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对历史的看法(插图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师写给大众的经典历史读物。

说先秦话晚清通俗讲史,民国第一人,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钢“,直到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房龙、自己的《世界史钢》和《人类的故事》。

内容推荐

黎东方,著名历史学家。60年代,在台湾出版“细说体”历史普及著作《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抗战期间在重庆开通俗讲史先河,吸引无数听众。抗战后应邀赴美,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后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英讲述中国彩陶与里海东境彩陶之比较,被誉为“中国之汤因比”。

目录

讲三国说民国的史学大家(代序)

我对历史的看法

中国历史的大特点

历史上的中央政府

中国历史上的民主传统

中国文化之历史的分析

中国人的科学成就

孔子传略

战国秦的发展

楚汉战史

董卓吕布等等

三国战史

东吴人才

淝水之战

一个拼命的留学生玄奘

王安石

耶律楚材

张居正

吴三桂觉悟经过

历史系课程的问题所在

一个教书人的感想

适之先生二三事

虽不重演,却非偶然

试读章节

姑就中国与欧洲这两大区域的局部进化,来加以分析,人类的历史在有了文字以后,正如未有文字以前一样,都是求生存的历史;所不同的,是组织的能力加强,分工的趋势加甚,而人性的陶冶也进步不少。

表现于中国的,在史前有三皇时之氏族并立,五帝时之部族结盟,在史后有夏代之始有朝代,商代之始有畿领,西周之始行分封,中经春秋战国之纷扰,而结束为秦汉以来之大一统。大一统的局面,屡经磨炼,而终能存在,以确保中华民族的安全生存。

表现于欧洲的,在史前有克罗马尼翁等种族,在史后有希腊人及高卢人之城邦联盟及部落联盟,有罗马人之城邦帝国,日耳曼人之封建帝国,中经黑暗时期诸侯爵主之割据,而结束为偌大独立王国,演进为今日之若干由混合民族所组成的所谓民族国家,以分别保障若干千万居民的生存。

这是政治。其中又有不少关于制度方面的变迁: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各项政权的分立或集中,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人才的登庸方式与黜陟方式,军队的招募、编配、训练、风纪等等。

再就经济的方面来说。人类能获得衣食住行四大需要的集体满足,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能力的个人,要解决自己一人的问题,并不甚难:他可以采取渔猎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可以),或牧畜的方式,或耕种、贸易、制造,任一方式。他要解决一家的问题,就颇为不易。再进一步,一个民族的领导者或若干领导分子,要满足全民族的四大需要,就着实艰巨得很。原因不在于经济本身,而在于政治及文化。

要动员民族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全民族的经济问题,这就必须先有健全的组织。组织就是政治。要使得生产技术的进步能跟得上人口的增加,这就必须有随时都在进步着的学术。学术便是文化。

在中国,周期的旱涝之灾,与周期的农民暴动,造成了不幸的若干换朝代的内战。按其实际,这不是经济本身的周期恐慌,而是政治制度的周期败坏。中山先生很明白地指出,君主制度的缺点之一,为第一二代之帝王可以很贤,第三四代养于宫中,长于妇人之手,便不会很好,以后就只能每况愈下。我敢引申一句,帝王们因为是孤立而隔绝于人民的,所以唯有依赖宦官外戚,与宦官外戚为友。这些宦官外戚,就成为每一朝代的致命伤,而水利工程照例于开朝之时注重,于中叶以后不讲,造成人为的旱涝之灾。加上照例被弄坏的税收制度与货币制度,便自然而然地造成周期的农民暴动。

在欧洲,农民问题也常常变成很严重。它不是由于旱涝之灾,而是爆发在土地分配的不均上面。雅典、斯巴达、罗马,均曾因此而发生内战,以罗马为最激烈。到了中世纪以后,除了偶有“水平派”的暴动以外,问题似乎由于封建关系的树立(贫富得以互相依赖)而稍见减轻,然而法国大革命就包含了不少农民求解放的成分。在此处,我们又不得不注明,法国大革命期间农民的情形与中国历次朝代革命的农民情形不同:在中国是民不聊生,在法国却是农民生活远优于当时欧洲的邻邦,革命思想的传播,唤醒了他们争求彻底解放的意识。等到19世纪以后,工业突然发达,吸收了不少的农民,使得乡间的土地问题不再严重,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工人的肩上。

自从人类从渔猎社会进化到游牧社会,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分工:一部分的人仍旧渔猎,另一部分逐渐愈多的人从事游牧。其后有了耕种,也就频添了逐渐愈多的农夫了,而渔猎者与游牧者的百分比就逐渐减少。至于贸易及制造两项,原本是自从渔猎社会以来就已经有的,到了商业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后,也居然各自形成一大专业,先后成为商业时代及工业时代的社会中坚。如此的分工趋势,倘若不连带发生财富分配的问题,原本是值得庆幸的事。

