秘。

此次结集出版的“成功家教系列丛书”凝聚了《现代家长》杂志七年耕耘的汗水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血,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最具代表性的家教案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家教方法和学习方法,并以此促进家庭和谐,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春天》是了解孩子的窗口,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心灵地图。正如春天冰释雪融、万物发萌,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也会出现厌学、早恋、行为叛逆、上网成瘾、社交恐惧等问题,甚至可能酿成严重的心理疾患。本书以个案分析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析孩子的青春密码,向家长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教子有妙招》是成功家长的智慧结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首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是否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是成功家长的共同心得,也是所有“妙招”的妙处所在。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家长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必须首先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时刻充满阳光的心,然后才能从意志、品质、性格等各方面施加积极的影响。这是成功家教的基础,也是家长责无旁贷的义务。

《名人谈家教》里有名人的家教故事,也有名人的家教观点。我们惊叹于名人成功的光芒,也好奇他们坎坷的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他们怎样的教育、帮助和影响?名人在成功之前也是普通百姓,和我们有类似的喜怒哀乐;名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深人挖掘,我们发现一个内涵丰富的规律:孩子的成功,首先是家长的成功。另外,教育界名人的家教观点更具针对性,他们以访谈形式阐释家庭教育理念,回答家长最关心、最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的疑难问题,是家长不可多得的理论教材。

《谁家的孩子上名校》看上去是“鲤鱼跳龙门”的现实主义翻版,是对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恭维,其实这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不赞成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我们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完美内涵。孩子考上名校,当然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但学业上的成功不失为综合素质的体现,“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不会考试又怎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理念,而是书中众多成功个案共同揭示的家教秘诀。

世上没有标准的孩子,也没有注定成功或不成功的孩子,关键是家长是否具备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否找到了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世上没有标准的孩子,也没有天生懂教育的家长。正如美国《婚姻/家庭与家庭生活的智慧》一书中的名言,“婚姻的真正价值不是成年人生下孩子,而是孩子造就真正的成年人”,家长同样需要成长。所以,如果这套丛书能给家长以有益的启迪,如果能激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探索欲望,从而获得灵感和智慧,我们甚感欣慰。

《妇女生活》总编辑 孟祥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家的孩子上名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祥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279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