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通史(卷6宋辽西夏金元卷普及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展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本册为《宋·辽·西夏·金·元卷》。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本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目录

  士大夫帝国:宋朝

宋朝的历史轨迹

 初平天下

 黄袍加身/酒宴与兵权/文官势力的顶峰

 两雄之争

 李后主的悲歌/幽州碰壁/澶渊之盟/封禅

 王朝的危机

 财政赤字/胜少败多/强敌环伺

 帝国的改革

 庆历新政/神宗皇帝/王安石其人/王安石变法/虽千万人,吾

 往矣

 新旧党争

 苏轼惹火烧身/司马光尽废新法/隐忍的哲宗/元祜党人碑/

 “小人”章悖

 北宋灭亡

 皇帝轻佻/花石纲与方腊起义/联金伐辽/开封陷落/靖康耻

 宋金对峙

 赵构称帝/初期乱象/岳飞之死/十里荷花与完颜亮侵宋/仓皇

 北顾

 南宋灭亡

 宋蒙开战/悲壮谢幕

 

两宋梦华

 高度的政治文明

 司法制度的健全/政府社会职能的完善

 古代科技的高峰

 国家标准与针灸铜人/军事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运用/科技著

 作的大量涌现

 繁荣的经济

 农业格局的变化/煤炭的使用及五大名窑/商业的进一步发/繁

 荣下的阴影

 宋朝的城市

 商业城市的出现/市民的生活/城市的角落/士人的享乐生活

 两宋风流

 灿烂的宋词宋诗/享誉一时的书法绘画/书院的兴起/理学对

 社会的影响

 

 

  汉化诸帝国:辽、西夏、金、元

中原文化的吸收者——辽

 辽之兴衰

 白马青牛的后代/王子客死他乡/宋辽对峙/宋辽之间的和平/

 与西夏的战争/辽国的灭亡/辽国余绪:西辽

 辽汉之间

 南院大王与院大王/辽国与汉族文化

 

夹缝中成长——西夏

 三足鼎立之势

 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战争/治国政策的反复/西夏的灭亡

 汉蕃之间

 混合经济/西夏与汉族文化/西夏与佛教

 

与宋对峙的金

 金之兴衰

 肃慎,吾北土也/金国建立/完颜亮的改革/猛安谋克的没落/

 蒙古部落的威胁与金长城/蒙金战争

 金之文教

 女真与中原文化/文学的发展/火药武器的进步

 

昙花一现的元帝国

 一代天骄的诞生

 苍狼白鹿的后代/成吉思汗家族的来历/铁木真统一草原/草原

 民族的生活风貌

 蒙古的军事扩张

 三次西征及与欧洲的交往/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蒙古

 西征与马可·波罗/初步统一中国

 元朝的建立

 定都北京/国号的确立/统一全国

 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草原本位的阴影/行省制度/宗教政策/几家欢乐几家愁

 元朝灭亡

 寻欢作乐的皇帝/腐败的吏治/红巾军起义

 

元朝的历史成就

 农业的发展

 王祯与《农书》/棉花种植与黄道婆

 繁荣的商业

 便利的交通/初步完善的货币政策/青花瓷与泉州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科技

 回回医学/天文学/工程学/独具特色的社会政策/村学与书院

 繁荣的艺术

 开放的艺术政策/壁画与文人画/大放异彩的元曲

 

附录索引:

 宋辽金元文明历程表

 宋朝大事索引

 中国宋辽时期地图

 辽、西夏、金、元大事索引

 中国元时期地图

试读章节

赵匡胤是得到若干统军大将的拥护上台的。但自从他完成了由大臣到皇帝的转换以后,就开始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重蹈以前的五个短命而亡的王朝的老路。

961年,赵匡胤借宴饮之名,召集拥戴他称帝的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宴饮。席间以“君臣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为由,以赏赐良田美姬为诱饵,逼迫诸将交出兵权。于是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都请求罢免禁军军职。赵匡胤逐渐将禁军兵权控制在皇帝手中。

后人对这次事件有不少有趣的记载。据说,在一日晚朝后,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大家相谈甚欢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大将快乐,自当上皇帝之后,我就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急忙询问原因。赵匡胤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连忙叩头说:“陛下怎么说这话,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赶忙跪下,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点一条出路。”赵匡胤便托出了自己的计划:“人生苦短。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下一份大产业。同时买些歌伎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我再同你们结为亲家,君臣之间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上表声称年老体衰,要求辞去兵权。就这样,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回了兵权。史称赵匡胤此举为“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此事是否存在还有争议,但赵匡胤再次用几乎不流血的手段解决了兵权问题则是无可置疑的,只是事情远没有一场酒宴就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那么简单。赵匡胤能够顺利地解除武将的军权,一方面是有其社会原因,另一方面是赵匡胤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削弱了统军大将的权力。