少数人之占有财富,而多数人供其奔走,虽则是经济方面的现象,其实渊源于政治上的阶级。阶级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极古的时候,此一氏族以武力征服彼一氏族。马克思认为近代之资本家,正是中古封君,与古代自由民之化身,确有独到之处。这正是说明资本家渊源于自由民,工人渊源于奴隶,经济上的壁垒渊源于政治上的壁垒,与鄙说颇为相合。

序言

      讲三国说民国的史学大家(代序)

                唐德刚

黎东方教授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了。黎教授抗战中期曾在重庆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授过课。笔者本人当年就是他班上的学生。我们中大旅美校友会正在磋商有所表示之时,便收到洛城方面治丧委员会电话,要笔者附骥为治丧委员,并嘱撰一副“挽联”。那时我们的反应是,黎教授是位现代学人,哪还需要什么古董挽联呢?但是稍后我们还是写了一副,如下:

研百家,成一家,轻轻松松,便为巨

帙,黉宇同尊弥勒佛。

讲三国,说民国,嘻嘻哈哈,不拘小

节,全侨永忆地行仙。

有的朋友看到了,就认为“嘻嘻哈哈”,有欠严肃,怎能写入挽联呢?但是深知黎老师的人就同意这四个字,对其他前辈逝者,可能是有欠严肃,但是追念黎老师却是最适当不过的了。

黎老师是一位终生乐观,嘻嘻哈哈,潇洒不羁,甚至是玩世不恭的名士。以他的教育背景和人际关系来说,他都应该是中国政教两界的人上人。可是事实上他却坎坷一生,有时甚至衣食堪虞,死后更是两袖清风。早在他的青年期,由于时代关系,他从国共合作时的热血爱国青年,到国共分裂后的孙文主义者。后来在国民党政权之中,红透了半边天的大佬们,许多都是他的好友和晚辈。而黎东方却斯人独憔悴,始终与权力和富贵无关。

黎老师一生在任何遭遇之下,任何逆境之中,都从未垂头丧气,或愁容满面的悲哀过。他生前对人对己,永远是一位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他今天走了,不论是下去九泉,或上入九天,在那个超自然的世界里,他显然地还是一尊笑口大开的弥勒佛呢。你把他说成哭哭啼啼,把生死看得太严重的迂夫子,就不是黎东方了。他九泉有知,也要显圣抗议的。果不其然,在黎老师的幽灵感召之下,据媒体报导,洛杉矶那个追悼会里,毫无悲哀气氛,甚至开的喜气洋洋呢。这才是追悼黎老师应有的气氛嘛。他如回天有术,重返红尘,或许他也要加入吊者行列,嘻嘻哈哈,说几个轻松自嘲的笑话呢? 

东方学的历史位置

黎东方先生是个绝顶聪明的才子,幼读南洋大学(今交大)附中(后称南洋模范中学)便是个颇为突出的小灵精,后来闹革命被开除学籍,他竟能以同等学力,逾格考入清华。清华当年是好考的?清华毕业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获保送留欧,与他同去的是后来也做了我的老师的张贵永(字致远)先生。张进柏林大学;黎则进巴黎大学。在那个时代,美国学术还在力争上游,美国世家子(像费正清)都还要去欧洲留学呢。中国的留欧学生像陈寅恪、朱家骅、傅斯年等人,对留美学生,还怀有优越感呢。但是他们也和留美学生一样,多半未能完成其博士学位,可是张贵永、黎东方却是毕业于两所拔尖大学中的、货真价实的博士,他二人都因学龄甚早,两个都长个娃娃脸,看来不像一般想象中头上无发、腮下多须的老博士。因此,曾惹起许多有趣的故事呢。有人曾说他是个黑牌博士;对功名也颇为看重的黎老师,一生都为此诬蔑而愤愤不平。

可是张、黎二人在个性和治学方面,却是两个极端,张是位谦谦君子,求深,求专,不务虚名,黎则是个才子,中西文史,无不涉猎,笔端常带感情(他是梁启超的及门弟子),口若悬河,上下古今,几乎无一而非所长也。战时在中大兼课,黎氏开的便是“先秦史”,顾颉刚老师所授的则是“商周史”,两课几乎同时。我曾兼选之以为比较也。论精论专,黎固不能与顾相比,因为上古史是顾的专业,名闻全球;而上古史却是黎老师的三国演义,自然相形见绌。但是一个票友,能和梅兰芳,对台同唱,亦颇足自豪矣。

杂家也是家,东方朔也不朽

战后我留学哥大,黎老师其时正在纽约的太平洋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海外重逢真不胜欢乐。那时我们还是青年,黎老师四十许人,学生甚多,中国式的程门立雪不再有了。黎老师也就变成我们的小鬼大王了。跟我们那些小鬼在一起,不用说他还是我们之间学问最大、经验最丰、故事最多的前辈老师。在沙坪坝学中国上古史,他是我的老师;虽然和顾老师不是一个阶层,但是黎老师的汉学底子深厚,对训诂、辞章和音韵,还是有其基本训练的,至少还不会说外行话,不像他的受欧美汉学训练的华裔后辈,他们往往对应有的汉学基本功毫无所知,而不知其不知之可悲也。