社会方面,一是人心思定。藩镇割据以及五代时期,战乱频繁,民众生活、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就连赵匡胤的出生地夹马营就可能是一粮草基地,社会动荡不安可见一斑。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王朝成为人心所向,而赵匡J乱继承了后周的安定局面,又不暴虐滥杀,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二是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让诸将的野心有所消退。安史之乱以来,武将夺权虽时有发生,但多数都不得善终或者是祸及子孙,包括那位发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豪言壮语的安重荣最后也没当成皇帝,还丢了性命。前人的教训再加上宋朝官员优厚的待遇,使武将篡权的野心消退。

制度设计方面,在赵普的建议下,赵匡胤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来剥夺地方军事将领的权力:第一,削夺其权。首先将节度使这一实职变成荣誉职位,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地方官,三年一换,平时向朝廷奏事,直接对中央负责。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第二,控制其经济命脉。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充作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都要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用,这样地方的财权就收归中央了。第三,收其精兵。965年,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所辖军队中骁勇的士兵,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各路,招募符合“兵样”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禁军便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则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再也没有力量同中央抗衡了。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以及杯酒释兵权之后,于976年的一天晚上突然死去。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有人怀疑是赵光义害死了赵匡胤。据说,当时皇后本来是让宦官王继恩去通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的,但王继恩却去通知了赵光义,赵光义就抢先进入宫中。皇后见到之后,非常吃惊,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在官家的手上。”过了几年,赵匡胤的二儿子德昭自杀身亡,四儿子德芳则在二十三岁的时候暴病身亡。而赵匡胤的三弟也被下狱,后被流放,两年后死于外地。

P8-11

序言

季羡林先生为本书题词曰:“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是一套人人可读的、全面展现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新版中国通史。本书可以当做中国大历史、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甚至中国文化史来读。全书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连绵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历史,就要回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想想这个巨大的我们直观无法看到全貌的地球,在宇宙中小得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它的生成已有50亿年,它上面近五千年来发生的历史,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当我们知道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都与历史上重大的变化有关时,阅读历史就形成了一种随时会有收获的乐趣。民族的源流、文明的交流、帝国的更迭、宗教的传播、人类的命运、福祸的演变,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无不与历史有关。而我们要从现实看清历史,就要用全球的视野——全球史观来阐释历史。本书即以准确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文明,卓尔不群、屹立东方,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本书通过两种文明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了解了世界。

现在推出这样一部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从现实需要上看,还是就历史发展上看,都是恰当其时。就现实需要上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巨变时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的大业,中国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古往今来,日新又新的故事,都必将启示今人的前进。读史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回顾与前瞻,从全部的中国史可以看出它指向的光明道路,尽管仍然曲折,但能给人以宽宏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增加历史的责任感和信心。从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看,近百年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近三十年对旧文献的新发现、新认识、新的大历史观的包容和重组,众多普通读者的对大家都能看懂并能引起兴趣的通史的需要,这都促成了我们这套书的出版。

这部通史有4个特点:

1.以严谨科学的学术成果为坚实基础而以讲说故事的方式细说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时、发祥之地开始直至进入到近代社会的清朝结束。一部五千年历史化作现代的、生动的表述,带领着读者进入历史的隧道——不,这是历久弥新的辉煌的殿堂。娓娓道来的讲析,使尘封的历史焕发了神采。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历史潜伏其中的规律与真相昭然若揭。摆脱了抽象的术语,赋予历史以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读者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2.立足现实观察历史,揭示其深邃的智慧。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预知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于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世界在迅速缩小,未来充满了挑战,要瞻望未来,历史的智慧就越来越重要。本书在每一卷中都有时代水平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的总结。这是一部“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的“足以供社会之需”的历史书。回顾中国的过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宽宏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尽管经历过太多的忧患、坎坷与灾难,但每次都能够汲取历史智慧,重新崛起,焕发。

3.这是一部历史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历史,完全不同于过去通史比较单一的朝代更迭的政经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文明、经济成就、礼乐文明、军事智慧,以及汉字、中医药、艺术、四大发明等科技文明。阅读本书,犹如参观最新展陈、最全内容和最详实讲解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4.这是一部让人得到审美快乐的历史书。大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本书创造了一个紧密配合文字的图史体系,如人物图史、文物图史、军事图史、艺术图史、科技图史、服饰图史等。以前所未有的经典、精美、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动人心魄而又赏心悦目的直观的历史,让历史充满美感,是我们的大胆尝试。

殚精竭虑,以飨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通史(卷6宋辽西夏金元卷普及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伯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4857
开本 16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5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24:08