我那时在哥大正在补修欧美史,和国际关系史一类的课。黎老师则在美国大学本科里教一些类似的课程。我们虽不同校,在学习等级上,黎老师仍然是我的老师;虽然我有时也觉得黎老师,也应该和我同课,到哥大班上旁听旁听才好;但是我对他的感觉还是和当年沙坪坝上一样,搞上古史,他搞不过顾颉刚,但是也有他一定的地位。现在在美国搞欧美史、现代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他算不得是专家之列,他也有他一定的成就。前一天晚上,浏览了几本书,第二天早晨上课,他就能口角春风,说得头头是道,原原本本;这是黎老师最大的长处;但也是他治学,和搞党从政最大的短处。他是以天才,以兴趣来一套天马行空,不愿自设樊笼作茧自缚来白首穷经,或钻其牛角。但是他在现代史学里各个角落,都有他极为可观的“高等常识”(这是早年中共史专家萧作梁对胡适的评语),为自视甚高,而其实欠通的后辈博士们,所万难望其项背的。

像黎公这样的学者,在我国古代便叫做“通人”;叫做“杂家”。杂家自有其不朽的地位的。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种尔曹太多了,他们也就帮忙突出了黎老师在学术上一定的地位。

黎老师不是一位对功名富贵、妻财子禄都毫无兴趣的伯夷、叔齐,其实伯夷、叔齐也只是司马迁指桑骂槐的成品。黎老师对功名富贵,也还是相当地热衷的;只是他那不可救药的玩世不恭的本性,害苦了他。因为入朝为官,要戴纱帽画脸谱,装模作样的来遵守“官箴”,入太学当博士,领博士弟子,也要鞠躬如也,恂恂如也,侃侃如也。黎东方野性难驯,虽有心学习,却无此天资,所以他就学阀官僚两无缘了。对黎老师来说,当学阀,作官僚,他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生就了一副玩世不恭的天性。改邪不能归正也。呜呼哀哉。

在他把原名的黎智廉改名为黎东方时,他说,他的原意是东方黎明,而不是汉代的滑稽大师的东方朔;不幸的是,他把名字改糟了,结果却做了一辈的现代东方朔。朋友,做东方朔何伤哉?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出了四百余人,您数数看,知道几位?但是中国历史上就只有这么一位声名赫赫的东方朔。我的老师黎东方,就是一位现代中国里具体而微的东方朔。作个现代东方朔,亦足垂不朽矣。

与黎老师同时被捕的趣事

记得当黎老师和我在纽约重逢时,那时我是个半工半读的博士生。一位好友郭广林,为黎公的河南同乡后辈,曾买了一部破车,不时开我们师生于纽约通衢大道之上,风驰电掣,亦颇自得其乐。一次为着牌照逾期的小事,在熙熙攘攘的长街之上,被警车拦下。那是一九四九年啊,中国留学生有车者绝少。一时看到警车两部光芒四射,围拢而来,我三人都被弄得十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因坐在后座,车门失修,下车困难,一时未动,黎教授则坐于前座,他一时慌张,乃夺门而逃,未出数步,便被两个足有二百磅重的肥大警察,追向前去,抓着衣领,把瘦小的黎教授像捉小鸡一般捉了回来,塞入前座。接着郭君也被警察拉入警车。这时大街之上,观者如堵,途为之塞。另一警察乃驾驶我车,浩浩荡荡,把我们师徒三人,捉将官里去。

在一个警长的高座之前,我三人被排列整齐,首要举手宣誓,只说实话,不言谎语。继则要我三人,分别陈述,是犯罪,或是有冤要申。我记得在此简短审讯中,黎教授发言最多。他说他是位教授,这两位毛头,只是他的两个“相识”,并无深交,云云。所幸我辈犯法不大,乃被判无罪开释。警长怕我们在返家途中再遭误捕,乃温语叮咛,设再有警车拦截,应告以“已在第23 Precinct审结免究”矣。我三人乃鞠躬,道谢而出。还至车上,黎教授还不失幽默地说,“哎,此地还是个监牢呢。想不到我们三人倒在纽约大牢中,做了难友。”那次我们三人都还不认识Precinct这个英文单字,把它当成Prison误读了。思之可笑。

其后长逾半个世纪,黎老师和我们几位老学生,总是断断续续的没有失去联络。偶尔在一起时,听他高谈阔论,嘻嘻哈哈,数十年如一日。老师不是个腾云驾雾的佛祖真神,却是和我们在一起,潇潇洒洒、看山玩水的地行的游仙。今日他忽然撒手而去,对一些数十年来,都追随他嘻嘻哈哈的无数小鬼们,真若有所失;若有所失。只希望老师此去,不管是上在九霄,或下在九泉,仍然是嘻嘻哈哈的一尊,永垂不朽,笑口常开的弥勒老佛也。阿门。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日深夜奉刘社长

绍唐兄电嘱匆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对历史的看法(插图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东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0473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